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思想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毛泽东的思想 |
|
|
|
毛泽东的思想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30006244X
·条形码:97873000624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外文书名:The THought of Mao Tse-tung
内容简介 《毛泽东的思想》作者是西方研究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毛泽东的思想》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成熟之作。《毛泽东的思想》以时间为线索记录了毛泽东的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毛泽东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作者认为,现代中国历史离开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理论目标就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既是毛泽东理论活动的基本轨迹,也是把握其思想的主要线索。
作者简介 斯图尔特·R·施拉姆(StuartR.Schram),西方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和毛泽东著作翻译家。1954年获得哥伦比亚太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从事当代中国问题研究。1967年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1968年至1972年任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政治系教授,兼任该院现代中国研究所所长。1990年退休返回美国,应聘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持英文版《毛泽东集》的编纂工作。主要著作有:《毛泽东的政治思想》(1963)、《毛泽东》(1966)、《未经修饰的毛泽东:谈话与书信集(1956-1971)》(1973)、《对毛泽东的初步重估》(1984)、《毛泽东的思想》(1989)等。
媒体推荐 施拉姆的研究特色,不是从纯哲学和政治学理论的角度去透视和分析毛泽东的思想。换言之,他并未从概念、范畴和逻辑体系的角度研究思想,而是通过对各种历史要素的客观展现,着力分析人物、思潮和事件的过程、实质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思想”与“历史”达到某种统一。
——萧延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推荐 《毛泽东的思想》的作者是西方研究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依据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汲取消化新的文献、史料和观念,并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作为参照系,着重从思想理论方面对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历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作者认为,现代中国历史离开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理论目标就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既是毛泽东理论活动的基本轨迹,也是把握其思想的主要线索。
这部《毛泽东的思想》是施拉姆迄今为止最后的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他本人认为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熟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依据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汲取消化新的文献史料和观念,并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作为参照系,着重从思想理论方面对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历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篇 1949年以前毛泽东的思想
第一章 从学生运动到农民运动(1917-1927)
第二章 党、军队和群众(1927-1937)
第三章 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1937-1940)
第四章 毛泽东的思想的胜利(1941-1949)
小结
第二篇 1949年以后毛泽东的思想
第五章 从人民民主到人民内部矛盾
第六章 毛泽东探索一条“中国道路”
第七章 中苏分裂的因与果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
序言 中华民族历来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她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不断吸纳整个人类文明的精华,滋养、壮大和发展自己。当前,全球化使得人类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进一步加强,互动效应更为明显。以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视野,引介世界各国的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沿成果,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新中国出版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当代出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历来注重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译介工作,所出版的“经济科学译丛”、“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等系列译丛受到社会广泛欢迎。这些译丛侧重于西方经典性教材;同时,我们又推出了这套“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系列,旨在逻译国外当代学术名著。所谓“当代”,一般指近几十年发表的著作;所谓“名著”,是指这些著作在该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并被各类文献反复引用,成为研究者的必读著作。我们希望经过不断的筛选和积累,使这套丛书成为当代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成为读书人的精神殿堂。
由于本套丛书所选著作距今时日较短,未经历史的充分淘洗,加之判断标准见仁见智,以及选择视野的局限,这项工作肯定难以尽如人意。我们期待着海内外学界积极参与推荐,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信,经过学界同仁和出版者的共同努力,这套丛书必将日臻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摘 这一报告体现了迄今为止毛泽东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所采取的最温和的路线,尽管如此,它绝不是像初看上去那样是张空头支票。上述引文所讲的“大前提”本身就严格限制了毛泽东对蒋介石让步的范围。毛泽东认为,从长远来看,蒋介石和国民党有先天的弱点,无力坚定不移地支持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在这一范围内,他预见到他承认蒋介石领导的时间必将会过去。此外,虽然1938年该报告的原版本并没有像重写过的《毛泽东选集》的文本一样谈到共产党的领导,但它确实提到了“共产党员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才算在民族战争中尽了自己最大责任的问题”。但是,关于这些责任,他只作出了简单的规定,那就是共产党员“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②。非常清楚,如果国民党在领导中摇摆不定,已成为“先锋和模范”的共产党人就会取而代之。
最后,在1938年10月的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重兴“党内合作”、共产党员再一次作为个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这一建议有双重意义,但含混不清。虽然他事先将向蒋介石提交一份具有双重身份的共产党员的全体名单,从而满足了蒋介石在1926年5月“整理党务案”后提出的诸条件之一,但他也试图说服蒋介石把国民党转变为“民族联盟”。该建议中的第二个目标太露骨了,它丝毫没有削弱列宁主义式的约束,而在1926-1927年间,正是这种约束使共产党人有可能从内部操纵国民党。因此,蒋介石把这视为“特洛伊木马”的诡计而加以拒绝就是毫不奇怪的了。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