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考试 >

2010申论高分指导(中公版)

2010-04-28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802087798 ·条形码:97878020877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2010申论高分指导(中公版) 去商家看看
2010申论高分指导(中公版) 去商家看看

 2010申论高分指导(中公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802087798
·条形码:97878020877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中公教育

内容简介 《2010申论高分指导(中公版)》内容简介:独家首创业内唯一破解申论之痛——申论得分不理想的原因,在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看来,申论的难度居于各科目首位。备考申论和作答申论是诸多考生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一番辛苦、一番折磨,面对考试成绩普遍偏低的事实,往往最终还是不得不承受苦涩的结果。据中公教育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申论考试得分在60分以下的考生占91,4%,得分在35分至50分之间的考生占68,2%,低于国考合格分数线的成绩占绝对多数。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具有极其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主持研发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效果显著的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和全系列教材。讲授深刻、系统、精彩,极受考生欢迎。
张永生,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公务员考试的教学研究。参与编撰了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培训针对性强、真题命中率高的特点,成为深受考生信赖的实力派讲师!
张成,中公教育申论首席研究专家,在政府机关文字综合部门任职逾十年,曾在多家媒体发表评论性、介绍性文章近百篇、20余万字。结合起草文字材料工作和从事文论研究的实际经验,对申论进行了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是国内最优秀的公务员考试申论研究专家。
邓湘树,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曾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熟悉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面试经验。辅导课程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深人浅出,幽默生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编辑推荐 《2010申论高分指导(中公版)》:
人气次爆的职考家园 实时更新的免费资料
即时专业的在线答疑 迅捷权威的辅导资讯
丰富多彩的公考活动 方便快捷的图书商城
●创新公考教材体系 理论+实证 精辟总结命题规律 深入解析试题结构
●问答+误例+改进思路 紧扣考生关心问题有针对性促进应试水平提高
●对应新大纲全面修订完善内容 丰富拓展知识单元破解试题热点难点
目录
序篇
破解申论之痛——申论得分不理想的原因
基础篇
第一章 打好申论之基——全面认识申论
第一节 申论的本质要求
一、准确理解申论的定义
二、全面把握申论的本质要求
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试卷结构
一、给定资料
(一)给定资料的来源
(二)给定资料的性质和作用
二、试题类型
三、作答要求

第二章 应对申论之变——把握申论高分规律
第一节 申论命题规律
一、申论命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之一——题材
二、申论命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之二——题型
三、申论命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之三——题量
四、申论命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之四——难度
第二节 高分评判标准
一、综合评分标准
二、单项评分标准

策略篇
第三章 走向申论之高——掌握作答策略与备考策略
第一节 高分作答策略
一、基本作答策略
二、阅读策略
1、把握时间限制,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把握阅读重点,努力发现材料中的关键词、主题句
3、把握作答需要,从给定资料中寻找答题依据
4、把握材料性质,辨别材料价值
5、边答问题边看材料,在作答中“回头看”
三、审题策略
6、认真审读题目表述,准确把握作答要求
7、分辨不同题型的具体要求,严格依据要求作答
四、概括题的作答策略
8、把握“概括主要内容”和“概括主要问题、主要信息”的异同
9、首句概括主要论点,领起概括文字
10、分条作答,纲举目张
11、问题概括与原因分析合并表述,在概括中体现丰富的信息
12、问题概括与对策思路合并表述,寓解决问题的思路于现状概述之中
13、分项列举的答案内容,应规范表示条目次序
五、分析题的作答策略
14、遵守逻辑程序,以“三段论”结构分析问题
15、准确确定争议焦点,对比评述不同观点
16、评析单一观点,应逐层引申、由虚入实
17、把握不同要求,区别具体情况进行辨析改错
六、对策题的作答策略
18、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整合对策
19、由材料揭示的问题反推对策
20、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设想对策
21、控制对策条数,3至4条为宜
22、把握对策的层次关系,明确总分主次内外
23、分清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等对策常用概念
24、优先选择体现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借鉴推广价值的对策
七、作文题的作答策略
25、同时运用普通文章与申论文章两把标尺,立足于写好普通文章
26、构思文章,重在定好六个要素、四个环节
27、依据普遍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文章立意
28、画龙点睛,拟好文章的标题
29、巧于起笔,写好申论文章的开头
30、承上启下,写好文章的过渡部分
31、浓墨重彩,写好申论文章的主体部分——对策
32、果断收笔,写好文章的结尾
33、使用新颖有力的材料
34、避免文章的文字表述与前几小题答案重复
35、语言在严谨平实的基础上力求生动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题的作答策略
一、公文的基本概念
二、公文型真题及作答策略
三、事务文书的基本概念
四、事务文书型真题及作答策略
第三节 高分备考策略
一、申论所需的基本知识体系
(一)突出政治,建构应对申论所需的基本知识体系
(二)把握重点,掌握解决申论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增强素质和能力的基本面
(一)分阶段备考,明确备考目标,制定备考计划
(二)把握各阶段备考重点,读、练、记相结合
(三)理论务虚与对策务实相结合,解决好备考“读什么”的问题
(四)从阅读中汲取观点、总结方法,解决好“怎样读”的问题
(五)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从阅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六)多写勤练,锤炼写作技巧
三、加强考前培训辅导和训练
第四节 申论高分作答经典素材
一、政治文明
二、经济建设
三、思想文化
四、社会建设
五、生态文明

