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29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2月 ·ISBN:9787030681811 ·条形码:97870306818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29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2月
·ISBN:9787030681811
·条形码:97870306818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京市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计算机专业教材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以及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制定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课程大纲》编写的,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大纲要求。《计算机操作系统》介绍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系统软件――操作系统(OS)。全书共分为7章。第一至第六章介绍操作系统原理。第一章概述了操作系统的形成、类型和功能等;第二章阐述了进程和线程、同步和通信、调度和死锁的基本概念;第三章介绍存储管理和虚拟存储器;第四章为设备管理内容;第五章是文件管理;第六章介绍用户接口。第七章是操作系统的实例介绍,包括DOS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系统配置和Windows98的使用与配置。书后附有最新的《北京市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操作系统”课程考试大纲》供参考。《计算机操作系统》由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推荐使用,不仅可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专业文凭考试课程的理想教材,还可作为各类高等专科学校、职工大学、职业大学、夜大学以及函授大学等大专类“操作系统”课程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编辑推荐 《计算机操作系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
1.1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
1.1.1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结构和特点
1.1.2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操作系统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1.2.1 早期计算机
1.2.2 批处理
1.2.3 多道程序设计与多道成批系统
1.2.4 分时系统
1.2.5 实时系统
1.2.6 计算机网络
1.2.7 分布式系统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3.1 操作系统的定义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1.3.2 操作系统的功能
1.4 操作系统的特性及其应解决的基本问题
1.4.1 操作系统的特性
1.4.2 操作系统的性能指标
1.4.3 操作系统应解决的基本问题
1.5 分析和设计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5.1 用户观点
1.5.2 资源管理观点
1.5.3 进程观点
1.5.4 模块分层观点
1.6 微机操作系统
1.6.1 DOS操作系统
1.6.2 Windows操作系统
1.6.3 OS/2操作系统
1.6.4 UNIX操作系统
1.6.5 Minix――OS群的小精灵
1.6.6 Linux操作系统
习题
第二章 进程管理
2.1 引言
2.2 进程的引入和定义
2.2.1 进程的引入
2.2.2 进程的定义
2.3 进程的状态和进程控制块
2.3.1 进程的状态及状态变化图
2.3.2 进程控制块
2.4 进程控制
2.4.1 原语
2.4.2 进程控制原语
2.5 线程的基本概念
2.5.1 线程的引入
2.5.2 线程与进程的比较
2.5.3 用户级线程和内核支持线程
2.6 进程调度
2.6.1 进程调度的职能
2.6.2 进程调度算法
2.6.3 调度时的进程状态图
2.7 进程通信
2.7.1 临界资源和临界区
2.7.2 进程的通信方式之一――同步与互斥
2.7.3 两个经典的同步/互斥问题
2.7.4 结构化的同步/互斥机制――管程
2.7.5 进程的通信方式之二――消息缓冲
2.8 死锁
2.8.1 死锁成因和必要条件
2.8.2 预防死锁
2.8.3 发现死锁
2.8.4 解除死锁
习题
第三章 存储管理
3.1 分区存储管理
3.1.1 地址重定位
3.1.2 固定式分区和可变式分区
3.1.3 覆盖与交换技术
3.2 分页存储管理
3.2.1 实现方法
3.2.2 页表和快表
3.2.3 页面交换
3.2.4 页式系统的保护措施
3.2.5 工作集模型
3.3 段式系统
3.3.1 段式系统的特点
3.3.2 段式地址变换
3.3.3 扩充段表功能
3.3.4 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习题
第四章 设备管理
4.1 引言
4.1.1 设备类型
4.1.2 设备管理的功能和任务
4.2 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4.2.1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4.2.2 中断控制方式
4.2.3 DMA方式
4.2.4 通道控制方式
4.3 中断技术
4.3.1 中断的基本概念
4.3.2 中断的分类与优先级
4.3.3 软中断
4.3.4 中断处理过程
4.4 缓冲技术
4.4.1 缓冲的引入
4.4.2 缓冲的种类
4.4.3 缓冲池的管理
4.5 设备分配
4.5.1 设备分配用数据结构
4.5.2 设备分配的原则
4.5.3 设备分配算法
4.6 I/O进程控制
4.6.1 I/O控制的引入
4.6.2 I/O控制的功能
4.6.3 I/O控制的实现
4.7 设备驱动程序
4.8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 文件管理
5.1 文件系统概述
5.1.1 引言
5.1.2 文件的分类
5.1.3 文件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5.1.4 文件系统的组成
