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知心姐姐卢勤真诚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作序) |
|
|
|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知心姐姐卢勤真诚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作序)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807633549/9787807633549
·条形码:97878076335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是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把西方主流教育思想应用于东方儿童教育的全面总结,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与畅销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一起建构了“李跃儿教育感悟丛书”。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献给——
想培养一个阳光宝宝的父母
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
不想让宝贝变成冤家的父母
……
作者简介 李跃儿
●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七巧板》、12频道《心理访谈》等节目嘉宾。
● 曾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
● 电影《小人国》、大型电视记录片《成长的秘密》的主创之一。
● 创办“李跃儿巴学园”,著作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等。
媒体推荐 我赞成李跃儿朴素的教育理念: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也赞成“李跃儿教育感悟丛书”所提倡的爱育法则。建议父母都来学一点儿童教育学知识,懂一点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成长!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
李跃儿是个真正懂教育和爱教育的人。她的巴学园表里如一,在中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下,独树一帜,自信地坚持着自己的教育风格。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
在儿童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是养育者心理学知识的缺失。李跃儿以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诠释系统地解答了这些疑惑,给出了方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孙云晓
李跃儿正以她的理念和行动改写着中国儿童的教育版图,她尊重孩子的意志,呵护儿童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同时,她又耐心帮助孩子们建构原则,绝不漫无边际地放纵。
——著名央视特约编导张同道
编辑推荐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
1.历练23年见证儿童成长
2.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推荐
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作序
4.继畅销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后,李跃儿推出的又一力作
5.了解了关键期,你就了解了你的孩子,了解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发展模式,也就知道该怎样才能更恰当的帮助孩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目录 序/李跃儿,一个把画布变成立体乐园的人
第一章 认识孩子
一、孩子从哪里来
二、错误看待孩子的5种认识
认为孩子是个知识罐子
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
把孩子当宠物
认为孩子是麻烦
认为孩子是上帝
三、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和需要
一颗种子的生命任务
孩子是一粒种子
四、孩子是成人的种子
身体的胚芽
精神的胚芽
五、孩子与我们的不同
肢体器官处于胚芽状态
除了自然反射外,什么也不会
在成为什么样的人方面有无限的可能性
对世界和自己一无所知
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自然地、固执地按照本能的机制去发展自己
对周围的一切具有超凡脱俗的敏感
自然发展节律不可改变
六、信任孩子就是信任生命
第二章 环境与儿童发展
