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8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2225728/9787802225725 ·条形码:978780222572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原生态文化散文书系2:被天马驮走的帝国 |
|
|
|
原生态文化散文书系2:被天马驮走的帝国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8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2225728/9787802225725
·条形码:97878022257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原生态文化散文书系
内容简介 她以余秋雨式的文化叙述,将沉睡了千年的草原轻轻地唤醒,荒原深处,那些越走越远的马背枭雄灿然回首,和我们的心灵激情地相遇了。
毛眉的文字正在被热烈地阅读和传抄,他们与产,情愿占用某一个休闲日,跟随她的思绪,去奔赴一场场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生命,关于崇尚和尊严,关于卑贱和自省的思想,去完成一次次涤荡灵魂的精神漂泊。
编辑推荐 一位散文界的前辈对学生说,读这样的散文,能够再度拾起当代文化人的责任和良心。
一位网络读者对他的朋友说,读了这样的文字,让我又有了买书的愿望。
一位著名的出版人感慨地说,这样的图书得以出版,实在是响应了当代出版人数年来苦苦的等待。
人类全部散乱的思考,都抵不上一声马嘶。
……
马致远那匹瘦骨嶙峋的坐骑,嘚嘚嗒嗒地走出了一条窄窄的断肠古道,在西风里寻寻觅觅,盯着他的缰绳寻找传递,见它到了戚克家手里,牵出的依然是一匹不怨不怒的老马,“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目录 自序:我从西域。一直活到了新疆
跑马在中亚草原
活到了最后的一个匈奴
草原大漠中的响翎王子
色色声声的和亲之旅
凿通西域三万里文化运河的张骞
鲜血浸透的天朝名马
马嘶声声是人类的全部思考
西部。总得有人站在冰上
与成吉思汗的千年之约
寒冷是零度之下的燃烧
西夏王朝不绝如缕的军鸽
用骏马舞出的吐谷浑王朝
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
一个没有乞丐的民族
藏北草原上永远的“荷马”
用牧歌讲述的草原故事
天山里忧郁的蒙娜丽莎们
惟恐夜深花睡去
午后的草原上有一只沉默的羔羊
太阳雨下一个天山牧者的惆怅
西部之石是永不止歇的磨砺
携其支流奔向公海
后记
……
序言 我从西域,一直活到了新疆
这部作品从事件和情感上,覆盖并纵贯了从西域到新疆的整个历史,所有在此驰骋的北方狼主与北方狼族,他们所建立的游牧帝国虽已然被天马愈驮愈远,却与我在哈萨克帐房里的一次茶炊偶然相连,蓦然感到,我竟是一个从西域,一直活到了新疆的历史的怪物。
是的,在生命的连续感觉上,我是一个从西域一直活到了新疆的怪物。
在公元前两千多年,整个半月形的欧亚草原,被一支支游牧民族统领着,组成了一个个游牧帝国,为了各自部落以及帝国的强盛,不断地驰骋草原,开拓疆域,在马背上争夺得马蹄声裂,在草原上厮杀得马蹄声咽……然而,无论冒顿的令箭、成吉思汗的弯弓、李元昊的铁军,抑或是最后一个匈奴,都被曾经的天马,那至今失踪了的天马,一队队地驮走了,消失在天地之间,只留下一幅大天大地的大草原……
——就这样,我从西域,一直活到了新疆。
文摘 跑马在中亚草原
——草原上的人生况味是浓烈的,这里的一座座废墟都直通了历史的主脉,铁蹄随即而起。在欧亚草原上,英雄的世界收纵开阖,无可限量,往这里一站,自有一种让人不敢小觑的傲世气势。——
之所以跑马在中亚草原,得从我的生命定位说开去。
我是一位被地域的地质元素和地域的精神元素给魂化了的新疆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西北为逻辑起点,为文化尺度,推己及人地进行个人的、种族的、地域的种种梳理。对西北世居各民族的熟悉,对他们游牧方式的热爱,使我对民族的理解更加泛化。
中国的草原带分布在东北的西部、内蒙古、西北的荒漠山地、青藏高原一带,整体横于北纬30度到50度之间,有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这些中国草原与欧亚大陆相连,形成一个绵延21000多公里的半圆形游牧文化圈,正是它,被称为欧亚草原带。
