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小说 >

世界文学名著宝库第7辑(套装共10册)

2010-04-1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16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bkbk909131 ·条形码:bkbk9091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世界文学名著宝库第7辑(套装共10册) 去商家看看
世界文学名著宝库第7辑(套装共10册) 去商家看看

 世界文学名著宝库第7辑(套装共10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16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bkbk909131
·条形码:bkbk9091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名家名译插图本
·套装数量:10

内容简介 《羊脂球》:《羊脂球》是“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经典代表作。小说通过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敌人献身的遭遇,刻画了有产者为了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丑恶嘴脸,生动描绘了战时法国的社会图景,被誉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堪称楷模的名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反映的社会面十分广阔。在他笔下,各种社会事件都得到了如实的表现,各个阶层的生活都得到形象的描绘,各种各样的人物都得到了栩栩如生的刻画,而各种场景也都得到了生动的写照。



《野性的呼唤》:《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引起世界轰动的动物小说,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只名叫巴克的训养狗逐渐回归野性、重返荒野的故事。巴克是一只优种犬,在法官家里过着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19世纪,阿拉斯加掀起淘金热,许多狗被卖到北方去拉雪橇,巴克就是其中之一。运送途中人类对他残暴的“棍棒”夹击,使他懂得了棍棒和犬牙的法则;后来在冰天雪地里的艰难跋涉中,他学会了偷食以慰饥肠、破冰取水解渴,学会了以野蛮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权利,作者藉此来反映“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在人间》:《在人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第二部。小说讲述的是阿廖沙从11岁到16岁在社会上独自谋生的岁月。在这期间,他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但同时他也在广泛的阅读中开始思索人民的命运和人的崇高使命,从而深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小说展示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生活的风貌,是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小说中亲切感人的第一人称叙述、典型的生活事件描写,以及细腻的心理剖析使得它富有极大的魅力。它是了解高尔基全部创作的钥匙。



《苔丝》:《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女主角——美丽善良的苔丝,由于家境贫寒到地主庄园做工,被地主少爷亚雷克奸污,怀孕后回到家乡。在孩子夭折后,她又来到牛奶场当挤奶工,与克莱尔相爱。新婚之夜,苔丝由于坦白了自己失身之事而遭丈夫遗弃。后来,苔丝为了救助贫困的家,再次落入亚雷克之手与他同居。然而,此时丈夫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找他了。苔丝在悔恨和愤怒中杀死了亚雷克。在逃亡中她与丈夫共度了几天美好的时光,最后被送上绞刑架。



《莎士比亚喜剧集》:《莎士比亚喜剧集》辑录了代表莎士比亚喜剧创作最高成就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烦恼》、《皆大欢喜》中的两篇:《仲夏夜之梦》和《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是一场离奇而愉快的“梦”。仲夏葱郁的森林里,柔美浪漫的月光下,仙子在花丛中轻舞。赫米娅和莱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因为不如意的婚恋双双来到这儿。他们几经波折,最后在仙王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讲述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儿罗莎琳与受到长兄奥利弗虐待的奥兰多相爱。奥兰多以德报怨,拯救了兄长,使其天良发现,并与西莉娅产生爱情。最终共有四对恋人喜结良缘,皆大欢喜。



《漂亮朋友》:《漂亮朋友》是世界文学宝库中难得的珍品,是莫泊桑卓越艺术才华的美好结晶。小说通过对一个寡廉鲜耻的恶棍杜洛华短时期内飞黄腾达的经历的描写,揭露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新闻界的黑幕,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政治、经济复杂现象和殖民主义战争政策,堪称19世纪末叶法国社会的一副历史画卷。小说的主角杜洛华是一位下级军官,他经友人介绍成为《法兰西生活报》编辑,然后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表和娴熟的取悦女人的手段勾引上流社会女子,并以此为跳板,一步步踏上飞黄腾达的道路。



《神秘岛》:《神秘岛》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的终结之作。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荒岛求生的故事。美国南北战争期间,5名北军俘虏乘坐热气球逃出敌军军营,然而热气球遇上风暴破裂,他们被抛弃到太平洋上的一个荒岛上,一时间一无所有,但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毅力,利用岛上所能提供的一切自然资源,制造出玻璃、电报机、木船等,并种上庄稼和蔬菜,他们顽强地生存下来,建立起幸福的生活。最后他们登上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指挥的邓肯号游船,重返祖国的怀抱。



《黑骏马》:《黑骏马》是英国女作家安娜·西韦尔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小说以出版即轰动全球。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了黑骏马一生的辛酸经历。它是一匹性格温顺、精力旺盛的优种马,然而命运多舛、几易其主,开始时在尊贵的庄园主那里受到厚待,然而好景不长,主人家变故,黑骏马被卖,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值得庆幸的是,晚年的黑骏马却有了一个好的归宿。此书问世后,在欧美长销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唤起了人们对动物的关爱。



《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是其最优秀和拥有读者最多的一部通俗小说。讲述了拿破仑“百日政变”前夕,青年水手唐代斯遭告密而被陷害入狱,越狱后化名基督山伯爵报恩复仇的离奇故事;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时期一些上层人物的罪恶发迹史,暴露了复辟王朝时期法国司法制度的黑暗,同时宣扬了大仲马所主张的社会哲理:赏善罚恶。


作者简介 《羊脂球》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年),19世纪下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深受其母亲的文学熏陶。莫泊桑参与过普法战争,这场经历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他曾师从福楼拜,其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之事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其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特之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中篇小说《羊脂球》,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野性的呼唤》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1876-1916年),美国20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美国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从1900年起,他连续发表了许多中篇小说,因其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因此有人认为他是宣扬社会主义的作家,单也有人认为他是表现个人主义与民众哲学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本土广为流传,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是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杰克?伦敦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雪虎》、《热爱生命》等。

《在人间》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苏联文坛的一代宗师。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4岁丧父,11岁起开始在社会上奔波,先后当过学徒,装卸工人等。1884年流落到喀山。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开始登上文坛。1901年创作了被认为“革命的宣言书”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标志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十月革命之后,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回忆录及《我的大学》等几部作品。1936年,病逝于莫斯科。

《苔丝》作者简介:
哈代(1840-1928年),英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的上博克汉普顿村,青年时代曾当过建筑师,以后成为职业作家,他的小说都是乡村题材,总题名为“威赛克斯小说”。哈代的现实主义创作继承和发扬了英国文学传统,又以独特的创作模式把传统和当代文学联系起来,在英国文学史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作为一个跨世纪的文学家,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最后一位小说家,又是20世纪大胆探索和开拓的英国“现代诗歌之父”。代表作有《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

《莎士比亚喜剧集》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1564-1616年),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对戏剧表演感兴趣,约1586年,家道中落后,莎士比亚前往伦敦谋生,起先在剧院打工,后来逐渐成为演员和剧作家。从1590年到1612年,莎士比亚一共创作了37部戏剧,其中,喜剧以《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烦恼》、《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遐迩闻名,悲剧则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等冠绝古今。同时,莎士比亚也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其《十四行诗》于1609年出版,并博得了几乎与《哈姆雷特》同等的关注与评论。

《漂亮朋友》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年),19世纪下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深受其母亲的文学熏陶。莫泊桑参与过普法战争,这场经历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他曾师从福楼拜,其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之事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其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特之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中篇小说《羊脂球》,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神秘岛》作者简介:
凡尔纳(1828-1905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幼年时向往航海旅行,却遭到父亲极力阻止。18岁时,被送往巴黎学习法律,但繁华的巴黎却激发了他对文学和戏剧的热爱。1850年,他与大仲马合作创作剧本《折断的麦秆》并成功上演,这标志着他在文学界取得初步成功。1863年,《气球上的五星期》付梓,这使他声名鹊起,从此创作也进入多方面的探索时期。他几乎每年出版一本,总标题为《奇异的旅行》,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等。此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创作出《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优秀作品。所有这些作品,使他获得了“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的称号。

《黑骏马》作者简介:
安娜?西韦尔(1820-1878年),英国著名的儿童小说家。出生于英国诺福克的雅茅斯,母亲是一位少年读物作家,热爱自然科学,对年少的安娜影响很大。安娜14岁时不慎摔坏了膝盖骨,落下了残疾,她常常驾着一匹矮脚马拉的马车出游。安娜从小就喜欢动物,憎恶各种虐待动物的行为。她对马的感情尤其强烈,她不仅理解马,还掌握了大量的马的知识。作者去世前卧病在床,花了长达8年时间创造了这部极具影响的小说。她创作《黑骏马》的目的就是呼吁人们善待动物,并教会人们懂得如何让对待动物。

《基督山伯爵》作者简介:
大仲马(1802-1870年),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生于法国北部一个军官家庭,祖父是法国贵族。3岁时父亲病故,20岁时只身闯荡巴黎,当过公证人见习生、书记员,参加过1830年的七月革命。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后,流亡布鲁塞尔。大仲马一生创作的作品多达300卷,尤以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1829年上演的浪漫主义戏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获得极大成功。他的小说多达百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他也因此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并获得了“通俗小说之王”的称号。
编辑推荐 世界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如何观察社会,理解人生。
专业书评 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法]法朗士
《羊脂球》无论从结构、讽刺或观察来看,都是杰作。 ——[法]福楼拜
目录
《羊脂球》目录:
羊脂球1
一家人37
戴丽叶春楼59
一59
二65
三80
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84
一84
二88
三91
四97
五99
一个儿子102
莫兰这只公猪111
一111
二113
三118
珠宝122
项链129
恐怖138
抽搐143

《野性的呼唤》目录:
一进入荒野1
二棍棒与犬牙法则15
三原始兽性的支配27
四谁主支配权43
五雪橇运输途中的艰辛54
六为了一个人的爱72
七呼唤在回响90
附:作者年表113
附:世界文学大事年表116

《在人间》目录:
一1
二13
三18
四24
五30
六43
七51
八59
九68
十82
十一96
十二105
十三114
十四120
十五128
十六139
十七147
十八158

《苔丝》目录:
第一部妙龄少女1
第二部清白难留30
第三部振作精神41
第四部终身大事59
第五部女人总是吃亏86
第六部皈依宗教者119
第七部完结144

《莎士比亚喜剧集》目录:
仲夏夜之梦
第一幕
第一场雅典。特修斯宫中4
第二场同前。昆斯家中9
第二幕
第一场雅典附近的森林13
第二场林中的另一处20
第三幕
第一场林中。蒂泰妮娅熟睡未醒25
第二场林中的另一处30
第四幕
第一场林中。莱山德、狄米特律斯、海丽娜、
赫米娅酣睡未醒42
第二场雅典。昆斯家中47
第五幕
第一场雅典。特修斯宫中49
第二场同前59

