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诗歌词曲
小说
世界名著
散文
传记
武侠
网络小说
推理
言情
文学
诗歌词曲
青春
动漫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美学与艺术类
2010-03-31
市场价:¥22.00卓越价:¥19.60为您节省:2.40元 (89折)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5 颗星:(0)4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美学与艺术类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美学与艺术类
市场价:
¥22.00
卓越价:¥19.60为您节省:2.40元 (89折)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
5 颗星:
(0)
4 颗星:
(1)
3 颗星:
(0)
2 颗星:
(0)
1 颗星:
(0)看全部1篇评论
(1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040152878
·条形码:97870401528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是“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之一,是第一部从阅读学的角度全面总结欣赏新诗经验的专门教材,旨在为欣赏中国现代新诗提供系统而切实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当代大学生欣赏中国现代新诗的基本能力。著者在广泛阅读20世纪新诗作品、全面把握新诗文体特征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近百首经典作品,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来提出基本的理论观点,融理论建构与作品赏析于一体,深入浅出,文字生动流畅。《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所有理论与方法均系根据新诗自身的历史和审美特征、从欣赏新诗的专门需要出发来提炼和组织的,拒绝简单套用一般文学理论和其他专门文体的阅读经验,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性的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方便教学和实用。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公选课教材,又可作为中文专业选修课教材,也适合一般新诗爱好者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李怡,重庆人,1966年生。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学士与博士学位,l989年至今任教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副教授、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年起又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筹)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新诗、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处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四川现代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阅读现代》、《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等。
目录
序
绪论中国现代诗歌与当代中国读者的需要
第一节 中国读者已不需要诗歌?
一、中国现代诗歌运动远离了读者?
二、读图时代的读者不再需要诗歌?
第二节 欣赏的问题
一、古典诗歌创作与鉴赏之间的协调
二、现代诗歌与欣赏之间的断裂
第三节 现代诗歌走近读者的原则
一、诗歌创作上体验读者的心理期待
二、总结现代诗歌既有的欣赏经验
第一章 诗歌欣赏直观生命的韵致
第一节 诗:生命韵致的直写
一、生命
二、生命的韵致
三、直写生命韵致
第二节 欣赏即直观生命韵致
一、直观
二、直观对象与体验自我
第二章 诗歌欣赏的心理流程应和与感动
第一节 应和:愉悦与协畅
一、什么是应和
二、应和的几种形式
三、应和的效果
第二节 感动:自我生命跃升
一、什么是感动
二、智慧的获得也是一种感动
第三节 期待受挫及其克服
一、期待受挫
二、期待受挫及其克服过程
第三章 从意境到意象
第一节 意境与意象
一、意境诗
二、意象诗
第二节 意象时代的中国现代诗歌
一、传统抒情模式的危机
二、现代诗歌的意象特征
第三节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意境缅怀
一、意境何以需要缅怀
二、缅怀意境的种种方式
第四章 中国现代诗歌的情绪之流
第一节 情绪:新的欣赏对象
一、情绪的诗
二、繁复的情绪
三、对情绪诗的小结
第二节 现代情绪诗的阅读与欣赏
一、把握情绪的范围
二、感受情绪的运动方式
三、注意情绪的矛盾性
第五章 智慧的力量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歌情感与理性的分离
一、情景交融与直抒胸臆
二、宋诗的寓理于景
第二节 现代诗歌的理性抒情
一、理性抒情的出现
二、现代诗歌的形而上思考
三、现代生命的诗意体悟
四、现代生活的文化反思
第六章 中国现代叙事诗与诗歌中的叙事
第一节 中国现代叙事诗
一、现代叙事诗的出现
二、现代叙事诗发展的高潮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叙事
