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姚鼐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方苞姚鼐 |
|
|
|
方苞姚鼐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34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7292539/9787807292531
·条形码:97878072925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历代名家精选集
内容简介 《方苞姚鼐》为突出桐城古文的特征与地位,专选方、姚古文而不选其诗歌创作。全书共选录方文五十四篇,姚文六十四篇,兼顾到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其中包括议论文、传记文、序跋文、哀吊文、墓志文等;风格也兼有叙事、抒情、议论j说理诸方面,使大家对方、姚文有一较为整体的了解;书中选录先方苞文,后姚鼐文,每家文章按题材划分,同一题材则按时代先后为序。
目录 前言
方苞集
读《大诰》
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
读《孟子》
读《周官》
读《经解》
诂《律书》一则
原过
辕马说
通蔽
答问
何景桓遗文序
春秋直解序
周官析疑序
古文约选序例(代)
青山人诗序
《畿辅名宦志》序
徐司空诗集序
杨千木文稿序
朱字绿文稿序
书《史记·六国年表序》后
书《儒林传》后
又书《货殖传》后
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后
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
书柳文后
书朱注《楚辞》后
书《归震川文集》后
与徐贻孙书
与孙以宁书
与《一统志》馆诸翰林书
答刘拙修书
答申谦居书
与翁止园书
与来学圃书
赠潘幼石序
送王翁林南归序
赠淳安方文辘序
赠介庵上人序
孙征君传
二贞妇传
左忠毅公逸事
狱中杂记
逆旅小子
记张彝叹梦岳忠武事
陈驭虚墓志铭
王孺人墓志铭
刘古塘墓志铭
田间先生墓表
将园记
游潭柘记
再至浮山记
重建阳明祠堂记
修复双峰书院记
阮以南哀辞
姚鼐集
伍子胥论
翰林论
李斯论
荷塘诗集序
左传补注序
敦拙堂诗集序
海愚诗钞序
谢蕴山诗集序
述庵文钞序
望溪先生集外文序
稼门集序
左仲郛浮渡诗序
陈仰韩时文序
尚书辨伪序
朱二亭诗集序
石鼓砚斋文钞序
陶山四书义序
书《货殖传》后
答翁学士书
复张君书
复秦小岘书
复鲁絮非书
答袁简斋书
与王铁夫书
复刘明东书
复钦君善书
复吴仲伦书
复汪进士辉祖书
赠钱献之序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陈东浦方伯七十寿序
王禹卿七十寿序
朱竹君先生传
方染露传
黄征君传
程朴亭家传
周梅圃君家传
宋双忠祠碑文并序
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
姚休那先生墓表
博山知县武君墓表
实心藏铭并序
抱犊山人李君墓志铭并序
光禄大夫东阁大学士王文端公神道碑文并序
游媚笔泉记
登泰山记
晴雪楼记
游灵岩记
观披雪瀑记
仪郑堂记
方正学祠重修建记
岘亭记
万松桥记
游故崇正书院记
先宅记
安庆府重修儒学记(代)
种松堂记
快雨堂记
西园记
少邑尹张君画罗汉记
重修石湖范文穆祠记
跋颜鲁公与郭仆射论坐位帖
张花农诗题辞
左兰城诗题辞
……
序言 桐城派作为清代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兴起于康乾,鼎盛于嘉道,流延于晚清,方苞与姚鼐正是其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关桐城派的立名,固然因为其创始人均为安徽桐城籍人,具有区域化的特征,但其蓬勃发展而形成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却具有纵贯古今、横骛域中的特殊地位。姚鼐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引述程晋芳、周书昌语:“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古文者未广。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姚氏借此彰明桐城乃代表天下文章的同时,也以秉承方、刘之后而自负,从而形成桐城文派的“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之说。然而在三人之中,刘大槲虽文采斐然,于古文创作及理论均多建树,但因长期隐居乡曲,偏在一隅,于文派的贡献远不及方、姚,特别是方苞入直南书房后对正统文风的倡导与实践,姚鼐长期从事书院教学以培养后进,对文派主张的传播与推扬,均非他人所能望其项背。近代学者徐昂《文谈》卷二《论各代文》就认为:“桐城文章至姬传而大昌,而方望溪实为之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方苞与姚鼐的古文创作实践。
文摘 读《大诰》
昔朱子读《大诰》,谓:“周公当时欲以此耸动天下,而篇中大意,不过谓周家辛苦创业,后人不可不卒成之。且反复归之于卜,意思缓而不切,殊不可晓。”呜呼!此圣人之心所以与天地相似,而无一言之过乎物也。盖纣之罪,可列数以耸人听,而武庚之罪则难为言。所可言者,不过先王基业之不可弃,与吉卜既得,可征天命之有归而已。夫感人以诚不以伪,此二者,乃周人之实情,可与天下共白之者也。其于武庚,则直述其“鄙我周邦”之言,未尝有一语文致其罪。其于友邦君,第动以“友伐厥子”之私义,而不敢谓大义当与周同仇也。非圣人而能言不过物如是与?
不惟此也,周初之书,惟《牧誓》为不杂。武王数纣之罪,惟用妇言、弃祀事,而剖心、新胫、焚炙、刳剔诸大恶弗及焉。至于“暴虐”、“奸宄”,则归狱于“多罪逋逃”之臣。故读《牧誓》而知圣人之心之敬,虽致天之罚,誓师声罪,而辞有所不敢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