皆大欢喜
第一幕
第一场奥利弗宅旁园中66
第二场公爵宫门前草地70
第三场宫中一室77
第二幕
第一场亚登森林81
第二场宫中一室82
第三场奥利弗家门前83
第四场亚登森林85
第五场林中的另一部分87
第六场林中的另一部分89
第七场林中的另一部分90
第三幕
第一场宫中一室95
第二场亚登森林95
第三场林中的另一部分106
第四场林中的另一部分110
第五场林中的另一部分111
第四幕
第一场亚登森林115
第二场林中的另一部分120
第三场林中的另一部分121
第五幕
第一场亚登森林126
第二场林中的另一部分128
第三场林中的另一部分131
第四场林中的另一部分132

《漂亮朋友》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1
第二章6
第三章13
第四章23
第五章28
第六章37
第七章45
第二卷
第一章55
第二章62
第三章69
第四章81
第五章91
第六章107
第七章114
第八章129
第九章139
第十章149
附作者年表158

《神秘岛》目录:
第一部空中遇难者
第一章1
第二章3
第三章6
第四章8
第五章11
第六章13
第七章15
第八章17
第九章20
第十章22
第十一章24
第十二章26
第十三章28
第十四章31
第十五章32
第十六章34
第十七章36
第十八章39
第十九章41
第二十章43
第二十一章45
第二十二章48
第二部被遗弃的人
第一章51
第二章54
第三章57
第四章58
第五章60
第六章63
第七章66
第八章69
第九章71
第十章74
第十一章77
第十二章81
第十三章84
第十四章87
第十五章91
第十六章93
第十七章96
第十八章100
第十九章102
第二十章105
第三部林肯岛的秘密
第一章109
第二章111
第三章114
第四章116
第五章119
第六章121
第七章124
第八章126
第九章127
第十章129
第十一章131
第十二章133
第十三章136
第十四章139
第十五章141
第十六章145
第十七章148
第十八章151
第十九章155
第二十章159

《黑骏马》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我最初的家1
第二章打猎3
第三章我的训练5
第四章伯特维克庄园8
第五章顺利的开始10
第六章自由13
第七章辣姜的故事14
第八章继续讲辣姜的故事18
第九章快腿20
第十章果园里的谈话22
第十一章直言不讳26
第十二章暴风雨那天29
第十三章魔鬼的特征31
第十四章詹姆士·霍华德33
第十五章老马夫35
第十六章失火37
第十七章约翰·曼力的话40
第十八章夜访医生44
第十九章只因为无知46
第二十章乔·格林48
第二十一章离别50
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厄尔谢尔庄园53
第二十三章为自由而抗争56
第二十四章安妮小姐58
第二十五章鲁本·史密斯63
第二十六章鲁本·史密斯的结局65
第二十七章毁灭与走下坡路67
第二十八章包租马和赶车人69
第二十九章伦敦佬72
第三十章小偷76
第三十一章骗子78
第三部
第三十二章马市81
第三十三章伦敦的出租马83
第三十四章老战马86
第三十五章杰里·巴克89
第三十六章礼拜天拉出租马车93
第三十七章重要的准则97
第三十八章多丽和一位真正的绅士100
第三十九章破烂山姆103
第四十章可怜的辣姜105
第四十一章屠夫107
第四十二章选举109
第四十三章急需的朋友111
第四十四章老上尉和他的接班人114
第四十五章杰里的新年117
第四部
第四十六章杰克斯和一位女士122
第四十七章艰难的日子125
第四十八章斯柔古德农场主和他的孙子威廉128
第四十九章我最后的家131

《基督山伯爵》目录:
第一章驶抵马赛港/1
第二章父与子/4
第三章卡塔朗村人/7
第四章密谋/10
第五章订婚宴/13
第六章代理检察官/16
第七章审讯/18
第八章伊夫狱堡/21
第九章婚宴之夜/24
第十章杜伊勒里宫的小书房/27
第十一章科西嘉的魔怪/30
第十二章老子与儿子/33
第十三章百日/36
第十四章愤怒的囚犯和疯狂的囚犯/39
第十五章三十四号和二十七号/42
第十六章一位意大利学者/46
第十七章神甫的牢房/48
第十八章财宝/54
第十九章第三次发病/58
第二十章伊夫狱堡墓地/60
第二十一章蒂布兰岛/62
第二十二章走私者/64
第二十三章基督山岛/67
第二十四章光彩夺目/69
第二十五章陌生人/71
第二十六章加尔桥客栈/73
第二十七章叙述/77
第二十八章监狱档案/80
第二十九章莫雷尔公司/83
第三十章九月五日/85
第三十一章意大利——水手辛伯达/88
第三十二章梦幻醒来/92
第三十三章罗马强盗/93
第三十四章显露身形/96
第三十五章槌击死刑/98
第三十六章罗马狂欢节/101
第三十七章圣·塞巴斯蒂安地下墓穴/102
第三十八章约会/105
第三十九章宾客/107
第四十章早午餐/109
第四十一章引荐/112
第四十二章贝尔图齐奥先生/115
第四十三章欧特伊别墅/116
第四十四章家族复仇/118
第四十五章血雨/122
第四十六章无限信贷/124
第四十七章银灰花斑马/127
第四十八章唇枪舌剑/130
第四十九章海蒂/132
第五十章莫雷尔一家/133
第五十一章皮拉姆斯和西斯贝/135
第五十二章毒药学/137
第五十三章魔鬼罗贝尔/140
第五十四章债券的涨跌/142
第五十五章卡瓦尔坎蒂少校/144
第五十六章安德烈亚·卡瓦尔坎/145
第五十七章苜蓿园/150
第五十八章努瓦蒂埃·德·维尔福先生/151
第五十九章遗嘱/153
第六十章快报/155
第六十一章治睡鼠偷桃之法/157
第六十二章幽灵/161
第六十三章晚宴/163
第六十四章乞丐/165
第六十五章夫妻争吵/166
第六十六章婚事/168
第六十七章检察官的办公室/172
第六十八章夏日舞会/174
第六十九章调查/176
第七十章舞会/180
第七十一章面包和盐/182
第七十二章德·圣-梅朗夫人/185
第七十三章诺言/188
第七十四章维尔福家族的墓室/192
第七十五章会议纪要/195
第七十六章小卡瓦尔坎蒂的进展/200
第七十七章海蒂/202
第七十八章约阿尼纳来信/209
第七十九章柠檬汁/213
第八十章指控/217
第八十一章歇业的面包铺老板的房间/218
第八十二章夜盗/222
第八十三章上帝之手/227
第八十四章博尚/230
第八十五章旅行/232
第八十六章审判/234
第八十七章挑衅/238
第八十八章侮辱/240
第八十九章夜/244
第九十章决斗/248
第九十一章母与子/250
第九十二章自杀/254
第九十三章瓦朗蒂娜/256
第九十四章真情吐露/258
第九十五章父与女/261
第九十六章婚约/263
第九十七章上路前往比利时/266
第九十八章钟瓶旅馆/267
第九十九章法律/271
第一○○章幽灵/273
第一○一章洛库斯特/275
第一○二章瓦朗蒂娜/278
第一○三章马克西米连/281
第一○四章丹格拉尔的签字/284
第一○五章拉雪兹神甫公墓/287
第一○六章分财/290
第一○七章狮穴/293
第一○八章法官/295
第一○九章重罪法庭/299
第一一○章起诉书/300
第一一一章赎罪/303
第一一二章起程/308
第一一三章往事/311
第一一四章佩皮诺/315
第一一五章路奇·王霸的菜单/318
第一一六章饶恕/321
第一一七章十月五日/323
……
序言 《羊脂球》序言

在19世纪的法国文坛上,莫泊桑是继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大仲马、左拉、福楼拜等一大批杰出文学家之后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尤为出色,因而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年)1850年8月5日出生于法国西部诺曼底省图尔维尔絮尔阿尔克镇一个没落小贵族的家庭。11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合而正式分居。这一家庭悲剧对莫泊桑影响颇大。他曾就读于教会中学和普通中学,1869年10月入巴黎法学院攻读法律。翌年,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开赴前线,在随后的溃败中,险些当了俘虏。1872年退役后,先后在海军部和公共教育部任职,同时在福楼拜的悉心指导下,业余创作剧本、诗歌和小说。1880年,他的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一举成名,从此,如他自己所说,“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正式开始他的作家生涯。在此后短短的10年里,他连续发表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一部诗集、数部戏剧以及数百篇有关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等,共计27卷。1890年,在完成中短篇小说集《无益的美》和长篇小说《我们的心》后,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被迫放弃写作计划,从此辍笔。由于70年代时染上的梅毒已扩散至大脑,身心上都令他痛苦不堪,最后发展到神经错乱,下肢瘫痪,终于在1893年7月6日去世,时年43岁。7月8日,下葬于巴黎蒙帕纳斯墓园。
莫泊桑的六部长篇小说为《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7)、《彼埃尔与若望》(1888)、《胜过死亡》(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以《一生》和《漂亮朋友》最为出色。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中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的中短篇小说侧重描写凡人琐事、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故事的背景主要是普法战争,如《羊脂球》,故乡诺曼底,如《一个农场女工的故事》,以及巴黎生活,如《一家人》。此外,还有内容和手法都颇为奇异的,等等。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魅力在于,其中总有一个真实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有着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和针砭,构思布局独具匠心,细节描写栩栩如生,语言文字简洁质朴,真可谓色彩缤纷,美不胜收。
莫泊桑是中国读者熟知的法国作家,他的《羊脂球》、《项链》等在我国已经脍炙人口。早在1923年4月和12月,即有谢直君译的《莫泊霜(桑)短篇》和李青崖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先后问世,前者收《项链》等12篇,后者收《珠宝》等16篇。自1929年4月至1931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还出版了李青崖译的9卷《莫泊桑小说集》,共收中短篇小说107篇。此外,早年译过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还有耿济之、黎烈文、周瘦鹃、李人等著名老译家和老作家。
收入本书的13个中短篇,主要是我国当代著名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和桂裕芳两位先生的译文,堪称精品名译。
在莫泊桑葬礼仪式上的演说中,左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读他的作品时,可以笑或者哭,但永远发人深思”,确实言之有理。