一弯月牙般的欧亚草原带,是直属于我的地理单元,我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地理学;这片草地上的游牧历史,是我的个人历史;贯穿这历史的游牧文化,则是我所面对的直接现实。
草原是我的出发点,也是我和世界的交叉点。很久以来,我存在于这一丁点不起眼的切片中,在此立足。
每每习惯于黄昏时刻,站在中国西部的高原上,向东嘹望。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化大体根植于农耕与游牧这样两种经济生活的土壤之中。
在这片辽阔到没有边际的领域里,在空对空的云中漫步中,思接千载,内心的茫然和惆怅水云般层出不绝。
我是一个无力活在当下的人,在努力地张望了人类的历史之后,能做的只是再竭力地张望未来,把历史的海市蜃楼与未来的烟雨朦胧连成一体。
回过神看,看到在天山北麓,有一片重要的草场,它是欧亚草原半圆中的一个切点。这个切点,落在亚洲中部的草原带上,我从那里眺望欧亚,眺望新疆。我相信这个半圆的草原是上帝的率性而为,而我喜欢它则因其是上帝之手的整体。
我在这里所感受到的历史和地理一样,呈现出半圆,甚至连它的气候也是这样半圆着,连我的忧郁,我的跑马,我的散文和游记,我读史的疼痛以及我在这里所形成的北方辽远的生存态度,也都这样半圆着。
沿着这个半圆,打马一一跑过,跑过那些不同类型的各类草原。
常说世界三大草原,即欧亚草原区、北美草原区、南美草原区。
后记 我是从天山北坡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放出来的一只风筝,线团始终留在那里,不断地缠绕,一牵一拉之间都动我心魄。昌吉州党委、政府、文联,给了我可贵的支持,因为他们,我可以把所有精神的光束完全投放到月亮上去,而不必担心脚底下摔跤。能够在这个我无法担当的市场经济中,保有最起码的文学的良知、生存的自尊,与写作的自由,使我的性格与命运,命运与使命,完全地契合,让我每天都怀着感恩,平静度日。
感谢中国华侨出版社的崔卓力女士,她以一个资深编辑的透视功力,在看了我的诸多游记作品后,语出惊人,她说,你可以把这些作品不要以时间,地点为线索,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提炼出来,比如,以某种文化命题为主题,以哲学,以历史,以大的事件为主题,然后,将你所有的颖悟装进去,其实,这恰恰是你的优势。一语点醒梦中人。那次我们两个人的会面,是这套作品最初的一点点由头。这套作品就这样无中生有地被她给催生了出来。尤其是她在编辑这部作品时所付出的努力,让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的编辑所具备的各种元素。她反复阅读每一篇文字,然后,提出导语,炼出主题,我惊讶于她所具有的那种对事物,对文字加以提炼的腕力。她的认真与敬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遇到这样的编辑,不能不是作者的福分。我由此开始了被她指明了方向的写作,而这,是我接下来要感谢她的地方,正是她的这次提议,给了我在写作这些作品时,在两年间所拥有的快乐。我在如她所言的“优势”中,每天,泡好一杯茶,端到电脑前,打开音乐,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而我这样貌似孤独的写作却始终与一个广阔世界的哀乐紧密相连……
还要感谢的是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我频频在这里查书、读书、借书、还书,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精神大餐。每次,我都能优越地借到12本书,这个学期一开学去借书时,居然给我增加到一次能借20本,让我大喜过望。在不写作、不外出的时候,我以马不停蹄的速度,几乎将这座大型而完备的图书馆的文史部分翻了个遍,它让我有可能维持着一个写作者和思想者所必不可少的庞大的阅读量。而这样一个阅读量,仅仅靠买书,难以为继。
我所生活的城市,可以没有咖啡馆、没有影院、没有银行、没有超市,但万万不能没有一座完备的图书馆。这也正是我能够在这座城市里得以定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是我所傍着的一个烟气缭绕的蔚蓝的海洋。这个图书馆从领导到所有馆员,无不对我做过亲切的接待,在此,献上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