5.1.5 文件的转储和恢复
5.2 文件结构
5.2.1 文件的逻辑结构
5.2.2 文件的物理结构
5.3 文件的组成和文件控制块
5.4 文件目录
5.4.1 一级文件目录
5.4.2 二级文件目录
5.4.3 多级文件目录
5.4.4 文件目录的管理
5.5 外存储器空间的管理
5.5.1 空白盘区链
5.5.2 空白盘区目录
5.5.3 位示图
5.6 文件共享和文件保护
5.6.1 文件共享
5.6.2 存取控制矩阵
5.6.3 存取控制表
5.6.4 用户权限表
5.6.5 口令
5.6.6 密码
5.7 文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5.7.1 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5.7.2 文件系统的工作流程
5.8 文件的使用与控制
5.8.1 活动文件表和活动符号名表
5.8.2 建立文件命令
5.8.3 打开文件命令
5.8.4 读文件命令
5.8.5 写文件命令
5.8.6 关闭文件命令
5.8.7 撤消文件命令
习题
第六章 操作系统接□
6.1 联机命令接口
6.1.1 命令格式
6.1.2 联机命令的类型
6.1.3 终端处理程序
6.1.4 命令解释程序
6.2 程序接口
6.2.1 系统调用的基本概念
6.2.2 系统调用的类型
6.2.3 系统调用的实现
6.3 图形用户接口元素
6.3.1 窗口
6.3.2 图标
6.3.3 菜单
习题
第七章 DOS与Windows98操作系统
7.1 DOS基础
7.1.1 DOS的组成
7.1.2 DOS的启动过程
7.2 从资源管理角度看DOS的特点
7.2.1 DOS进程管理的特点
7.2.2 DOS存储管理的特点
7.2.3 DOS设备管理的特点
7.2.4 DOS文件管理的特点
7.3 按用户要求配置系统
7.3.1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SYS
7.3.2 系统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
7.3.3 多重系统配置文件
7.4 Windows98简介
7.4.1 用户界面
7.4.2 操作与使用
7.4.3 内含的程序和附件
7.4.4 Windows98的设置和定制
7.4.5 Windows98的网络配置
习题
附录:北京市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操作系统课程考试大纲
参考文献
……
序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配置的基本软件之一,它在整个计算机系统软件中占有中心地位,也是计算机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操作系统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本书详细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为读者学习、使用和分析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本书将作为计算机应用人员的培训教材,因此根据国内使用计算机的情况,在内容上力图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大的适应性。正是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在编写中着重讲述原理、概念和实例。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 阐述了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形成过程、操作系统的现状和它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至第六章 主要讨论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等内容。在阐述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为了使读者对操作系统建立一个整体概念,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在第七章 介绍了DOS操作系统的内容结构及其系统配置和Windows95的使用与配置。这些内容既是一般原理之后的实例,又是深入了解和使用这些系统的入门知识。
本书各章均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供读者进一步理解各章内容。
本课程的参考教学时数为60学时,实习和实验时数为20学时,在阅读本书之前,读者应具有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织和系统结构方面的知识。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王丽、牛锦中同志。
限于编著者的水平,错误与不妥之处定然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任爱华
1998年10月12日于北京
文摘 插图:
为支持静态重定位,连接程序在生成统一地址空间和装配模块时,还应产生一个重定位项表。连接程序此时还不知道装配模块将要装入的实际位置,故重定位项表所给出的需修改位置仍是相对地址所表示的位置。
操作系统的装入程序要把装配模块和重定项表一起装入内存。由装配模块的实际装入起始地址得到重定位因子,然后实施如下两步:
(1)取重定位项,加上重定位因子而得到欲修改位置的实际地址;
(2)对实际地址中的内容再做加重定位因子的修改,从而完成指令代码的修改。
对所有的重定位项实施上述两步操作后,静态重定位才完成,尔后可启动程序执行。使用过的重定位项表内存副本随即被废弃。
静态重定位有着无需硬件支持的优点,但存在着如下的缺点:一是程序重定位之后就不能再在内存中移动;二是要求程序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不能把程序放在若干个不连续的区域内。
2.动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是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进行地址重定位,而不是在程序执行之前进行。更确切地说。是在每次访问内存单元前才进行地址变换。动态重定位可使装配模块不加任何修改而装入内存,但是它需要硬件——定位寄存器的支持。图3.3给出了动态重定位的实现示意。
程序的目标模块装入内存时,与地址有关的各项均保持原来的相对地址不进行任何修改。如LOAD1,500这条指令中仍是相对地址500。当此模块被操作系统调度到处理机上执行时,操作系统将把此模块装入的实际起始地址减去目标模块的相对基地址(图3.3中该基地址为0),然后将其差值装入定位寄存器中。当CPU取得一条访问内存的指令时,地址变换硬件逻辑自动将指令中的相对地址与定位寄存器中的值相加,再将此和值作为内存绝对地址去访问该单元中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