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9709083/9787509709085 ·条形码:9787509709085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 |
|
|
|
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9709083/9787509709085
·条形码:97875097090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城市形态新的研究方法,即要素分析法,并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这种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价值。当然,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研究并不是只有一种或者几种方法和模式,而且《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所提出的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必定存在不足之处,但在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的今天,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肯定会更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城市的认识。
作者简介 成一农,197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历史地理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城市史。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2000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版译著2本,发表论文10余篇。
媒体推荐 该书不拘泥于前人旧说,带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对唐宋时期的坊市制、中国古代地方城市的城墙是否长期存在,以及地方城市的行政等级是否决定城市规模等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观点。同时,作者一直在思考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研究方法,本书就是其近年来不断研究和思考的结果。当然,成一农提出的“要素研究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不太成熟,但其对当前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的突破则毋庸置疑,必定会拓展我们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认识并纠正一些错误观点。
——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正如这本著作导言中所述,虽然当前中国城市形态的研究成果众多,但只有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才能使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和拓展。虽然成一农提出的“要素研究法”在细节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但他用这种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已经拓宽了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该书是当前中国古代城市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力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李孝聪(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编辑推荐 《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导言 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
一 引子:陌生的中国古代城市
二 以往城市形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 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的新方法——要素研究法
四 总结
第一章 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第二章 “中世纪城市革命”的再思考
一 “市”
二 “坊”
三 城外郊区的出现
四 总结
第三章 中国子城考
一 子城的定义
二 子城的萌芽
三 子城的产生、普及及其原因
四 子城的衰落与消失
五 总结
第四章 清代的城市规模与城市行政等级
一 清代城市规模的统计
二 城市行政等级是否决定城市规模
三 清代城市规模与城市行政等级的相关性分析
四 对以往城市规模与城市行政等级关系研究的分析
五 总结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庙学制度的形成与普及
一 唐末以前地方城市中的庙学——“学为主体,庙为附庸”
二 唐末、两宋——文庙的独立及庙学并立格局的形成
三 辽金时期的庙学——北方庙学的发展
四 元代——庙学制度在边远地区的普及
五 总结
第六章 中国古代地方城市筑城简史
一 绪论
二 先秦至隋代——城墙的萌芽和普及
三 唐至明前期——不重视地方城市城墙修筑的时期
四 明中期至民国——地方城市城墙的普遍修筑
五 总结
结语
附图
参考文献
……
序言 在当前改革大潮中,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思想观念随之逐步改变,全国热气腾腾,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举国公认,世界瞩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而尚待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那就是在社会各个角落弥漫着“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止;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的浊流。出版界也难遗世而独立、不受影响,突出表现为迎合市民心理的读物汗牛充栋,而高品位的学术著作,由于印数少、赔本多,则寥若晨星。尚无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学者,往往求出书而无门,感受尤深。这种情况虽然不会永远如此,已使莘莘学子扼腕叹息。
历史科学的责任,是研究过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现实。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者,与此关系匪浅。中国是东方大国,探索东方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能更加直接为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借鉴。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综述
(一)先秦时期
先秦城市形态的研究主要得益于先秦城市考古工作的发展,随着经过考古的先秦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除了个案研究之外,有些学者开始对先秦城市的城市形态进行总体研究,代表性的论著有:
曲英杰《先秦都城复原研究》和《史记都城考》。作者除了使用考古资料之外,主要通过文献考证的方式,复原了先秦时期大量都城的城市布局,不过作者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都城的复原上,并没有对先秦时期的城市形态提出总体性的认识。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书中提出自“成周”开始的“西城东郭”的布局模式,是这一时期都城布局的总体特点,并延续到东汉时期。不过这一观点遭到众多学者的反驳。
俞伟超《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性》。文中提出了在当前先秦都城布局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以各种活动区分散存在为特点的商和西周的都城,是都城规划的初期形态;密封式规划则是东周、两汉都城规划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