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篇小说
基本信息·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页码:51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31327066 ·条形码:97875313270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2003年中篇小说 |
|
|
|
2003年中篇小说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页码:51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31327066
·条形码:97875313270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内容简介 本书遴选了2003年中国文坛优秀的中篇小说,共计10篇。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坛中篇小说的创作风貌和趋势。
媒体推荐 序
序:犹疑不决的选择
孟繁华
选本的传统自古有之。比如《唐诗三百首》、《古今小说》、《古诗选》、《古诗源》、《古文观止》、《词选》等;比如《新文学大系》、《七月》丛书、《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文艺建设丛书》等;比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获奖文学作品集”、“女性文学作品选”、各种“经典”选等,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文学选本。这些选本是一个“经典化”的过程,而且在不断的阐释中已经成为我们传统的一部分,起码是理解或了解我们传统文学的重要参照。虽然它们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问题,但也确实表达了不同时代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能够体现出的成就。对于这些选家的学识和果敢,我素来怀有景仰和钦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下文学创作的选本逐渐多了起来。但背后隐含的诉求远比过去复杂得多。这里当然还存有“经典化”的意愿,还存有将文学作为“文学”来选择评价的“纯
粹”想法。但是,除此之外,由于文学生产方式和接受方式的变化和制约,由于时代风尚和文学功能的变化,由于市场、消费意识形态的全面控制,对于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的理解,和过去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这时,我们选择什么、如何编选选本,就不仅仅是选家面临的困惑,同时它也是所有研究、讲授、评论文学的人共同的困惑。
这个困惑,表面上似乎是由市场经济、商业化、大众文化等问题带来的。或者说由于社会转型或“历史断裂”使一些人感到了深刻的不适。但是,问题可能远远没有这样简单。如果没有市场经济,没有商业化,没有大众文化等,我们所期待的“多元文化”如何实现?我们所期待的创作、批评的自由,其空间将设定在哪里或怎样条件的基础上?因此,简单地抱怨市场化和商业化是没有意义的。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并不是生活和创作在“一体化”的时代,他们面对的是纷乱的现实和扑朔迷离的未来。但正是他们内心的冲突和困惑成就了他们的文学。与我们说来,我们遇到的这个困惑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需要承认的是,我们对当下文学的实践条件缺乏切实的了解和理解,缺乏对困惑和犹疑果敢的承认以及敢于面对内心真实体会的坦诚。我们可能只看到了社会的红尘滚滚,欲望横流,以及精神生活的迷乱或一团糟,并且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夸张地放大了它。而忽略了变革时期历史发展和目的性的一面。这样表达,并不意味着我对当下文学的实践条件是完全认同的,我想说的是,把文学批评的全部困惑仅仅归咎于商业化或大众文化,是相当表面的。一方面,义愤填膺的批判特别容易获得喝彩和掌声,它是“批评家”获得报偿最简易的方式;另一方面,这里以过去作为参照所隐含的怀旧情绪也遮蔽了当下生活的全部复杂性。证明过去相对容易些,解释当下却要困难得多。而对当下生活失去解释能力的时候,最简单的莫过于以想象的方式回到过去。事实上,历史是只可想象而不可重临的。
于是,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悖论的现象: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很难找到对应性表达的作品,很难看到引起震撼和感动的作品,文学的力量正在丧失。于是,对文学整体性的不满甚至不屑的议论几乎充斥于耳。但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普遍赞扬和捧场,却又让人误以为欣逢文学盛世;在和一些朋友谈话时我曾说过,20世纪80年代批评界谈论的是启蒙、人道主义、文学的独立以及艺术问题。现在见面谈论的是买车、买房、争取博士点、学科基地以及各种基金。在现实生活里,大家对时尚生活兴致盎然并多有夸耀,但在文学趣味上,却又表现出极端的贵族化和理想化。我们曾迫切地要求和争取过文学的多样化,希望文学能够多少轻松一些而少肩负更多的社会政治使命,但当文学真的实现或接近了这一想象时,有人又要求“纯文学性”。这个提法的背后隐含的是当下的文学还不够“文学性”。这一立于不败之地的要求,是不做宣告地强调文学还有一个普遍性的标准。这种一会儿一个主意的想法,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一种知识分子哗众取宠式的“时尚”?他们对自己的这些言说认真考虑过吗?对这种居高临下式的要求的合理性有过认真的追问和检讨吗?类似的悖论还有许多。
……
目录 序:犹疑不决的选择 孟繁华
寻找妻子古菜花 北 北
亲骨肉 艾 伟
水随天去 方 方
刀尖上行走 麦 家
到城里去 刘庆邦
……
文摘 书摘
见到古菜花吗?我的妻子古菜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李富贵每一天都反复说着这句话。没有人能够回答,摇头,还是摇头。从口音上判断许木匠是长乐人,可是长乐真大呀,仅陆地面积就有六百五十八平方公里,李富贵走了一个村子,又走了一个村子,李富贵走过了每一个村子,没有古菜花。许木匠口音是长乐的,不等于他一定住在长乐,他的家也许在其他县,其他镇,其他村。李富贵又走了,一路走一路问:见到古菜花吗?我的妻子古菜花?
毕竟有热心人,他们说,古菜花?没听说过。有她的照片吗?
这下子轮到李富贵摇头了。古菜花有照片,照片在家里,李富贵没想到应该把它带出来。结婚之前,古菜花要李富贵一起去镇上拍婚纱照。化妆,涂浓浓的油彩,店里有各式各样的华丽衣服,甚至有和服。李富贵不肯穿和服,李富贵说日本人欠我们血债,中国人结婚干吗要穿他们的衣服?除了和服,李富贵就不挑剔了,古菜花看中什么,他就穿什么。每一款服装都是配对的,穿起来,摆一种姿势拍一张,再换一套,摆另一种姿势拍一张。灯光非常奇怪,灯上罩着一把小伞,热烘烘的散发着感人的温暖。李富贵望望镜子中的自己,又望望花枝招展的古菜花,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照片出来后,更难以置信,两人都跟明星似的。古菜花很高兴,墙上挂起,桌上放着,床头摆着,到处都是照片。这种照片中的古菜花跟真实的古菜花不一样,不过古菜花还有很多其他照片,李富贵拍的。李富贵是桃花村第一个买照相机的人,几百块钱的傻瓜机。古菜花在门前,在田边,在河旁,在山上,照片一张又一张,可是李富贵没有带出来。
李富贵也给奈月拍过照。李富贵把镜头对过来时,奈月立即伸出手去挡。拍一张拍一张!李富贵不让奈月走,还把她的手往下按。刚好胶卷还剩几张,奈月,拍一张。来,站好,拍一张。奈月突然就不再推辞了,她甩甩头,把马尾发从背后甩到前面,垂到胸上,然后一只脚提起来,踏在台阶上,一只手叉在腰间,微微侧过头看着李富贵,笑得很陶醉。照片冲洗出来后,效果很好,但奈月却不要,奈月接过照片看了看,说,我不要,照片给我没用。李富贵说,拍得这么好,你干吗不要?奈月说,拍得再好又怎么样?真的没用,我不要。如果古菜花不介意的话,你就留着吧。李富贵说,我留着干什么?奈月抿抿嘴唇,说,你留着!
李富贵结婚后奈月再也没去他家,后来古菜花走了,李富贵坐在楼上的窗子前,哪儿也不去,奈月要送饭送菜,她又去了李富贵家。李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