一、西方主流教育为儿童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为儿童准备的环境
华德福教育中的环境
后皮亚杰主义建构性教育的环境
二、家庭环境要具备利于孩子探索的功能
厨艺区的环境
起居的环境
休闲的环境
卫生的环境
人文的环境
三、孩子的发展模式
面条模式
蛋糕模式
第三章 发展关键期的关键帮助
一、发展关键期需要关键帮助
对孩子的生理缺陷要补缺
掌握孩子发展的节律
二、0-1岁的安全感及秩序感建构帮助
环境安全是第一要务
秩序不要经常改变
三、0-2岁感觉器官关键期关键帮助
口的关键期关键帮助
手的关键期关键帮助
腿的关键期关键帮助
四、1~2岁探索物质本质期关键帮助
探索物质比探索精神重要
让孩子保持探索的渴望和能力
以单一语言环境为宜
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环境和材料
建构安全原则要讲究方法
五、2-3岁探索事物与人的关系期关键帮助
什么都固执己见的执拗期
执拗期让孩子感到快乐最关键
儿童想象力的建构与帮助
六、3-4岁精神形成期的关键帮助
纯精神探索的初期要多动手
为了生存而寻找友谊
按家庭的模式建立关系
为友谊不屈不挠
为友谊使用智慧
社会性能力的培养
七、4-5岁探索他人心智期的关键帮助
探索他人心智
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的区别
故意捉弄别人
孩子遇到了困境,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
八、5-7岁探索文化和群体关系期的关键帮助
文化敏感期的关键帮助
上学前的关键帮助
探索群体关系期的关键帮助
第四章 入园期的关键帮助
一、挑选幼儿园的三大家庭因素
根据孩子的个体特征选园
根据家庭的情况选园
根据家庭成员的意向选园
二、好幼儿园的8项指标
有能力寻找到儿童的自然发展轨迹
有一个能创造性地使用教育理念的人
教育目标建立在帮助孩子发展上
人员的素养提升朝向所定的教育目标
不使用对自我提升不感兴趣的员工
有适合儿童工作发展的硬件设施
非常注重营养卫生
有很好的安全保障
三、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16件事
入园前的3种心理准备
准备不足会造成的4种问题
入园期的7项关键帮助
分离的两种关键帮助
第五章 情绪关键期的关键帮助
一、0-1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生理需求的关键帮助
爱的需求的关键帮助
发展需求的关键帮助
二、2-3岁儿童的情绪帮助
对情绪模仿的关键帮助
对离别焦虑的关键帮助
对成长烦恼的关键帮助
三、3-4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情感生活的关键帮助
探索世界的关键帮助
认识自己的关键帮助
克服不良欲望的关键帮助
四、4-5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群体生活的关键帮助
思想冲突的关键帮助
挑战强者和权威的关键帮助
五、5-6岁孩子的情绪帮助
价值观冲突的关键帮助
群体冲突的关键帮助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键帮助
第六章 恰当的自由与正确的爱
一、对自由的误解
内心的自由
身心的自由
放纵的自由
自由的边界
二、为孩子立规矩的两项原则与方法
群体原则与反思角的慎用
安全原则与巧妙坚持
三、应该给孩子自由的3种情况
当不妨碍孩子及他人发展的时候
当孩子探索的时候
当孩子工作的时候
四、不能给孩子自由的12个方面
五、爱的误区
公式化的爱
求助型的爱
焦虑型的爱
仆人型的爱
偏执袒护型的爱
过度保护型的爱
第七章 建构0~6岁美好人格的15项内涵
使孩子成为他自己
使孩子成为具有感受力的人
对人类有利的审美观
天然所具有的探索精神和尝试欲望
天然地对工作热爱
具有自我发展的质疑和解疑特质
无意识的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人类文化和自然具有同等的兴趣
头脑清楚
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和判断
无意识的对群体的兴趣
有进入主流教育的适应能力
易于适应环境
崇尚真理、坚守原则的素质
抗冲突能力
后记
……
序言 李跃儿,一个把画布变成立体乐园的人
尹建莉
我和李跃儿没见过面,也没联系过。但她对于我来说不是陌生人。
早在几年前,我在一家书店看到一本书,是一位画家谈她如何教孩子们画画,如何和孩子们相处的。那本书图文并茂,很独特的开本,更独特的内容,充满教育智慧。于是李跃儿这个名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我对她的理解是“一位对教育有兴趣的画家”。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对那所叫巴学园的小学心仪不已。它作为一个教育样板,给我示范和鼓舞,让我怀揣理想;但是,我也和很多人一样,从未有勇气在现实中去实现它。因为我知道,把一个理想从蓝图上搬到现实中,那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需要决心,需要力量,需要智慧,需要魄力……后来,我知道,居然有人就去干这个大活儿了,真的在北京办了一所“巴学园”,这个人就是李跃儿。
其实,办个仅在大门口挂块“巴学园”牌子的幼儿园,这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把牌子后面整个学园的气氛一并做成“巴学园的味道”。
