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杜甫夔州诗论稿

2010-04-02 
基本信息·出版社:巴蜀书社 ·页码:242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1月 ·ISBN:7806594183 ·条形码:9787806594186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杜甫夔州诗论稿 去商家看看
杜甫夔州诗论稿 去商家看看

 杜甫夔州诗论稿


基本信息·出版社:巴蜀书社
·页码:242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1月
·ISBN:7806594183
·条形码:9787806594186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作者简介 蒋先伟:男,重庆开县人。1981年毕业于四川省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82年在四川师范学院修完本科,1984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助教进修班,现执教于重庆三峡学院。曾任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现任系总支书记。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长于杜甫夔州诗和三峡文化研究。现为重庆市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副会长、杜甫夔州诗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杜甫研究学会会员和《重庆三峡学院院报》编委。著有《简论七言诗的形成时代》、《论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隋书>的记事载言和人物描写》、《说"乌鬼"》、《论杜甫夔州诗的山川形胜和风土人情描写》、《文人竹枝词的开山--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和刘禹锡竹枝词的比较研究》、《试论杜甫登览诗》、《如何评价杜甫夔州诗的风土人情描写》等。
媒体推荐
             杜诗地域性研究的新成果
           ——序蒋先伟《杜甫夔州诗论稿》
                 刘明华
重庆三峡学院万州蒋兄先伟教授研杜数载,今成《杜甫夔州诗论稿》,付梓之际,命我为序。我与作者交往多年——既有学术交流,又有工作联系,于公于私,相处甚恰。其成果问世,更是一件值得称贺的事,恭敬不如从命,且试为之。
拜读蒋著,其喜有三。
首先,我为作者的成果问世而高兴。杜甫研究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自宋以来,就是研究热点,大家云集,成果丰硕。后来学者要在该领域有所作为,相对研究其他作家难度要大得多。同理,要比较集中地在这一领域出成果,亦非易事。如无新的角度和新的开拓,其成果也难问世。《论稿》既出,其意义不言自明。
其次,我为杜甫研究领域的拓展而高兴。
杜甫研究在21世纪该向何方,这已是近年几次杜甫研讨会的话题。个人认为,杜甫研究的领域在本世纪会因为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变化而有所拓展,不会因为宏观微观之别而有所局限。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地域与某时期某作家的风格关系、不同时期和地域的作品的风格特征的差异等问题,应该是值得研究者注意的。道理很简单,以前这些内容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未出现有深度的成果。
作者治杜,注意发挥地域优势。先伟兄饮三峡水成长,对夔州山川风物自有他人无法相比的感悟和体察。这是地利的比较优势。杜甫在夔州的创作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成果:最最多,质最高。对这一时期诗歌的研究,近年来渐成热点。但由于审美趣味和时代风尚的不同,对这一时期的作品也不尽相同。由于夔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要亲临其境颇为不易。即使在交通方便的今天,一个外地学者要在夔州作“现地研究”,也总不如一个长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来得从容和自然。《论稿》的一个特点,我认为就是“从容”。这既与作者对作品和环境的熟悉及体察有关,也是心境的沉潜和静宁所致。有了这份沉潜的心境,才能在夔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面对一份文化遗产从容不迫的感悟和享受,对杜甫夔州诗歌的种种好处作认真的分析,才能写一些有价值有分量的文字。从研究领域看,实质就是深化和拓展。
