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

2011-03-0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 去商家看看
《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 去商家看看

 《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39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
·ISBN:780211411X/9787802114111
·条形码:978780211411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外文书名:The Poetry Aesthetics of the Twenty-four Categories of Poetry

内容简介 《〈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分十一章对《二十四诗品》的各个品目以及整个美学体系进行探讨:第一章讨论《诗品》开篇第一品《雄浑》;第二章讨论《诗品》的第二品《冲淡》;第三章讨论突出标举阳刚之美并与李白诗风明显相关的《豪放》、《劲健》两品,第四章考察突出标举阴柔之美并与王维、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的《纤秾》、《绮丽》和《典雅》、《清奇》四品,第五章对《诗品》所标示的诗歌艺术风格中的“阴阳和合”之美进行讨论,第六章讨论《旷达》品,第七章讨论《悲慨》品,第八章讨论《诗品》推崇“自然”的美学旨趣,第九章对《诗品》中偏重于探讨诗歌创造中的艺术要求、手法、技法等方面问题的《精神》、《形容》、《缜密》、《含蓄》和《委曲》等五品作巡礼式的观览,第十章主要通过考察《超诣》、《高古》、《洗炼》三品并联系“超越”文化理论和整部《诗品》,来讨论《诗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指向,违俗向道、内在超越,第十一章结合《诗品》最后一品《流动》来集中探讨《诗品》的理论体系问题。
作者简介 张国庆 男,汉族,1950年生于云南昆明。1983年考为云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张文勋、赵仲牧教授。毕业后即留系任教。1998年至1999年,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做访问学者。现为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个人著作有:《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和之美》,巴蜀书社,1995年;《云南古代诗文论著辑要》,中华书局,2001年;《儒道美学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论语》(译注),浙江少儿出版社,2007年。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学评论丛刊》、《社会科学战线》、《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文史知识》和《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编辑推荐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美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它由有着丰富美学意涵的二十四个品目亦即二十四首短诗组成。《〈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是对它的深入探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雄浑——至大至刚
一、在朦胧中展示空间和力量的无限
二、深层韵味美感、多层次艺术结构的追求
三、雄浑的美学特征
四、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雄浑
五、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雄浑

第二章 冲淡——至柔至美
一、冲和柔淡、轻逸灵动的醇美
二、惚恍难求的冲淡之神
三、《冲淡》与陶渊明
四、两种淡美及《冲淡》的理论实质、意义

第三章 壮美——《诗品》高扬的风格美大旗
一、豪狂不羁、万象奔涌的豪放之美
1.“观化匪禁,吞吐大荒”
2.“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3.“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4.《豪放》与李白
二、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劲健之美
1.劲健风格的美学特征
2.《劲健》与韩愈
3.《劲健》与李白
三、《诗品》壮美论总说

第四章 秀美——《诗品》高扬的又一面风格美大旗
一、精致浓艳、明丽华美的纤穰、绮丽之美
1.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纤裱
2.雾余水畔,红杏在林一绮丽
3.《纤穰》、《绮丽》与王维
二、人雅境幽、人境融即的典雅、清奇之美
1.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典雅
2.可T人如玉,步展寻幽——清奇
3.《典雅》、《清奇》与孟浩然
三、《诗品》秀美论总说

第五章 阴阳和合——《诗品》中的再一类风格美
一、矫矫不群、如云如鹤的飘逸之美
二、感情深沉、执着不渝的沉著之美
1.在往复旋回的深深思念中凸显“沉著”
2.沉著与杜甫

第六章 旷达——超越人生忧困的自由审美
一、超越人生忧困的自由审美
二、几个相关问题

第七章 悲慨——中国罕见的悲剧型态和悲剧概念
一、人生与社会的悲慨二重奏
二、中国罕见的悲剧型态和悲剧概念
三、《悲慨》与中国古代诗歌实践
四、《悲慨》之悲剧的产生根源

第八章 自然——从哲学到文学的历史追求
一、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自然
二、惟性所宅,真取弗羁——疏野
三、碧松之阴,荷樵听琴——实境
四、进一步的考察与讨论

第九章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深叩诗歌艺术之精微
一、生气远出,不著死灰——精神
二、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形容
三、是有真迹,如不可知——缜密
四、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
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委曲

