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考试 >

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

2010-04-1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45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04554561 ·条形码:978750455456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 去商家看看
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 去商家看看

 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45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04554561
·条形码:97875045545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内容简介 《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的编写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将现代劳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分析框架和方法上,突出运作分析的同时,注意制度分析,以反映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概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使读者对全书的轮廓有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内容是劳动力市场的微观分析。首先分别讨论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劳动力市场均衡问题;人力资本理论的讨论是劳动力供给理论的深化,而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的工资决定则是微观分析的结束。第三部分为第八章和第九章,属于劳动经济学的宏观分析,主要讨论就业、失业与宏观经济变动的关系。最后一部分为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为劳动经济的制度分析和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干预。作为全国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课程的指定教材,为方便自学,在每章之前都编写了导读,指出读者应了解的主要内容、应掌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点;在每章结束后还编写了小结,对本章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并列入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以供参考。
编辑推荐 《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讲述了:劳动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因此将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经济学尚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在《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尽力克服这些困难,但做得还不够。书中错误和欠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指正。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第二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第三节 劳动参与决策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第四节 劳动力需求的调整第五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第五节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第五章 人力资本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第二节 个人教育投资决策第三节 企业培训投资决策第四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决定与工资结构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决定第二节 工资形式第三节 工资差别第四节 产业和地区工资差别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垄断与工资、就业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垄断与工资、就业第三节 集体协议与收入差异第八章 就业与失业的一般考察第一节 就业总量的决定第二节 失业及其类型第三节 失业的度量及影响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类型第二节 菲利普斯曲线第十章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第一节 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第三节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参考文献后记附:劳动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
……
序言 21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身学习。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如此特点的书,我们虽然沿用了“教材”这个概念,但它与那种仅供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不讲、学生不懂,以“教”为中心的教科书相比,已经在内容安排、形式体例、行文风格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了。
文摘 插图:其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1)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它是一种消费的生产,食物、衣着、住所、教育、培训、体育锻炼等是劳动力形成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条件无不是社会劳动、社会生产的结果。(2)劳动力形成周期较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3)劳动力不能储存。今天的劳动力不加以利用,随着生命的新陈代谢就将永远地失去。(4)劳动力不间断地作为商品交换,其承担者即劳动者的生命必须得到维持,必须保证每天最起码的维持生命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5)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劳动力是有生命的物质实体,劳动力从形成到衰老呈现有规律的周期变动。因职业特点的不同,从而对劳动力自身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其生命周期也不同,如体操运动员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而商店店员的生命周期则较长。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考虑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的条件下,劳动力的形成周期有延长的趋势。再由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劳动力的生命周期出现比较复杂的变动状况。但是总体观察,劳动力从形成到衰老的生命周期大体在40~60年左右。劳动力的生理间歇周期是指在一个自然时间单位,如一昼夜,必须保证劳动力一定的休息时间等,呈现劳动一休息的周期循环。其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任何生产都是与人的劳动息息相关的,离开了人的劳动,无法形成生产力,无法形成生产过程。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也都受到劳动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制约。而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劳动者和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