实战篇
第四章 申论高分作答实例讲评
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2009年上海市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2009年浙江省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2009年天津市、陕西省、湖北省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2009年春季福建省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2009年广东省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2009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2009年黑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与答案评析
中公教育·2010年强大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
序言 独家首创业内唯一破解申论之痛——申论得分不理想的原因
在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看来,申论的难度居于各科目首位。备考申论和作答申论是诸多考生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一番辛苦、一番折磨,面对考试成绩普遍偏低的事实,往往最终还是不得不承受苦涩的结果。据中公教育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申论考试得分在60分以下的考生占91,4%,得分在35分至50分之间的考生占68,2%,低于国考合格分数线的成绩占绝对多数。
根据考生的实际得分水平,2008、2009年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公务员录用考试已对申论成绩的合格分数线连续下调,递减为50分、45分;但从笔试阶段66,7%到80%的高淘汰率来看,平均45分至55分的成绩并无优势。只有申论得分达到60分以上,才能与对手拉开距离,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考生对申论考试的迷惑和痛苦
——考的题材没想到,事前的准备用不上,很意外。
“以为会考金融危机,居然考了粮食危机。”——2009年国考。“金融危机那么热,原以为应该有所回避。结果竟然考了!”——2009年浙江。“奥运已经过去,居然还考国民文明素质。”——2009年北京。“弯道超车、转型跨越是热点,结果竟然考了不起眼的调整个税起征点。”——2009年湖南。申论考试命题的题材总有想不到的变数,大出考生意料之外,让考生感觉考前的准备付之东流,仓促间难以有效应对。
——考的题型没想到,题目的要求不理解,很困惑。
“题目要求指出四点对策内容上、表述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只看出内容上有问题,看不出表述上有什么问题呀?”——2009年国考。“什么是责任书?环保方面的责任书该怎样写?”——2009年山东乡镇。“公开信有什么格式要求,应怎样称呼?”——2009年津陕鄂。“要求说明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本来意义,可外延是什么?”——2007年山东省直。前所未有的题型,见所未见的应用文体裁,陌生的提示词,让考生难以理解作答要求,心中无数,无从着手应答。
文摘 插图:


正确认识“申论”_二词的含义、准确把握申论考试的本质要求,是作答申论的基础,也是通向申论高分的第一步。
“申论”从何而来?明确这一点对于理清申论考试的历史脉络.全面认识申论也有一定的作用。要正确考察“申论”一词的来源,必须澄清一个由来已久、影响甚广的“经典”误传:“申论”源于孔子所说“申而论之”。其实,记载孔子生平和言论的《论语》、《孔子家语》等典籍,均无“申而论之”一语。“申论”两个字最早在一个句子里出现。是在南宋李焘编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五十五·元{占六年》:“今日所申论,乃仁宗谕宰执以内降事……。”此后约六百年,清代纪昀等人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八》也出现了“申论”一词:“……次申论格物,次所谓诚其意者至末解,次申解全篇。”到了近、现代,“申论”一词开始有了“申述、论证”的意义,如1943年1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的《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一文,使用纵横联系的方法,申述并论证有关“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的观点,“申论”为一种论证方法。这些著作中“申论”的词意、用法与今天作为考试科目的“申论”并无直接关联.真正与考试直接相关的“申论”一词。源于200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组西山会议的讨论结果,经有关部门批准,将“申论”确定为笔试公共科目“写作类”科目的名称.这就是今天普遍所说的“申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