《野性的呼唤》序言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876年出生于旧金山,1916年病逝于加州,享年仅40岁。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的人生体验非常丰富,他到过日本海和北冰洋一带捕海豹,到阿拉斯加等地淘金,并漫游太平洋。他做过罐头工人、牡蛎采集者、渔场巡查员、流浪者、政治活跃人物、工会领袖、战地记者、水手、淘金矿工等。丰富的人生体验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一生共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篇短篇小说、3个剧本及大量的评论和特写等作品,比如以自身的经历为基础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 描写海上探险的《海狼》、《太阳之子》; 反映淘金者生活际遇的《毒日头》、《热爱生命》、《寂静的雪野》; 描写动物的小说《雪虎》、《野性的呼唤》等。
《野性的呼唤》主要讲述了一只名叫巴克的优种犬逐渐回归自然、重返荒野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野性与人性之间的矛盾与争斗,而最终野性战胜了人性,占据了主导地位。作者藉此深刻反映“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在19世纪,阿拉斯加掀起了淘金热,大批的狗被送往北方拉雪橇。起初,巴克在法官家过着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然而他不幸遭人算计,被偷偷运到了北方,途中几经转手。穿红色毛衣的男人对他凶残的“棍棒”夹击,使他懂得了棍棒和犬牙的法则,而后他加入了拉雪橇的行列,平生第一次认识了雪,并学会了在雪窝里取暖。他很快学会了拉雪橇,学会了偷食以抵制饥肠辘辘,学会了破开坚固的冰层取水解渴;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怎样对付那些欺负他的狗,他学会了抛却文明,以野蛮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权利。巴克威猛高大,在他战胜自己的对手后很霸道地取代了对方的领头地位。他表现出色,在他的领头下,雪橇的进程很快,不久他就成为了北方著名的雪橇狗之一。然而他最后不堪重负倒下了,善良的桑顿解救了他,人和狗建立了友谊和爱。巴克几次帮助桑顿脱离危险,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桑顿出于无奈和人打赌时,巴克果然不负主人的期望,竟拉起上千磅的重物,为主人解了围,巴克以自己的顽强毅力回应着主人的爱。
北部是一片狼群出没的森林,每个夜里总能听见野狼们对着明月长嗥。巴克听到了这种呼唤,野性的呼唤在巴克的梦中回响,并越来越响亮,这令巴克神往之至,他身上狼祖先的野性逐渐恢复……最后,主人不幸被人杀害,巴克在痛苦和无望中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回归到了他真正的家。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小说中的杰出代表,它集动物故事、冒险故事、寓言故事、心理故事、人性故事等于一体,内容丰富、意味深长,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的阅读口味和审美情趣。这部小说不仅是杰克?伦敦亲身经历的体现,更是他最受欢迎与评价最高的小说,被誉为“世界上读得最多的美国小说”。

《在人间》序言

《在人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也许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其他两部的篇幅都比它小。
高尔基家贫,父亲死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外祖父破产以后,他不得不走向“人间”,自行谋生。这时他还不到十二岁!
他在“人间”,什么活都干过:烧水、煮饭、洗碗、扫地、带孩子、跑堂、学徒、洗衣、搬运……还挨过打,住过医院。总之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 但他很顽强,很自信,能吃大苦,耐大劳,特别是会思考,学习异常刻苦勤奋。为了学习,他甘愿承受一切,包括凌辱、饥饿,甚至毒打。他从书本中汲取力量,看到希望与光明……没有书本,没有顽强的学习,高尔基就不可能成其为高尔基了。他是真正的自学成才者。他的这一道路,对于我们,特别是境遇坎坷者,生活困难者,很有意义!
高尔基的名字在苏联,几乎家喻户晓,在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中,也是尽人皆知。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抄我的家时,有人抱起我的几卷高尔基文集就走,我说:“那是高尔基文集,你们不能拿走!”这话居然起了作用,所以那几本高尔基文集至今仍摆在我的书架上。也就是从那以后高尔基在我的心目中成了保护神,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译出他的一本书来纪念他,回报他!前几年我的这一愿望终于实现,先是一家出版社约译《在人间》,陆续印了10万册,接着另一家出版社未经本人同意,又抢印了若干册,现在又有出版社重印了,而且出了全文的不算,还要出节选本,这说明什么呢? 当然不是我的译文如何高明,而是说明高尔基的书对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有益!
译者谨识
2005年8月

《苔丝》序言

托马斯?哈代(1840—1928年)是一位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地位的跨世纪的作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苔丝》不仅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问世100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已经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被视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苔丝》这部小说以苔丝的经历为主线,共分7部,59章。小说以女主人公苔丝的遭遇为主线,描述了美丽的诗化形象与周围阴暗现实的冲突,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之后小农经济的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小说通过一个纯洁的女子在精神和肉体上所遭受双重迫害的描写,通过对一个女性的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实质等做了大胆而无情的揭露和控诉。与此同时,哈代也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悲观主义的思想。
这部小说的杰出成就之一就在于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深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淳朴美丽的少女苔丝的形象。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这个形象刻画得极为成功,性格也鲜明丰满,在精神生活、思想感情、外部肖像等等方面,都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叹服,成了世界文学画廊中最优美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苔丝是一个诗化的形象,有着诗一般优美、清新的气韵,也有着诗一般的激情,她本身就是一首非人工的抒情诗,被大自然所创造,被人类文明所扼杀。她本人就是美的化身,被大自然所赋予,被社会习俗所毁灭。作者在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借各种不同的人物之口,塑造了这一诗化形象。
作者尤其是通过克莱尔和亚雷克,来突出展现了她“周身洋溢着的”诗的特征,展现了她火热的爱和强烈的恨,并且通过这两个男性主人公与她的交往,来集中丰富、完善了这一形象。克莱尔和亚雷克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苔丝性格典型化的过程中,在苔丝奇异特性和诗歌力度的认知中,发生了作用。
这部小说的另一杰出成就在于抒情诗艺术的借鉴与运用。尤其在小说的场景描绘和人物塑造方面,哈代不断采用他后来在部分诗歌中所发展完善的艺术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物的感情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描写。
这种场景与人物相统一的艺术手法,产生出诗的意境,被许多评论家所称道。他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揭示人的心灵历程,反之,又通过人的心境来使自然意象充满人的脾性、人的感情。他笔下的自然景色,犹如一幅幅自然风景的写生画,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且具有人类的灵性和感情,具有各种不同的基调,随着作品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大自然完成多种多样的艺术职能。这种人物与场景的高度融合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中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中情感的寓意。
这部小说的再一杰出之处是现代艺术技巧的成功运用。尤其是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手法和大自然意象的形象性比喻,使之产生了一定的寓意性效果,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诗意。
在象征性手法方面,哈代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在总体建构、场景描绘、性格刻画、甚至人名、地名等选择使用方面,都广泛地使用了寓意性象征。如作品的第一章是古老世家的发现,这种古老世家既是浪漫气息和古朴、典雅情调的象征,暗示了苔丝身上的诗意特征,也是苔丝命运的悲剧因素的象征,因为正是这一发现,才导致了最终对苔丝的扼杀。
由于原著篇幅过长,为适应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要,译者在不影响故事情节的整体性的基础上,以及不影响读者欣赏和理解的前提下,对原著的部分描述性的内容进行了一些删节(为了保持原作风采,力求不对原著文字进行改写),同时,为保持作品情节内容的完整性和叙述的连贯性,译者对部分删除的内容采用了简要概述的形式。为了标明与原作的区别,概述的部分以楷体排印。特此说明。
吴 笛

《莎士比亚喜剧集》序言
序(一)
《仲夏夜之梦》于一六○○年首次出版,常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为一次贵族婚礼而写的剧本。对这种说法,至今也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一六○○年首次出版的剧本扉页有这样的宣传文字:此剧由宫廷大臣剧团多次上演。一五九四年起莎士比亚的剧团受宫廷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廷大臣”。这说明此剧是他为自己的剧团写的。此剧在文辞上极近似《爱的徒劳》,大约写作于一五九四年或一五九五年,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写作时间差不多。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地点是雅典。莎士比亚要写古代雅典的青年男女欢爱,其素材自然离不开古典戏剧、传说和民间故事,当然还有作者本人的丰富想象和对生活的细微观察。
剧中的主要活动是雅典公爵特修斯准备婚娶阿玛宗女王希波莱特以及婚礼庆祝。主要情节是莱山德和赫米娅的恋爱过程。这些素材得益于乔叟的《夜间的故事》。不同的是,在乔叟的《夜间的故事》里,莱山德和狄米特律斯同恋着赫米娅,是一个古典式三角恋爱故事。莎士比亚则在剧中又让另一女主角海丽娜苦恋着狄米特律斯,构成了四角恋爱,增添了浓厚的喜剧气氛。
剧中有一部分“戏中戏”——为雅典公爵的婚礼而演出——的内容,是一伙手工工人,如织工波顿、木工昆斯、补锅匠斯诺特和裁缝斯塔佛林等。这部分戏与其说是莎士比亚对古雅典社会的想象,不如说是莎士比亚对他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观察。
剧中有关神仙们的戏,莎士比亚汲取了民间文学的丰富内容,比如“好人儿罗宾”就是当时流行于民间的一个很有名的人物。至于仙王奥布朗和仙后蒂泰妮娅还会吵架、奥布朗的侍从“好人儿罗宾”喜欢在恋人们中间和工匠们的排演中恶作剧,那就是莎士比亚的丰富想象了。
的确,《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充分发挥人类想象力的杰作,亦是将喜剧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杰作,处处体现出了莎士比亚非凡的才智、创造力和继承精神。此剧从上演以来,早已成为莎士比亚最受观众,尤其青年观众欢迎的喜剧之一。
序(二)
《皆大欢喜》在版权登记署首次注册是一六○○年八月四日,其写作时间大概在此次注册前不久。这个剧本的正式出版物是一六二三年的对开本,此前没有可靠证据表明它出版过。
从莎士比亚的全部创作过程看,他似乎对田园文学不太有兴趣。但是在这个剧本里,他却十分老到地动用了田园文学的常用手法,如让宫廷和乡村形成鲜明对比,让田园情调和贵族派头形成反差,为剧情配上插曲和诗歌,配置林地布景,渲染浪漫气氛,等等。
《皆大欢喜》的剧情是这样的:在美丽的亚登林地里,居住着一位被流放的公爵,好像英格兰的侠客罗宾汉。一些受到社会不公正待遇的人,都躲到这个自由王国来了。奥兰多被兄长奥利弗剥夺了应有的继承权。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莎琳被篡夺她父亲爵位的叔叔弗雷特里克公爵所虐待。奥兰多和罗莎琳是一对恋人。罗莎琳女扮男装,化名盖尼米德,来到此地,决心鼓励奥兰多找回他昔日的情人罗莎琳。另一对恋人西莉亚和奥利弗同样在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衬托纯真的爱情和化解古老家族的恩恩怨怨,增加剧本的内涵和力度,具有同等的价值。最能体现莎士比亚喜剧风格的是贾克斯和试金石两个角色。
《皆大欢喜》的故事情节深受托马斯?洛奇的长诗《罗莎琳》的影响。
《皆大欢喜》在当时的上演是成功的,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重新受人重视,在舞台演出,是一七四○年,距莎士比亚去世一百多年。此后它一直受到各家剧院的重视,不断上演,尤其受青年观众欢迎。
一九九二年夏天,笔者到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镇游览观光,有幸观看了《皆大欢喜》的演出。莎士比亚时代那种简陋的剧场和布景一去不复返,现代人演出的《皆大欢喜》更具田园气氛(尤其布景)。演员准确流畅的台词经常博得欢笑和掌声。观看莎剧演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熏陶。据英国朋友说,每年夏天,从四月份起到九月中旬,斯特拉特福镇游人如织,皇家剧院每晚都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场场爆满。由此你不由得想到莎士比亚的戏剧的生命力多么强大。
《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七场有一段著名的台词:“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一个名叫迈可的青年教师给我讲这段英文时说,仅凭这段富有人生哲理的台词,《皆大欢喜》一剧便可永垂世界文学史册。这话透着民族的骄傲,却很中肯。

