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管理学基础(第3版) |
|
|
|
管理学基础(第3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040240221
·条形码:9787040240221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管理学基础(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管理学基础的配套教材,是在2004年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管理学基础(第3版)》第一部分介绍了管理学基础知识与现代管理学理论与思想;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并针对基层管理者的实际需要,分两章介绍领导职能;第三部分讲述企业管理,供与企业管理相关专业选修。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特色:一是以中层部门或小单位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实务为重点,是专门培训中基层管理者的特色教材;二是创建“管理职能+管理技能培养单元”的教材结构模式,按照管理过程,在实际管理情景中学习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三是将知识介绍转变为“知识研修”,并由学生模拟公司管理与控制实训,倡导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管理学基础(第3版)》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供五年制高职学生使用,并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单凤儒,葫芦岛市人。渤海大学管理学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专家、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获得者、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曾先后担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职。
单凤儒自1982年任教于辽宁商专以来,一直讲授管理课程。并致力于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讲的企业管理课2001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第一批省级优秀课;2003年主持建设的课程管理学基础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创造的教学成果《模拟实践教学法》获全国首届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4年创造《管理课程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
编著、主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与各种著作、教材30部。1987年主编的《管理经济学原理与方法》是我国最早的管理经济学教材之一,被广泛采用,获高度评价。并有4部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先后修订三次,分别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高职高专管理学教材之一。另外,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前国内贸易部、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8项。
编辑推荐 《管理学基础(第3版)》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管理学基础课程总体架构
第一章 管理系统
第一节 管理系统与管理职能
第二节 管理主体——管理者
第三节 管理客体——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
第四节 管理媒介——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
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组织文化
第三章 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概述
单元一 环境分析与问题界定能力
单元二 创新与运筹能力
单元三 决策能力
单元四 编制计划能力
第四章 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概述
单元一 组织设计能力
单元二 选聘与培训能力
单元三 考核与奖酬能力
第五章 领导职能(上)
领导职能概述
单元一 领导方式与权力运用能力
单元二 指挥能力
单元三 激励与调动人积极性的能力
第六章 领导职能(下)
单元四 沟通与传播能力
单元五 协调与交涉能力
单元六 群体与团队管理能力
第七章 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概述
单元一 总体控制能力
单元二 绩效考核与评价能力
单元三 运用现代控制方法的能力
第八章 企业管理
第一节 企业概述
第二节 企业制度与改革
第三节 企业市场营销
第四节 企业生产管理
第五节 企业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
序言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是高职高专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管理学基础的配套教材。该书第二版作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先后被全国二百余所高职院校使用,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与好评。在第三次修订中,本书形成了以下三个特色:
一是在内容上,探索研究重心下移。国内外管理学的书籍非常多,但大多都是以整个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自然是董事长、cEO们的战略决策,而高职的管理学应是以研究中基层管理实务运作为重点的。但目前我国一些高职教材仍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往往是薄厚不同、深浅不同、体例(板块)不同。本教材的创新目标是“下探”,即注重基层、注重实务、注重技能。从传统的以整个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转为以中层部门或小单位为研究对象;从以高层管理者战略管理为研究重点转为以中基层管理者管理实务与技能为研究重点。例如,在修订中删除或削减一些宏观的、战略的、理论性过强的、基层管理者用不上的内容,而努力“下探”,介绍中基层管理最实用的内容。在章节的调整上,大幅度压缩组织职能的内容(如组织结构与形式是中基层管理者无权决定的),相应增加领导职能的内容(涉及大量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与技能),将领导职能拓展为两章。本书是专门为培养中基层管理者服务的高职特色教材。
二是在结构上,体现职能一技能导向。针对高职教学要求与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本书设计了以“管理职能+管理技能培养单元”的教材结构模式,即按照管理职能(管理者实施管理的程序与功能)设计宏观结构;按照管理技能培养单元(主要包括【知识研修】与【技能训练】两大模块)设计微观结构,实现了按照管理过程教学与注重技能培养的统一。将管理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置于实际管理情景之中,在介绍知识前让学生先接触管理实际:每章从【管理职责与实务】开篇,使学生一开始就知道他未来的岗位职责是什么;每个单元从【初露锋芒】开篇,让学生先处理棘手的管理矛盾,再学习所需的管理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练,兴趣浓,收效大。既熟悉了管理的过程与实务,又提高了管理的技能。
文摘 插图:
传播方式、手段与传播效果
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传播方式、途径、时间、地点、手段等,都将影响传播的效果。要根据传播的需要,灵活地加以选择及运用。
●传播方式。传播方式一般分为人际传播与媒介传播两大类。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传播,不借用独立的传播媒介,通常是面对面进行信息传递或交流。媒介传播是指人们借助一定传播媒介所进行的间接传播。即人们通过编码,借助一定的传播载体将信息传递出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管理者可运用的媒介主要有:文件、简报、信函、广播、电视、报纸等。人际传播方式的最大优势是可即时进行信息反馈,并可伴随情感交流,达到及时、准确、深入的传播效果。但是,这种传播受时空限制,传播面窄,有时还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而媒介传播方式的优势是信息传播面特别广,可以达到在最短时间内将信息大面积发送出去的效果,视频媒介还可以声形并茂,生动感人。同时还可借助大众媒介的公正性、权威性来提高所传播信息的可信度。但由于没有及时反馈,信息可能会被误解,并无法作及时的交流与调整,无法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
●传播手段。传播手段是影响传播效果最直接的因素。最基本的传播手段可分为语言传播手段与非语言传播手段。要有效沟通,就必须研究语言规律,结合实际需要,讲究语言艺术,运用语言技巧。
(1)语言传播手段的种类与特点。在管理沟通中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这四种表达形式,又可以归纳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种类型。口头和书面语言的主要区别是:①准备和延续的时间不同。书面语言,无论是写还是读,都可以有较长的准备和延续时间,而口头语言则只能是即时发出,稍纵即逝。②可修改性不同。书面语言可反复修改,而口头语言则“覆水难收”,不易修改。③规范精练程度不同。书面语言可高度规范、精确和简练,而口头语言则随意性大,也难做到精确简练。④反馈的及时性不同。面对面沟通的口头语言可以即时反馈,而书面语言反馈则较慢。管理者在沟通过程中,应掌握各种语言传播手段的不同特点,依沟通的需要,灵活地加以选择和运用。
(2)非语言传播手段的种类与特点。非语言传播手段,主要指体态语言,是指以人的表情或体态动作表达信息的形式。体态语言,与自然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比,具有动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