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与音乐关系研究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 |
|
|
|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101062267
·条形码:97871010622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就唐宋词合乐的具体事实,对词与音乐的关系及其唐宋词合乐的成就与流弊等问题,历史而全面地进行考察,以揭示音乐对词的特性及词词演变的影响,并从歌词合乐的角度,探讨词使上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如豪迈婉约词风、格律派评价以及以词为诗等问题。力图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讲究格律、讲究形式美与音乐美,不仅是唐宋词,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共同规律。《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概论”;中卷论“词与乐的关系”。前四章侧重阐明词受制于乐的一面,论述词的性质特征与声律特征是音乐所赋予的;后两章侧重探讨词与乐关系发展变化及其对于词的特性和词演变的影响;下卷并联系建国以来词学研究现状,辩驳音乐束缚与声律无用论,进一步阐述我国诗歌发展的共同规律。
媒体推荐 词与音乐关系问题,是有关词的特质的一个重要问题。施议对的论文,是一九四九年以来对词与音乐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第一篇具有突出成就的论文。这篇论文对于中国近百年来词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有所贡献的。
——吴世昌先生在“施议对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讲话摘要
论文作者最初在夏承焘先生指导下进行研究,这些年又进一步得到吴世昌先生各方面深入细致的指导。论文很全面,可以看出作者扎实、深厚的功底,这是需要长时期的积累的。论文的见解,对于收集材料的解释和判断,都很精确。这是一部很好的论文,是清朝庚子前后直到现在词学研究成果的综合,也就是近百年来词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部集成之作。
——启功先生在“施议对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讲话摘要
目录 绪论
上卷唐宋合乐歌词概论
第一章燕乐与填词
第一节燕乐兴盛为“倚声填词”创造条件
第二节由歌诗之法向歌词之法转变
第三节“声辞繁杂,不可胜纪”
第二章唐五代合乐歌词
第一节长短句合乐歌词是燕乐歌辞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第二节长短句合乐歌词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唐五代合乐歌词的特点
第三章北宋时期的乐曲歌词创作
第一节“太平也,且欢娱,不惜金樽频倒”
第二节北宋前期承袭《花间》馀绪的歌词创作
第三节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
第四节周邦彦的“集大成”工作
第四章南宋词合乐及词乐分离的趋势
第一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第二节南宋时期唱词之风仍然盛行
第三节南宋歌词创作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词乐分离及词体之蜕变
中卷词与乐的关系
第五章我国诗歌由先诗后乐到先乐后诗转变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感发为歌,声律从之
第二节采诗人乐,依调作歌
第三节倚声填词,言出于声
第六章燕乐的情调与词的特性
第一节词的特性是在燕乐孕育下形成的
第二节娱宾遣兴,“男子而作闺音”
第三节“以清切婉丽为宗”
第七章词的声律与燕乐的律调
第一节词调依宫调定律
第二节“长短其句以就曲拍”
第三节词的体制是由乐曲的均拍所确定的
第八章词的乐曲形式
第一节分片(或段)
第二节长短句
第三节字声
第四节用韵
第九章词与乐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声与意不相谐的现象
第二节苏轼革新词体、转变词风与独立抒情诗体的出现
第三节加强词体内部组织性以摆脱词对于外在音乐的依赖关系
下卷唐宋词合乐的评价问题
结束语
后记
引用书目
施议对主要著作目录
……
文摘 上卷唐宋合乐歌词概论
第一章燕乐与填词
第一节燕乐兴盛为“倚声填词”创造条件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尤其是唐朝,在其上升阶段,封建统治者对于自己的统治充满着信心,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更促进了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文化事业的兴盛繁荣。
“功成作乐”(《乐记?乐礼篇》),封建统治者历来重视礼乐之治;因此也重视汲取外来音乐养分,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新乐种。
一、新型民族音乐——燕乐
隋代,“太常雅乐,并用胡声”。黄门侍郎颜之推以为“礼崩乐坏”,曾建议以“梁乐”为依据,“考寻古典”,恢复旧制;隋高祖(杨坚)不从,“又诏求知音之士,集尚书,参定音乐”,继续探讨外来音乐的乐律与中国传统音乐乐律的关系问题(《隋书》卷十四《音乐志》)。前代传人之龟兹乐,“至隋有《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等,凡三部。开皇中,其器大盛于闾闬。时有曹妙达、王长通、李士衡、郭金乐、安进贵等,皆妙绝弦管,新声奇变,朝改暮易,持其音技,估街公王之间,举时争相慕尚”。对于朝野“皆好新变”,高祖虽以为“不祥之大”,曾下令“奏正声”,但仍无济于事。大业中,“炀帝(杨广)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器工衣创造既成,大备于兹矣”(《隋书》卷十五《音乐志》)。由此,所谓“胡夷”之乐,得到正式确认。
唐代立国之初,仍隋制设九部乐;太宗(李世民)时,增《高昌乐》,又造《燕乐》,而去《礼毕曲》,立为十部(《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高昌、康国。十部乐又分为坐、立二部。十部乐中,除清商乐为中土固有的传统音乐,燕乐为华夷合乐外,其馀都为外来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