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508438000 ·条形码:97875084380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灌溉排水工程学 |
|
|
|
灌溉排水工程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508438000
·条形码:97875084380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精品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灌溉排水工程学》系高等学校精品规划教材,共分11章,系统介绍了农田水分状况、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灌水方法、田间工程、灌溉渠道系统的规划设计、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农田排水、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设计、雨水汇集利用、灌排系统管理等内容。教材除包含灌溉排水工程的基础理论外,还加入了近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节水灌溉理论与应用,北方干旱区的雨水汇集利用理论与技术应用,以及灌区信息化管理等内容。
本教材可供高等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和水文水资源工程等专业教学教材,同时也可供同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全国水电类高等学校精品规划教材指导委员会计划出版的水利类《高等学校精品规划教材》系列教材之一。依据水利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吸取了近年来国内外灌溉与排水工程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各校的教学经验,力求反映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重点介绍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科学试验和运行管理,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本书除了供相关专业教学教材外,也可供同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与水利事业
第二节 我国不同区域的灌溉排水事业
第三节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第二章 农田水分状况
第一节 农田水分存在形式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第二节 作物生长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
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
第四节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传输
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第二节 作物充分灌溉制度
第三节 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
第四节 灌水率
第五节 灌溉用水量
第四章 灌水方法
第一节 灌水方法分类
第二节 地面节 水灌溉技术
第三节 喷灌
第四节 微灌与渗灌
第五节 地膜覆盖节 水灌溉技术
第五章 田间工程
第一节 田间工程规划
第二节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
第六章 灌溉渠道系统
第一节 灌溉渠系规划
第二节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
第三节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第四节 渠道防渗与防冻胀技术
第五节 渠系建筑物
第七章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第一节 灌溉水源
第二节 灌溉取水方式
第三节 地下水开发与利用
第八章 农田排水
第一节 农田排水的种类、任务与措施
第二节 田间排水沟设计
第三节 暗管排水技术
第四节 防治盐碱土的水利技术
第九章 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节 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
第二节 排水沟道的设计流量
第三节 排水沟道设计水位的推算
第四节 排水沟断面设计
第五节 排水容泄区与排水泵站
第十章 雨水汇集利用
第一节 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第二节 雨水集蓄工程规划
第三节 雨水集蓄工程的配套设施与管理
第十一章 灌排系统管理
第一节 灌区计划用水
第二节 灌区量水技术
第三节 灌区信息化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全国水电类高等学校精品规划教材指导委员会计划出版的水利类《高等学校精品规划教材》系列教材之一。由于新水利类专业规范已将《农田水利学》课程名称改为《灌溉排水工程学》,故在本教材的编写时将书名调整为《灌溉排水工程学》,并在教材体系及内容上也做了相应调整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书是按照50~60学时的“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水利类专业的教材及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介绍了灌溉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第二部分介绍了排水工程与雨水积蓄利用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第三部分介绍了灌溉与排水系统管理的基础理论。全书分11章,包括农田水分状况、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灌水方法、田间工程、灌溉渠道系统的规划设计、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农田排水、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设计、雨水汇集利用、灌排系统管理等内容。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依据水利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保留了本课程传统的、成熟的教学内容,吸取了近年来国内外灌溉与排水工程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各校的教学经验,力求反映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重点介绍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科学试验和运行管理,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文摘 插图:
(二)竖井的规划布置
1.选取合理的井深和井型结构
在水井规划设计中,对井深、井型结构的选择,必须给予足够的分析考虑。如果选择不当,便可能造成水井的效率不高或水井不能真正起到灌溉、防涝、防渍、改碱、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淡化地下水的作用。为此,井深和井型结构的选择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如含水层埋藏在5~30m或至50m且多系潜水含水层,可采用直径为0.5~1.5m的浅筒井。如含水层厚度较大或富水性较强时,宜采用大口井,井径可根据需要,常为2~3m,甚至可增加到3~5m。视具体情况而定,可采用完整井型或非完整井型。如为了增加井的出水量,还可采用辐射井。
2)如上层潜水含水层的富水性较差或较薄,而下部有良好的承压水含水层且水压较低,水井可打至下部承压水层,使潜水层补给承压含水层。如下部承压水的水头很高,但富水性较差,则上部可建成不透水的大口井,以蓄积承压水。对于这几种情况,均可采用大口井与管井的联合井型。
3)在50m以内的黄土含水层或厚度较薄的弱含水层,如采用其他井型,其出水量较小时,以选用辐射井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