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

2010-04-09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40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810528777 ·条形码:97878105287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 去商家看看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 去商家看看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40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810528777
·条形码:97878105287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杨君柏岭的博士论文《近代词学思想的构建》在前年通过答辩,很得好评,后又被华东师大和上海市推荐参加全国百篇博士论文的评选,经两年的“打磨”,易名为《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即将梓行,索序于我,盛情难却,不能不勉力为之。但因未将其原来的论文带到广州再作细阅,只能凭记忆和印象说些多为题外的话。
  杨君之书所论者为近代之词学思想,令人不得不从近代说起。
  我国的近代确实是历史的激变时期。李泽厚先生在其《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后记》中说过: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动荡的大变革时代。随着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剧烈的震荡、变革,中国近代思想在短短几十年内,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像雷奔电驰似的,越过了欧洲思想发生成熟的数百年行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以晚清民初词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词史观念、词学思想、词人意识、词家心性、词体地位、词体音乐性、词品观念、词境观念等适合文学理论研究者参考学习。
目录

前言
总论复古求新的时空观览
第一章 正变说与晚清民初词家的词学史观念
一、正变说在晚清词学前的演变
二、正变说在晚清民初词坛的新变
三、正变说对词学史观念的构建价值
四、正变说的复古情结

第二章 乡邦之恋与晚清民初词学区域观念
一、地域词派与词学区域观念
二、地方性词徵体与乡邦文献意识
三、乡邦词学传统与地域词学标准
四、乡邦之恋与文献存录意识

第三章 比兴与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构建
一、审美与实用:比兴之义的人文指向
二、风骚之义:晚清民初词家撷取比兴的诗学精神
三、寄托之辨:比兴在词学领域的延伸
四、“读者用心”:“比兴”在晚清民初词学思想中的转义

第四章 词史观念与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时代共感
一、感慨所寄,不过盛衰:嘉道衰世之声
二、事词对应,鸿题钜制:咸丰乱世之感
三、沉郁顿挫,折中柔厚:同光中兴之象
四、新旧并存,心与境异:清末易代之音
上篇原人尊体的慧心之游

第五章 词人意识:词人心性的理性解读
一、弱化的群体:晚清词学之前的词人意识
二、类型划分:词人意识的晚清民初进展
三、德性设定:词人意识的晚清民初解读
四、不得已:词人意识的悲凉情结

第六章 词心观念:词家心性的审美诠释
一、三家“词心”异同辨
二、学词先以用心为主’
三、人既有心,词乃不朽
四、词人当不失其赤子之心

第七章 多层定位:词体地位及体性的思考
一、尊词观念
二、振兴意愿
三、多层定位
四、文体彰显

第八章 艳情风骚:艳词体性的文化诠释
一、艳词地位的接受分野
二、艳词艺术的层深解读
三、艳词体性的风骚整合

第九章 笔法慧心:词之笔法的艺术体认
一、填词全在用笔:词笔的特殊地位
二、探求词体本色:词笔的意趣美韵
三、自然从追琢中出:词笔的克难历程
四、过犹不及:词笔的人文内涵

第十章 声调之美:词体音乐性的审美阐释
一、可播之弦管:词体声调美之源
二、专以协律为主:词体声调美之实
三、天籁之音:词体声调美之力
四、故词,声学也:词体声调美之则

第十一章 品第之辨:词品观念的孕育发展及其意义
一、词之格调:词品说的称词体前提
二、绩学敦品:词品说的重人格基础
三、品之纯驳:词品说的序化评判
四、各宜其宜:词品说的类化审美
五、莫先于品:词品说的词学构建价值

第十二章 妙境之悟:境界观念的词学走向及其意义
一、泛化与独尊: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
二、尊情与超境:词境观念的生命共感
三、时空意识:词境观念的深度焦点
四、层次类别:词境观念的审美品格
五、语言超越:词之境界的艺术张力

第十三章 感、雅、远:词作趣味的结构层次
一、感:词作艺术的召唤之力
二、雅:词作艺术的品格之趣
三、远:词作艺术的超越之韵

下篇 辨径还浑的终结之旅
第十四章 浑化理念的门径追寻——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
一、其或不亮,然余诚也——周济词学思想演变的心路
二、余所望于世之为词人者,盖如此——“专寄托不出”的浑化指向
三、善变化者,非必墨守一家之言——晚清民初词家对学词门径的反思

第十五章 鼓荡个性的浑涵——蒋敦复“有厚入无间”辨
一、有厚入无间与唐五代两宋词
二、有厚入无间与无厚入有间
三、有厚入无间与意内言外

第十六章 人文合一的儒雅——刘熙载“厚而清”词说的评介
一、论词旨趣的整合求变
二、陶潜情结的转移印证
三、存省养性的心学底蕴
四、人文合一的儒雅风流

第十七章 忧生念乱的虚浑——谭献“折中柔厚”词说评介
一、折中柔厚与清词的派别意识
二、折中柔厚与词家的时代体验
三、折中柔厚与读者的创造意识
四、折中柔厚与其艺术精神

