生态学基础(第5版)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生态学基础(第5版) |
|
|
|
生态学基础(第5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5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040251531
·条形码:97870402515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Fundamentals of Ecology(Fifth Edition)
内容简介 《生态学基础(第5版)》主要内容简介:OdumE.P.是20世纪生态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生态学基础》在出版后的50年内,始终是首选‘的教学参考书,它影响了全世界几代生态学家。本版坚持了经典的整体论方法,强调基于等级理论的多层次方法,注重将生态学原理用于解释人类面临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历史,生态系统概念与系统能量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调节因素与过程,种群、群落、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发育,生态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思维。《生态学基础(第5版)》适合做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是值得专业人员保存的经典论著。
作者简介 EugeneP.Odum,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动物学博士(1939),曾任纽约州禁猎区常驻博物学家,于1940年到佐治亚大学任教直至去逝,曾兼任美国生态学会主席(1964-1965)。建立了萨瓦纳河生态实验室,创建了Sapelo海洋生物实验室和生态研究所。出版著作1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1970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美国生态学会卓越生态学家奖(1974)、生态学界的最高荣誉——泰勒奖(为环境学成就设立的世界级奖项。
Gary W.Barrett,美国佐治亚大学生态研究所教授。佐治亚大学动物学/生态学博士(1967)。曾任迈阿密大学生态学特聘教授(-1994)治亚大学生态研究所主任(1994.一1996)。兼任美国科学基金会生态学目主任(1981-1983),美国科学促进会资深会员(1990)。
编辑推荐 《生态学基础(第5版)》:在这部史无前例的生态科学教学参考书第五版中,OdLJm和Barrett将进化和系统生态学整合在经典的整体论方法中。通过探索生态足迹、全球气候变化、土壤和火生态、复合种群动态、种群遗传学、生物多样性、中性理论和景观可持续性等主题,您将在生态学领域里获得更为完整的视野。通过真实世界的实例,您还将学会如何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学、生态毒理学、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等领域。《生态学基础》既具有时代意义,又引人入胜,使您在21世纪的生态学研究更加思路清晰!
目录 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生态学的范畴
1.1 生态学的历史及与人类的关系
1.2 生物组织层次
1.3 涌现性原理
1.4 超越性功能和控制过程
1.5 生态交叉学科
1.6 生态学模型
1.7 学科还原论到跨学科整体论
第2章 生态系统
2.1 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
2.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3 梯度和生态交错带
2.4 生态系统实例
2.5 生态系统多样性
2.6 生态系统的研究
2.7 地球化学环境的生物控制盖亚假说
2.8 全球生产和分解
2.9 微宇宙、中宇宙和宏宇宙
2.10 生态系统控制论
2.11 人类技术生态系统
2.12 生态足迹的概念
2.13 生态系统分类
第3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3.1 与能量相关的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
3.2 太阳辐射和能量环境
3.3 生产力的概念
3.4 食物链及食物网中的能量分配
3.5 能质:能值
3.6 新陈代谢和个体大小:3/4幂法则
3.7 复杂性理论,能量学的尺度及收益递减规律
3.8 承载力及可持续性的概念
3.9 净能的概念
3.10 以能量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分类
3.11 能量的未来
3.12 能量和金钱
第4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类型
4.2 氮循环
4.3 磷循环
4.4 硫循环
4.5 碳循环
4.6 水循环
4.7 周转与滞留时间
4.8 流域生物地球化学
4.9 非必需元素的循环
4.10 热带的营养循环
4.11 循环途径:循环指数
4.12 全球气候变化
第5章 限制与调节因子
5.1 限制因子的概念: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2 因子补偿作用与生态型
5.3 作为调节因子的生存条件
5.4 土壤:陆地生态系统的组分
5.5 火生态
5.6 其他物理限制因子
5.7 毒性物质的生物放大
5.8 人为胁迫是工业社会的限制因子
第6章 种群生态学
6.1 种群的特性
6.2 有关率的基本概念
6.3 内禀自然增长率
6.4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6.5 种群波动和周期性振荡
6.6 种群调节的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机制
6.7 种群分布格局
6.8 群聚的阿利氏规律与庇护
6.9 巢区和领域性
6.10 复合种群动态
6.11 能量分配和优化选择和K-选择
6.12 种群遗传学
6.13 生活史特性和策略
第7章 群落生态学
7.1 两个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
7.2 协同进化
7.3 共同进化:群体选择
7.4 种间竞争与共存
7.5 正/负相互作用:捕食、食草、寄生和化感作用
7.6 正相互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7.7 栖息地、生态位和同资源种团的概念
7.8 生物多样性
7.9 古生态学:古代群落结构
7.10 从种群和群落到生态系统和景观
第8章 生态系统发育
8.1 生态系统发育的策略
8.2 顶极的概念
8.3 生物圈的进化
8.4 与宏观进化、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相比的微进化
8.5 生态系统发育与人类生态学的相关性
第9章 景观生态学
9.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及其与组织水平概念的关系
9.2 景观要素
9.3 群落和景观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
9.4 岛屿生物地理学
9.5 中性理论
9.6 时空尺度
9.7 景观几何学
9.8 景观可持续性的概念
9.9 人类主导的景观
第10章 区域生态学: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与生物群区
10.1 海洋生态系统
10.2 淡水生态系统
10.3 陆地生物群区
10.4 人类设计和管理的系统
第11章 全球生态学
11.1 从年轻到成熟的过渡:走向可持续文明
11.2 生态一社会差距
11.3 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
11.4 情景方案
11.5 长期转变
第12章 面向生态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思维
12.1 生态系统和尺度
12.2 理论、知识和研究设计
12.3 生态学研究单元
12.4 推理方法及可靠性
12.5 生态学实验与观测方法的比较
12.6 生态学中的统计学思维
12.7 证据的性质
12.8 证据与假说的检验
12.9 正确问题的明确表述
12.10 出版还是“出家”
12.11 证据导向的选择
12.12 两条发现之路
12.13 证据力范式
术语表
参考文献
鸣谢
索引
译后记
……
文摘 插图:
如前所述,生态学要从生态系统水平来进行探讨,那么如何来处理这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呢?我们首先将一些最重要,或者最基础的特征和功能进行简化。在科学上,真实世界的简化称为模型,现在来介绍这个概念是合适的。
模型(model)从定义上是指模拟真实世界某种现象的公式,并通过它可以进行预测。最简单的模型形式可能是文字的或者图表的(非正式的)。然而,如果需要合理量化预测的话,必须建立统计学和数学分析的精确模型(正式的)。例如,模拟昆虫种群数量变化并可预测某一时刻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才可以认为是有生物学意义的模型。若所模拟和预测的昆虫种群是一种害虫,那么此模型可能具有重要的经济应用价值。
当模型中的参数发生变化,或增加新的参数,或去除旧的参数时,计算机模拟的模型能够预测可能产生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机运算对数学模型进行“校准”,提高与真实世界现象的吻合程度。首先,模型要对被模拟情形所了解的内容进行概括,并进而需要新的或更好的数据,或新的原则来为模型外相定界。当一个模型无法正常运行时,即不能很好地模拟真实世界时,计算机运算通常可以对需要改进或变化之处提供线索。模型一经证明能有效地模拟,就有无限的实验机会,因为人们可以引入新的因子或者干扰来查看它们对系统的影响。甚至即使一个模型并不能充分地模拟真实世界(这种情况多见于模型发展的早期阶段),但只要它能揭示一些有益于某些特别关注问题的关键成分和关键相互作用,那么它仍然是非常有用的教育和科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