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

2010-04-30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84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 ·ISBN:7562920508 ·条形码:978756292050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 去商家看看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 去商家看看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84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
·ISBN:7562920508
·条形码:978756292050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中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设计中,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设计、施工中去,正确使用国家的规范、条例和规程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有一定的知识面、与他人协调和配合的能力。这是因为建筑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并需要多专业交叉配合才大能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是《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的第2版,此次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手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以及2003年开始施行的国家系列标准进行修改和增补。在第一篇增加设计、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第二篇增加了公路设计、桥梁结构两章。箱形基础、基础围护工程设计、地基处理设计内容充实了第4章。第三篇的第11章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全书按新规范的条文进行改编。限于篇幅,这次没有将第四篇的内容编入。
目录
第一篇 建筑设计
1 总论
1.1 设计基本依据
1.1.1 基本概念
1.1.2 民用建筑层数划分
1.1.3 民用建筑等级划分
1.1.4 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1.1.5 建筑设计基本依据
1.2 建筑总平面设计
1.2.1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
1.2.2 场地条件分析
1.2.3 规划要求及控制指标
1.2.4 建筑总平面设计
1.3 建筑防火设计
1.3.1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
1.3.2 消防道路
1.3.3 防火间距
1.3.4 安全疏散
1.3.5 防火构造
1.3.6 超高层的避难层
1.4 建筑制图
1.4.1 图纸编排顺序
1.4.2 图纸幅面
1.4.3 图线
1.4.4 比例
1.4.5 符号
1.4.6 定位轴线
1.4.7 尺寸标注
1.4.8 标高
1.4.9 图样画法
1.4.1 0常用图例
1.5 无障碍设计
1.5.1 术语
1.5.2 环境障碍与设计内容
1.5.3 无障碍实施范围
1.5.4 无障碍设计
1.6 建筑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1.6.1 初步设计
1.6.2 施工图设计
1.7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1.7.1 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7.2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7.3 其他
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1.8.1 设计原则
1.8.2 总平面设计
1.8.3 竖向设计
1.8.4 道路设计
1.8.5 绿化景观设计
1.8.6 管线综合
1.9 建筑节能设计
1.9.1 夏热冬冷地区区域范围
1.9.2 术语
1.9.3 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1.9.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1.9.5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1.9.6 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

2 建筑单体设计
2.1 住宅设计
2.1.1 设计要点
2.1.2 住宅功能分析
2.1.3 单一空问设计
2.1.4 空间组合设计
2.1.5 构造要求
2.1.6 其他要求
2.1.7 面积计算
2.2 办公楼设计
2.2.1 办公楼分类
2.2.z总平面设计
2.2.3 办公楼组成
2.2.4 办公楼空间组合设计
2.2.5 构造要求
2.2.6 实例
2.3 商店设计
2.3.1 商店分类
z.3.2 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
2.3.3 商店的组成
2.3.4 防火与疏散
2.3.5 构造要求
2.3.6 实例
2.4 旅馆设计
2.4.1 旅馆等级
2.4.2 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2.4.3 旅馆基本功能分析
2.4.4 基本单元设计
2.4.5 空间组合设计
2.4.6 实例
2.5 教学楼设计
2.5.1 教学用房的组成
2.5.2 教学用房设计
2.5.3 生活用房设计
2.5.4 空间组合设计
2.5.5 构造要求
2.5.6 实例

3 建筑构造设计
3.1 屋面
3.1.1 屋面排水设计
3.1.2 屋面防水设计
3.2 楼地面和顶棚
3.2.1 楼地面的组成
3.2.2 楼地面的适用范围
3.2.3 楼地面的面层特性及常用做法
3.2.4 楼面细部构造
3.2.5 顶棚构造
3.3 墙体
3.3.1 墙体分类
3.3.2 墙体设计要求
3.3.3 墙体的细部构造
3.3.4 墙面装修
3.4 楼梯
3.4.1 楼梯平面形式
3.4.2 楼梯尺度的确定
3.4.3 各类建筑对楼梯的要求
3.4.4 楼梯细部构造
3.5 电梯
3.5.1 电梯的布置
3.5.2 电梯的主要参数与规格尺寸
3.5.3 电梯构造
3.5.4 自动扶梯
3.6 门窗
3.6.1 门
3.6.2 窗
3.7 室内配件
3.8 室外配件