《漂亮朋友》序言

自从人类开始文学创作以来,文学作品似乎就有雅俗之分,甚至有雅俗之争: 究竟雅一点儿好,还是俗一点儿好,争论数千年也未能达成共识。我国自古就区分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者各行其道,名分上虽有高下,而实际却是伯仲之间,谈不上孰胜孰负。久而久之,就有人出来调和,从鉴赏角度拈出雅俗共赏之说。于是,对一部作品,给予雅俗共赏的评语,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很高的赞誉。
《漂亮朋友》就是雅俗共赏的一部法国小说。
称得上雅俗共赏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殊途同归,从雅和俗两个方向,通至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的共赏。《漂亮朋友》显然是从俗的一端,走向人所共赏的境地。
在不知炒作为何物的年代,人们争相传阅一部作品,所看重的正是作品本身的价值和魅力。所谓洛阳纸贵谈何容易,成千上万的作品,能赢得雅俗共赏者,可以说屈指可数。《漂亮朋友》就是屈指可数的一部佳作。
雅俗共赏的作品,能登上大雅之堂者,更是凤毛麟角。《漂亮朋友》就是这样一只麟角或者凤毛。
莫泊桑小说属于世俗文学,这应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人批评他的作品过于粗俗。他的中短篇小说300篇,为他赢得了“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换句俗话说,使他成为“故事大王”。
世俗文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讲故事,讲俗人俗事,描绘人生百态,这是市民阶层特别喜闻乐见的。
莫泊桑从一举成名的《羊脂球》起始,似乎就给自己的创作定了基调,并且一生遵循: 每篇作品都要写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写成纯而又纯的故事。他不同于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也不同于福楼拜、左拉等名家,讲故事就是讲故事,不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也不发表议论,每部作品完全围绕着所讲的故事而剪裁,仅仅追求故事本身的喜剧性或悲剧性效果。
莫泊桑的小说,故事都发生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或者巴黎及其郊区。写这两个地区的风土世情及各色人物,他自然得心应手,因为诺曼底是他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故乡,而巴黎则是他生活和从事文学创作的地方。
自不待言,莫泊桑写的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黠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妓女、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 《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 《羊脂球》中面对敌人的淫威,表现出的骨气远远不如一名妓女的那些富商和乡绅; 《泰利埃妓馆》中去逛窑子而丑态百出的社会名流……总之,法国世俗社会的万象,在任何作家的作品中,也不如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展现得这么充分。不知法国到了19世纪下半叶,进入了空前的世俗社会,还是法国这个时期的社会,在莫泊桑的笔下得到空前世俗的描绘。无论哪种情况,都足以表明莫泊桑的小说,是地地道道的世俗文学。
莫泊桑不但善讲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还讲一些怪异的故事,从而满足市民阶层的猎奇心理。如《谁知道》讲一个孤独者深夜回家,看见家具自动往外搬移,不胜惊恐而去住旅店; 次日回家已四壁空空。然而数月之后,又突然原物归还,一件家具也不少。而名篇《奥尔拉》,更是以日记体讲述了一系列的怪异现象。
可见,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莫泊桑笔触不到的地方。然而,这300篇故事,虽说大多很精美,也还不过是市民文学的一道道小吃、一道道家常菜,即便是名小吃、特色家常菜。莫泊桑还要做出大菜套餐,这就是他的6部长篇小说,其中最出名的品牌,要算《一生》和《漂亮朋友》了。
尤其是《漂亮朋友》,是短篇故事集大全者,是市民小吃和家常菜集大餐者,是百种小味道集成的大品味。
《漂亮朋友》这一桌大餐,就是“巴黎最怪异的大杂烩”,幸而这是作者自道,而非笔者的贬抑。
大杂烩,不仅体现在这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人物身上,还体现在书中所讲的故事上。
比起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幻灭》、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来,读《漂亮朋友》有一个明显的印象,即这部长篇是由一系列中短故事连缀而成。换言之,《漂亮朋友》可以化整为零,写成一二十篇精彩的中短篇故事。现试举出几例:
生得一表人才的青年杜洛华,在学校学习成绩不佳,入伍当兵梦想晋升将军不成,于是来闯荡巴黎,幻想发财,怎奈他命运不济,仅仅在铁路局混了个小科员。微薄的薪金,花到月底连饭钱都不够,过不上他一心向往的奢华生活,夜晚逛街还期望艳遇,遇到揽客的妓女却不敢搭腔; 幸好有一名无以打发夜晚的花娘要价不高,也就成全了他的一段浪漫史。像杜洛华这样野心勃勃的青年不计其数,抱着黄金梦要过一辈子半潦倒的生活,写出来很有代表性,可题为《一个巴黎小职员的浪漫生活》。
以下为简便起见,只列出几个标题,由读者到书中去寻找详实内容吧。
具有炒作名声之嫌的《记者用笔和枪的决斗》;
天生杜洛华的一表人才必有用: 《帅哥儿进军上流社会的杀手锏》;
官商勾结,操纵舆论,是孕育孪生暴发户的最大温床: 《部长和金融家的双赢》;
制服老板和扳倒外交部长的连环计: 《冒险家队伍中的一匹黑马》;
《一个成功男人身后的一个神秘女人》;
《五十万的银婚和三千万的金婚》;
《帅哥儿和四个女人》;
等等,每一章都是一篇精彩的故事。
总之,《漂亮朋友》这桌“大杂烩”的主打菜,也正是广大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三大内客: 金钱、女人和冒险。
可见,《漂亮朋友》这部长篇小说,从人物、内容到讲故事的形式,处处体现出市民文学的特点。
这也并不奇怪,在著名作家中,莫泊桑应是市民意识最浓的一个,也是市民生活方式过得最滋润的一个。别忘了,莫泊桑的父亲是银行职员,他本人也在海军部当职员工作多年; 父亲因婚外恋而夫妻离异,儿子干脆不结婚,成为猎艳能手……作品的许多场景都是他的生活场景。
莫泊桑带着这种市民意识,每次写作很快就进入状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创作生涯中(仅仅10年: 1880—1890年),应是变化最小的作家,无论创作思想还是创作风格,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就好比一位纯熟的工匠,塑造出“众生相”的一个个精品,并不想给他的人物安上翅膀,使之变成天使,也不想给他的人物戴上四不像的脸谱,使之冒充外星人。
“文如其人”,其人如文,在莫泊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文何文?正是市民喜闻乐见之文。至此也许有人要问,这种译者序,究竟是褒还是在贬作者?其实,笔者是褒是贬都毫无意义,这里仅仅谈一个事实: 《漂亮朋友》是堪称大雅之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于是,有人又要问了:写了这么多,怎么还不见论证这部小说是大雅之作的文字呢?
现在不用论证了,《漂亮朋友》被公认为大雅之作,早已列入世界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显著的位置。一百多年来,以莫泊桑及其作品为题,发表了多少文章和专著,恐怕难以计数,盛赞他具有双重视觉,观察世界细致而深刻,从日常小事和人的行为中,看出人生哲理和事物的法则。
1.他是讲故事的高手,讲故事生动风趣,善于烘托气氛,制造戏剧效果,形成精致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2.他是法兰西语言大师,他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堪称法兰西语言的典范,借著名作家法朗士的话说:“他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3.最看重创新的著名作家纪德,也难得这样给莫泊桑定位:“不失为一个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
我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豪书系”,二十余种莫泊桑的作品就位列其中,包括法国人在内,也不见有谁提出异议。
《漂亮朋友》走完了从一部通俗小说到经典名著的过程。
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漂亮朋友》是一部经典名著了。可是许多人却忘记或者不知道,它原本是怎样一部小说。
这篇》序言提醒的就是这一点。

李玉民
2002年6月于北京花园村

《神秘岛》序言

《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这个作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以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手法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利用机会乘气球逃脱了。然而他们遇上了风暴,气球破裂了,他们意外地流落到了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挥聪明才智,战天斗地,利用岛上丰富的资源,制造出了砖块、陶器、铁器、玻璃、风磨、电报机……并种上了庄稼和蔬菜,饲养了家畜和家禽,使自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且改变了荒岛的面貌。其间也不乏和猛兽与海盗搏斗的场面。故事自始至终洋溢着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而每当他们身处困境时,总有一位神秘人物——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的遁世者尼摩船长——向他们伸出援手,使他们绝处逢生,化险为夷。这个人物的安插,会让我们再次体会到“自助者天助”这句格言的深刻含意。
故事以火山爆发、荒岛的沉没和这个小群体的幸运获救与回国而告终。那火山爆发和荒岛沉没时的惊心动魄和悲壮的场面,让人深受震撼,久久不能忘怀,深感自然暴力的不可抗拒;但我们又为这些好人幸福而圆满的结局而由衷地感到欣慰。他们后来用尼摩船长赠送的一盒珍宝,购买了一块领地,按照那个荒岛的模式,创建了一个陆地岛,并把它变成了一个兴旺发达之地,一个理想的小社会。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善恶分明,主张惩恶扬善的故事。
相信我们的读者和我一样,将会从中获益匪浅,不论是从知识方面,还是从做人方面。总之,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我们的心灵将得到净化,人格将得到升华。
顾微微

