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家庭 >

中国家教高端访谈2: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011-05-0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家教高端访谈2: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去商家看看
中国家教高端访谈2: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去商家看看

 中国家教高端访谈2: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3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210041079/9787210041078
·条形码:978721004107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发现母亲文库》高端访谈系列

内容简介 《中国家教高端访谈2: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作者是一位家教期刊的资深记者,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了解开自己在家教中的困惑,也为了更多的家长能用科学的家教理论指导实践,作者在精心采访了当前中国教育领域里深具影响的21位专家学者之后,又用了近两年时间继续采访了16位专家学者:李玫瑾、于秀、陶宏开、赵忠心、李跃儿、鲁稚、毕淑敏、霍懋征、李镇西、李子勋、朱永新、上官子木、薛涌、钟思嘉、王东华、土一族,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中国家教高屋建瓴的深刻洞察。《中国家教高端访谈2: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为中国家长和关心家庭教育的人士搭建了一个高端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从容地俯视一个个具体的教育问题……
作者简介 鱼朝霞(笔名萧于),女,1964年6月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杂志《希望月报》执行主编,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特邀记者。长期关注中国家庭教育问题,致力于家教问题的采访报道。其采访报道大量发表于《家庭》《少年儿童研究》《妇女生活》《中华家教》《家教指南》《中国校外教育》《家庭与家教》《婚姻与家庭》《现代女报》《女报》等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杂志,著有《中国家教高端访谈:家长必修的21堂教育课》。
媒体推荐 父母、家庭出问题,受伤最重的是孩子。
  ——李玫瑾
先忙事业后顾孩子是很愚蠢的。
  ——于秀
不要让孩子变成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人。
  ——陶宏开
媒体强劲宣传的成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成功。
  ——赵忠心
以获奖、拿证书为目的的教育对孩子的危害极大。
  ——李跃儿
爱和责任感的教育比应试教育更重要。
  ——鲁稚
对于孩子,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该附耳细说。
  ——毕淑敏
好学生我们要爱,差学生我们更要去爱。
  ——霍懋征
追星,要让孩子崇拜的目光聚焦于明星的精神气质。
  ——李镇西
要允许孩子在相应的年龄犯相应的错误。
  ——李子勋
排斥课外阅读的人必将成为精神发育不良的人。
  ——朱永新
脱离实践的学习难以带来综合能力的提高。
  ——上官子木
孩子要宠但不要惯。
  ——薛涌
理财教育从给孩子的零花钱开始。
  ——钟思嘉
“上班”没错,但关键是要让孩子选对班、上好班。
  ——王东华
在任何地方,放任自流都是行不通的。
  ——土一族
编辑推荐 《中国家教高端访谈2:好父母胜过好老师》:李玫瑾、于秀、陶宏开、赵忠心、李跃儿、鲁稚、毕淑敏、霍懋征、李镇西、李子勋、朱永新、上官子木、薛涌、钟思嘉、王东华、土一族等。16位当代风云人物,引领中国家长走向成功之路。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一、关于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依恋人”
有爱的抚养一定是有“唠叨”的
对孩子说“不”的时间一定要早
金钱买不来教育,教育需要亲力亲为
父母、家庭出问题,受伤最重的是孩子
生命教育是人生大厦的地基
体验生命的艰辛、快乐和幸福
给将做父母或正做父母者的忠告
父亲,请把夜晚留给孩子
父亲仅仅具备提款机的功能是不够的
妈妈像空气,而爸爸则像阳光
先忙事业后顾孩子是很愚蠢的
既然当了父亲就应自觉地把心收回来
为了家庭和孩子拒做“三桌爸爸”
爸爸回家吃晚餐是家人倍感幸福满足的事
分享和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是值得提倡的陶宏开
父母在爱孩子上存在着太多的非理性因素
不要让孩子变成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人
物质刺激会让孩子感到考好成绩是有条件的
非理性教育会使孩子“十分自我,又失去自我”
心理素质培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让孩子自立自强是西方人的父爱和母爱
把孩子培养成理性的人
精神财富不仅用不完,还会让孩子创造财富
坚持主流文化不动摇,推动主流文化向前进
二、关于早期教育
家庭教育讲科学,不讲“神话”
人的成人成才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
早期教育首要的是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孩子应该掌握四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神童与其说是培养的,不如说是被发现的
教育这个复杂的问题一定得用复杂的方法来解决
家长不信神话,不去上钩,就没有骗子的市场
媒体强劲宣传的成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成功
我们究竟要有什么样的儿童美术教育
以获奖、拿证书为目的的教育对孩子的危害极大
不要让你的目光成为镰刀
关于绘画敏感期
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感受、思考、创造比知识、技术更重要
