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动漫 >

黄帝内经(插图本)

2010-04-2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46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807591757/9787807591757 ·条形码:9787807591757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黄帝内经(插图本) 去商家看看
黄帝内经(插图本) 去商家看看

 黄帝内经(插图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46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807591757/9787807591757
·条形码:97878075917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图书品牌:北京智品图书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它由《素问》和《灵枢》组成。其中,《素问》所论述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黄帝内经(插图本)》为插图本。
媒体推荐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日: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是医学,更是医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更像一位老师,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培补我们智慧的元气,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人和生活。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豫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脉解篇第四十九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经脉第十
骨度第十四
营气第十六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周痹第二十七
师傅第二十九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病传第四十二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水胀第五十七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序言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作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
文摘 插图:




黄帝说:营气由受纳的水谷精气化生而成。水谷入胃,经过精微的化生先上注到肺脏,再流溢到五脏,然后布散到六腑。化生后的精华部分,运行于经脉之中,时常营运而无休止,并且终而复始,可以说与天地运转的道理相同。所以营气从手太阴肺经出发,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上行于面部,注入足阳明胃经,再下行到足背,流注于足的大拇趾间,与足太阴脾经相合,然后上行抵达脾脏。又从脾脏注入心中,并由此沿着手少阴心经横出腋窝,向下沿臂的内侧后缘,流注到手的小拇指之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合,再由此上行,越出腋部,出于眼眶下的内侧,流注到眼的内角,然后上行至头顶,下行至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合,接着沿脊柱向下,经过尻部,流注于足的小拇趾之端,再沿足心注入足少阴肾经,循经上行注入肾脏。又由肾注入心包络,向外散布于胸中,然后沿心包经出于腋窝,向下经过前臂,出于两筋之间,进入手掌中,直出于中指的尖端,再转回流注到无名指的尖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合,并由此上行注入膻中,散布于上、中、下三焦,再从三焦注入胆腑,出于胁部,注入足少阳胆经,向下行至足背,再由足背注入足的大拇趾间,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循经上行至肝脏,由肝脏注入肺脏,又向上沿喉咙后面,注入鼻的内窍,终止于鼻的外孔。其分支另行的,则上行于额部,再沿着头顶正中向下进入项中,然后沿脊柱下注入尾骶部,这就是督脉循行的道路;又由此通过任脉,络绕阴器,经过毛际,进入脐中,并向上沿腹内注入缺盆,然后下行注入肺中,再从手太阴肺经出发,开始新的循环周流。这就是营气运行的路径,手足两经逆顺而行的规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