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218058272/9787218058276 ·条形码:9787218058276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先秦古诗辨 |
|
|
|
先秦古诗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218058272/9787218058276
·条形码:97872180582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作者在第一章第三节专门论述了诗的本真、本根、文学三重义,揭示了先秦诗的原生态。接着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周易》、《诗经》、楚辞三者的性质,先秦诗的面目就大体了然了。
目录 序
看将铁棒磨绣针
--序《先秦古诗辨》
第一章开显启蔽的缘构--诗源论
第一节诗源众说辨析
一、关于艺术起源
二、关于“诗”之本义
第二节研究诗起源的方法
一、从本质看起源
二、原始要终
三、时空整合
第三节诗之三重义
一、诗之本真义
二、诗之本根义
三、诗之文学义
第二章本真诗性向文学诗性的转渡--《周易》诗性论
第一节《周易》诗歌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问题
一、《周易》的特质
二、《周易》有诗否
第二节诸神远去--本真诗性的隐蔽
一、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拉开人神距离,激活诗的审美功能
二、文字初肇的伟大事件,揭开神性面纱,引领文学诗性登场
三、公器私利的阶级分化,冲淡诗之神性,确立文学诗性面貌
第三节丽采秀出--文学诗性的滋长
一、《周易》卦爻辞在成书过程中美化整饰,渐具诗的文学形态
二、卦爻辞观物取象,促进了诗象征、比兴、意象等构成要素的形成
三、卦爻辞收录大量远古歌谣,直接影响后来《诗经》的成书方式
第四节含精抱朴,根器始分--《周易》诗之特质
一、含纳阴阳,吞吐万象
二、包孕众体,浑然天成
三、西北风情,本原生态
第三章诗的隐性自觉与反自觉--《诗经》
第一节《诗》为乐府说
一、周王朝诗风炽盛的文化背景
二、周民族从局部地域性政治实体向大一统国家政权过渡的标志
三、乐府的产生及其性质
四、乐府体制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五、乐府的功能与《诗经》的编撰动机
六、颁诗与《诗经》的成书过程
七、《诗经》与赋诗言志之风
第二节《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自觉
一、中国诗歌自觉之路
二、《诗经》自觉之标志
三、《诗经》自觉之特点
第三节“国风”--中国诗歌南北分派之源
一、《国风》诗风探源
二、《国风》诗风剖析
三、《国风》诗风南北分派的文学史意义
第四节《雅》--文人诗歌的闪亮登场
一、《雅》诗的性质
二、《雅》诗特色--与《国风》比较
三、《雅》诗与中国文人诗歌的文化品格
第四章文学缘域的再启蔽--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渊源
一、游走于礼乐文明的边缘
二、同化谋生存,超越求发展
三、同根蘖枝,各绽奇葩
第二节楚辞兴盛的人文环境
一、从中夷之防到南北对峙
二、闳阔的文化精神
三、浓郁的诗性氛围
第三节不有屈原,岂见楚辞--楚辞析名
第四节楚辞辨体
一、楚辞吟唱体式说
二、楚辞吟唱体式的特点
第五节屈原诗歌体系
一、屈原诗歌体系的构成
二、屈原建构诗歌体系的因缘
三、屈原诗歌体系的意义
第五章战国北方诗歌之流变
一、讽谏诗和托古诗
二、战国北方诗歌演变的原因
三、战国北方诗歌的特征
结语回眸中国诗歌的轴心时代
一、先秦诗的历史地位
二、先秦诗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
序言 陈一平同志在华南师大中文专业毕业后,留在古代文学教研室从事先唐文学的教学研究,其教学认真,卓有成效,深得学生赞扬与仰慕。1985年攻读先秦文学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就开始撰写《淮南子校·注·译》,并在1994年出版。其治学之勤奋与功力之扎实,可见一斑。后又攻读先唐文学博士课程,在栾栋先生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先秦古诗辨》。这就是现在出版的专著。
我参加了他的博士论文答辩。当时看了他的论文,感觉有点异样,和我过去对他专业水平的了解有较大的提高。退休十年,我和他在学术上讨论不多,所知甚少。乍看此作,觉得境界一新。用栾先生的话说,就是摆脱了资料性的述说,而史论融通。而在融通中又没有玩弄概念翻新或凭空假设的时尚。何以能有此一变?答辩后,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近看了栾栋先生给一平此作所写的序言,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一平的学术成果及其所达到的新水平,是栾栋先生的设计与一平同志学术实践的结晶。
名为“先秦古诗辨”,辨什么?辨诗性,辨诗源,辨诗体,辨诗脉,辨异议。明辨了诗性,辨诗源才有个标准;诗体是诗性的外在形式;诗脉是诗性演变的脉络;而先秦诗研究中产生的异议,往往和对诗性的理解相关。辨诗性是所辨诸问题的关键。作者在第一章第三节专门论述了诗的本真、本根、文学三重义,揭示了先秦诗的原生态。接着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周易》、《诗经》、楚辞三者的性质,先秦诗的面目就大体了然了。
文摘 第一章开显启蔽的缘构--诗源论
诗!美妙神奇之名!几乎所有沾上诗字的词都带有几分雅致,几分神圣,几分浪漫,几分飘逸。美好的故事叫诗篇,美好的境界叫诗意。一个人和诗沾上边,就让人平添一种敬意。在中国古代,诗的地位太重要了。诗是身份的标记,贵族见面,不用递名片自我介绍,出口成章,就知真假。诗就像贵族俱乐部的“金卡”,不懂诗,是没有资格当贵族的。诗又是当时国际通行的语言,政治角力,商务谈判都要赋诗言志。诗又是人立身安命之本,“不学诗,无以言”,不懂诗,连说话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诗又曾经是科举考试的必考题,不懂诗,就没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机会。诗又是士大夫的交际方式,洗尘接风,酬唱赠别,都是用诗。正是因为诗如此重要,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不读诗、吟诗、写诗的。诗也就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中国也赢得了诗的国度的雅号。
诗!美妙神奇之名!尽管中国称诗国,古往今来诗作汗牛充栋,诗人灿若群星,却没有人能给诗一个大家公认的“说法”--诗之性、诗之源,都似“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以致许多学人研治诗学多年,最终不得不掷笔慨叹:无法回答“什么是诗”这个简单的问题。①
诗界难定,而中国诗歌尤其难以界定。因为现今的诗学理论,对诗歌进行界定的标准,主要是西方的理论体系。我们知道,中西诗学观念、诗之样态有很大的差异。而我们以西方的标准来规范中国诗歌的时候,就难免有方枘圆凿之憾。那么,应该如何解读中国诗歌?
诗界难定,而先秦诗歌尤其难以界定。首先,先秦--秦以前,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是一个只有明确下限,而难以有明确上限的时空范围。至于前到什么时候,通俗地说,前到人类诞生之时。而我们知道,随着考古学、人类学的发展,我们人类出生证上填的日期是不断修改的,几乎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将日期向前推移。那么,“先秦”就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其次,由于先秦上溯至人类产生之初,其中有很长的一段没有文字,没有理性思维,甚至没有严格意义的语言的蒙昧时期,还包括虽然有文字,但受思维水平和书写条件限制,文字表达还非常稚嫩的时期。文献资料匮乏,现存史料要么是历史浩劫之残余,缺环甚多,要么是历代有意无意歪曲之产物,甄别甚难。第三,由于先秦是诗歌产生的初期,和后来成熟的诗歌相比,性质、形态、功用都有很大的不同。符合今天文学标准的诗在先秦并不多,而当时的诗,按今天的标准来看又大多不算诗。如此,后人对先秦诗歌的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