《黑骏马》序言

《黑骏马》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佳作,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人翻阅,被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动物小说”。
作者安娜?西韦尔一生只创作了《黑骏马》一部小说,却因此而闻名。她把自己对马儿以及对这个社会的观察和见解都写进了书中。
安娜?西韦尔(1820—1878年),生于英国诺福克的雅茅斯,童年时代在伦敦和伦敦郊区度过。14岁那年发生意外,摔伤了膝盖,落下终身残疾。此后不得不中断学业,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由母亲亲自教导。安娜的母亲当时是一名创作儿童文学的作家,而且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安娜在母亲的影响下,非常喜爱文学。此外,母亲从小就教育她对所有的动物都要仁慈,不能虐待它们,还亲自教她马术。当然,骑马只是安娜14岁以前的活动。14岁以后,她几乎不参加任何户外活动,每次出门都是以车代步——亲自驾一辆矮脚马拉的轻便马车。她对动物始终充满着仁慈之心,尤其是对马。在她眼里,马是她生活中的好伙伴,更是与人类平等的生物。她驾车从来不用鞭子,而是通过缰绳的变化和自己的话语来指引马。在她们家,决不允许出现虐待马的事情,马和人友好地相处。要是出门碰到别人残忍地鞭打马,或是看见马拉的货物超重,安娜通常都会上前劝阻,尽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虐待马是多么残忍、错误的行为。
安娜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当时伦敦市区随处可见各类马车——双轮公共马车、私人轻便马车、运货马车、出租马车等,可是在人与马之间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关系。拉出租马车的马,每天赶路赶得很累,还要受马车夫的虐待,拼命地加快速度;拉私人马车的马,为了满足主人的虚荣心,追求所谓的时髦,不得不高高地扬起头,被勒马缰绳紧紧地拽着;最惨的是拉运货马车的马,不仅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而且货物常常超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干活,马的寿命怎能不变短?
多愁善感又充满同情心的安娜在生命的最后10年开始着手创作一部关于马的自传体小说。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安娜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人们学会用友善和同情的心去对待马”。这本书的主角黑骏马以安娜的兄长菲力普的马贝丝为原型,而另一匹名叫快腿的马以安娜自己的一匹矮脚马为原型。通过黑骏马自传式的回忆,描绘了马一生遭受到的各式各样的待遇。
黑骏马的一生是维多利亚时期各种马的缩影——当过人们的坐骑,在乡间拉过货车,还在伦敦拉过出租马车。小时候,妈妈就告诉他:马儿一生命运的好坏全得靠运气——遇上好的主人就是他的福气,遇上虐待自己的主人就只好自认倒霉。长大后,他遇到过好人,也遇到过虐待自己的人。他先是被卖给富人当坐骑,那可恶的勒马缰绳成为他最厌恶的东西,也是所有马儿的不幸;拉货车不仅消耗大量的体力,还要受赶车人的鞭打;拉出租马车时,因为人们错误的驾车方式,受尽折磨。最后,黑骏马终于找到了一个善待自己的家,可以安度晚年。从黑骏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类的品质:诚实可靠、坚定勇敢、温顺友善。虽然他历经磨难,却始终没变。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索: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这么不屑一顾地虐待动物,不正是因为我们漠视动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吗?
就在安娜离世前的三个月,1877年11月24日,这部小说正式出版了。可当时并没有获得很大反响,第一版在伦敦书店仅卖出100本。后来,一些英国的反对虐待动物的组织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赞赏,从而激发了出版商对它的兴趣,再版了好多次。1923年的时候,出版商宣布《黑骏马》成为当时英语世界六大畅销书之一。这部小说后来经过多次改编,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深受大人和孩子的喜爱。现在,它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全世界。
《黑骏马》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是安娜倡导的“要仁慈地对待动物”的思想被广泛传播。虽然现在用马拉车已经很少见,马的生活也不像以前那么悲惨,遭受主人的虐待,可是,虐待动物的现象还是到处存在。不仅是对马,对其他所有的动物,人类都要善待它们。这部小说的问世还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书中第一次以马作为主人公,以马的视角来看世界,这在以前的儿童文学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安娜的这次创新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
如今,《黑骏马》仍在向读者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动物也有感觉,人类应该善待动物。

张 帆
2005年8月

《基督山伯爵》序言
基督山之谜(代序)
如果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询问在古今中外的通俗小说中,哪一部在世界上拥有最多的读者,而且从出版至今一直成为畅销书,那么回答《基督山恩仇记》或《基督山伯爵》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不管怎么说,《基督山伯爵》自1844年在《辩论日报》上连载,就引起极大的轰动,一百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译成多少种文字,发行了多少亿册,又有多少人捧读过,大概很难统计了。
这种费时费工的大规模调查,自然不会有人去组织。但是译者在大仲马的故乡法国逗留期间,却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有趣到了滑稽程度的调查问卷。
事情发生在基督山城堡。不过,这座城堡不在基督山岛上,而是建在巴黎西部远郊的圣日耳曼昂莱。那里有法国国王弗朗索一世的行宫; 也正是在那个地区,大仲马写出了《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脍炙人口的小说。大仲马把那里看做第二故乡,并以基督山伯爵自居,一心想当堡主,却苦于没有自己的城堡。1847年有一天,大仲马发现一块风水宝地,位于圣日耳曼昂莱山脚,俯临塞纳河,他便买下一片坡地,请来一位建筑设计师,说道:
“我要造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配一座哥特式小楼,建在小湖中央。花园要建成英国式的,带几条小瀑布。”
“我这可办不到,仲马先生! 这是一座黏土山丘,您造起楼来,要滑进塞纳河
的。”
“您尽可以挖到岩石层,建造两层地下室。”
“这样一来,造价会高达二十万法郎!”
而大仲马的回答,足以刻画出他那豪爽的性情:
“但愿如此!”
整个计划如期实现。1847年7月25日,这座新建筑命名为基督山城堡,应邀前来庆贺乔迁之喜的客人多达六百多名,盛况空前。更加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盛况持续了几年,每天食客如云,高朋满座; 其中许多人,大仲马连姓名都不知道,可见他的气派,比起基督山伯爵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基督山城堡在风风雨雨中,历时一个半世纪,几经易手,也显出了沧桑老态,作为文物亟待修缮。果然有喜爱大仲马的作品而愿意出资者,最有名的要数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可以说他爱屋及乌,出资将基督山城堡整修一新,改成博物馆,使大仲马文友会有了落脚之地。
无独有偶,英国一位富婆,是大仲马小说迷,她愿意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大仲马文友会,只要该会根据她列出的问题,举行一次问卷调查。这是百万英镑的巨额捐赠,大仲马文友会当然不敢怠慢,哪怕英国富婆所列的问题大多令人啼笑皆非,也要当做富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严肃地印在问卷上。译者到基督山城堡参加书市的时候,就目睹了工作人员分发问卷的情景。
那场景有趣极了: 人们看了问卷,就像欣赏奇文那样兴奋,以各自的情趣和想象力,认真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这里仅举出有关《基督山伯爵》的一小部分问题):
埃德蒙?唐代斯得到的财宝,您估价有多少? 他使用了多少? 还剩下多少?
您认为剩下的财宝,仍埋藏在基督山岛上,还是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书中有什么暗示或线索?
您认为这批财宝下落如何? 是否被后人发现? 您看到什么历史文献上记载了此事?
基督山伯爵和海蒂扬着白帆消逝在海上,您认为他们会到哪里定居? 您是否获悉他们后裔的消息?
如此等等,问题共有二三十个,印了满满两大页。同样滑稽的是,有些答卷者也灵感大发,写下稀奇古怪的答案,同英国富婆的问题相映成趣。
中国读者看完了《基督山伯爵》,也可以回答英国富婆提出的问题,不必根据什么可靠的消息或文献,只要发挥想象力就行了。
这个译本邀请陈筱卿教授参加,他译了第三十七章至第六十章,特此表示感谢。
李玉民
《羊脂球》序言

在19世纪的法国文坛上,莫泊桑是继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大仲马、左拉、福楼拜等一大批杰出文学家之后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尤为出色,因而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年)1850年8月5日出生于法国西部诺曼底省图尔维尔絮尔阿尔克镇一个没落小贵族的家庭。11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合而正式分居。这一家庭悲剧对莫泊桑影响颇大。他曾就读于教会中学和普通中学,1869年10月入巴黎法学院攻读法律。翌年,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开赴前线,在随后的溃败中,险些当了俘虏。1872年退役后,先后在海军部和公共教育部任职,同时在福楼拜的悉心指导下,业余创作剧本、诗歌和小说。1880年,他的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一举成名,从此,如他自己所说,“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正式开始他的作家生涯。在此后短短的10年里,他连续发表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一部诗集、数部戏剧以及数百篇有关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等,共计27卷。1890年,在完成中短篇小说集《无益的美》和长篇小说《我们的心》后,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被迫放弃写作计划,从此辍笔。由于70年代时染上的梅毒已扩散至大脑,身心上都令他痛苦不堪,最后发展到神经错乱,下肢瘫痪,终于在1893年7月6日去世,时年43岁。7月8日,下葬于巴黎蒙帕纳斯墓园。
莫泊桑的六部长篇小说为《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7)、《彼埃尔与若望》(1888)、《胜过死亡》(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以《一生》和《漂亮朋友》最为出色。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中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的中短篇小说侧重描写凡人琐事、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故事的背景主要是普法战争,如《羊脂球》,故乡诺曼底,如《一个农场女工的故事》,以及巴黎生活,如《一家人》。此外,还有内容和手法都颇为奇异的,等等。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魅力在于,其中总有一个真实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有着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和针砭,构思布局独具匠心,细节描写栩栩如生,语言文字简洁质朴,真可谓色彩缤纷,美不胜收。
莫泊桑是中国读者熟知的法国作家,他的《羊脂球》、《项链》等在我国已经脍炙人口。早在1923年4月和12月,即有谢直君译的《莫泊霜(桑)短篇》和李青崖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先后问世,前者收《项链》等12篇,后者收《珠宝》等16篇。自1929年4月至1931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还出版了李青崖译的9卷《莫泊桑小说集》,共收中短篇小说107篇。此外,早年译过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还有耿济之、黎烈文、周瘦鹃、李人等著名老译家和老作家。
收入本书的13个中短篇,主要是我国当代著名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和桂裕芳两位先生的译文,堪称精品名译。
在莫泊桑葬礼仪式上的演说中,左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读他的作品时,可以笑或者哭,但永远发人深思”,确实言之有理。

