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5·12:生命的咏叹(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作品选散文诗歌卷) |
|
|
|
5·12:生命的咏叹(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作品选散文诗歌卷)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506343886
·条形码:978750634388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5·12:生命的咏叹(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作品选散文诗歌卷)》内容简介:把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的创作成果汇聚起来,结集出版,是对采访团作家们创作成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次集体汇报。收集在这里的是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作家们用热血和激情写下的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的抗震救灾文学作品中,它们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有了作家们在救灾前线的亲身经历,这些作品的及时出版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还在紧张进行,更多感天动地的人和事需要作家用自己的热血激情和艺术才华去描写和表现。
目录 散文卷
1.抗震之旅
2.地震中心带上的哀思徐剑
3.死亡谷与一条天狗徐剑
4.两个娃娃
5.砖做的墓碑
6.指挥任木匠
7.大震存大爱
8.陇南地震灾区观察
9.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手记
10.军队,还是军队
11.灾难使我们成为老兵
12.请记住“消防红”——历史是有颜色的!
13.勇者不做祥林嫂
14.大火中的109隧道
15.三声长哨与147条性命
16.“5·25”,我们在文县
17.群山中,一个大写的“C”字
18.危情略阳
19.郎建扎西你在哪里
20.敢死队员的婚礼
27.亲历震区10日
22.“5·12”地震甘肃文县亲历记
23.陇南日记
24.灾区日记
25.亲历灾区五昼夜
26.汉中灾区采访随笔
27.青木川:废墟上的沉思
诗歌卷
1.蓝心脏(组诗)
2.峭壁上的山菊花
3.汶川在全世界流血
4.致遇难者
5.烛光
6.我看见了鹰群
7.这就是14时28分的中国
8.血脉林
9.生者与死者
10.中国,五月的泪水
11.大山的爱
12.我看到了一支铁军
13.帐篷学校开学了
14.寻人启事
15.情满中国
16.天府之国
17.帐篷区升起的党旗
18.亲爱的宝贝
19.灾难中的信念
……
序言 真情的记录 精神的洗礼
金炳华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特大地震灾害。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迅速作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慰问受灾群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全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时刻心系灾区、关注灾情,并通过多种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许多作家纷纷表示,要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深入采访,用文学的形式记录和反映抗震救灾的伟大历程和英勇壮举,讴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从5月19日开始,中国作协先后组织四个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共50多位作家、诗人,分赴四川、甘肃、陕西等重灾区体验生活、采访创作。采访团每到一地,都和当地群众一起抗震救灾。作家们向灾区捐款,并根据灾民的需要捐赠物品,为灾区的孩子们购买书本和学习用品等,献上中国作家的爱心,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共度难关。同时,作家们更不忘自己的使命,大家住帐篷、吃干粮,冒着频繁发生的余震和多处山体滑坡的危险,克服种种困难,深入灾区采访写作,救灾前线跃动着中国作家的身影。作家们用笔记录这场艰巨而伟大的抗灾斗争,自觉践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英勇顽强的救灾行动,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一次又一次震撼着身临其境的作家们,一幕又一幕发生在身边的奇迹感动着作家们,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鼓舞着作家们。广大作家满含深情地真实记录、热情抒写党中央领导亿万人民进行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进程和英勇壮举,讴歌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体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去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给灾区人民更多的温暖和力量,给全国人民更多的感动和鼓舞。其中的不少作品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迅速发表,受到了文学界和全社会的普遍好评。身处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作家激情创作,坚守工作岗位的中国作协所属报纸、刊物、出版社和中国作家网的记者编辑加班加点,调整版面、开辟专栏、增加页码、增发特刊,及时反映抗震救灾中作家们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心声,用文学的形式反映抗震救灾斗争。
经历这样一次采访,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作家们见证、参与、抒写这场伟大的斗争,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在救灾前线的日日夜夜,作家、诗人们无不为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所震撼,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所激励。生命的价值、幸福的内涵、作家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履行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使命,让文学发挥更大的力量,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并赋予了新的涵义和内容。作家们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通过创作饱含深情、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优秀文学作品,讴歌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人民斗志、激发人民奋进,表现了当代中国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我们向充满热情与爱心的作家致敬!
把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的创作成果汇聚起来,结集出版,是对采访团作家们创作成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次集体汇报。收集在这里的是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作家们用热血和激情写下的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的抗震救灾文学作品中,它们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有了作家们在救灾前线的亲身经历,这些作品的及时出版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还在紧张进行,更多感天动地的人和事需要作家用自己的热血激情和艺术才华去描写和表现。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将再接再厉,用手中的笔抒写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英勇业绩,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鼓舞斗志,温暖人心,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摘 地震中心带上的哀思
徐剑
也许是冥冥的使然,在一个特殊地点、一个特殊时刻,我竟然踏上了汶川大地震中心地带的圆点之上。
5月19日下午2时28分,当全国悼念汶川大地震死难者的鸣笛即将拉响的时候,我们十位奉军委、总政治部之命,赴地震灾区采访的作家、剧作家、作曲家和词作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徒步,终于走进了汶川大地震的中心地带——映秀镇漩口中学的门口,大家排成一列,伫立于学校的大门,望着东倒西歪的震后废墟,默默地等待全国下半旗志哀最后三分钟时刻的到来。
这时,在映秀镇抗震抢险的济南军区的铁军、武警部队和上海消防总队、军事预防中心的官兵们纷纷列成方队,挺然屹立于漩口中学的操场上,五星红旗依然猎猎清风,可是在学生每天早晨冉冉升旗的倾斜的大楼前,此刻,再也不见那些花季少年的身影,唯有铿锵的绿色方阵。
三分钟过得真慢,阳光直射下来,天地一片静默。我仿佛又听到一周前死神的翅膀掠过汶川天空时的簌然声响,心跳急促起来,呼吸几近窒息。
一声鸣笛骤然响起,瞬间连成一片,呜咽在汶川的天空,划破了废墟的死寂,躬身低头默哀,我的泪水蓦地涌了出来……
映秀镇,这个在四川省行政地图上未曾标识的一个小小圆点,也就在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山崩地裂之时,一下子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中心。
然而,就在地震发生后三两天内,汶川地震中心映秀镇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滂沱的雨幕和崩岩的巨石和泥石流,遮蔽和阻绝了寻常百姓生死攸关的消息。于是,在这座岷江边上的普通小镇上,上演了一场生死不离、真爱无疆的人间传奇,凸现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性光辉。
在灾区采访的日子里,我的眼睛里常常饱含着泪水,记下了一幕幕生命的传奇,记下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为这片巴蜀大地生死不离,为父老乡亲的坚韧坚持,更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人民子弟兵心系苍生所感动。
忘不了啊,共和国总理靠前指挥,地震发生才两小时,温总理便飞赴灾区,坐在都江堰彩条带搭起来的总指挥部里,遥望岷山,道路通信中断汶川映秀镇,与世隔绝。总理忧患之眸裂云穿雨,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代价打通生命通道。于是,一位陆军少将率领的小分队和200多名武警官兵,徒步穿越山崩地裂过后的公路,冒着滚落的山石,翻山越岭,南北向心朝这座普通的小镇开拔。
忘不了啊,在天空陡然黑暗下来的一瞬间,万世师表,于斯唯盛,在一座座普通的漩口中学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就在与漩口中学一江之隔的漩口小学,当地陷山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