第二篇 结构设计
4 地基基础设计
4.1 工程地质勘察
4.1.1 可行性勘察
4.1.2 初步勘察
4.1.3 详细勘察
4.2 土体的物理指标及分类
4.2.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4.2.2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4.2.3 土的工程分类
4.2.4 地基土的压缩性和黄土的湿陷性
4.3 地基的计算
4.3.1 承载力计算
4.3.2 变形计算
4.3.3 稳定性计算
4.3.4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4.3.5 基础底面的压力设计值
4.3.6 土的压缩性指标
4.3.7 地基的最终沉降计算
4.3.8 地基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
4.4 无筋扩展基础
4.4.1 无筋扩展基础
4.4.2 刚性基础的选择及所用材料
4.5 扩展基础
4.5.1 扩展基础构造
4.5.2 扩展基础的计算
4.6 柱下条形基础
4.6.1 条形基础的形式及适用范围
4.6.2 构造措施
4.6.3 计算方法
4.6.4 计算例题
4.7 交叉条形基础
4.7.1 交叉梁刚度分配法
4.7.2 交叉粱基础例题
4.8 筏板基础
4.8.1 构造要求
4.8.2 设计方法
4.8.3 梁板式筏形基础毕业设计实例
4.9 桩基础
4.10 箱形基础
4.11 基坑围护工程设计
4.12 地基处理设计

5 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
5.1 荷载及荷载组合
5.2 侧压力
5.3 其他作用
5.4 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方法及结构布置
5.5 水平荷载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5.6 框架的内力组合
5.7 框架梁、柱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6 结构抗震设计
6.0 总则
6.1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6.2 建筑场地及场地类别的确定
6.3 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和高层房屋的高度和抗震等级
6.4 地震作用计算
6.5 结构抗震验算

7 混合结构及楼梯结构设计
7.1 混合结构设计方案
7.2 墙和柱的构造设计
7.3 无筋砌体的承载力计算
7.4 混合结构墙、柱的计算
7.5 地下室墙的计算
7.6 楼梯结构的设计

8 框架设计实例
8.1 多层框架设计计算(一)
8.2 多层框架的设计计算(二)

9 公路设计
9.1 公路建设程序
9.2 公路设计的一般规定
9.3 公路路线设计基本要求与横断面设计
9.4 公路平面设计
9.5 纵断面设计
9.6 公路路基
9.7 公路交叉
9.8 路面设计
9.9 毕业设计题例

10 桥梁结构
10.1 桥梁的组成与分类
10.2 桥梁总体设计
10.3 桥梁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
10.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规定
10.5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
10.6 桥梁上部结构的构造与施工
10.7 混凝土梁式桥的结构计算
10.8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计算实例

第三篇 工程预算与组织设计
11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11.1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紧迫性与意义
11.2 工程量清单计价费用的构成
11.3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内容与清单的编码
11.4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
11.5 综合单价的编制
11.6 清单分项费用的确定

1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2.1 流水施工原理与网络计划方法
12.2 施工组织设计原理
12.3 施工组织设计实例
12.4 施工组织设计表格化编制方法
12.5 施工组织设计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
序言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中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设计中,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设计、施工中去,正确使用国家的规范、条例和规程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有一定的知识面、与他人协调和配合的能力。这是因为建筑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并需要多专业交叉配合才能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
本书是《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的第2版,此次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手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以及2003年开始施行的国家系列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增补。在第一篇增加无障碍设计、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第二篇增加了公路设计、桥梁结构两章。箱形基础、基础围护工程设计、地基处理设计内容充实了第4章。第三篇的第11章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全书按新规范的条文进行改编。限于篇幅,这次没有将第四篇的内容编入。.
本书的第1、2、3章由董晓峰、田燕、李嘉华、周会平、杨志勇编写,第4、5章由杨志勇、胡春林、邓焰林、邢明党、毛巍编写,第6、7、8章由熊丹安、梅巧林、毛巍编写,第9、10章由谢宁、范么清、金建敏、杨志勇编写,第11、12章由沈祥华、邓焰林、汪声瑞编写;本书由杨志勇主编,李桂青教授审阅了全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龙炳煌、程康、刘沐宇、徐家云教授大力支持和多方指导,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同志给予多方帮助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加上内容广泛、时间仓促,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疏漏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