《野性的呼唤》序言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876年出生于旧金山,1916年病逝于加州,享年仅40岁。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的人生体验非常丰富,他到过日本海和北冰洋一带捕海豹,到阿拉斯加等地淘金,并漫游太平洋。他做过罐头工人、牡蛎采集者、渔场巡查员、流浪者、政治活跃人物、工会领袖、战地记者、水手、淘金矿工等。丰富的人生体验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一生共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篇短篇小说、3个剧本及大量的评论和特写等作品,比如以自身的经历为基础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 描写海上探险的《海狼》、《太阳之子》; 反映淘金者生活际遇的《毒日头》、《热爱生命》、《寂静的雪野》; 描写动物的小说《雪虎》、《野性的呼唤》等。
《野性的呼唤》主要讲述了一只名叫巴克的优种犬逐渐回归自然、重返荒野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野性与人性之间的矛盾与争斗,而最终野性战胜了人性,占据了主导地位。作者藉此深刻反映“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在19世纪,阿拉斯加掀起了淘金热,大批的狗被送往北方拉雪橇。起初,巴克在法官家过着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然而他不幸遭人算计,被偷偷运到了北方,途中几经转手。穿红色毛衣的男人对他凶残的“棍棒”夹击,使他懂得了棍棒和犬牙的法则,而后他加入了拉雪橇的行列,平生第一次认识了雪,并学会了在雪窝里取暖。他很快学会了拉雪橇,学会了偷食以抵制饥肠辘辘,学会了破开坚固的冰层取水解渴;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怎样对付那些欺负他的狗,他学会了抛却文明,以野蛮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权利。巴克威猛高大,在他战胜自己的对手后很霸道地取代了对方的领头地位。他表现出色,在他的领头下,雪橇的进程很快,不久他就成为了北方著名的雪橇狗之一。然而他最后不堪重负倒下了,善良的桑顿解救了他,人和狗建立了友谊和爱。巴克几次帮助桑顿脱离危险,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桑顿出于无奈和人打赌时,巴克果然不负主人的期望,竟拉起上千磅的重物,为主人解了围,巴克以自己的顽强毅力回应着主人的爱。
北部是一片狼群出没的森林,每个夜里总能听见野狼们对着明月长嗥。巴克听到了这种呼唤,野性的呼唤在巴克的梦中回响,并越来越响亮,这令巴克神往之至,他身上狼祖先的野性逐渐恢复……最后,主人不幸被人杀害,巴克在痛苦和无望中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回归到了他真正的家。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小说中的杰出代表,它集动物故事、冒险故事、寓言故事、心理故事、人性故事等于一体,内容丰富、意味深长,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的阅读口味和审美情趣。这部小说不仅是杰克?伦敦亲身经历的体现,更是他最受欢迎与评价最高的小说,被誉为“世界上读得最多的美国小说”。

《在人间》序言

《在人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也许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其他两部的篇幅都比它小。
高尔基家贫,父亲死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外祖父破产以后,他不得不走向“人间”,自行谋生。这时他还不到十二岁!
他在“人间”,什么活都干过:烧水、煮饭、洗碗、扫地、带孩子、跑堂、学徒、洗衣、搬运……还挨过打,住过医院。总之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 但他很顽强,很自信,能吃大苦,耐大劳,特别是会思考,学习异常刻苦勤奋。为了学习,他甘愿承受一切,包括凌辱、饥饿,甚至毒打。他从书本中汲取力量,看到希望与光明……没有书本,没有顽强的学习,高尔基就不可能成其为高尔基了。他是真正的自学成才者。他的这一道路,对于我们,特别是境遇坎坷者,生活困难者,很有意义!
高尔基的名字在苏联,几乎家喻户晓,在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中,也是尽人皆知。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抄我的家时,有人抱起我的几卷高尔基文集就走,我说:“那是高尔基文集,你们不能拿走!”这话居然起了作用,所以那几本高尔基文集至今仍摆在我的书架上。也就是从那以后高尔基在我的心目中成了保护神,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译出他的一本书来纪念他,回报他!前几年我的这一愿望终于实现,先是一家出版社约译《在人间》,陆续印了10万册,接着另一家出版社未经本人同意,又抢印了若干册,现在又有出版社重印了,而且出了全文的不算,还要出节选本,这说明什么呢? 当然不是我的译文如何高明,而是说明高尔基的书对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有益!
译者谨识
2005年8月

《苔丝》序言

托马斯?哈代(1840—1928年)是一位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地位的跨世纪的作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苔丝》不仅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问世100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已经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被视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苔丝》这部小说以苔丝的经历为主线,共分7部,59章。小说以女主人公苔丝的遭遇为主线,描述了美丽的诗化形象与周围阴暗现实的冲突,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之后小农经济的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小说通过一个纯洁的女子在精神和肉体上所遭受双重迫害的描写,通过对一个女性的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实质等做了大胆而无情的揭露和控诉。与此同时,哈代也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悲观主义的思想。
这部小说的杰出成就之一就在于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深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淳朴美丽的少女苔丝的形象。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这个形象刻画得极为成功,性格也鲜明丰满,在精神生活、思想感情、外部肖像等等方面,都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叹服,成了世界文学画廊中最优美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苔丝是一个诗化的形象,有着诗一般优美、清新的气韵,也有着诗一般的激情,她本身就是一首非人工的抒情诗,被大自然所创造,被人类文明所扼杀。她本人就是美的化身,被大自然所赋予,被社会习俗所毁灭。作者在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借各种不同的人物之口,塑造了这一诗化形象。
作者尤其是通过克莱尔和亚雷克,来突出展现了她“周身洋溢着的”诗的特征,展现了她火热的爱和强烈的恨,并且通过这两个男性主人公与她的交往,来集中丰富、完善了这一形象。克莱尔和亚雷克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苔丝性格典型化的过程中,在苔丝奇异特性和诗歌力度的认知中,发生了作用。
这部小说的另一杰出成就在于抒情诗艺术的借鉴与运用。尤其在小说的场景描绘和人物塑造方面,哈代不断采用他后来在部分诗歌中所发展完善的艺术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物的感情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描写。
这种场景与人物相统一的艺术手法,产生出诗的意境,被许多评论家所称道。他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揭示人的心灵历程,反之,又通过人的心境来使自然意象充满人的脾性、人的感情。他笔下的自然景色,犹如一幅幅自然风景的写生画,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且具有人类的灵性和感情,具有各种不同的基调,随着作品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大自然完成多种多样的艺术职能。这种人物与场景的高度融合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中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中情感的寓意。
这部小说的再一杰出之处是现代艺术技巧的成功运用。尤其是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手法和大自然意象的形象性比喻,使之产生了一定的寓意性效果,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诗意。
在象征性手法方面,哈代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在总体建构、场景描绘、性格刻画、甚至人名、地名等选择使用方面,都广泛地使用了寓意性象征。如作品的第一章是古老世家的发现,这种古老世家既是浪漫气息和古朴、典雅情调的象征,暗示了苔丝身上的诗意特征,也是苔丝命运的悲剧因素的象征,因为正是这一发现,才导致了最终对苔丝的扼杀。
由于原著篇幅过长,为适应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要,译者在不影响故事情节的整体性的基础上,以及不影响读者欣赏和理解的前提下,对原著的部分描述性的内容进行了一些删节(为了保持原作风采,力求不对原著文字进行改写),同时,为保持作品情节内容的完整性和叙述的连贯性,译者对部分删除的内容采用了简要概述的形式。为了标明与原作的区别,概述的部分以楷体排印。特此说明。
吴 笛

《莎士比亚喜剧集》序言
序(一)
《仲夏夜之梦》于一六○○年首次出版,常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为一次贵族婚礼而写的剧本。对这种说法,至今也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一六○○年首次出版的剧本扉页有这样的宣传文字:此剧由宫廷大臣剧团多次上演。一五九四年起莎士比亚的剧团受宫廷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廷大臣”。这说明此剧是他为自己的剧团写的。此剧在文辞上极近似《爱的徒劳》,大约写作于一五九四年或一五九五年,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写作时间差不多。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地点是雅典。莎士比亚要写古代雅典的青年男女欢爱,其素材自然离不开古典戏剧、传说和民间故事,当然还有作者本人的丰富想象和对生活的细微观察。
剧中的主要活动是雅典公爵特修斯准备婚娶阿玛宗女王希波莱特以及婚礼庆祝。主要情节是莱山德和赫米娅的恋爱过程。这些素材得益于乔叟的《夜间的故事》。不同的是,在乔叟的《夜间的故事》里,莱山德和狄米特律斯同恋着赫米娅,是一个古典式三角恋爱故事。莎士比亚则在剧中又让另一女主角海丽娜苦恋着狄米特律斯,构成了四角恋爱,增添了浓厚的喜剧气氛。
剧中有一部分“戏中戏”——为雅典公爵的婚礼而演出——的内容,是一伙手工工人,如织工波顿、木工昆斯、补锅匠斯诺特和裁缝斯塔佛林等。这部分戏与其说是莎士比亚对古雅典社会的想象,不如说是莎士比亚对他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观察。
剧中有关神仙们的戏,莎士比亚汲取了民间文学的丰富内容,比如“好人儿罗宾”就是当时流行于民间的一个很有名的人物。至于仙王奥布朗和仙后蒂泰妮娅还会吵架、奥布朗的侍从“好人儿罗宾”喜欢在恋人们中间和工匠们的排演中恶作剧,那就是莎士比亚的丰富想象了。
的确,《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充分发挥人类想象力的杰作,亦是将喜剧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杰作,处处体现出了莎士比亚非凡的才智、创造力和继承精神。此剧从上演以来,早已成为莎士比亚最受观众,尤其青年观众欢迎的喜剧之一。
序(二)
《皆大欢喜》在版权登记署首次注册是一六○○年八月四日,其写作时间大概在此次注册前不久。这个剧本的正式出版物是一六二三年的对开本,此前没有可靠证据表明它出版过。
从莎士比亚的全部创作过程看,他似乎对田园文学不太有兴趣。但是在这个剧本里,他却十分老到地动用了田园文学的常用手法,如让宫廷和乡村形成鲜明对比,让田园情调和贵族派头形成反差,为剧情配上插曲和诗歌,配置林地布景,渲染浪漫气氛,等等。
《皆大欢喜》的剧情是这样的:在美丽的亚登林地里,居住着一位被流放的公爵,好像英格兰的侠客罗宾汉。一些受到社会不公正待遇的人,都躲到这个自由王国来了。奥兰多被兄长奥利弗剥夺了应有的继承权。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莎琳被篡夺她父亲爵位的叔叔弗雷特里克公爵所虐待。奥兰多和罗莎琳是一对恋人。罗莎琳女扮男装,化名盖尼米德,来到此地,决心鼓励奥兰多找回他昔日的情人罗莎琳。另一对恋人西莉亚和奥利弗同样在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衬托纯真的爱情和化解古老家族的恩恩怨怨,增加剧本的内涵和力度,具有同等的价值。最能体现莎士比亚喜剧风格的是贾克斯和试金石两个角色。
《皆大欢喜》的故事情节深受托马斯?洛奇的长诗《罗莎琳》的影响。
《皆大欢喜》在当时的上演是成功的,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重新受人重视,在舞台演出,是一七四○年,距莎士比亚去世一百多年。此后它一直受到各家剧院的重视,不断上演,尤其受青年观众欢迎。
一九九二年夏天,笔者到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镇游览观光,有幸观看了《皆大欢喜》的演出。莎士比亚时代那种简陋的剧场和布景一去不复返,现代人演出的《皆大欢喜》更具田园气氛(尤其布景)。演员准确流畅的台词经常博得欢笑和掌声。观看莎剧演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熏陶。据英国朋友说,每年夏天,从四月份起到九月中旬,斯特拉特福镇游人如织,皇家剧院每晚都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场场爆满。由此你不由得想到莎士比亚的戏剧的生命力多么强大。
《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七场有一段著名的台词:“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一个名叫迈可的青年教师给我讲这段英文时说,仅凭这段富有人生哲理的台词,《皆大欢喜》一剧便可永垂世界文学史册。这话透着民族的骄傲,却很中肯。