名称有时是个唬人的东西,它经常会让人产生幻觉,以为挂了羊头的地方卖的应该就是羊肉;但事实证明,现在教育上的“狗肉摊”实在是不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办学者的动机,二是办学者的素质。胡萝卜穿上锦盒也变不成人参,教育说到底不是牌子的事,不是围墙的事,也不是教室的事;教育是理念的事,也是信仰的事,没有虔诚之态和感悟之心不可能做好。
巴学园,让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李跃儿。
从媒体对她的幼儿园的报道中,从她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我看到了她的一片赤子之心,她是个真正懂教育和爱教育的人。她的巴学园表里如一,在中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下,独树一帜,自信地坚持着自己的教育风格。
李跃儿作为一名画家,从教孩子绘画开始,发现教育中的问题,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于是开始去做——当她的画布已放不下她的教育理想时,她把画布变成了一座立体乐园,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来,和她一起去实现一种理想教育。她从绘画转行去做幼儿教育,这一转身可谓“华丽”,现在的李跃儿,已变成了一位“懂绘画的教育家”。
李跃儿在办幼儿园的同时还在写书,她用这样的方式把“李跃儿教育”这个品牌做出影响,这不知会让多少孩子受益。我相信,作为一个良好的范例,她的影响将会更大。
我们年龄相差不远,且对教育有共同的爱好,在教育价值观上有共同的取向。尽管我对她的了解都是从各种媒体上来的,但隔着纸张和电脑屏幕,我分明感受到了一份熟悉和知心。
所以,当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希望我能为她的这本新书写几句话时,我是非常乐意的。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向李跃儿及其所做的事业表达敬意,同时也用这些文字对她的新书出版送上我的祝贺和祝福。
文摘 错误看待孩子的5种方式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孩子”是什么都不懂,成人要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孩子。我们会看到许多成人在告诉孩子一件事情之后还要反问一句:“知道了吗?”
“知道”的实质其实就是一个结果。我们背诵了很多“结果”或知道了很多“结果”,但这样是否就能使孩子具有生存能力呢?
我们所背诵的“结果”是前人生存过程和生命体验的结晶,知道了这些“结果”能否帮助孩子也具有生命的体验和生存过程的结晶?
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孩子以及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待孩子。下面看待孩子的5种方式值得我们商榷和戒备。
(一)认为孩子是个知识罐子
一次,我的一位男同事到珠海办事,办完事到外面转一转,听说珠海城中间有一座有山的公园,他一路寻去,到了公园,发现那里的环境真的非常优美,空气非常清新,大冬天草是绿的,花是红的。同事正抽空心灵,打算吸纳风景时,耳边传来了刺耳的女人说话声。同事集中注意力,尽量不让自己被女人的说话声音打扰。他紧闭眼睛面向苍天。但无奈,那个女人说的话让他太好奇了,只好先让自己回到凡间,目光寻找声音的来源,不看则已,一看让他吃惊得无话可说:一个身体强壮快乐的妈妈用婴儿车推着自己几个月大的宝宝,边快步走着,边大声喊着“宝宝名字叫王欣,宝宝名字叫王欣,宝宝名字叫王欣……”
同事百思不得其解,风景也没办法感受了,带着一脑子的困惑回到宾馆,见了他认为有教育水平的人就问她为什么要一直这样说,是这位妈妈有精神病,还是有其他的意图?
解答问题的人给了他各种各样的答案,一种是这个妈妈太爱孩子了,但不知道怎样向八九个月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用这样的口诀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一种是这个妈妈想教会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叫王欣,所以一遍一遍地给他重复,就是说这个妈妈立志要把孩子教育好,要将自己知道而孩子还不知道的事情告诉孩子。
其实,我们在小区里或者公园里也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年轻的父母都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八九个月的孩子自然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妈妈当然有义务告诉孩子。问题在于有些成人往往总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空的罐子,拼命地往里面装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碰到什么就往里面装什么,根本不管孩子现在在感受什么,在观察什么,在探索什么,一味地侵犯孩子的私人空间。
我们会看到,见了一个老人,父母就会指着那个老人对孩子说:看,奶奶,宝宝说奶奶好。
过马路看到红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