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德鲁克日志 |
|
|
|
德鲁克日志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41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32738930
·条形码:97875327389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德鲁克日志》中有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 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
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海尔集团张瑞敏同样深受教益:“我也成了德鲁克迷,到处搜集他的著作。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常读常新。尤其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全球化竞争的困惑时,总能从书中得到新的启示。”
有史以来,德鲁克最深刻的思想第一次集中在了一处,那就是《德鲁克日志》。《德鲁克日志》采撷了德鲁克毕生作品的精华,向我们提供了理解德鲁克思想的金钥匙。它不仅仅是对德鲁克一生著述精髓的回顾,更是一本行动手册。正如德鲁克自己写道的那样:“书中每页最下端空白处的‘行动指南’部分是本书中最为重要的。相信读者能从中汲取灵感,从而改善自身的行动、决策以及决策的成效。《德鲁克日志》正是一本行动手册。”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巨著,都曾引起过非同一般的反响。这本将他数十本巨著和很多经典论文中精华融合在一起的《德鲁克日志》更是内容丰富,精神的光芒无处不在。
《德鲁克日志》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言简意赅,并附加上正文前的警句以及正文后的行动指南,形式上生动活泼,内容上又将德鲁克大师的经典思想浓缩在一起,方便了那些渴望走进大师思想殿堂,但又苦于工作繁忙,无法研读大师所有作品的读者。相信这本书会给已经从事管理和即将从事管理的人士带来帮助。
[德鲁克的其他著作]
查看德鲁克的全部著作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彼得·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媒体推荐 书评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
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
——通用电器前任CEO: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的影响最深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只要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个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
来倾听。
——《哈佛商业评论》
当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
——《商业周刊》
美国商业和管理界思想大师中的执牛耳者。
——《华尔街日报》
编辑推荐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巨著,都曾引起过非同一般的反响。这本将他数十本巨著和很多经典论文中精华融合在一起的《德鲁克日志》更是内容丰富,精神的光芒无处不在。
《德鲁克日志》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言简意赅,并附加上正文前的警句以及正文后的行动指南,形式上生动活泼,内容上又将德鲁克大师的经典思想浓缩在一起,方便了那些渴望走进大师思想殿堂,但又苦于工作繁忙,无法研读大师所有作品的读者。相信这《德鲁克日志》会给已经从事管理和即将从事管理的人士带来帮助。
《德鲁克日志》能准确地告诉大家该怎样把德鲁克的思想转化为行动。这就好像世界上最睿智、最善于提供行动方案的管理顾问与你身处一室,向你提供他愈久弥新的宝贵建议。对于所有渴望领会并运用德鲁克金玉良言的人士,《德鲁克日志》都是你的必读佳作。
有史以来,德鲁克最深刻的思想第一次集中在了一处,那就是《德鲁克日志》
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深刻影响全球商界、政界高层人士的著作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目录 推荐序(一) 忆彼得·德鲁克 吉姆·柯林斯
推荐序(二) 伟大的探索者和奠基者 赵曙明
推荐序(三) “创建一个新社会” 黄建东
前言(一)
前言(二)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参考书目与网上材料注解