《漂亮朋友》序言

自从人类开始文学创作以来,文学作品似乎就有雅俗之分,甚至有雅俗之争: 究竟雅一点儿好,还是俗一点儿好,争论数千年也未能达成共识。我国自古就区分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者各行其道,名分上虽有高下,而实际却是伯仲之间,谈不上孰胜孰负。久而久之,就有人出来调和,从鉴赏角度拈出雅俗共赏之说。于是,对一部作品,给予雅俗共赏的评语,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很高的赞誉。
《漂亮朋友》就是雅俗共赏的一部法国小说。
称得上雅俗共赏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殊途同归,从雅和俗两个方向,通至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的共赏。《漂亮朋友》显然是从俗的一端,走向人所共赏的境地。
在不知炒作为何物的年代,人们争相传阅一部作品,所看重的正是作品本身的价值和魅力。所谓洛阳纸贵谈何容易,成千上万的作品,能赢得雅俗共赏者,可以说屈指可数。《漂亮朋友》就是屈指可数的一部佳作。
雅俗共赏的作品,能登上大雅之堂者,更是凤毛麟角。《漂亮朋友》就是这样一只麟角或者凤毛。
莫泊桑小说属于世俗文学,这应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人批评他的作品过于粗俗。他的中短篇小说300篇,为他赢得了“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换句俗话说,使他成为“故事大王”。
世俗文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讲故事,讲俗人俗事,描绘人生百态,这是市民阶层特别喜闻乐见的。
莫泊桑从一举成名的《羊脂球》起始,似乎就给自己的创作定了基调,并且一生遵循: 每篇作品都要写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写成纯而又纯的故事。他不同于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也不同于福楼拜、左拉等名家,讲故事就是讲故事,不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也不发表议论,每部作品完全围绕着所讲的故事而剪裁,仅仅追求故事本身的喜剧性或悲剧性效果。
莫泊桑的小说,故事都发生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或者巴黎及其郊区。写这两个地区的风土世情及各色人物,他自然得心应手,因为诺曼底是他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故乡,而巴黎则是他生活和从事文学创作的地方。
自不待言,莫泊桑写的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黠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妓女、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 《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 《羊脂球》中面对敌人的淫威,表现出的骨气远远不如一名妓女的那些富商和乡绅; 《泰利埃妓馆》中去逛窑子而丑态百出的社会名流……总之,法国世俗社会的万象,在任何作家的作品中,也不如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展现得这么充分。不知法国到了19世纪下半叶,进入了空前的世俗社会,还是法国这个时期的社会,在莫泊桑的笔下得到空前世俗的描绘。无论哪种情况,都足以表明莫泊桑的小说,是地地道道的世俗文学。
莫泊桑不但善讲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还讲一些怪异的故事,从而满足市民阶层的猎奇心理。如《谁知道》讲一个孤独者深夜回家,看见家具自动往外搬移,不胜惊恐而去住旅店; 次日回家已四壁空空。然而数月之后,又突然原物归还,一件家具也不少。而名篇《奥尔拉》,更是以日记体讲述了一系列的怪异现象。
可见,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莫泊桑笔触不到的地方。然而,这300篇故事,虽说大多很精美,也还不过是市民文学的一道道小吃、一道道家常菜,即便是名小吃、特色家常菜。莫泊桑还要做出大菜套餐,这就是他的6部长篇小说,其中最出名的品牌,要算《一生》和《漂亮朋友》了。
尤其是《漂亮朋友》,是短篇故事集大全者,是市民小吃和家常菜集大餐者,是百种小味道集成的大品味。
《漂亮朋友》这一桌大餐,就是“巴黎最怪异的大杂烩”,幸而这是作者自道,而非笔者的贬抑。
大杂烩,不仅体现在这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人物身上,还体现在书中所讲的故事上。
比起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幻灭》、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来,读《漂亮朋友》有一个明显的印象,即这部长篇是由一系列中短故事连缀而成。换言之,《漂亮朋友》可以化整为零,写成一二十篇精彩的中短篇故事。现试举出几例:
生得一表人才的青年杜洛华,在学校学习成绩不佳,入伍当兵梦想晋升将军不成,于是来闯荡巴黎,幻想发财,怎奈他命运不济,仅仅在铁路局混了个小科员。微薄的薪金,花到月底连饭钱都不够,过不上他一心向往的奢华生活,夜晚逛街还期望艳遇,遇到揽客的妓女却不敢搭腔; 幸好有一名无以打发夜晚的花娘要价不高,也就成全了他的一段浪漫史。像杜洛华这样野心勃勃的青年不计其数,抱着黄金梦要过一辈子半潦倒的生活,写出来很有代表性,可题为《一个巴黎小职员的浪漫生活》。
以下为简便起见,只列出几个标题,由读者到书中去寻找详实内容吧。
具有炒作名声之嫌的《记者用笔和枪的决斗》;
天生杜洛华的一表人才必有用: 《帅哥儿进军上流社会的杀手锏》;
官商勾结,操纵舆论,是孕育孪生暴发户的最大温床: 《部长和金融家的双赢》;
制服老板和扳倒外交部长的连环计: 《冒险家队伍中的一匹黑马》;
《一个成功男人身后的一个神秘女人》;
《五十万的银婚和三千万的金婚》;
《帅哥儿和四个女人》;
等等,每一章都是一篇精彩的故事。
总之,《漂亮朋友》这桌“大杂烩”的主打菜,也正是广大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三大内客: 金钱、女人和冒险。
可见,《漂亮朋友》这部长篇小说,从人物、内容到讲故事的形式,处处体现出市民文学的特点。
这也并不奇怪,在著名作家中,莫泊桑应是市民意识最浓的一个,也是市民生活方式过得最滋润的一个。别忘了,莫泊桑的父亲是银行职员,他本人也在海军部当职员工作多年; 父亲因婚外恋而夫妻离异,儿子干脆不结婚,成为猎艳能手……作品的许多场景都是他的生活场景。
莫泊桑带着这种市民意识,每次写作很快就进入状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创作生涯中(仅仅10年: 1880—1890年),应是变化最小的作家,无论创作思想还是创作风格,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就好比一位纯熟的工匠,塑造出“众生相”的一个个精品,并不想给他的人物安上翅膀,使之变成天使,也不想给他的人物戴上四不像的脸谱,使之冒充外星人。
“文如其人”,其人如文,在莫泊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文何文?正是市民喜闻乐见之文。至此也许有人要问,这种译者序,究竟是褒还是在贬作者?其实,笔者是褒是贬都毫无意义,这里仅仅谈一个事实: 《漂亮朋友》是堪称大雅之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于是,有人又要问了:写了这么多,怎么还不见论证这部小说是大雅之作的文字呢?
现在不用论证了,《漂亮朋友》被公认为大雅之作,早已列入世界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显著的位置。一百多年来,以莫泊桑及其作品为题,发表了多少文章和专著,恐怕难以计数,盛赞他具有双重视觉,观察世界细致而深刻,从日常小事和人的行为中,看出人生哲理和事物的法则。
1.他是讲故事的高手,讲故事生动风趣,善于烘托气氛,制造戏剧效果,形成精致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2.他是法兰西语言大师,他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堪称法兰西语言的典范,借著名作家法朗士的话说:“他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3.最看重创新的著名作家纪德,也难得这样给莫泊桑定位:“不失为一个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
我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豪书系”,二十余种莫泊桑的作品就位列其中,包括法国人在内,也不见有谁提出异议。
《漂亮朋友》走完了从一部通俗小说到经典名著的过程。
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漂亮朋友》是一部经典名著了。可是许多人却忘记或者不知道,它原本是怎样一部小说。
这篇》序言提醒的就是这一点。

李玉民
2002年6月于北京花园村

《神秘岛》序言

《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这个作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以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手法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利用机会乘气球逃脱了。然而他们遇上了风暴,气球破裂了,他们意外地流落到了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挥聪明才智,战天斗地,利用岛上丰富的资源,制造出了砖块、陶器、铁器、玻璃、风磨、电报机……并种上了庄稼和蔬菜,饲养了家畜和家禽,使自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且改变了荒岛的面貌。其间也不乏和猛兽与海盗搏斗的场面。故事自始至终洋溢着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而每当他们身处困境时,总有一位神秘人物——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的遁世者尼摩船长——向他们伸出援手,使他们绝处逢生,化险为夷。这个人物的安插,会让我们再次体会到“自助者天助”这句格言的深刻含意。
故事以火山爆发、荒岛的沉没和这个小群体的幸运获救与回国而告终。那火山爆发和荒岛沉没时的惊心动魄和悲壮的场面,让人深受震撼,久久不能忘怀,深感自然暴力的不可抗拒;但我们又为这些好人幸福而圆满的结局而由衷地感到欣慰。他们后来用尼摩船长赠送的一盒珍宝,购买了一块领地,按照那个荒岛的模式,创建了一个陆地岛,并把它变成了一个兴旺发达之地,一个理想的小社会。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善恶分明,主张惩恶扬善的故事。
相信我们的读者和我一样,将会从中获益匪浅,不论是从知识方面,还是从做人方面。总之,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我们的心灵将得到净化,人格将得到升华。
顾微微

