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

2010-04-01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页码:36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9787507729016 ·条形码:97875077290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 去商家看看
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 去商家看看

 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页码:36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9787507729016
·条形码:97875077290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丛刊

内容简介 作为古今诗运之关键,中唐诗歌一直备受关注。拙著意欲从风俗诗兴盛于中唐这一引人注目的现象入手,从风俗角度观照中唐这一诗歌史上由唐音转入宋调的关键时期,在努力挖掘风俗诗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力求准确地把握中唐的时代精神,寻绎中唐诗歌嬗变的轨迹及其缘由。
作为中唐诗歌的重要新变之一,风俗诗的兴盛绝非孤立的现象,而是社会心理发生根本剧变时波及诗坛的直接产物。“知人论世”,是中国论诗的传统。如果离开风俗这一人人无所遁逃的生活文化,就无法具体、真切地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对风俗诗所蕴含的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的发掘和分析,是拙著把握中唐时代精神的切入点。从风俗诗里不仅能够了解中唐风俗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察觉到诗人对题材进行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而由来已久的“风教说”在中唐诗坛上的盛行,更使得相当一部分风俗诗在题材的选择上带有明确的政教目的,因而更集中地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心理,此乃中唐风俗诗独特的史料价值之所在。拙著通过对中唐风俗诗较常涉及的几种风俗事象的辨析得出结论:中唐是一个沉迷于世俗享乐,极度豪奢而又极度迷茫的时代,世俗精神是中唐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对文学影响的深浅,取决于社会心理改变文人思想观念和文学观念的程度。由于一直被奉为圭臬的“三不朽”理想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在安史之乱以后不复存在,致使唐人以意气功业相尚的价值观轰然倒塌,其自我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是他们的精神世界转向世俗生活的重要心理基础。白居易不讳俗的生活态度与诗歌风格在此时出现,具有典型的文化意义。
士子的精神世界既如此贴近世俗生活,风俗对他们的文学创作必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中唐时期趋俗尚异的世俗化倾向,成为风俗诗兴盛的温床,从诗人对风俗题材的垂青,到官词由抒发怨情向描写宫廷秘事的演化以及文人竹枝词的兴起,皆与时代风尚息息相关。由于风俗广泛人诗,引发了诗歌的一系列变化,有力地促进了中唐诗歌的新变,这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就乐府诗的发展而言,着力挖掘诗题里所蕴含的风俗内容,是中唐乐府诗革新的重要思路;就文学思潮而言,中唐风俗诗效法《诗经》的比兴手法,倾向于选择富有民俗内涵的事物,是当时以复古为革新的表现之一;在诗歌风格上,尚怪奇是中唐诗在美学上的重要突破,而风俗题材本身所蕴含的新奇、神秘的因子,对诗风之险怪多有裨益;在诗歌语言方面,风俗诗使方言、口语、俗谚大量进入诗歌的殿堂,对诗歌语言由雅趋俗的嬗变起了不可忽视的催化作用。
作者简介 刘航,江苏武进人,1970年9月生。2001年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编辑推荐 《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从风俗诗兴盛于中唐这一引人注目的现象人手,探讨作为古今诗运之关键的中唐诗歌的变易及其缘由;力求通过对其中蕴含的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的发掘和分析,更全面、深人地认识中唐风俗的多维形象,把握中唐的时代精神,并在此基础之上,寻绎中唐诗歌嬗变的轨迹。
目录

序二
提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画鬼魅易,画犬马难”——聚讼不已的“风俗”
第二节 中唐风俗诗研究现状之一瞥
第三节 选题缘由与设想

第二章 中唐——一个充满世俗精神的时代
第一节 “自我作古”的“三令节”——节令习俗划时代裂变的标志
第二节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极尽奢华的赏花活动
第三节 “风流恣绮靡”——战后的自我补偿与怀旧
第四节 “服食求神仙”——对俗世享乐的贪恋
第五节 “鬓样眉心日日新”——务求新异的时代风气
第六节 从“吴调”到“秦乌”——江南风俗对中唐巫卜之风的影响

第三章“下偶俗好”——中唐士风与诗风的变易
第一节精神的失落与慰藉
第二节白居易不讳俗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 中唐风俗诗——时代风尚的产物
第一节 “时俗轻寻常”与诗人对风俗题材的垂青
第二节 “闲坐说玄宗”与宫词重心的偏移
第三节 “惟闻唱竹枝”与风俗专用诗体之滥觞
附:竹枝词考

第五章 风俗入诗与中唐诗歌之新变管窥
第一节 对风俗内涵的着意开掘——中唐乐府的新思路
第二节 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以复古为革新的诗坛思潮
第三节 异境启奇思——精思结撰斗险怪
第四节 毕肖儿女声口——风俗诗的兴盛与诗歌语言的俗化
参考文献
后记
附记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