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在文化深层结构中的探索晚霞文库:云南卷(第6辑)

2010-04-2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ISBN:9787104021117 ·条形码:97871040211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在文化深层结构中的探索晚霞文库:云南卷(第6辑) 去商家看看
在文化深层结构中的探索晚霞文库:云南卷(第6辑) 去商家看看

 在文化深层结构中的探索晚霞文库:云南卷(第6辑)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ISBN:9787104021117
·条形码:97871040211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我与民族民俗结缘的时间比较早。我生活在云南西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城里全是汉族,城外绝大部分是白族,小部分是彝族,我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可以说是当地的“最少数的民族”),从小既受着汉文化的哺育,也受到白族彝族文化的薰陶。白族爱唱山歌,从小,我被他们的山歌吸引,在一位中学老师的引导下常到农村收集山歌。通过收集山歌,我对白族的捅秧会、赶山会等民族风情有了较深的感受。我到昆明读书,跟随马帮走了四天,从此对马帮生活产生了兴趣。1945年暑假期问,我参加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的圭山工作队到撒尼人聚居的圭山区开展民族工作。当时的目的是为以后的武装斗争创造条件,两个来月的相处,与撒尼人建立了较深的友谊。
作者简介 杨知勇,云南鹤庆县人,1925年生于缅甸曼德勒。1946年任中共地下党云南大学支部书记、中共昆明学联党组负责人。1948年在“七·一五”运动中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49年出狱后参加农村革命武装斗争。新中国建立后,曾从事文化和党政工作.1953年与人合作,搜集整理彝族长诗《阿诗玛》。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饱受精神和肉体的严酷折磨。1979年“右派”问题得到改正.此后即潜心从事民俗学、文化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出版专著《价值选择与民族文化重组》、《西南民族生死观》、《家族主义与中国文化》,论著《宗教·神话·民俗》。主编出版《云南少数民族婚俗志、生葬志、生产习俗志、生活习俗志》、《边疆文化论丛》、《云大风云》等十一种,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宗教研究》、《民间文学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七十多篇。
目录
在民俗学领域的探索历程(代序)
生者与死者
一、特殊世界的形成
二、永生的追求与神话的保状
三、生与死的自然和谐的信号
四、一个无形而又坚韧的结
五、想象力最强烈的形象表露
年节祭会的文化意义
一、年节祭会的形成
二、年节祭会的三个存在及其相互关系
三、中国年节祭会的主要特点
四、年节祭会的功能
中国传统丧葬祭仪功能剖析
一、传统丧葬祭仪的核心——孝道
二、丧葬祭仪的负效应——把现在带人过去
三、祭仪器物的符号意义
纳西族东巴大祭风的心理功能
一、东巴大祭风的基本内容
二、大祭风的三个存在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祭风的心理功能
火把节的三种存在形式及其演化轨迹
一、火把节的三种存在形式
二、火把节由原生形态向半原生形态演化的轨迹
三、火把节由原生形态向蜕变形态演化的轨迹
基诺族狩猎仪式与血缘婚遗存的融合互渗
一、基诺族狩猎仪式的基本情况
二、血缘婚遗存在狩猎仪式中的作用
三、基诺族狩猎仪式提供的重要认识
原始文化发展的主线
一、原始人的两个实际领域
二、人与神、现实因素与宗教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两个因素的外在表现及其发展规律民俗与价值
一、潜在意义、符号、共识性
二、传统民俗复苏的深层心理
三、民俗活动的核心
论民间文化的心理传承
一、民族自我意识与民间文化传承
二、地域观念、地缘感情与民间文化传承
三、行业观念、行业感情与民间文化传承
从青蛙骑手的诞生谈图腾艺术的演变
民族迁徙对民族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民族迁徙就是民族文化的迁徙
二、民族迁徙必然形成民族文化重组
三、自然环境在民族文化特殊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四、迁徙留下的精神印记,成为习俗和民族文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从崇拜猪神到歌颂猎人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主要着力点
一、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的主要特点
二、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第一个着力点
——变隐为显
三、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第二个着力点
——变分散为集中
四、建没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第三个着力点
——变分离为融合
从少数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发掘电影题材
原始宗教的神与神话的神
一、神的产生
二、神话的神与原始宗教的神的共同性
三、神话的神与原始宗教的神的差异性
四、形成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基本原因
五、神话和原始宗教的相互关系
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学的精神纽带
人的神性与神化自然的斗争
——《扎努扎别》试论-
神话的幻想与幻想故事的幻想
云南宗教文化研究的拓新之作
空间化了的家族意识
——合院式民居的文化内涵
一、合院式民居的基本形式
二、封闭的空间外壳
三、向心、凝聚、声气相通、呼应一律的人造空间
四、人伦之轨模文化的核象
五、合院式民居的无言旨令和空间意象
云南民居体现的民族心态
一、迥然相异的两种群体同一性
二、民居与服饰反差中的特殊心态
三、中柱承载的祖灵观和生命观
四、大门口的法则符号
五、山墙顶角象征符号的心理依托
哈尼族“寨心”、“房心”凝聚的观念
一、村寨和住房在哈尼族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哈尼族村寨的中心和住房的中心
三、“寨心”、“房心”凝聚的独特观念
进入深层研究的必由之路
……
序言 我与民俗学结缘,是从1953年搜集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开始。那时候,我对民俗学还不甚了解,只把《阿诗玛》当做民间文学对待,后来得知,民问文艺学是民俗学的组成部分,因而从1953年开始,我就在中国民俗学研究行列中挂上号,成为其中一个新兵。
我与民族民俗结缘的时间比较早。我生活在云南西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城里全是汉族,城外绝大部分是白族,小部分是彝族,我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可以说是当地的“最少数的民族”),从小既受着汉文化的哺育,也受到白族彝族文化的薰陶。白族爱唱山歌,从小,我被他们的山歌吸引,在一位中学老师的引导下常到农村收集山歌。通过收集山歌,我对白族的捅秧会、赶山会等民族风情有了较深的感受。我到昆明读书,跟随马帮走了四天,从此对马帮生活产生了兴趣。1945年暑假期问,我参加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的圭山工作队到撒尼人聚居的圭山区开展民族工作。当时的目的是为以后的武装斗争创造条件,两个来月的相处,与撒尼人建立了较深的友谊。
文摘 年节祭会的文化意义
年节祭会是宗教观念、宗教感情外化的规定性群体行为,是各民族巫术、宗教、民间信仰、家族观念、重大历史事件、天文历法、农事生产等符号互动的文化表象。巫术和宗教是远古先民精神存在的主要形式,最早的巫术和宗教指导着远古先民生活的主要部分,在近代和当代,也仍然产生明显的作用。人与神的关系,是远古先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年节祭会正是在处理人神关系的过程中形成,并随着人神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