智慧型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如何才能做到“快乐”和“赢”的统一
“快乐”和“赢”是可以统一的
每个生命都是有能量的,都是能散发自己芳香的
只要孩子爱学习,不管成绩怎样都是值得赞赏的
奋斗是苦的,但却能让人体验到充实的快感
正确认识自己,要有正确的期望值
爱和责任感的教育比应试教育更重要
给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是给他幸福人生
三、关于成长问题
表扬和批评是一门大学问
表扬和批评都得用对地方
对于孩子,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该附耳细说
表扬、批评都应该是有原则、有限度的
不能唯分数表扬或批评孩子
对“淘气包”孩子该如何教育
好学生我们要爱,差学生我们更要去爱
我爱孩子,这爱能溶化一切坚冰
挽救差生需要老师的“五心”
对“淘气包”的表扬也深有学问
错误之后的教育对孩子更为现实有效
师生情同母子,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解决呢
对于聪明的“淘气包”则“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我从来没有对我的儿女动过一个手指头
如何帮助孩子抵御外部诱惑
不要让孩子沉迷于搞笑文化、庸俗文化
要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
追星,要让孩子崇拜的目光聚焦于明星的精神气质
要培养孩子追求卓越追求高贵的品质
把每天不愿做但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好
为孩子的人生打好“精神的底色”
要允许孩子在相应的年龄犯相应的错误
孩子不经历挫折就不会成长
不同的情绪体验会使孩子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让孩子体验一些挫折、痛苦、惩罚不是什么坏事
早恋,交什么样的朋友比早恋本身更值得关注
青少年把崇拜对象从父母身上移开是必然的
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还是得按规则办事情
四、关于创新教育
五、其他
后记
……
文摘 关于绘画敏感期
记者: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学画画,但为什么让孩子学画画,家长们又说不出其中的道道;至于什么时间让孩子学画画,家长们更是莫衷一是。请问孩子为什么要学画画?什么年龄学画画更合适?
李跃儿:作为家长,必须明白我们让孩子学画画是为了什么?是因为大自然给孩子的身体里置放了一个绘画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在他们3岁甚至两岁就开始了,如果不好好利用,5岁或者6岁就消失了。这是需要我们家长知道并重视的。
有一天。孩子突然发现了“笔”这样的东西,还可以在“纸”这样的东西上面留下痕迹。而且,这个痕迹是他自己的,受他支配的,想让它成什么样就能成什么样。孩子感到好奇,拿着笔不断地在纸上乱涂。这不等于他有绘画才能,更不能说他将来能成画家。他只是本能地在纸上画呀画。这是孩子绘画敏感期的第一个阶段。叫涂鸦期。当他发现线条呀、颜色呀可以随意摆布,绕着绕着又发现绕的圈里再加上两个窟窿就是眼睛,再长上手,长上腿,就像人了。他会给“人”起上名字,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孩子绘画敏感期的第二个阶段,叫命名涂鸦期。
这是所有孩子都要经历的。在涂鸦期,成人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作为家长,你只需给他提供足够用的笔和纸就成了。真正的帮助是在命名涂鸦期。涂鸦期的孩子只是乱涂,什么形象也没有;到了命名涂鸦期,有形象了,但所有的孩子都只会画一间房子,或者一棵树,几个月重复来重复去。
进入命名涂鸦期,孩子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手上的功夫达不到,他们就会通过语言来表达。但不了解孩子内心的人一般是听不懂孩子的语言的。如果你没学会倾听的艺术,孩子就会着急,急得不得了,先是小声说,接着是搂着你的脑袋,贴着耳朵给你说。
你要是学会了倾听,孩子就会根据这个房子进行想象,编出好多故事,他的智力随之开始发展。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不能给他提供新的刺激,孩子就会不断地重复,直到画烦为止。画烦了,也就不画了,认知得不到提升,绘画的敏感期有可能从此终结。所以,知道并重视孩子的绘画敏感期是很重要的。
记者:在孩子的绘画敏感期,需要我们家长为他们提供哪些帮助呢?
李跃儿:在绘画敏感期,如果我们能够读懂孩子,并给孩子一些帮助和刺激,孩子就会进入“蚂蚁人时期…稻草人时期”,或者叫做“蝌蚪人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会先画一个大脑袋,然后用简单的线条画一下身子和脚。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画的狗是这个样子,画的猫是这个样子,画的人也是这个样子
……
后记 在上一本书(《中国家教高端访谈》)的后记中,我写道:“时代在变,孩子在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在变。孩子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的家教策略也应该是无穷无尽的。我将带着自己和其他家长的问题,长期不懈地向更多的专家学者请教。”
之后的一两年时间,我一直在读专家学者们写的书,分析、研究他们的思想、观点,选择第二本书所要采访的对象。
我选专家学者,不是看他的名气,不是看他的“出镜率”,而是看他是否有耐人寻味的东西传递给我们家长。作为一名中学生家长,我深知家长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需求什么;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教育并与众多专家学者有过接触,对家教的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有一定理解、认识的人,最后选定了我所认为的最有思想、最有独到见解、对普通家长最有帮助的16位专家学者。
在与这些专家学者联系、通话,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之后,我才开始写作。其间几易其稿、几经修改,最后才请这些专家学者审读、批改。各个环节走完之后,一篇访谈,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我之所以在阅读、选人、采访、写作、送审等环节这么不惜时间、不惜精力,就是为了不想辜负读者的希望,就是为了不想歪曲、偏离、掩藏这些专家学者的真实思想、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