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2)

2011-01-3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2) 去商家看看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2) 去商家看看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2)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页码:42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11100139/9787511100139
·条形码:97875111001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2)》内容为:一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多国参加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得到了全球环境基金(GEF)理事会的批准;我们将一年多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和报导汇集出版了《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筹备多时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正式启动,并先后邀请到多位知名专家就农业文化遗产睬护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问题作报告。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关于农业丈化遗产的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年来,我们按照粮农组织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的国家框架,并在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的支持下,对贵州从江传统农业系统进行研究,陆续推进江西万年稻作文化、云南哈尼梯田等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并于今年2月份在北京正式召开了项目启动会。为了系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让更多从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者、实施者了解项目的进展,展示一年来项目组和国内同行在本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反映社会各界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反响,我们编辑了《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二)》。
编辑推荐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2)》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组织,《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2)》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部、联合国一西班牙千年发展目标项目资助。
目录
用生态价值观权衡传统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效益——以稻鱼共作模式为例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项目实施框架
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中国民族地区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的保护与惠益分享
中国农业社会功能的演变及其解析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价值判断
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关系研究
上海市郊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研究
传统农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的能值对比——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为例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时空适宜性评价——以贵州从江“稻田养鱼”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生态旅游: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的制衡——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刍议
南京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思考
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的传统农业地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的传统农业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发展旅游是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综述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途径与近期主要任务——“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试点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蒙古、朝鲜代表Victoria SekitolekO女士在“FAO/GEF—GIAHS一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农学会名誉理事长洪绂曾教授在“FAO/GEF.GIAHS.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姚向君女士在“FAO/GEF—GIAHS—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副局长冯仁国研究员在“FAO/GEF.GIAHS—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试点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青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钟秋毫先生在“FA0/GEF.GIAHS——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珍视我们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侗族地区“稻鱼鸭”复合系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农业文化遗产
物种的家底:安与危?
“40个世纪的农民”奥秘
专家访谈:遗产的困惑
稻鱼共生
探寻人类遗产价值的延续——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华
现代生态农业要走物质循环利用型模式——李文华访谈记
生态农业在节能减排中具有重要作用——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
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
中国田鱼村独步天下——稻鱼共生传千年养鱼致富建桃源
中科院专家呼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寻求动态中保护
问计传统农业
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浙江青田探索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从“稻鱼共生”看传统农业的“良方”——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技术保护推广的启示
稻鱼共生鱼肥稻丰
稻鱼共生何日结缘方寸——专家谈“稻鱼共生农业文化产”邮票选题和设计
……
序言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长期地质历史演变与人类活动多重作用下形成的人类文明的瑰宝,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加剧,自然与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和威胁。为了加强自然与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并取得巨大的效果。
遗产保护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能够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甚至使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一夜知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展遗产保护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乃至全体国民增强对地球自然资源和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使他们学会在世界多样文化的背景下与其他文化共处,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摘 插图:


1.2充分认识我国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向来以农业立国的传统农业大国。中国农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给我们留下异常丰厚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这些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遗产资源,不仅对增强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弘扬民族文化、改善生态环境、激发爱国热情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和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容忽视。
与其他遗产类型一样,农业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或称之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它直接和有机地将物质部分和非物质部分结合起来,并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土壤中。除狭义上的文化内涵外,农业文化遗产还包括了各族人民根据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物种关系,运用源于当地、富有特色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多样性的农业系统。这些农业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意义上的农作物品种的重要载体,同时反映了农民一土地一农作物之间的生态联系。例如,农作物品种的选择、耕作方式、生态循环系统等。
可见,农业文化遗产,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相当丰富的。从个体的农业遗物到联系中的农业文化组合,从人文社会形态到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从农民的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等。可以说,农业文化遗产与整个人类的遗产是共通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