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唐宋律诗流变研究

2011-04-15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唐宋律诗流变研究 去商家看看
唐宋律诗流变研究 去商家看看

 唐宋律诗流变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533322946
·条形码:97875333229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唐宋律诗流变研究》主要内容简介:一、律诗的雏形为何起自齐梁?二、律诗的诗体形式用了近三百年才基本定型,如此漫长的过程意味着什么?三、律诗的形式规则中蕴含有哪些审美心理。四、律诗成熟于盛唐,自中晚唐开始出现各种形式新变,其产生原因是什么?五、唐代律诗与宋代律诗在审美风格上为何明显不同?
上述问题,《唐宋律诗流变研究》将给出角度新颖的解答。
编辑推荐 《唐宋律诗流变研究》由齐鲁书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上编 唐宋律诗的流变历程
第一章 律诗体式概说
第一节 律诗的概念
第二节 律诗的体制

第二章 律诗形式的确立与完善
第一节 新形式的探索
第二节 律诗体式的成型
第三节 律诗诗体类型的完善

第三章 形式新变的产生与定型
第一节 中晚唐:形式新变的产生
第二节 宋代:形式新变的定型

第四章 唐代律诗的审美标准
第一节 情景模式的建构
第二节 即景缘情的审美旨归

第五章 宋代律诗的审美标准
第一节 物与事的转向
第二节 规则与求新并举的创作意识
第三节 重才学的创作主体定位
第四节 尚意平淡的审美旨归

下编 唐宋律诗的流变原因
第一章 唐宋律诗流变的内部原因
第一节 形式先于内容
第二节 律诗体式问题
第三节 诗体形式演变中的格式塔原则
第四节 “陌生化”:诗体流变的内在动力
第五节 审美标准的确立对于诗体形式的规范

第二章 文体结构对于律诗流变的影响
第一节 骈体文古体诗律诗
第二节 古文诗词

第三章 由抄本到刻本:媒介因素对律诗流变的影响
第一节 纸的普及——律诗产生的媒介基础
第二节 刻本出版——宋代律诗的媒介环境
结语:特定文体流变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插图:


词兴起于中唐,在中唐,最初写词的作家有张志和、戴叙伦、韦应物、王建、刘禹锡、白居易等人,他们写的大都是小令,所用词牌较少,作品数量也少,词的形式处于初创期。晚唐五代时有了敦煌曲子词,唐圭璋先生将敦煌曲子词的形式特点总结为有衬字、有和声、有双调、字数不定、平仄不拘、叶韵不定、咏题名,①所有这些形式特点都体现出探索与草创期的特征。到晚唐温庭筠与五代西蜀词人的《花间集》中,词体形式才始定型,具体表现为:齐言的形式基本消亡,长短句形式固定下来;词调以曲为名,不另立题;文字平仄声调与曲调相配合;上下两阕的篇章结构模式也被普遍应用。自此而后,词才开始走向繁荣。如从中唐算起,到五代,词体形式的定型过程经历了近一百年。宋词研究者对于词体形式确立的重要性有着深切体会:“唐时词体初兴,为了寻求声辞相配的合适方式与建立词体的格律,不可或缺地有个试验与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为时且并不短暂。初期词在字数、句法、叶韵这些方面还相当自由,甚至显得粗糙,不如后来的精密与整齐,但这却是词体发展的必经之路。”②从这个角度讲,没有自中唐至五代无数创作者对于词体形式的摸索创造,即不会有宋词的辉煌。因此,在词的流变过程中,形式显然先于内容。
后记 这部书稿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来。
对唐宋律诗流变的兴趣源自我对形式美学的兴趣。1993年至1996年,我在山东大学攻读文艺学硕士学位,师从刘光裕教授,是刘先生第一次为我们讲授了艺术形式研究的重要性。当时先生介绍的“陌生化”“张力”“含混”等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2年,我考入山东大学攻读文艺学博士学位,师从陈炎教授。陈先生“价值中立,方法多元”的观点,启发我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读文艺现象。应该说,这本书稿的成型在很太程度上得力于两位先生的指导与鼓励。
在从事文艺学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目前国内文艺学界与文学史界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文艺学界对文艺实践不太感兴趣,文学史界则对文学理论比较漠然。就文艺学研究来讲,针对某个理论研究其来龙去脉,持这样研究思路的研究者众多,而运用文艺学理论集中深入地研究某个文艺现象的则比较少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