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社会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7524332/9787807524335 ·条形码:9787807524335 ·版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社会 |
|
|
|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社会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7524332/9787807524335
·条形码:97878075243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社会》讲述了:清代是贵州竹枝词创作的高峰期,其题材以反映民族风情为多。竹枝词对清代贵州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社会生活状况都有歌咏,堪称清代贵州各少数民族的风俗画卷,是研究清代贵州历史、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原生态资料,有独到的史料价值。《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社会》是在全面整理清代贵州竹枝词的基础上第一次从历史学的角度系统挖掘其史料价值,即以清代贵州竹枝词为研究文本,参考相关的方志、民族志等文献以及民族调查资料,以诗证史,以诗论事,从民族关系、民族经济生活及民族饮食、服饰、建筑、婚姻家庭和民族墓葬、民间信仰等方面力求反映清代贵州各族的社会风貌。
作者简介 严奇岩,男,汉族,1971年生,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200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博士学位,指导教师皆为蓝勇教授。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区域历史文化地理和西南民族史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二十多种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一部。
编辑推荐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社会》由巴蜀书社出版。
目录 前言
一 竹枝词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二 竹枝词的研究与整理现状
三 清代贵州竹枝词诗人群体与地区分布
四 清代贵州竹枝词的民族性
第一章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关系
第一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民族类别
第二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二章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经济生活
第一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生计方式
第二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商品经济
第三节 竹枝词对清代贵州民生的关注
第四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农业垦殖问题
第三章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饮食、服饰和建筑
第一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饮食习俗
第二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民族服饰
第三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民族建筑
第四章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婚姻家庭
第一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婚姻
第二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家庭
第五章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墓葬习俗
第一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各民族的风葬
第二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火葬和土葬
第三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的二次葬
第四节 清代贵州民族丧葬特点
第六章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民间信仰
第一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的原始图腾崇拜
第二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的人物崇拜
第三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占卜习俗
第四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民间信仰中的娱乐活动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竹枝词是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种歌谣,是我国古代颇具地方特色、乡土风味浓郁、情韵悠长的民歌,又称竹枝、竹枝歌、衢歌、棹歌、杂事诗、纪事诗、杂诗、杂咏、杂兴等。竹枝词作为一种以吟咏风土为主的文学载体,自然是文学界长期关注的领域。但竹枝词也是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神话学乃至文化人类学尚待开发的一座宝库。因此,笔者拟以清代贵州竹枝词为考察对象,从历史学的角度谈谈竹枝词的价值及其整理与研究现状。
文摘 第二章 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族经济生活
竹枝词以通过咏风土来反映民间疾苦。因此,竹枝词的特殊史料价值在于歌咏下里巴人的生活世界,即竹枝词是底层社会的历史文本撰述。清代贵州竹枝词对贵州各族生计方式的多样性、民生问题的艰辛性的记载留下较多的篇幅,为我们了解清代贵州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一节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生计方式
贵州喀斯特地区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民族众多,生存环境的多样化催生了民族生计方式和文化的多样性。
各民族的经济活动一般可分为采集——狩猎经济、斯威顿耕作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四大类型。除了畜牧业记载不多外,清代贵州竹枝词中反映的贵州各民族生计方式主要有采集经济、渔猎经济、斯威顿耕作经济、种植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生计类型。清代贵州竹枝词为我们了解贵州民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线索与参考。
明代之前,贵州的民族格局是夷多汉少,从事农业的少数民族寥寥无几。明代建省以来,随着汉族移民和改土归流的推行,汉族地区的农耕技术才推广到贵州,贵州的各少数民族才逐渐成为农耕民族。清代贵州民族生计模式一般都以种植农业为主,但这不是竹枝词作者歌咏的重点。因为在汉族文人看来,非农耕的民族生计才引起他们的好奇与关注。从这可看出,清代贵州多数民族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正如鸟居龙藏调查表明,“苗族之职业为农,故各部落旁均辟田通水,种植稻类,且有旱田以栽培诸种农作物,耕作概用水牛,农业之方法及农具等与贵州省内之汉族同”。鸟居龙藏考察路线主要是沿驿道前行,因而其调查的苗族是汉化程度较高的熟苗区,而广大偏僻的民族地区直到清末仍有一些民族保留着多种生计方式。
后记 民国《清镇县志》收载清末民国时期刘宝章的《清邑竹枝词》,其中有诗载:“巨幅长篇称著作,高声大嗓打弥蜡;看去个中无一物,都是自家哄自家。”这是嘲讽当时学术腐败现象。民国时期有无学术垃圾现象,我不得而知,但在今天看来,该竹枝词很有现实意义,因此竹枝词也引起我的兴趣。
学术创新不外乎理论、观点、方法、材料、视角等方面。但笔者天生驽钝,才疏学浅,在理论、观点、方法等方面很难有所突破,若要勉强,也是“自家哄自家”,于是只得埋头进行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希望做点实在的事情,为学术大厦添砖增瓦。鉴于竹枝词独到的史料价值,且以竹枝词为文本进行历史研究不为人所重视,于是在2007年我萌发了进行清代贵州竹枝词收集与整理的念头。经过两年的埋头苦干,本人从清代民国时期的方志和文集等古籍中收集整理成《清代贵州竹枝词》书稿,全稿涉及80多位清代文人约1300多首竹枝词,但苦于经费困难等原因难以出版。老实说,文献资料的整理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但在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中做这种苦差事是“有点不识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