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 |
|
|
|
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1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542629190/9787542629197
·条形码:97875426291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意欲在对产业演变理论和企业组织理论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的研究,勾勒出其创新发展的理论架构。以往人们习惯从技术和交易费用的角度对企业组织创新进行研究,《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独辟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视野,研究分析企业组织创新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构成企业组织创新的内核为企业组织战略、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组织文化,并就此系统地全面地予以研究,提升和拓展了企业组织创新的理论。不仅通过传统制造业的实证研究对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理论进行验证,更将研究对象微观化,对特定房地产企业组织创新和房地产产业演变进行匹配性分析。
作者简介 徐志辉,1957年出生,汉族。浙江金华市达厦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博士,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被评为“金华市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先后在《住宅科技》、《中国建设动态》、《金融管理研究》等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现任:浙江省台属联谊会副会长,金华市政协常委,金华市台联会会长,金华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金华市海联会常务理事,长三角浙江金华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金华市婺城区工商联名誉会长,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浙江省创造学会副会长,景全希望小学名誉校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金华市婺城区宾虹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产业的演变
1.1.2 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
1.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2.1 若干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的技术路径和主要内容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创新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演化经济理论综述
2.1.1 演化经济学的回顾
2.1.2 演化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选择、变异和保留
2.1.3 行为者——环境:路径依赖
2.2 产业演变的理论综述
2.2.1 产业的定义
2.2.2 产业的分类
2.2.3 国内外产业演化的理论综述
2.2.4 若干问题探讨——产业演变的特征分析
2.3 企业组织创新的理论研究
2.3.1 组织的含义和分类
2.3.2 国内外组织创新理论综述
2.3.3 组织创新的核心视角:战略、结构和文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
3.1 产业演变分析
3.1.1 产业演变的影响因素
3.1.2 产业演变中的一般路径分析
3.1.3 产业演变的分析方法
3.2 企业组织创新的演变分析
3.2.1 企业组织创新外源和内源的分析
3.2.2 企业组织的创新模式分析
3.2.3 企业组织创新模式和创新外源和内源的关系研究
3.3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创新的关联
3.3.1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战略创新关联性
3.3.2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关联性
3.3.3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文化创新关联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战略创新
4.1 企业组织战略的概述
4.1.1 企业组织战略的含义和特征
4.1.2 企业组织战略的类型
4.1.3 企业组织战略定位与选择
4.1.4 企业组织战略的评析
4.2 企业组织战略演变和创新
4.2.1 全球企业组织战略演变一般路径
4.2.2 基于产业演变的中国企业战略创新
4.2.3 影响企业组织战略创新的因素分析
4.2.4 企业组织战略创新的若干衡量指标
4.3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战略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4.3.1 若干机理的假设
4.3.2 若干机理的理论分析
4.3.3 案例: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5.1 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和创新
5.1.1 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一般路径
5.1.2 组织结构创新测评
5.1.3 影响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因素
5.2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5.2.1 若干机理的假设
5.2.2 若干机理的理论分析
5.2.3 案例:杜邦公司组织结构创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文化创新
6.1 企业组织文化创新概述
6.1.1 企业组织文化和文化力
6.1.2 影响企业组织文化及其创新的因素
6.1.3 企业组织文化力的衡量指标
6.1.4 企业组织文化演变的一般路径
6.2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文化创新的关联性研究
6.2.1 若干机理的假设
6.2.2 若干机理的理论分析
6.2.3 案例:海尔企业组织文化创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传统制造业企业组织创新的实证研究
7.1 模型与假设
7.1.1 研究模型
7.1.2 研究假设
7.2 研究方法论
7.2.1 问卷设计
7.2.2 数据与样本
7.2.3 分析方法
7.3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7.3.1 信度和效度检验
7.3.2 因子分析
7.3.3 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检验
7.3.4 企业组织创新三个构成方面的相关性分析
7.3.5 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回归分析
7.4 假设的解释
7.4.1 企业组织创新构成分析
7.4.2 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创新关联性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房地产产业演变与企业组织创新的实证分析
8.1 浙江金华房地产产业演变的进程分析
8.1.1 改革开放(1980年代):房地产业形成发展阶段
8.1.2 南巡讲话(1990年代):房地产业成长发展阶段
8.1.3 中国入世(2001年后):房地产业成熟发展阶段
8.1.4 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研究
8.2 基于房地产产业演变的金华市达厦房产公司组织创新研究
8.2.1 达厦房产公司组织创新过程的回顾
8.2.2 达厦房产公司的组织创新与房地产产业演变匹配性研究
8.2.3 达厦房产公司组织创新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8.3 本章小结
结论
……
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前提出
1.1.1 产业的演变
产业演变的动力源于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问的流动和重新配置,而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必定引起技术的变迁。资源的流动与配置是在一定的机制的作用下发生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资源配置机制对产业的演进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机理。
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就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低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如农业)向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如工业)转移的观点。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研究发现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依次向第一、二、三产业转移的现象,克拉克的研究进一步印证了配第的观点。
尔后,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对产业演变变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得出结论有三:其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比重会持续下降;其二,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会上升,但工业化后期,劳动力相对比重则大体保持不变;其三,第三产业国民收入比重及劳动力比重持续处于上升状态。
后记 我身处于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的浙江,自己也是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平时不仅爱好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运用,更热衷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20年来,我一直坚持读书学习,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后,继续企业管理方面的深造,先后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博士学位。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坚持不懈,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工作实践结合日臻完善。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一个学术研究的爱好者,这些年来,我既经历了自己企业创立、成长和发展的欣喜,也目睹了身边兄弟企业衰退和破产的教训。既体会到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人才优势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科技日新月异、管理日益创新给一个企业家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我深深地感觉到,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迅速推进,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已从土地、资金、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迅速地转变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市场的竞争焦点已从产品、成本竞争转向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知识创新的竞争。产业演变和企业组织资源的变化,必然推动企业组织的创新。于是多年以来,我在企业经营管理之余,把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企业组织创新研究上,在专家朋友的鼓励之下,我把学习的心得体会整理起来,便有了《基于产业演变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一书,也算是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学习成果吧。
我要感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蔡宁教授,他是我的导师,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是我的荣幸。他作为我国产业集群领域研究的权威学者,我对企业组织创新进行研究深受他的影响。在这本书打算整理出版之初,得到了蔡教授的鼓励和认同。
我要感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主任、管理学博士郑健壮老师,我作为该院的特聘教授,和郑博士既是同事又是益友,他是管理学领域的专家,我拜读了他的《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和《基于资源观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两本专著后,受益匪浅。听说我要出版这本书后,郑博士多次和我探讨出版相关事宜,并对本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没有郑博士的无私帮助,这本书的出版肯定没这么顺利。
我要感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叶峥老师,是她利用休息时间帮忙完成了本书的前期修改和编排校对工作。
感谢蒋文龙、陈跃增同学以及同事、同仁、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我要感谢夫人及子女们多年来的理解、照顾和支持。
这本书的出版,不是我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而是我向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深层次领域探索研究的开始。鉴于时间和作者水平所限,本文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人在写作过程中研读了中外大量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了大量的中外文献,在此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工作的疏忽,有些文献标注可能被遗漏,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