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诗词十六讲(图文版)

2010-10-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诗词十六讲(图文版) 去商家看看
诗词十六讲(图文版) 去商家看看

 诗词十六讲(图文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5726145/9787505726147
·条形码:97875057261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学经典藏书,大家国学十六讲

内容简介 《诗词十六讲(图文版)》辑录了朱自清的《诗言志辩》(第二到第四讲)、吴梅的《词学通论》(第九到第十六讲)及古典诗学论文4篇(朱自清第五、六、八讲3篇,闻一多第七讲l篇),《词学通论》从了解词学、欣赏词作的角度人手,讲解词学的基本知识及其词的演变历史;《诗言志辨》以历史衍化为经,以拓展内涵为纬,为我们勾勒了“诗言志”的完整体系;4篇古典诗学论文则是对诗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媒体推荐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胡锦涛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温家宝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
编辑推荐 《诗词十六讲(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讲 诗言志
一 献诗陈志
二 赋诗言志
三 教诗明志
四 作诗言志

第二讲 比兴
一 毛诗郑笺释兴
二 兴义溯源
三 赋比兴通释
四 比兴论诗

第三讲 诗教
一 六艺之教
二 著述引诗
三 温柔敦厚

第四讲 正变
一 风雅正变
二 诗体正变

第五讲 诗的语言
一 诗是语言
二 诗与文的分界
三 诗缘情
四 组织
五 传达与了解

第六讲 诗多义举例
一 古诗一首
二 陶渊明饮酒一首
三 杜甫秋兴一首
四 黄鲁直登快阁一首

第七讲 宫体诗的自赎
第八讲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第九讲 论平仄四声
第十讲 论韵
第十一讲 论音律
第十二讲 论作法

第十三讲 唐五代词略
一 唐人词略
二 五代十国人词略

第十四讲 两宋词略
一 北宋人词略
二 南宋人词略

第十五讲 金元词略
一 金人词略
二 元人词略

第十六讲 明清词略
一 明人词略
二 清人词略
编后记
……
序言 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经济的崛起,要求中国文化、精神的复兴。回顾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等一直领先世界,直到19世纪末。
在19世纪末年以来兴起的以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民族振兴运动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世界末日”,几乎被彻底否定。然而,全盘西化并没有带来民族的复兴。
痛定思痛之后,一些西化的代表人物纷纷回归,用比较理性、客观的态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19世纪20年代,国内兴起了“国学”热潮。一时间,大批研究传统文化的书籍得以出版。
今天,我们面临千年不遇的大变局,民族文化的复兴,是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是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思想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和熏陶,中国很难在文化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此,中央领导同志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重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并坚持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带头示范。温家宝同志说:“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习近平同志说:“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国学经典藏书》根据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为读者展示大师们的著名成果。这些可贵的文化精品,是承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火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读者从中可以体味大师们的文化追求,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培育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觉认同!
《国学经典藏书》立足于:
一、为大中学生及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权威、实用、通俗的普及性读本;
二、为研究人员提供学术积累和参考资料;
三、为广大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的决策参考、修身养性的行动指南。
本丛书尽可能地选用最初的版本,以保留学者大师著作的原貌。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原版本中尚存在一些错讹之处,对其中确系误写、错排的个别文字,参照其他版本和部分学者研究成果,确有把握者,予以改正。为了方便年轻的读者,本套丛书采用横排简体字,并作了标点整理。编选这样国学精品,一定尚有疏漏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文摘 插图:


“诗言志”一语虽经引申到士大夫的穷通出处,还不能包括所有的诗。《诗大序》变言“吟咏情性”,却又附带“国史……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的条件,不便断章取义用来指“缘情”之作。《韩诗》列举“歌食”、“歌事”,班固浑称“哀乐之心”,又特称“各言其伤”,都以别于“言志”,但这些语句还是不能用来独标新目。可是“缘情”的五言诗发达了,“言志”以外迫切的需要一个新标目,于是陆机《文赋》第一次铸成“诗缘情而绮靡”这个新语。“缘情”这词组将“吟咏情性”一语简单化、普遍化,并檃栝了《韩诗》和《班志》的话,扼要的指明了当时五言诗的趋向。他还说“赋体物而浏亮”,同样扼要的指出了“辞人之赋”的特征——也就是沈约所谓“形似之言”。从陆氏起,“体物”和“缘情”渐渐在诗里通力合作,他有意的用“体物”来帮助“缘情”的“绮靡”。那时据说还有“赋诗观志”的局面。干宝《晋纪》说“泰始武帝四年上幸芳林园,与群臣赋诗观志”;孙盛《晋阳秋》说“散骑常侍应贞诗最美”。应贞的诗见《文选》卷二十“公谯诗”,是四言,题为《晋武帝华林园集》,是颂美的献诗。但一般的五言诗却走向“缘情”的路。《文选》二十三有潘岳《悼亡诗》三首,第二首中道:“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合看这六语,所谓“赋诗言志”,显然指的人生义理。可是就三首诗全体而论,却都是“缘情”之作。东晋有“玄言诗”,钞袭《老》、《庄》文句,专一歌咏人生义理;诗钻人一种狭隘的“言志”的犄角里,终于衰灭无存。于是再走上那“缘情”的路。这时代诗人也还有明言自述己志的,可是只指穷通出处,或竟是歌咏人生的“缘情”之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他志在田园,而又从田园中体验人生;所谓“示志”,兼包这两义而言。谢灵运在《山居赋》里也说“援纸握管……诗以言志”;他从山水的赏悟中歌咏自己的穷通出处——诗却以“体物”著。还有江淹《杂体诗》中拟嵇康的一首《文选》三十一,题为“言志”,却以歌咏人生义理为主。
六朝人论诗,少直用“言志”这词组的。他们一面要表明诗的“缘情”作用,一面又不敢无视“诗言志”的传统;他们没有胆量全然撂开“志”的概念,径自采用陆机的“缘情”说,只得将“诗言志”这句话改头换面,来影射“诗缘情”那句话。范哗所谓“见志”便是如此,已见上引。
……
后记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压,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代词学大师、曲学大师。吴梅先生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主持大学词曲讲坛的名教授,一生致力于戏曲及其他声律研究和教学,是近百年来散曲杂剧、传奇的格律谨严、词藻壮丽的名家之一。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词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的孤高造诣使他被划入同时代最卓越的同侪之列。主要著作有长诗《毁灭》,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所倡导的新格律诗理论和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影响了为数众多的诗人,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新格律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主要著作有《匡斋说诗》、《天问释天》、《诗新台鸿字说》、《离骚解诂》、《诗经新义·二南》等。
本书辑录了朱自清的《诗言志辩》(第二到第四讲)、吴梅的《词学通论》(第九到第十六讲)及古典诗学论文4篇(朱自清第五、六、八讲3篇,闻一多第七讲l篇),《词学通论》从了解词学、欣赏词作的角度人手,讲解词学的基本知识及其词的演变历史;《诗言志辨》以历史衍化为经,以拓展内涵为纬,为我们勾勒了“诗言志”的完整体系;4篇古典诗学论文则是对诗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漏注及误处恐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