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诗风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807293551/9787807293552 ·条形码:9787807293552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大历诗风 |
|
|
|
大历诗风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807293551/9787807293552
·条形码:97878072935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大历诗风》是国内第一部综合研究一个诗史时段的著作。它将历来不受重视的大历诗歌视为唐诗史的一个特殊时段,通过与开元、元和两个时期的比较,揭示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及作为由盛转中的转折点在唐诗乃至整个中国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使诗史的内在脉络愈益清晰地凸现出来。《大历诗风》于199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了书评,日本的《中国文学报》、《东方》也刊登了有关专家的评论,对全书的内容和见解给予较高的评价,1995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
编辑推荐 《大历诗风》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从《河岳英灵集》到《中兴问气集》——由唐人选唐诗所作的抽样分析
《河岳英灵集》的倾向
关于《箧中集》
《中兴间气集》的新变
第二章 “气骨顿衰”——时代精神的变迁
第三章 时代的偶像——大历诗风与谢眺
第四章 主题的取向
迷惘和反思
衰老的感叹
孤独与友情
乡愁羁恨
隐逸的旋律
自然的新发现
第五章 时间与空问
空间:外向与内向
时间:历史与现实
客体:设想与知觉
主体:彼岸与此岸
第六章 感受与表现
感受与对象
表现与动机
情景交融的历程
移情·烘托·象征
第七章 意象与结构
意象的类别
意象的性状
意象结构与表述结构
第八章 体式与语言
体式方面的评价
语言的风格特征
第九章 大历诗风的内涵及大历诗的地位
附录一大历诗人名录及作品数量
附录二大历诗研究参考文献一览
附录三征引书目
附录四不说破一“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内涵增值过程
后记
重版后记
……
文摘 第一章 从《河岳英灵集》到《中兴间气集》——由唐人选唐诗所作的抽样分析
艺术作为漂浮在社会系统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它的运动方向当然会受到多方面的风向的影响,但大体上我认为不出苏珊·朗格提出的影响艺术评价标准的四个变量因素的范围:“(1)艺术家们意在表达的概念;(2)艺术家把握的创造方法;(3)由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提供的机会;(4)公众的反应。”(《艺术问题》第108页)不过,具体到我们所要研究的大历诗风,在没有一个对盛唐诗的完整深刻的分析叙述作参照系的条件下,即使要想从这些方面对它的“变”作出清楚的说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这里,我试从最后一个因素即“公众的反应”来着手开始分析。因为通过读者评价的变化来探求创作风气的变化,我想可能是比较方便而有效的。而公众反应的获取,较为简便的又莫过于用当时的作品选集作抽样分析。理由是某种选本,如果公认是出自一些有见识的选家之手,那么它所含的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的纯度无疑是远要高于我们后人的随机取样的。选本收录的作品出自选家的自觉选择,当然集中体现了他的趣味和价值观,而个体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从来就不是绝对主观、绝对属于个人的,它必然反映着一个时代一部分人的好尚。事实上任何以主观形式表现出来的评价与选择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显示一定的接受状况。因而,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选本表现出的倾向,不仅可以直面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同时还能洞悉当时的文学批评,了解时人的审美趣味与价值标准。
后记 《大历诗风》是我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199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封面由先师程千帆先生题签。印数3500册,很快就售罄。我自己购买的样书也早已送完,多年来无以应同道的索求,现在凤凰出版社能垂青重版此书,真让我说不出的高兴。
大约作者对自己的处女作,就像人们对自己的初恋,总怀有一层特别的感情。尽管后来我陆续出版过若干种论著,而且自认为都比《大历诗风》有进步,但在内心深处,《大历诗风》仍有它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是我学术研究的真正起步,也是我获得学术荣誉的开始,更主要的是,它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联系着我与硕士导师胡光舟先生、博士导师程千帆先生的学术渊源,其中更凝聚着千帆先生的心血。它还是我负笈南京大学三年青春的见证,我可以坦然地承认,多年来偶尔为写新著而重温昔年的笔墨,仍会为那个前电脑时代久经酝酿写出的文字感动不已。青春的心灵虽然不够丰满成熟,但毕竟是敏感的,旺盛的,活泼的,有着老成持重时不可复得的灵动。十个月时间写出十八万字,在今天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1985年初,我考入南京大学,跟随程千帆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从第一个学期,我就开始酝酿学位论文的选题。因为对拟代体的角色问题有些想法,曾提出作《闺怨诗研究》,先生以为题目太小。我再三考虑,又提出在硕士阶段研究戴叔伦的基础上,做大历诗研究,得到先生许可。在1985年6月20日的谈话中,先生说:“大历、贞元正是两个高峰之间的波谷,很少有人注意,是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