第十章 违俗向道 内在超越——贯穿《诗品》的重要精神
一、超诣——违俗与超越
二、高古——超越的重要向度
三、洗炼——向着“高”之超越的主体炼冶
四、贯穿《诗品》的超越精神
1.超越的具体向度——高、古、淡、雅
2.超越的别一种形式——放
五、内在超越与《诗品》文化特质

第十一章 天枢地轴来往千载——《诗品》美学体系的结构
一、《诗品》体系研究的简要回顾
二、《诗品》的体系结构
1.学者们对《流动》的说解
2.我对《流动》的理解
3.《诗品》结构与《周易》结构
三、《诗品》与中国古代和谐观

附录一 《司空表圣诗集》与《二十四诗品》的关联——兼谈《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
附录二 《二十四诗品》百年研究述评
附录三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研究论著目录
后记
……
序言 《二十四诗品》①(以下简称《诗品》)是中国古代诗学名著、美学瑰宝。我最初对它发生浓厚的兴趣,是在1985年。此前虽早就读到过它,但是在这一年,当我给本科学生讲《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时,才第一次真正认真地接触了它。课讲完后,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诗品》的文学、美学理论丰富而深刻,但其理论义涵和价值因为蕴藏极深而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掘,它是一块尚待再发现再认识的中华美学瑰宝。那之后,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工作,除了写出两篇相关文章(《司空图(诗品·冲淡)新探》②、《司空图(诗品·雄浑)新探》③)外,又拟出关于《诗品》的
文摘 例如《庄子·天道》说:“万物无足以铙(即挠——引者)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冲淡》里“素处以默”的“默”,正与此“静”同旨,诚如清人孙联奎《诗品臆说》所解,“默,静默也”,“静则心清,心清闻妙香”。显然,“默”即同于“静”,是一种宁静清明的心境,是一种有利于主体去积极地探幽烛微的良好精神状态或说思想准备状态。
由于“虚”与“静”之间存在明显的相近之处,古人又将二者联为一词使用。事实上,在古代典籍中,“虚静”一词是比较常见的。而有人甚至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关系,如庄子就说过“虚则静”(《庄子‘天道》)的话。《冲淡》联用“素处”和“默”,似乎也表明,在作者看来,二者间同样存在着由此及彼的关系。
总起来看,“素处以默”大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这使得它与“虚静”既相近又有不同。一方面,它主要是反映着道儒两家某些思想印痕的一种高洁的人生态度和人格修养,而这些思想印痕是不能尽归人“虚静”中去的。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良好的创作心境和审美态度,就这一点看,它又相当集中地体现着古代“虚静”说(此说为古代多家学说所尚,虽实质未必尽同)的某些主要精神。我以为,前一方面在冲淡诗风的创造中大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与冲淡诗风的联系也更为内在而紧密,因为它正是冲淡诗风在诗人主观方面的个体人格根据。
按说,只要主体能做到“素处以默”,就应该可以“妙机其微”,很好地领悟、把握冲淡诗风之精微了。但《冲淡》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对诗人的艺术情怀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具体要求——“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太和”,语本《易传》“保和大和”。我们知道,古人言“和”,含义并不完全一致,联系《冲淡》下面的诗句看,可知《冲淡》品所说的“和”或“太和”,虽从《易传》来,却不一定与《易传》“大和”的含义完全相同,而主要是平和、和柔之意。
后记 谨将迄今我所花心血最多、自觉分量最重的这部学术著作献给我最敬爱的人——先父张家龙先生和先母杨沛霖女士。父母于我,生养爱教,诲之以道义,习之以艺文,树之以德操,励之以成人,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悲乎!公元1966年,狂风骤至,父亲竟黯然西去!母亲于其晚岁近三十年间,直至近九旬之高龄,时时共我吟诗赏词,谈文论道,融融其乐。每有一文一稿,发表前后,辄承析论评赏,语语亲切,声声在耳。本书方始搦翰,母亲犹津津焉听我数言其构思,及至杀青,竟已不得再闻慈训矣!情思绵邈,短言难尽,唯有以此一书,作为献给双亲的一瓣永远的心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