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8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7300053289 ·条形码:97873000532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电子政务教程(附光盘) |
|
|
|
电子政务教程(附光盘)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8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7300053289
·条形码:97873000532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电子政务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电子政务教程》从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及发展战略、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和运营理念、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电子政务教程》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对学习和研究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与管理的人员来说,是一本理想的教材和参考用书。
媒体推荐 书评
本套电子政务系列教材的特点在于:
◎核心理念:
将基于信息技术的政务信息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践之中,改进政府工作流程,推动“政府再造”。
◎鲜明特色:
反映了电子政务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成果,注重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的紧密结合,为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全面、系统的原则、方法和具体实例。
◎国内领先:
国内第一次呈现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全貌的丛书,它所涵盖的电子政务范畴的内容在国内教材建设中尚属首次。
◎实用性强:
不仅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提供了系统、专业的教科书,而且也是国家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及从事电子政务相关行业人员的重要培训丛书及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电子政务教程》的特点在于:
核心理念:
将基于信息技术的政务信息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践之中,改进政府工作流程,推动“政府再造”。
鲜明特色:
反映了电子政务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成果,注重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的紧密结合,为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全面、系统的原则、方法和具体实例。
国内领先:
国内第一次呈现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全貌的丛书,它所涵盖的电子政务范畴的内容在国内教材建设中尚属首次。
实用性强:
不仅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提供了系统、专业的教科书,而且也是国家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及从事电子政务相关行业人员的重要培训丛书及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电子政务概要
1.1 电子政务的内涵
1.2 电子政务的实质
1.3 电子政务的社会背景
1.4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1.5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阅读材料
阅读书目
第2章 发展中的中国电子政
2.1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燕尾服脉络
2.2 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2.3 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
2.4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
2.5 中国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
2.6 中国电子政务的指导原则
2.7 中国电子政务的实施策略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阅读材料
阅读书目
第3章 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
3.1 办公自动化系统
3.2 政府门户网站
3.3 公众服务系统
3.4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3.5 决策支持系统
3.6 专家系统
3.7 知识管理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阅读材料
阅读书目
第4章 政府电子服务
4.1 政府电子服务及其作用
4.2 电子服务的种类
4.3 我国政府目前实际提供的电子服务
4.4 电子服务的发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阅读材料
阅读书目
第5章 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
5.1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
5.2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政府管理的挑战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阅读材料
阅读书目
第6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
6.1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6.2 电子政务环境中政府管理模式的特征
6.3 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阅读材料
阅读书目
第7章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7.1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平台
7.2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与体系框架
7.3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实施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阅读材料
阅读书目
第8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
8.1 电子政务的法律政策基础
8.2 电子政务的管理基础
8.3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基础
8.4 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
8.5 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案例分析
阅读材料
阅读书目
第9章 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9.1 流程管理与电子政务
9.2 政府流程的特性与种类
9.3 政府流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步骤
9.4 政府流程优化的方法技巧
9.5 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的绘制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案例分析
阅读书目
第10章 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10.1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的法制困境
10.2 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有更加优化的法制环境
10.3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10.4 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情况
10.5 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发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与练习题
阅读材料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表面积为5.工亿平方公里的地球连成了小小的村落,我们将人类向这个“村落”迁徙的过程称为信息化。在信息化进程中,人类开辟了另外一个没有疆域的新型空间——网络空间(CyberspaCe),这个只存在于网络之中的虚拟空间却为各个国家、地区、组织、个人提供着实实在在的信息和服务,并彻底改变了人类存储、传递、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方式.作为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服务的政府组织,在这场变化中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据互联网协会统计,全球网民数量在2002年9月已经达到8.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这表明政府的服务对象——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他们已经或即将具备通过网络与政府打交道的能力和要求。面对这种改变,各国政府的惟一选择是顺应技术进步,运用网络及相关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手段,带动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为社会组织和公民服务的质量,改善政府形象,实现政府“再造”。
电子政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由于电子政务的进度、成效、质量不仅事关政府自身改革,更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能否健康高速发展,因而迅速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龙头”,从试点示范工程走向大范围铺开。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在电子政务方面的投入以每年约30%的速度递增,许多政府要员、学者、信息产业界人士投入电子政务的研究、开发与实施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以三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五库(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自然资源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十二个业务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金关、金税、金财、金卡、金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和金质)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电子政务战略框架已经建立,网上工商、网上税务、网上采购等在线办公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长信箱、百姓论坛等一些互动栏目逐渐兴旺,政府文件的实时公开也不再是新闻。
文摘 插图:
4.1.3电子服务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1.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改革公共服务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在20世纪后半期得到持续而快速的发展,政府在办公方式、管理方式等领域内形成了一股改革浪潮。在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列为五大应用之首的“电子政务”(其他四个领域为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因其自身优势更是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①“电子政务”的出现,适应了当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对低成本运行和高效率工作两方面的要求。加拿大政府在1995年改造政府的蓝图中,对信息技术情有独钟,将实行“电子政务”看做是既能提高公共服务,又能大规模削减相关费用的良方。而美国早在工993年就提出了利用新科技改造政府的目标。英国在综合考虑了政府服务的发展和政府服务费用等相关因素后,也发布了《直接政府绿皮书》、《2l世纪政府电子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决心通过电子政务不仅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要通过降低政府行政费用使所有纳税人受益。而我国在实行政府机构改革之后,为了能顺利履行调整后的职能,适应机构精简后对工作效率、决策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国际环境;适应廉政建设、提高政府能力和国家能力的要求,更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信息技术应用规律,符合广大公众利益的电子政务系统。
后记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为了帮助读者,特别是各级国家公务员了解电子政务的一般原理与一般方法,我们在“电子政务系列教材”中,列入了《电子政务教程》。
本书分为10章,分别从电子政务概要、发展中的中国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政府电子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等方面,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本书由赵国俊主编,王健撰写了第1章第1、2、3、4节,第2章第1、4、5、6、7节;王丹撰写了第2章第2、3节,第3章;解素芳撰写了第1章第5节;沈鸿梅撰写了第4章,第工0章;李传军撰写了第5章,第6章;张璋、武月英撰写了第7章;赵国俊撰写了第8章,第9章第1、2、3、4节;杨晓东撰写了第9章第5节。
本书可作为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以及高等学校本科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国家公务员培训用书,对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与管理人员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于作为一门学科的电子政务还很年轻,还很不成熟,特别是本书作者的水平有限,因此,书中肯定有疏漏,恳请读者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