最后,我为重庆地区的杜甫研究队伍日渐壮大而高兴。重庆的杜甫研究,在国内是有一定基础和影响的。这基础是由老一辈学者如曹慕樊先生、谭优学先生、刘知渐先生等在80年代奠定的,他们的蜀学风格也得到学术界高度肯定。近年来,三峡学院谭文兴先生、重庆师院鲜于煌先生亦出版有杜甫夔州诗、杜甫三峡诗研究专书。相较而言,中青年学者中,致力于杜甫研究的还不多见。国内杜甫研究同仁,见面时较为关注重庆地区的研究队伍状况。中国杜甫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张忠纲先生去年在一次会上,还提及可否建立重庆杜甫研究会。当时我未置可否,一个原因是学会这类工作,其本质意义是推进学术研究,如为学会而学会,我是没有太多的兴趣和精力的。二则是一个学会必须有一批骨干队伍,其标志应该是已有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合理的成梯次的研究队伍。蒋著问世,应该是成果的增加和队伍的壮大。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杜甫在重庆地区的作品研究已渐成气候。对此,我的喜悦是真诚的。我希望也相信,重庆地区的杜甫研究队伍还会不断增添新的成员,还会出现新的学术成果。
有以上三重高兴,能不援笔喝采?是为序。
                       作者于2002年阳光灿烂的国庆节
                          西南师大安居小区
编辑推荐 杜甫研究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自宋以来,就是研究热点,大家云集,成果丰硕。杜甫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兼遭逢"安乱",飘泊流离,由河洛而秦陇、由秦陇而蜀梓,由蜀梓而夔州,由夔州而湖湘,前人及今人对其一生流寓之处,几已穷其梳罗爬抉,而夔州诗却略嫌不足。重庆直辖后,本土学人日渐重视这一研究领域,从事杜甫研究的队伍也日渐壮大。此书出版,无疑对拓展杜诗的研究领域,壮大杜诗的研究队伍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本书是献给文学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的力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自 序
杜甫;夔州诗论
论杜甫夔州诗的山川形胜和风土人情描写
文人竹枝词的开山——《夔州歌十绝句》
——杜甫,刘禹锡学习民歌竹枝词的比较研究
……
文摘 书摘
以上论证了杜甫和刘禹锡同受民歌竹枝词的影响,下面再说作为两人学习民歌竹枝词典范之作的《夔州歌》和《竹枝词》的关系。
许学夷《诗源辨体》卷二十九“中唐”指出:“梦得七言绝有《竹枝词》,其源出于六朝《子夜》等歌,而格与调,则子美也。”关于刘禹锡《竹枝词》源出六朝乐府,前人已多指出:
自齐梁以来,诗人作乐府《子夜四时歌》之类,每以前句比兴引喻, 而后句实言以证之。……七官亦间有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亦有晴”……是也。 (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乐府诗引喻》)
古辞日:“黄蘖向春生,苦心随日长。”又曰:“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又曰:“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又曰:“菖蒲花可怜,闻名不相识。”又曰:“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又曰:“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又曰:“桐枝不结花,何由得梧子。”又曰:“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此皆吴格指物借意。……刘禹锡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措词流丽,酷似六朝。(谢榛《四溟诗话》卷二)
他们所指出的“源出六朝”、“酷似六朝”,是从修辞手法上的谐音、双关而言,仅属皮相,而真正影响和造就刘禹锡的,笔者认为还在许学夷所说的“格与调”,但它是来自杜甫的。
许氏所谓“格”者,是指诗的格式、格律也。许氏所谓?调”者,是指诗的风调也,即诗的民歌体风格。这种“格与调”,既包含诗的内容,也兼囊括诗的形式。
首先,从内容上看,《夔州歌》和《竹枝词》都符合“泛吟风土”,“为歌咏风上之作”这个总的创作原则。杜甫《夔州歌》10首歌唱了夔州的山川形胜(“中巴之东巴东山”)、历史地理(“白帝夔州各异城”、“群雄竟起闻前朝”)、村居生活(“赤甲白盐”、“壤东浓西”、“东屯稻畦”)、水次之便(“蜀麻吴盐”)和名胜古迹(楚王宫、武侯祠、高唐观),它们宛若一组连章体的风光纪录片,把观众带进一个雄伟、神奇、历史悠久的境界,让你领略到一种崇高、悲壮、迷幻的美感。10首绝句除开其三、其四两首“承前白帝三峡”、“辨古迹”、“论往事”(仇注卷十五)和“借论古以警蜀寇”(《杜诗镜铨》卷十三)而外,基本上都是吟咏山川形胜和风物古迹之作。刘禹锡的《竹枝词》11首,吟咏了白帝城头新生的春草、白盐山下清澈的蜀江、滚西新晴后的春水、昭君坊中的踏青女伴、滟澦堆上的年年波浪、瞿塘峡中的艰难古道、巫峡的烟雨猿啼等风土习俗。还因物起兴,描写了男女的爱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