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教辅 >

中国文学史(第2卷)

2010-04-16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2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040164809 ·条形码:9787040164800 ·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文学史(第2卷) 去商家看看
中国文学史(第2卷) 去商家看看

 中国文学史(第2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2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040164809
·条形码:9787040164800
·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第2卷)》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2卷)》深入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这次修订,在保持原来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特色、结构和篇幅的前提下,弥补已发现的缺失,使之更加完善。修订工作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一、修正明显的错误;二、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三、进行必要的增删,使体例和文风进一步统一。
《中国文学史(第2卷)》适合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学习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罗宗强生于1932年11月,广东省揭阳县人。1956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后继续在该校攻读研究生,研习中国文学批评史。1964年毕业。1965年初被分配到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75年初返回母校,从事《南开学报》编辑工作,后转至中文系任教。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91年起,历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史(第2卷)》第一版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目录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第二节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 曹植
第三节 王粲、刘桢及蔡琰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第二节 左思、张协与刘琨
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
第四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一节 沈约、谢眺与永明体
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
第三节 从市井到宫廷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一节 北朝文化与文学
第二节 南北文风的交融
第三节 庾信文章老更成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第三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第一章 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
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诗人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十章 晚唐诗歌
第十一章 李商隐
第十二章 词的初鐊及晚唐五代词
文学史年表
研修书目
……
文摘 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或高昂开朗,或清刚苍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刚健之美在。他的七绝留存下来七十馀首,写得几乎首首皆好。
盛唐豪侠型诗人创造的清刚劲健之美,基于北方士人的阳刚气质,但又带有南国的清虚情韵,是南北诗风交融的产物。这于王昌龄的作品里已有体现,在崔颢、李颀、祖咏等同类诗人的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入仕前后,都有一段北走幽燕河陇、南游荆楚吴越的经历,这种南北漫游,往往成为其诗风形成或转折的重要契机。
崔颢是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约生于武后长安四年(704),于开元十一年(723)登进士第。由于他早年好赌博饮酒,择妻以貌美为准,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旧唐书》本传)。殷瑶《河岳英灵集》说:“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崔颢诗歌的“忽变常体”,是从他及第前两年的南游开始的,其标志是由汉水行至湖北武昌时创作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的前半段抒发人去楼空的感慨,后半段落入深重的乡愁,所用事典“鹦鹉洲”是连接前后的关捩。相传此洲是汉末狂生祢衡被杀的葬身处,一代名士的风采早已被萋萋芳草湮盖了;如今以祢衡为同调的诗人,也因狂放而名陷轻薄,而游历至此,怎能不顿生空茫之感,有不如归去之叹呢?此诗虽为律诗变体,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前四句豪爽俊利,显出大气磅礴的狂放气质。雄浑的气势,令李白读之罢笔。“晴川”、“芳草”这一对仗工整的律联,不仅使流走的气势得以顿蓄,也因“鹦鹉洲”一典的隐喻使全诗意脉贯通,潜气内转,馀势鼓荡,溢为尾联的唱叹。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谐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形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