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旅游 >

走西口 话晋商

2011-01-0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走西口 话晋商 去商家看看
走西口 话晋商 去商家看看

 走西口 话晋商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17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203065553/9787203065555
·条形码:97872030655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走西口 话晋商》内容简介:太原日报社“走西口、话晋商”采访团重走西口路,沿着晋商的足迹,特别是沿着今天已经废弃的古商道,采民风,访民情,写民生,推出了见报88篇、十余万字的系列新闻作品,从不同视角,记录当年山西人“走西口”路途的今昔变化,以及晋商所涉商务活动的进步和变革,拉近了“走西口”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深化了读者对晋商言行的认识,丰富了太原作为晋商之都的历史意义。
编辑推荐 《走西口 话晋商》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打造晋商之都 始于你我足下(序)——范世康
人间商道也沧桑(代前言)——郑安洁

太原日报章节
沧桑历尽繁华事 浴火凤凰欲展翅
千年古镇今何在 后人犹唱大风歌
往事如风韵犹在 浩气冲天今胜昔
谁道文墨不留声 万里茶路犹飘香
木轮古道声未绝 犹听晋商车马喧
岁月流星载古镇 青龙腾飞正逢时
昔日花花忻州府 今天锦绣秀容路
“槐抱榆”见证古今 “雁行客”走遍天下
古渡滩头今犹在 鸡鸣三省唱新歌
莫言“歧道”空过客 不负季春黄花娇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走过千年霜尘月 揽尽古今晋商情
自古黄河向东流 康庄大道通包头
一把甘草多少泪 老辈创业后人继
一桥连通金银路 古渡空余海子边
老庙演绎古今事 边关牵手南北情
甘草不言能养生 葵花结籽可富民
风吹草低昔年事 晋商云集筑青城
旧令依稀记往昔 新曲昂然颂今朝
口外“朋锅”是无奈 如今创业竞风流
“流矢儿”风流云散 “弄潮儿”潮头勇立
昔日晋商峥嵘地 如今却见温州街
离离草原风如故 雏凤且效老凤声
一望朔川远影暮 千里香飘数晋醋
风雨沧桑浸旧关 驼鸣旃幕映残阳
时平关隘失崎岖 驵侩驿通中外市
茶马古道夕阳斜 枯树枝头绽新芽
荒漠驿路驼声远 边城商铺乡音浓
行疆拓荒泽边域 西口犹望断肠人

太原晚报章节
凤从太原起飞
祖先走口外 子孙贩鲜菜
百年曰升昌 三年曰升隆
榆次常家 亦商亦教
捐资兴学 桃李满天下
货通天下话向阳
龙凤呈祥青龙镇
文山有名砚 忻商行天下
原平辛家的石旗杆
水码头传来二人台
右玉“大氧吧”
蓦然回首杀虎口
晋蒙边界遇老乡
满城尽是“相与”声
郑大姐的山西情
驼铃叮咚晋商来
我在遥望长城之上
离离芳草晋商魂
召城重拾“大盛魁”
受降城外闻酒香
手牵“驼城”出国门
阴山南北商道忙
口外“小忻州”
傅山文化传塞外
二道河畔话粮行
晋商巨擘起东口
山西会馆今依在
张库商道商如织
芳原绿野见驿站
国门之上忆晋商

山西商报章节
砂锅不再 琉璃兴起
昔日发家西口路 今朝扬名天下闻
平遥化蝶
晋商与教育的轮回
炉火不熄 醋味留香
青龙腾古镇
商帮夸富 兵团转型
同川梨不同利
前世今生古渡口
棋道地上话古城
杀虎口上交易忙
相濡以沬看晋蒙
包头又吹晋商风
西口人眼中的晋商硬伤
包头建筑大哥大是咱娄烦人
“二人台”花开萨拉齐
目的地五原
画圆晋商500年
纵橫九千里 壮哉大盛魁
托克托之歌
山西人的白道梦
茶路放歌
繁华落尽 晋商归来
傅山文化熏陶处 经济更上一层楼
老虎山下谋“虎皮”
古道悠悠晋商风 而今又兴保护神
台上台下多少事 横刀立马是晋商
五彩之城说二连
国门内外话晋商

副章
镜头里边看西口
我们是飞驰的骏马
后记
……
序言 经过3个月的远足踏勘,太原日报社“走西口、话晋商”采访团满载而归,以新闻工作者的实际行动,为2009中国太原晋商文化艺术周献礼,为人民的节日、艺术的盛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清时期是距离当代社会最近的两个朝代,“走西口”发端于此,从民间自发到朝廷默许,直至成为与“闯关东”、“下南洋”并称的j大移民浪潮。在康熙北征噶尔丹期间,晋商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高效的行动效率,主动加入了“走西口”队伍,服务于征讨大军的粮草供应,并从中发现了市场机会,开拓和延伸了内陆、漠南、漠北直至恰克图、俄罗斯以及欧洲的漫漫商道,揭开了晋商叱咤商海的壮丽一页。
作为地域性的商人集团,晋商对明清社会及当代社会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发展即社会的发展,它的变化即时代的变化,它所创立的会馆、联号制、两权分离制、身股制等特色制度,对现代商业成长以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有着深刻的启示。
太原日报社“走西口、话晋商”采访团重走西口路,沿着晋商的足迹,特别是沿着今天已经废弃的古商道,采民风,访民情,写民生,推出了见报88篇、十余万字的系列新闻作品,从不同视角,记录当年山西人“走西口”路途的今昔变化,以及晋商所涉商务活动的进步和变革,拉近了“走西口”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深化了读者对晋商言行的认识,丰富了太原作为晋商之都的历史意义,为我市进一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建设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尝试,做出了具有突破意义的贡献。
积微言细,自就鸿文。打造晋商之都,始于你我足下。
是为序。
文摘 插图:




历史如果用一条兵家必争的路来写,必定是血淋淋的;一座上千年的古关口,如果要写自己的经历,恐怕也不只是辉煌。在中国,能承载这种份量的路和关想来也不多见,但在我省右玉,不仅有一条这样的路和关,而且这关和路还紧密相连、命脉相牵,共同见证了几千年的历史——这条路,就是万里西口路;这座关,就是杀虎口!
杀虎口,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西口路,北出杀虎口,直抵莫斯科,作为万里商道,也有六百多年的沧桑。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条路?又是怎样的一座关呢?
应该说,这条路,首先是一条军旅要道,是中原经山西通行大漠草原的必经之路,清《朔平府志》云:“杀虎口乃晋北之要;中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关,是这条要道上的一座军事堡垒,因关内东、西两山之间形成一条3300米长的狭长走廊,自成天然关口,是当年关内外民族互相攻杀的最前沿……
但历史就是这样的爱作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用马蹄践踏、用车轮碾压出来的战争路,却因为它成了“路”,便也成了一条两边民族来往的商贸路;这座关本来是为战争修筑的要塞,可高大的它也挡不住商旅们的脚步,特别是蒙汉“互市”以来,更是化干戈为玉帛,后来演变成一个收税的关卡,扮演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成为一座商贸交易城……
这时,看此关、此路,再听当地老人讲它的历史,就让人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当年:缕缕烽烟,遮不住风沙中的秦关汉月:阵阵马蹄,数不清残阳下的烽台古堡;漫漫古道,就像一条流动着的风景线,不只走过征战的铁骑,更多的是商旅和边民……其实,杀虎口当年并不叫杀虎口,还有众多名字,什么“白狼关”、“牙狼关”的,还曾用名“杀胡口”,不过这些名字,都透着血腥气;清康熙时改为现名,似乎温柔了一点,也开了路禁,但老百姓却不买账,而只叫它西口——传了几百年的“走西口”就是这么来的。
有了路,有了收税的关,有了走西口的人,就有了贸易——就在关内互成犄角之势的两堡之间,原来的马市至今还残存着几间破房子,依稀还能看到往日的辉煌:而直通马市的古道上碾压出的深深痕迹,更能证明这种辉煌的深远和悠长——据当地老人讲,这个马市,“汉夷贸易,蚁聚城市,日不下五六百骑”,最盛时每天交易量有上万匹
……
后记 今年4月17日,是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的大喜日子,同日,太原日报社酝酿已久、认真筹划的“走西口、话晋商”大型异地采访活动也整装启程。当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郭振中将一面印有“走西口、话晋商”字样的红旗授予采访领队之手时,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嘱托:沿晋商曾经的“筚路蓝缕”,媒体将“再启山林”!重走西口路,不仅仅是要寻觅一个久远的已经模糊的足迹,更多的是弘扬这足迹上难以消磨而愈加清晰的坚韧精神。
这是太报集团成立后,其麾下“三报一网”(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新闻网)的一次联袂行动。衔命而为,其意义的底蕴仍是“建设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
历时近三个月,行程万余公里,拣珠拾贝,钩沉履新。这一活动的收获之富不待多言,结集成书是预想也是水至渠成。
在这里,需要做两点说明,一、由于“三报”同时采访,许多篇章题材同一,但作者写作风格不同,侧重各异。因此,收入此书时,我们并不做大的改动,仅对部分文章做了些润色、增删及勘误;二、这些报道在报章上发表时,“三报”根据需要都配有背景资料的“链接”,由于“链接”内容大同小异,编辑本书时,我们删繁就简,主要保留于第一章节中。
由于活动行至七月下旬,距“2009中国太原晋商文化艺术周”已不足四十天时间。为了给这一城市节日献上一瓣文化馨香,整个太报集团调动多方,争分夺秒,全力而为。同时,为给读者一个更为直观更为形象的说明,我们还制作了纪录采访活动的光盘,做为本书的视像阅读补充。但毕竟由于时间匆促,书籍与光盘中许多的遗憾与错谬势所难免,还待读者不吝指正。
这一大型采访活动得到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的真情襄助,在此,谨致谢忱!同时,太原六昧斋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华宇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新阳光艺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给予大力支持,值本书付梓,亦向他们做一个浸染墨香的鸣谢。
谨为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