每日主题汇总
每日材料来源
彼得·德鲁克著作总表
译后记
……
序言 1994年12月,我驾驶着租来的汽车,驱车来到彼得·德鲁克家的房前。
当时,我又重新查看了一遍地址,因为这栋房子看起来并不宽敞。这栋房子倒是挺漂亮,位于离克莱尔蒙特学院不远处的一个街区,旁边还有几栋和它类似的郊区住宅,在车道上停着两辆丰田小轿车。如果这是当地学院里某位教授的家,那么这房子可以说是挺相称的。但是,我找的人可不是当地学院里的某位教授,我找的可是彼得·德鲁克呀。他是管理学的奠基人,也是20 世纪下半叶管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还是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创始人。
但是,门牌号码和我手里的地址完全吻合,所以我就快步走到门前,按了门铃。我在门外等着,可是屋内没有任何声响。我又按了一次门铃,“好了,好了,我来了!”这回我听到屋里传来了说话声, “我现在可走不快喽!”声音听起来有些焦躁,我想开门的人准是个性格乖戾的人。没想到,我见到的是一张微笑的脸庞,让我觉得主人见到我非常高兴,尽管我们素未谋面。“科林斯先生,非常高兴见到您。” 德鲁克先生边说边和我握手,并热情地把我迎进屋子,还对我说道:“请进。” 我俩在客厅坐下,德鲁克先生坐在他自己最喜欢的柳条椅里,不断向我提问。他的问题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而且颇具探讨价值。他毫不吝啬地与我分享他的智慧,而不求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他只是希望他的话能对我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当时我的职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当时才36岁,也没什么名气。德鲁克先生对我却慷慨大方,这恰恰说明了为什么他会享有这么崇高的声望。事后,我又再次拜读了他的大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温了他的忠告,他让我们要重视作出贡献,而不要只想取得成功。德鲁克先生认为,关键不在于“我如何取得成功?”,而在于“我能作出什么贡献? ” 德鲁克先生最大的贡献不是提出了单一的某个想法,他著作等身,而且这些宏篇大作都有这样一个优点:中间绝大部分思想都是金玉良言。德鲁克先生有着这样一种令人惊奇的魔力,他能够对现实世界提出探赜索隐的洞见,之后它们还会得到历史的证明。他的第一部巨著《经济人的终结》出版于 1939年,书中对极权主义的根源进行了剖析。1940年法国沦陷后,温斯顿· 丘吉尔将这本书列为英国军官预备学院学生的必读之作。德鲁克先生1946年出版了著作《公司的概念》,在该书中,他凭借对通用汽车公司的深入了解,对技术专家管理的公司模式进行了分析。书中对公司王国将会面临挑战的阐述入木三分,使得通用公司的管理层大为震动,以至于在斯隆掌控通用汽车的时代,德鲁克的学说被贴上了封条。德鲁克先生1964年的著作划时代地论述了“公司战略”的原则,以至于出版商都觉得这一概念过于前卫,劝说他放弃《商业战略》这一书名,而改用《成果管理》这一名称,因为出版社认为“战略”对于当时的商业而言,完全是一个全新陌生的名词。
有两种方式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第一种是用笔(思想)来改变世界,第二种是用剑(武力)来改变世界。德鲁克先生选择了用笔来改变世界,而且重新改造了很多手握宝剑者的思想。1956年,当戴维·帕克德先生坐下来构画惠普公司(Hewllet-Packard)的发展目标时,肯定受到了德鲁克先生很大的影响,很有可能借用了《管理实践》中的许多经典思想——这本书至今也堪称是管理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当杰瑞·波拉斯和我在写《基业长青》一书的过程中,对很多大公司进行分析研究的时候,发现很多大型公司的领导者都深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包括默克、宝洁、福特、通用电气和摩托罗拉公司等。由于德鲁克先生思想也广为各种组织所接受,他的影响力也变得更加广泛,德鲁克先生的思想深入了警局、交响乐团、政府机关和商业公司,这让人不得不承认德鲁克先生的确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士之一。
在和德鲁克先生相处的那天,我曾经这样问道:“在您的26本著作中,哪一本令你感到最自豪?” “下一本。”德鲁克先生果断地告诉我。
当时德鲁克先生已85岁高龄了,但却依然精力充沛,每年会为读者献上一本新作,而且还发表了许多影响力深远的文章。在和德鲁克先生见面后的九年中,他又有八本书与读者见面了。当他九十四岁的时候,他还依然笔耕不辍,探讨在二十一世纪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些挑战。对于德鲁克先生而言,动笔写作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本能。他有着多产的写作细胞,所以他的著述才能够如此丰富。当面对“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之多、如此之快”这样一个问题时,德鲁克先生回答道:“我从前是一个记者。我不得不写得快,因为我必须要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稿件,这样我就成了一个快枪手。” 我不知道德鲁克先生到底写过多少页文字,但是他写过的书就已经超过一万页了。