一、叙事因素
二、现代诗史上叙事因素的大量涌现
第三节 现代诗歌中的叙事与抒情
一、叙事:有力的抒情
二、"冷抒情"中的叙事
第七章 从雅言到白话、口语
第一节 从雅言到白话
一、古典诗歌的僵化和衰亡
二、雅言的局限
三、白话的兴起
第二节 白话的魅力及其雅化_
一、白话诗的魅力
二、白话的雅化
第三节 当代口语诗欣赏
一、口语诗的出现
二、口语诗中的反叛精神
三、口语诗歌中的口语
第八章 中国现代诗歌的声音
第一节 诗歌的韵律节奏
一、诗歌的韵律节奏
二、韵律节奏的现代自觉
第二节 现代格律诗的韵律
一、"新月派"诗歌的格律探索
二、30年代诗歌的格律探索
三、40年代的十四行诗歌
四、当代的格律理论和诗歌创作
第三节 自由诗的韵律与节奏
一、自由诗也是有格律的
二、现代汉语对现代自由诗的影响
三、现代自由诗的韵律特征
第四节 朗诵诗的欣赏
一、朗诵诗
二、朗诵诗的欣赏
第五节 当代歌词文学
一、当代歌词:诗意转移的形式
二、歌词文学的特性
第九章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的整体性原则
第一节 一首诗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一、诗的整体把握
二、抽象的概念不能肢解诗的完整性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诗歌的多重人生:与空间
一、多重人称
二、多重空间
第三节 中国现代诗歌的核心意象
一、长(组)诗阅读中的意象把握
二、三类核心意象
第十章 细读与误读
第一节 细读与一般性阅读
一、专业化细读的必要
二、细读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误读与审美经验的拓展
一、误读的含义
二、误读产生的原因
三、创造性误读与附会性误读
第十一章 中国现代诗歌的比较欣赏
第一节 比较欣赏
一、比较欣赏
二、比较欣赏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古今比较欣赏
一、传统的承传:古今比较的依据
二、诗歌意象与主题的古今比较
第三节 中外比较欣赏
一、西方诗歌对中国的影响
二、接受中的变异
第四节 中国现代诗歌之间的比较欣赏
一、例证之一:闻一多与徐志摩
二、例证之二:戴望舒与穆旦
第十二章 中国现代诗歌的晦涩问题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晦涩
一、晦涩
二、晦涩之争包含的多种观念
第二节 晦涩与审美的现代特征
一、晦涩: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
二、晦涩:诗人的想像力
三、晦涩:诗歌现代性的标志
第三节 晦涩诗歌的欣赏
一、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先天共感的体味
三、整体结构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诗歌阅读尤其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阅读是一件相当令人困惑的事情。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的理论兴趣,完全可以将一个艰涩的西方理论讲得头头是道,然而一进入实际的文学阅读却多少有些不着边际起来。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呢,不少都对中国现代诗歌怀着一种看法:要么是平自如话,了无趣味;要么就是故作高深,晦涩难懂,总之,读现代诗不如读古典诗,对中国新诗最好敬而远之。
作为一名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师,作为一个古老的“诗之国”的文学爱好者,我和我的同事们常常为此感慨不已。我们从来不打算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捧上天,但是,诗歌,尤其是记录现代中国人精神历程的中国现代诗歌,却无论如何也没有被轻易拒绝的理由。因为,许多的拒绝都来自于人们知识的空白,无论那些糟糕的中国新诗究竟糟到了怎样的程度,其实都还有另外一批或者说更多的一批心灵的结晶在等待我们,在那里,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强烈的共鸣,可以实现最激动人心的精神的交流与对话。只有真正进入到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世界,我们才会发现,最真切地表达着现代中国人生存烦恼的是诗歌,最真诚地解剖了自我心灵的是诗歌,同时,最温柔地抚慰过我们灵魂的也是诗歌。
如何编写一部深入浅出的读物,将自己诗歌阅读的心得讲述出来,和更多的读者一起分享“诗歌欣赏”的快乐,这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一个想法。我设想,应该在这本书里包容大量的现代诗歌名篇,在感性的欣赏当中提炼出理性的经验。它不同于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版的许多纯诗歌理论,在抽象的诗歌概念、艰深的创作描述之外,它主要应该以“欣赏”为中心,以读者的阅读过程为中心;在“诗歌”已经被理论家作为一种巨大的、笼统的概念反复阐发的时候,它更应该明确自己的讨论对象——中国现代诗歌,在中国现代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在中国现代诗歌与外国诗歌之间,或许本来就有许多的不同,我们无意作出包罗万象的阐发,我们更应该关心身边的事物,这些争论不休、褒贬不一的中国现代诗歌;当然,我们也不想仅仅汇集一些具体作品欣赏文字,而是在具体的欣赏之外,多少还提炼一些理性的经验。
这其实就是一个中国现代诗歌“阅读学”的初步构想。
构想的难度显而易见。当我就这一问题向学者刘纳先生请教的时候,她多次建议我应该独立完成这样的“个性化工作”。我明白她的意思,在诗歌欣赏的问题上,阅读的分歧往往就是个性的体现,这是很难相互迁就的。
文摘
