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山水:性本爱丘山(图文本)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田园·山水:性本爱丘山(图文本) |
|
|
|
田园·山水:性本爱丘山(图文本)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1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807293993/9787807293996
·条形码:97878072939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历代诗词分类鉴赏
内容简介 《田园·山水:性本爱丘山(图文本)》内容简介:田园与山水,不仅供给了人们的衣食之需,从其作为文学题材的那一天开始,也成了人们艺术精神活动的一方家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千百年来,描绘田园山水自然风光的作品,千汇万状,牢笼百态——雄奇、瑰丽、清幽、空灵、真朴、简淡——美感纷呈。荷载着博大深厚的思想意识,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丰富饱满的审美情感,闲逸多姿的人生趣味,以及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
绿色环境产生绿色的诗,看看杜甫笔下的锦江风光: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而今天江岸的巨幅标语是:还两江清水,造一片绿荫。
锦江重温旧梦,不会为时太远吧?《田园·山水:性本爱丘山(图文本)》广告词——增强环保意识,常读山水诗词。
编辑推荐 《田园·山水:性本爱丘山(图文本)》:萃取千年诗词英华,展示人生诗意主题。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目录 《诗经》
周南·苤苢
小雅·无羊
淮南小山
招隐士
张衡
归田赋
曹操
观沧海
陶渊明
桃花源诗并记
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园田居五首(录三)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谢灵运
登池上楼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跳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答谢中书书
吴均
与宋元思书
与顾章书
宋之问
度大庾岭
杜审言
夏日过郑七山斋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孟浩然
过故人庄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晚泊浔阳望庐山
宿建德江
渡浙江问舟中人
王维
渭川田家
栾家濑
白石滩
竹里馆
鸟鸣涧
田园乐
常建
破山寺后禅院
西山
丘为
题农父庐舍
李白
蜀道难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独坐敬亭山
峨眉山月歌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
杜甫
望岳
绝句
旅夜书怀
夔州歌
登岳阳楼
韦应物
滁州西涧
司空曙
江村即事
钱起
暮春归故山草堂
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
顾况
过山农家
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韩愈
山石
柳宗元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渔翁
薛涛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白居易
暮江吟
王建
雨过山村
张志和
渔歌子
贾岛
寻隐者不遇
方干
题君山
韦庄
三堂东湖作
司空图
归王官次年作
聂夷中
伤田家
王驾
社日
雨晴
崔涂
初渡汉江
太上隐者
答人
孙光宪
风流子
王禹俑
村行
畲田调三首
梅尧臣
鲁山山行
东溪
苏舜钦
初晴游沧浪亭
王安石
北山
书湖阴先生壁
出郊
悟真院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鹧鸪天
曾几
三衢道中
秦观
点绛唇
朱敦儒
好事近·渔父词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闲居初夏午睡起
桑茶坑道中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录六)
陆游
游山西村
鹧鸪天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
清平乐·村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好问
双调·骤雨打新荷
山居
白朴
双调·沉醉东风
张养浩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高启
寻胡隐君
田舍夜春
高檬
峤屿春潮
蓝仁
暮归山中
……
……
文摘 插图:
唐末广大农村破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惨重,至于颠沛流离,无以生存。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上,产生了可与李绅《悯农》二首前后辉映的聂夷中《伤田家》。有人甚至将此诗与柳宗元《捕蛇者说》并论,以为“言简意足,可匹柳文”(《唐诗别裁集》)。
开篇就揭露封建社会农村一种典型“怪”事: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有丝卖?哪有谷粜(卖粮食)?居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这乃是“卖青”——将尚未产出的农产品预先贱价抵押。正用血汗喂养、栽培的东西,是一年衣食,是心头肉呵,但被挖去了。两言卖“新”,令人悲酸。卖青是迫于生计,而首先是迫于赋敛。可与“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四句并读。这使人联想到民谣:“新禾不入箱,新麦不登场。殆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高宗永淳中童谣》)明年衣食如何,已在不言之中。
紧接是一个形象比喻:“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它通俗、平易、恰切。“眼前疮”固然比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固然比喻丝谷等农家命根,但这比喻所取得的惊人效果绝非“顾得眼前顾不了将来”的概念化表述能及万一。挖肉补疮。这是何等惨痛的形象!唯其能入骨三分地揭示那血淋淋的现实,叫人一读就铭刻在心,永志不忘。诚然,挖肉补疮,自古未闻,但如此写来最能尽情,既深刻又典型。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我愿君王心”以下是诗人陈情,表达改良现实的愿望,颇合新乐府倡导者提出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自居易《寄唐生》)的精神。这里寄希望于君主开明固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作者用意主要是讽刺与谲谏。“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即委婉指出当时君王之心还不是“光明烛”;望其“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即客观反映其一向只代表豪富的利益而不恤民病,不满之意见于言外。运用反笔揭示皇帝昏聩,世道不公。“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农家卖青破产的原因,又由“逃亡”二字点出其结果必然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呼号而转徙,饥渴而顿踣”,“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充满作者对田家的同情,可谓“言简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