因此,德鲁克先生成为难得一见的奇才,不仅多产,而且睿智。
德鲁克先生的才能有一个最耀眼的亮点,那就是面对纷繁复杂世界中的诸多现象,他能够用极具穿透力的片言只语将它们阐释清楚,并且揭示出其中的真理。他就仿佛是一位禅宗诗人,能够用寥寥数语道破玄机。我们可以反复品味德鲁克先生的思想,每一次都会有更深的理解。这本书将德鲁克先生很多真知灼见汇聚在了一起,你这样每次就可以领略到德鲁克先生最精华的思想,而无需阅读那一万页的原著了。马克西拉罗教授成功地将德鲁克先生最经典的思想结集成册,对于他的这种贡献我们应该报以诚挚的谢意。
德鲁克先生喜欢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大约公元前5世纪,有一个工匠受到希腊雅典城的委托雕刻一座雕像,这座雕像将矗立在神庙的顶上。(这个故事的标题叫做“追求完美”,你可以从该书10月1日的那一页找到它。
)这个工匠比预期的晚了几个月才完成雕塑,因为他把雕像的背面雕刻得和正面一样漂亮。雅典市的官员因为他超过工时所以非常生气,问道:“你把雕像的背面雕刻得和正面一样漂亮有什么用呢?又没人看得见背面。” “是吗?可上帝能看见!”工匠回答道。
这本书就好比把所有雕像的正面放在了一起,展示给我们看。但是雕像的正面之所以那么漂亮,那是因为在雕刻的全过程中,工匠投入了大量的心思和努力——这是大家也是我所看不到的,但如果没有这样的付出,整件作品就不会完满。但是,我们知道自己可以信赖德鲁克先生的金玉良言,因为在他所有作品精心雕琢的语言背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 —德鲁克先生本人数十年苦苦思索与反思的精神结晶。
1994年那天我拜访德鲁克先生后,我俩在他最喜欢的一家当地餐馆共进了午餐。当我把德鲁克先生送回家后,我问道:“我怎样才能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呢?怎样才能回报您的帮助呢?”我知道,和德鲁克先生在一起的这一天,对于我而言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你已经回报我了。”德鲁克先生说道,“今天和你的谈话中,我学到了很多。”刹那间,我顿悟了为什么德鲁克先生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他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位大师,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生。对于大多数管理学的大师而言,他们必须要说些什么,而德鲁克先生则觉得自己必须要学些什么。
德鲁克先生的作品是饶有趣味的,而他本人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如果借用已故的约翰·加德纳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德鲁克先生,是很合适的。这句话就是——“他总是对什么都感兴趣”。
“好好干吧,争取成为有用的人。”这是当天德鲁克先生对我所的最后一句话。没有再说别的,他打开车门走下车,走进他那并不气派的房子,很有可能是又走到了打字机旁,继续细细雕琢起了人类智慧女神像的正面,还有背面。
吉姆·科林斯 2004年8月3日 写于科罗拉多州布尔多市
文摘 书摘
1月3日 管理的必要性
谁能在原先只长单叶草的土地上种出双叶草,那么他就要比所有思辨的
哲学家或是玄奥的系统创建者更有功于人类。
自从西方文明发源之日起,管理也就应运而生了。伴随着人类从洪荒时
代走向文明,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一直占居着基础但又重要的地位。因为管
理植根于现代工业体系的特性和现代商业企业的需求之中,而工业体系必须
把有价值的人力和其他资源投入到商业企业中。然而,管理的范围并不囿于
此,它体现在西方社会的根本信念之中。借助系统的经济资源组织,人们的
生活可能得以调节,这是“管理”对这种根本信念的一种诠释。经济变迁可
以形成人类自我批判和社会公正的最为强劲的推动力,这是“管理”对西方
社会根本信念的另一种诠释。在这一点上,乔纳森·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早在300多年前就曾郑重地指出:“谁能在以前只长单叶草的土地上
种出双叶草,那么他就要比所有思辨的哲学家或是玄奥的系统创建者更有功
于人类。”
管理部门,作为特定的社会组织,承担着使资源更有效率的重任,亦即
承担着实现经济在组织下进步的重任,为此体现了当今的时代精神。事实上
,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它为什么一旦产生,就如此迅猛地飞速发展,
而且发展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行动指南:
在读报以后,应该思考并提炼出一些案例,从中考察为什么在自由的世