第一首诗我们认为它有意境,第二首诗就缺乏意境。
那么,什么是意境呢?还是以《和乐天(春词)》为例,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写的是一位少妇由于丈夫长期远离自己,蛰住在深深的闺楼中,在“女为悦己者容”的心情下,不事粉黛与修饰,她的内心虽然对自己的爱人有怨恨,怨恨自己的生命在等待中一天天老去,怨恨美好的青春渐渐不再,如花的容颜将随时间的流去而憔悴,内心中生命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然而,她心中的怨恨是基于对爱人的思念,是永远的企盼,是无限的坚贞。她的全部身心都在爱人的身上,因此,诗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对立和冲突,没有情感上、思想上的背叛和纷争,只有在爱的名义下的自我怜惜以及在怜惜中的无私牵挂,淡淡的哀怨中有一种对爱的坚守、凝定。不仅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宇宙自然间一切事物也是和生命息息相通,在诗中,花儿仿佛是少妇贴心的伴侣,知晓她的心事,也是似愁似怨的情态,当她在无限的爱怜中抚弄着花儿时,飞来飞去的蜻蜓也把她当作一朵美丽的花,爱怜地抚弄。一切是和谐、亲近、明净,充满着生命的情趣。这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主体的诗歌追求,就是意境的基本特征。
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最高的审美理想,它源于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生命理当顺应宇宙变化的节律,遵天命以应四时,涵虚养性,以空明的心境容纳万有,在宁静淡泊中保持生命的清纯与明净。中国古典诗人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时序中面对的是山水田园所组成的世界,“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农业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二者的和谐一致。”①中国古典诗人体味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宇宙之道,他们以无限敬畏之心倾听自然的启示,期待着奇迹的降临,从而保持生命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的和谐共振,息息相应,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在此宗旨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了一套与乡村文化相适应的艺术旨趣。在诗人的人格养成上,古典诗人强调以一种虚静与闲适的心境面对生存所依赖的自然万物,“直接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感觉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声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诗境的范本。”
后记
2003年秋天,十几位年轻学者聚集在美丽的重庆北温泉,就“新诗欣赏”讨论了三天。专注而热烈、坦诚而艰难的讨论围绕着新诗与读者的关系展开,意图是在新诗和读者之间架起桥梁——这实在不是轻松容易的事。
于是有了这本李怡主编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自从近九十年前自由体白话诗开始尝试,“问题”也就出现了。相对于以“自由”为标识的“新”,新诗把既往所有的汉语诗体形式都推为了“旧”,它也因此遇到了中国诗歌不曾遇到过的问题,以往完全不必讨论的问题,则不得不追究了。
直至五四之前,中国历代诗人和诗评家都不必去探寻诗存在的意义和理由,也不必去追究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而对新诗本体的追问却贯穿着它自诞生起近九十年的全部过程。一个新诗人写作生涯的始终都会伴随着对“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的辨析以及诗存在理由的追问。这追问甚至可能十分急切、十分焦灼。
早在1931年,陈梦家在《(新月诗选)序言》中说:“新诗在这十多年来,正像一支没有定向的风,在阴晦的气候中吹,谁也不知道它要往哪一边走。早上和黄昏的流云,本没有相同的方向,因为地面上直流的长河有着它们不变的边岸。”又是六十多年过去了,新诗仍然没有定向,“谁也不知道它要往哪一边走”。
不少研究者关注过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于新诗的共识的破裂,实际上,-自新诗诞生之日,就从来没有过共识。
如果说中国古典诗歌两千多年发展演变的历史像“地面上直流的长河”,新诗则成为“早上和黄昏的流云”——宗白华五四时期的小诗集正题名为《流云》。
看惯了“直流的长河”的中国人遥望流云,难以欣赏它的变幻莫测、它的奇形怪貌。新诗的成就不如新的小说、新的散文,几乎成为定论。天才的批评家李健吾却以他特有的犀利明辨的眼光看到“通常以为新文学运动,诗的成效不如散文,但是就‘现代’一名词而观,散文怕要落后多了。”(《新诗的演变》)从这个角度看,被公认为“运气显得不佳”(李健吾《(鱼目集)——卞之琳先生作》)的新诗也.可以说运气极佳。
查看更多
下一篇
本文网址:
https://www.reader8.com/book/20100331/414436.html
读书人精选
热点排行
诗欢文爱
坦白书(马良著)
海宁潮古诗词书法集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金色阳光作家文库在岁月的高杆上
唐诗三百首(阅读无障碍本)
名诗妙词精选999
国民阅读经典:宋词三百首
明解增和千家诗注
林锴诗书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