第十八章 本末难修的忠厚顿挫——评陈廷焯“沉郁”词说
一、“洞悉本原,直揭三昧”
二、沉郁一元化中的偏颇
三、偏颇之后的思辨火花

第十九章 折中求宜的含蓄浑成——沈祥龙“词有三要”析
一、折中求宜:“词有三要”的思维取向
二、含蓄浑成:“词有三要”的艺术指归

第二十章 气格蕴厚的静穆浑成——王鹏运、况周颐的“词之三要”论
一、气格蕴厚:“词之三要”的层深构筑
二、静穆浑成:“三要”旨趣的辩证分析

第二十一章 新旧共存间的对话——况周颐、王国维词学思想比较研究
一、“诗余”说与“境界”说
二、“词境”说与“境界”说
三、重拙大与境界说
四、从初稿到自定本
五、词学发展史观的异同
六、批评学思想的异同

第二十二章 传统词体观的终结——梁启超词学思想评议
一、词是抒情的艺术
二、从想像力中活跳出实感来
三、中西结婚式的文化形态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杨君柏岭的博士论文《近代词学思想的构建》在前年通过答辩,很得好评,后又被华东师大和上海市推荐参加全国百篇博士论文的评选,经两年的“打磨”,易名为《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即将梓行,索序于我,盛情难却,不能不勉力为之。但因未将其原来的论文带到广州再作细阅,只能凭记忆和印象说些多为题外的话。
杨君之书所论者为近代之词学思想,令人不得不从近代说起。
我国的近代确实是历史的激变时期。李泽厚先生在其《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后记》中说过: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动荡的大变革时代。随着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剧烈的震荡、变革,中国近代思想在短短几十年内,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像雷奔电驰似的,越过了欧洲思想发生成熟的数百年行程。这样,一方面就使整个思想带有浮光掠影的特征,对好些问题经常一掠而过,未能得到广泛深入的展开,未能产生比较成熟、完整、系统、深刻的思想体系,在理论领域显得肤浅、贫乏和杂乱;但是,另一方面这又使思想紧紧随着时代急迫课题迅速前进,密切联系了人民生活中的重大实际问题。普列汉诺夫说过:“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中心的一环,都有这种为时代所规定的特色所在。在世界范围内,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由西而东,如果说,这独具特色的一环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是那抽象而深刻的古典哲学;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是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文学理论与批评;那么,在近代中国,这一环就是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讨论了。燃眉之急的中国近代紧张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迫使得思想家们不暇旁顾,而把注意和力量大都集中投放在当前急迫的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去了。因此,社会政治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最突出的位置,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方面的思想,如文学、哲学、史学、宗教等等,也无不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而激荡而展开,服从于它,服务于它,关系十分直接。”之所以将以上整段话适录于此,是因为可用以观照近代思想和近代文学的总体特征,并为杨柏岭的论题作准确定位。
文摘 (三)存录意识,历史笔记
丁、谢二人词话确有“拉杂”之嫌,但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忽视它们的特点。一是“因词存人”又“因人存词”的存录意识,且在“词”之外又偏向于“事”。如词人小传、词集词作流传、区域词学绍介、词人交往、词社、词人逸事、词学门径渊源、词作本事、社会风俗、时代风云等,成为这两部词话的突出内容。以致不少则的“事”远重于“词”,甚至有些则的“事”并非“词”的本事,与“词”关系疏远。典型的像《听秋声馆词话》卷五“宋荦词”则所录《高阳台》(远水拖蓝)词仅约占本则的五分之一,其余皆是介绍词人的处事应变之能等。二是具有一种以词学研究为契机的历史笔记性质。那些见闻记忆中的“词与事”,承载着词人奔走南北的人生感受,贯穿着词人对时事风云的敏感体验。通过其中对时事风云的记录以及社会动乱中词人活动的描述,既可看出词人们对时事的态度,也能真切地品咂出那一代人的心灵旅程。如丁绍仪在词话卷十二“陶棵题沧海钓鳌图词”则,曾说陶操“尝谓余国朝法度最良最备,但能谨守,为治有余。血气盛时,尤不宜好名喜事,彼以兴革为能,弊与玩偈等”。丁绍仪初听此话时大约是鸦片战争时期,那时帝国大门刚被炮火轰开,胸燃屈辱愤怒之情以及“年未及壮”、正值血气盛时的年龄,故听后“忽不为意”。可是二十余年后撰写词话时,“由今思之,旨在斯言”,则似可咀嚼出太平军失败后,“同治中兴”即将蔓延的气息。
后记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但实则是我十余年读词、研词的一个小结。
十三年前,师从祖保泉先生攻读文艺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这期间,祖先生在中文系高年级开设“词学”选修课。我也随堂听讲。一次,祖先生讲到南宋吴文英词时说:“梦窗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一直以难读著称,是个极好的论文选题。”讲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当时感到先生的话就是对我说的。于是,读硕的一年级暑假,我冒着酷暑在学生宿舍开始注释《梦窗词》,同时也跟随先生学习填词。也许先生感到我在词学研究上还有点兴趣,读硕三年级时,先生钦定了毕业论文选题:研究况周颐《蕙风词话》!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