界中,管理者的能力、品质和绩效对于他们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P4
后记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巨著,都曾引起过非同一般的反响。这本将他数十本巨著和很多经典论文中精华融合在一起的《德鲁克日志》更是内容丰富,精神的光芒无处不在。
本书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言简意赅,并附加上正文前的警句以及正文后的行动指南,形式上生动活泼,内容上又将德鲁克大师的经典思想浓缩在一起,方便了那些渴望走进大师思想殿堂,但又苦于工作繁忙,无法研读大师所有作品的读者。相信这本书会给已经从事管理和即将从事管理的人士带来帮助。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德鲁克大师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考所深深折服,书中涉及到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出很多极具新意的创见,想必读者也会和译者一样,不仅内心会获得无比的愉悦,也会感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充电,做到大师所说的持续学习(continuous learning)。另外,译者也为大师深深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笔耕不辍追求完美的精神所感动,例如,“抽出你宝贵的时间,向一个找不到‘归宿’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他或许正饱受失业之苦,抑或已步入垂暮之年。为他写上一张写满鼓励话语的字条,或是邀请他共进午餐”(1月19日)。又如“当人们问我作品中最满意自己哪一本时,我会笑着答道:‘下一本’”(10月1日)。也许这正是大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译者非常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北京燕清联合传媒管理咨询中心的信任,将这项翻译重任交给了译者,并且在翻译过程中也得到了燕清联合的大力协助。对于译者而言,一方面,德鲁克大师确有许多管理思想在国内管理界是广为人知的,如果不能将这些重要的思想正确地予以表达,不免贻笑大方。此外,本书中所涉及到的近30本著作和多篇论文,有许多作品是之前没有人涉猎的,所以这也是将大师的许多思想用中文第一次推介到国内,因此译者感到责任重大。另一方面,翻译的时间非常紧迫,而且每一篇文章的篇幅不长,是大师原著中的节选,但是却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一个重要问题,可谓深入浅出。如何能够在这么短的篇幅中将大师在原作中完整的思想表现出来,译者尽管深入地考证英文原著,但还是感到了要传神地表达大师的思想难度很大,译者颇有如履薄冰之感。因为这本书涉及的材料非常广,而且很多书的引进和出版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有些书后来没有再版,所以译者为了查阅学习各种资料,就着水和饼干在国家图书馆中度过了很多个冬日,但是,译者自己感觉非常充实,因为这是和大师的思想在对话,没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妙的了,而且译者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即把大师的很多思想精华收集到了一起。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感觉自己像大师说的“升华” 的感觉,自身也有了提高。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好友美国作家爱伦·桑德(Ellen Sander)和新加坡高等法院的资深翻译黄燕玲女士给予诸多的帮助。另外,译者也拜读了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前辈翻译德鲁克大师的作品,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在此,对译者的两位好友和翻译界前辈一并表示感谢。最后,还要向家人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并感谢他们在笔者从事翻译的过程中给予的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巨大支持。
感谢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对我们的翻译提出过建议、提供了帮助以及予以鼓励督促的朋友、同学和老师。参与本翻译工作的有蒋旭峰、王珊珊、袁蓉、田敏、于洁、杨静、李小君、胡倩、谢晓霞、时希杰、颜扬、李诺丽、李仕宾、车建国、陈璐、罗力强、于君、王俊、赵浩、朱敏、杨力峰。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