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传论(上下)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976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6月 ·ISBN:7810525271 ·条形码:97878105252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李商隐传论(上下) |
|
|
|
李商隐传论(上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976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6月
·ISBN:7810525271
·条形码:97878105252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历史研究爱好者阅读。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李商隐传论(上下)》内容:近二十多年来,我和余恕诚先生一直在从事李商隐诗文集的整理研究及李商隐资料的搜集工作,先后完成并出版了《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1986年增订再版)、《李商隐》(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台湾洪叶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出版)、《李商隐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1998年,我将自己这些年来发表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中国古籍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安徽师大学报》等刊物上有关李商隐的系列论文编为《李商隐诗歌研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李商隐出生的时代和家世
第一节 李商隐出生的元和时代
第二节 带有悲剧色彩的家世
第二章 籍贯与出生年
第一节 李商隐的籍贯
第二节 李商隐的生年
第三节 生年的其他佐证
第三章 幼年与少年
第一节 获嘉三年与随父两浙
第二节 父丧回郑与占数东甸
第三节 佣书贩舂与从叔求学
第四节 学仙玉阳
第四章 踏入社会——从郓幕到兖幕
第一节 入幕前的诗文创作
第二节 初谒令狐
第三节 入天平幕
第四节 居太原幕
第五节 在华州幕
第六节 兖幕一月
第五章 “天荒地变”与感时伤春
第一节 往返京郑
第二节 大和政局与甘露之变
第三节 感时伤乱和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第四节 和令狐绚等人的交往及有关诗文创作
第五节 没有结果的爱情
第六章 登进士第与入泾幕成婚
第一节 登进士第
第二节 赴兴元幕
第三节 应宏博试与入泾原幕
第四节 娶王氏女
第五节 泾幕诗文和泾幕同僚
第七章 两入秘省
第一节 释褐人仕
第二节 出尉弘农
第三节 文宗去世与移贯长安
第四节 赴陈许幕
第五节 暂寓华幕
第六节 重人秘省
第八章 居母丧和永乐闲居
第一节 母丧和迁葬
第二节 在伐叛战争中
第三节 移家永乐
第九章 从郏洛到长安
第一节 应邀至郑
第二节 由郑至洛
第三节 服阕复官
第四节 武宗去世前后的诗歌创作
第十章 桂幕往返(上)
第一节 朝局变化中的选择
第二节 赴桂途中
第三节 赴江陵前的桂幕生涯
第四节 奉使江陵
第十一章 桂幕往返(下)
第一节 黄陵晤别刘蒉
第二节 偶客昭州
第三节 府主贬循
第四节 罢幕北归
第五节 夔峡往返
第六节 江陵续发
第十二章 京兆作掾与卢幕从军
第一节 京兆作掾
第二节 对李德裕的态度和与令狐绚的关系
第三节 哭吊刘蒉
第四节 应辟徐幕
第五节 徐幕生活
第六节 汴幕奉使
第十三章 王氏去世与任国子博士
第一节 王氏去世
第二节 任国子博士
第三节 应东川辟
第十四章 梓幕五年(上)
第一节 赴梓途中
第二节 成都推狱
第三节 幕府生活和伤春意绪
第十五章 梓幕五年(下)
第十六章 生命的最后阶段
下篇
第一章 晚唐前期的政坛与诗坛
第二章 李商隐的思想与悲剧性格
第三章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第四章 李商隐创作的分期
第五章 李商隐的政治诗
第六章 李商隐的咏史诗
第七章 李商隐的咏物诗
第八章 李商隐的无题诗
第九章 李商隐的爱情诗
第十章 李商隐的女冠诗
第十一章 古代诗歌中的人生感概和李商隐诗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 李商隐的七言律诗
第十三章 李商隐的七言绝句
第十四章 李商陶的骈文
第十五章 樊南文的诗情诗境
第十六章 李商隐的赋和古文
第十七章 李商隐与宋玉
第十八章 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
附编
第一章 历代李商隐研究述略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李商隐研究述略
第三章 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
第四章 分歧与融通
第五章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李商隐现象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
后记
……
文摘 附带要说明一个问题。商隐在(祭徐氏姊文)中曾说:“今者苴麻假息,粪土偷存,不即殒伤,盖亦有以。伏以奉承大族,载属衰门。三弟未婚,一妹处室。息胤犹阙,家徒索然。”(祭裴氏姊文)亦云:“荣养之志才通,启动之期有渐。而天神降罚,艰棘再丁。弱弟幼妹,未笄未冠。胤绪犹阙,家徒屡空。”都讲到会昌二年冬母亲亡故后,还有三位弟弟未成婚,一位妹妹未出嫁。前文作于会昌三年,后文作于会昌四年。按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据此推算,三个弟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此时最多十九岁,则当生于宝历元年或二年,其妹按年十四计,当生于大和四年或五年。而商隐父卒于长庆元年,其时商隐“年方就傅”,即十岁。很显然,这“三弟一妹”绝非商隐的亲弟妹,而是他的堂弟妹,其中可能包括处士叔的二男碱、顼及其侄思晦。
上面所举出的三个佐证,(上令狐相公状一)、<骄儿诗》对元和六年生说、元和七年生说都适用,因为按六年生说,大和三年商隐十九岁,亦可称“近加冠之年”;大中三年商隐三十九岁,亦可称“憔悴欲四十”。但这两证对元和八年生说却不适用,因为按八年生之说,大和三年商隐年方十七,说“近加冠之年”就比较勉强;大中三年商隐年三十七,说“欲四十”,也不大合适。而(梓州道兴观碑铭并序)因“陆平原强仕之年”确指四十岁,无论六年生说、八年生说都不符合,只能用来证明元和七年生说。因而综合以上三证,仍以元和七年生说较无窒碍。
后记 近二十多年来,我和余恕诚先生一直在从事李商隐诗文集的整理研究及李商隐资料的搜集工作,先后完成并出版了《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1986年增订再版)、《李商隐》(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台湾洪叶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出版)、《李商隐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1998年,我将自己这些年来发表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中国古籍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安徽师大学报》等刊物上有关李商隐的系列论文编为《李商隐诗歌研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做完上述工作后,我开始着手李商隐评传的撰写。但在构思过程中发现,对于李商隐这样一个特殊对象,单纯的传记形式很难兼顾对其诗文创作的系统评论研究。这主要是因为,李商隐成就最高的无题诗、爱情诗、咏史诗、咏物诗大都无法编年,很难在传记中结合生平仕历对它们进行集中、全面的论述,必须采取纵横结合的“传论”方式,才能全面反映其生平经历、思想性格和诗文创作成就。商请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