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信息处理/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文信息处理/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 |
|
|
|
中文信息处理/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页码:335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
·ISBN:7540640804
·条形码:97875406408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傅永和(1940~),北京市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研究员,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分会主任等。著有《中文信息处理》、《字形辨析和识字》、《辨形正字字典》、《简繁正异辨析字典》等。
媒体推荐 导言
1642年,法国的帕斯卡尔(B.Pascal)用齿轮等机械装置制造了第一台能做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器,用来计算税收。1694年,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unitz)改进了帕斯卡尔的设计,制造了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则运算的计算器。1946年,美国在艾克利(Eckert)和毛彻莱(Mauchley)领导下,研制成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叫埃尼阿克(ENIAC)。该机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和6000个继电器,计算机的体积约3000立方英尺,重30吨,耗电150千瓦,占用机房面积170平方米,每秒可做5000次加法、500次乘法、50次除法。该机的缺点是:①没有存储器;②程序本身是用线路连接的方式来实现的,每当改换题目、更换算题程序时,需要重新连线,影响了计算速度。尽管第一台计算机有上述缺点,但仍被认为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始祖。1946年7月,冯·诺依曼提出了一份设计报告《初步探讨电子计算机的逻辑结构》,报告中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
①存储器顺序编址,按地址访问每个编址单元;
②数据和指令都采用二进制,存放在存储器中,指令按执行顺序存储;
③计算机以运算器为中心。
由于冯·诺依曼提出了电子计算机的一般原理,因此,他被称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奠基人。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到现在,电子计算机随着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技术换代:
第一代(从1946年至50年代末):以电子管为主要器件。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为热核武器、核潜艇、洲际导弹、喷气式飞机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代(从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半期):以晶体管为主要器件。应用重点开始从科技领域转向经济管理领域,使计算机不仅是科学实验的有力工具,而且逐步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协助者。
第三代(从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前半期):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开始多样化,图形显示和终端设备得以改进,方便了人机联系;计算机体系开始通用化、系列化,促进了小型机的发展。
第四代(从70年代后半期至现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微型机迅速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的大普及,计算机功能扩大。
目录 导言
第一章汉字的输入
第一节汉字键盘输入
一、汉字整字输入方法
二、汉字编码输入方法
第二节汉字识别
……
文摘 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