《黑骏马》序言

《黑骏马》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佳作,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人翻阅,被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动物小说”。
作者安娜?西韦尔一生只创作了《黑骏马》一部小说,却因此而闻名。她把自己对马儿以及对这个社会的观察和见解都写进了书中。
安娜?西韦尔(1820—1878年),生于英国诺福克的雅茅斯,童年时代在伦敦和伦敦郊区度过。14岁那年发生意外,摔伤了膝盖,落下终身残疾。此后不得不中断学业,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由母亲亲自教导。安娜的母亲当时是一名创作儿童文学的作家,而且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安娜在母亲的影响下,非常喜爱文学。此外,母亲从小就教育她对所有的动物都要仁慈,不能虐待它们,还亲自教她马术。当然,骑马只是安娜14岁以前的活动。14岁以后,她几乎不参加任何户外活动,每次出门都是以车代步——亲自驾一辆矮脚马拉的轻便马车。她对动物始终充满着仁慈之心,尤其是对马。在她眼里,马是她生活中的好伙伴,更是与人类平等的生物。她驾车从来不用鞭子,而是通过缰绳的变化和自己的话语来指引马。在她们家,决不允许出现虐待马的事情,马和人友好地相处。要是出门碰到别人残忍地鞭打马,或是看见马拉的货物超重,安娜通常都会上前劝阻,尽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虐待马是多么残忍、错误的行为。
安娜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当时伦敦市区随处可见各类马车——双轮公共马车、私人轻便马车、运货马车、出租马车等,可是在人与马之间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关系。拉出租马车的马,每天赶路赶得很累,还要受马车夫的虐待,拼命地加快速度;拉私人马车的马,为了满足主人的虚荣心,追求所谓的时髦,不得不高高地扬起头,被勒马缰绳紧紧地拽着;最惨的是拉运货马车的马,不仅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而且货物常常超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干活,马的寿命怎能不变短?
多愁善感又充满同情心的安娜在生命的最后10年开始着手创作一部关于马的自传体小说。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安娜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人们学会用友善和同情的心去对待马”。这本书的主角黑骏马以安娜的兄长菲力普的马贝丝为原型,而另一匹名叫快腿的马以安娜自己的一匹矮脚马为原型。通过黑骏马自传式的回忆,描绘了马一生遭受到的各式各样的待遇。
黑骏马的一生是维多利亚时期各种马的缩影——当过人们的坐骑,在乡间拉过货车,还在伦敦拉过出租马车。小时候,妈妈就告诉他:马儿一生命运的好坏全得靠运气——遇上好的主人就是他的福气,遇上虐待自己的主人就只好自认倒霉。长大后,他遇到过好人,也遇到过虐待自己的人。他先是被卖给富人当坐骑,那可恶的勒马缰绳成为他最厌恶的东西,也是所有马儿的不幸;拉货车不仅消耗大量的体力,还要受赶车人的鞭打;拉出租马车时,因为人们错误的驾车方式,受尽折磨。最后,黑骏马终于找到了一个善待自己的家,可以安度晚年。从黑骏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类的品质:诚实可靠、坚定勇敢、温顺友善。虽然他历经磨难,却始终没变。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索: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这么不屑一顾地虐待动物,不正是因为我们漠视动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吗?
就在安娜离世前的三个月,1877年11月24日,这部小说正式出版了。可当时并没有获得很大反响,第一版在伦敦书店仅卖出100本。后来,一些英国的反对虐待动物的组织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赞赏,从而激发了出版商对它的兴趣,再版了好多次。1923年的时候,出版商宣布《黑骏马》成为当时英语世界六大畅销书之一。这部小说后来经过多次改编,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深受大人和孩子的喜爱。现在,它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全世界。
《黑骏马》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是安娜倡导的“要仁慈地对待动物”的思想被广泛传播。虽然现在用马拉车已经很少见,马的生活也不像以前那么悲惨,遭受主人的虐待,可是,虐待动物的现象还是到处存在。不仅是对马,对其他所有的动物,人类都要善待它们。这部小说的问世还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书中第一次以马作为主人公,以马的视角来看世界,这在以前的儿童文学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安娜的这次创新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
如今,《黑骏马》仍在向读者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动物也有感觉,人类应该善待动物。

张 帆
2005年8月

《基督山伯爵》序言
基督山之谜(代序)
如果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询问在古今中外的通俗小说中,哪一部在世界上拥有最多的读者,而且从出版至今一直成为畅销书,那么回答《基督山恩仇记》或《基督山伯爵》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不管怎么说,《基督山伯爵》自1844年在《辩论日报》上连载,就引起极大的轰动,一百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译成多少种文字,发行了多少亿册,又有多少人捧读过,大概很难统计了。
这种费时费工的大规模调查,自然不会有人去组织。但是译者在大仲马的故乡法国逗留期间,却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有趣到了滑稽程度的调查问卷。
事情发生在基督山城堡。不过,这座城堡不在基督山岛上,而是建在巴黎西部远郊的圣日耳曼昂莱。那里有法国国王弗朗索一世的行宫; 也正是在那个地区,大仲马写出了《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脍炙人口的小说。大仲马把那里看做第二故乡,并以基督山伯爵自居,一心想当堡主,却苦于没有自己的城堡。1847年有一天,大仲马发现一块风水宝地,位于圣日耳曼昂莱山脚,俯临塞纳河,他便买下一片坡地,请来一位建筑设计师,说道:
“我要造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配一座哥特式小楼,建在小湖中央。花园要建成英国式的,带几条小瀑布。”
“我这可办不到,仲马先生! 这是一座黏土山丘,您造起楼来,要滑进塞纳河
的。”
“您尽可以挖到岩石层,建造两层地下室。”
“这样一来,造价会高达二十万法郎!”
而大仲马的回答,足以刻画出他那豪爽的性情:
“但愿如此!”
整个计划如期实现。1847年7月25日,这座新建筑命名为基督山城堡,应邀前来庆贺乔迁之喜的客人多达六百多名,盛况空前。更加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盛况持续了几年,每天食客如云,高朋满座; 其中许多人,大仲马连姓名都不知道,可见他的气派,比起基督山伯爵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基督山城堡在风风雨雨中,历时一个半世纪,几经易手,也显出了沧桑老态,作为文物亟待修缮。果然有喜爱大仲马的作品而愿意出资者,最有名的要数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可以说他爱屋及乌,出资将基督山城堡整修一新,改成博物馆,使大仲马文友会有了落脚之地。
无独有偶,英国一位富婆,是大仲马小说迷,她愿意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大仲马文友会,只要该会根据她列出的问题,举行一次问卷调查。这是百万英镑的巨额捐赠,大仲马文友会当然不敢怠慢,哪怕英国富婆所列的问题大多令人啼笑皆非,也要当做富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严肃地印在问卷上。译者到基督山城堡参加书市的时候,就目睹了工作人员分发问卷的情景。
那场景有趣极了: 人们看了问卷,就像欣赏奇文那样兴奋,以各自的情趣和想象力,认真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这里仅举出有关《基督山伯爵》的一小部分问题):
埃德蒙?唐代斯得到的财宝,您估价有多少? 他使用了多少? 还剩下多少?
您认为剩下的财宝,仍埋藏在基督山岛上,还是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书中有什么暗示或线索?
您认为这批财宝下落如何? 是否被后人发现? 您看到什么历史文献上记载了此事?
基督山伯爵和海蒂扬着白帆消逝在海上,您认为他们会到哪里定居? 您是否获悉他们后裔的消息?
如此等等,问题共有二三十个,印了满满两大页。同样滑稽的是,有些答卷者也灵感大发,写下稀奇古怪的答案,同英国富婆的问题相映成趣。
中国读者看完了《基督山伯爵》,也可以回答英国富婆提出的问题,不必根据什么可靠的消息或文献,只要发挥想象力就行了。
这个译本邀请陈筱卿教授参加,他译了第三十七章至第六十章,特此表示感谢。
李玉民

文摘 《羊脂球》文摘:
一连数日,败军残部乱哄哄地从城里穿过。这哪里还像军队,简直就是一群零乱不堪的散兵游勇。一个个胡子拉碴(chA),脏乎乎的,军服破破烂烂,既无军旗,又无番号,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他们都显得垂头丧气,精疲力竭,而且脑子也麻木了,不能思维,没有主意,仅凭简单的惯性,机械(xiH)地移动脚步,只要一停下来,就会因为太累而倒在地上。看起来,这些被征入伍的,大多数本来都是生性平和、与世无争、安分度日的年金领取者,而今一个个被枪支压得腰弯背驼; 另外还有一些年轻力壮的国民别动队队员,他们容易激昂慷慨(kAng kCi),也容易惊慌失措,随时准备冲锋陷阵,也随时准备仓皇(cAng huBng)逃命; 同时还零星夹杂着穿红色军裤的士兵,他们是不久前在一次大战役中被击垮的某师团的残余; 也有一些穿深色军装的炮兵,同形形色色的步兵并列往前走; 偶尔,还有个把头戴闪亮军盔的龙骑兵,拖着沉重的步子,跟着负荷较轻、走路较为轻快的步兵,显得格外吃力。
随后,一批批游击队员也穿城而过,每队都有一个英勇神武的称号,诸如“报仇雪耻军”、“公民掘墓团”、“英烈敢死队”,等等,但他们的神情作态却像是土匪。
这些游击队的长官,过去都是布商、粮商、油脂商、肥皂商之类的生意人,时势造英雄,凭着有钱或蓄了长长的唇髭(zI),就被任命为军官。且看他们全身披着法兰绒军装,佩戴军衔,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老见他们在讨论作战方案,出言不凡,自称法兰西的胜败存亡全系于他们的肩上。但他们对自己手下的士兵却心存畏惧,这些兵痞(pK)本来就是偷鸡摸狗之徒,勇起来命都可豁出去,但抢掠奸淫,无所不为。
有传闻说,普鲁士军队很快就要占领鲁昂城了。
两个月以来,本地的国民自卫军一直在城郊附近的树林里,小心翼翼地侦察敌人的动静,有时还神经过敏地误击自己的哨兵,有时荆棘(jIng jJ)丛里有一只小兔稍动一下,他们就准备浴血奋战。可是,普军即将攻占的消息一传来,他们就纷纷逃回家了。他们的军服、枪械、装备,所有这些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行头,原来还用来吓唬方圆三法里之内的路碑,现在都不翼而飞,丢失不见了。
最后一批法国正规军总算渡过了塞纳河,准备从圣塞威尔与阿夏尔镇方向退守奥德梅桥。殿后的是一位将军,他由两名副将陪伴左右,也是徒步前行。他神情沮丧,率领着这支残兵,实在无力回天,一个善于征战、攻无不克的民族,竟然惨遭大败,全线崩溃,他本人陷身其中,岂能不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