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5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300113555 ·条形码:978730011355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新世纪的太阳:二十世纪中国诗潮 |
|
|
|
新世纪的太阳:二十世纪中国诗潮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5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300113555
·条形码:97873001135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内容简介 《新世纪的太阳:二十世纪中国诗潮》:我对于新诗的思考,从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基本上是在反思历史,是在对新诗作整体的回顾。那是一次又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到了20世纪90年代写这本《新世纪的太阳》时,我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思路,把重点放在对于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上。也是从这时开始,我挣脱了一切的心理障碍,开始了自以为是的、无拘束的、快乐的思考和写作。
我对于新诗和新文学的较为全面的认识,也始于此时。到了最近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最后一辑的《诗卷》,以及主持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中国新诗总系”的工作时,我深感自己的认识已是相当的稳定了。
就我本人来说,我对于新文学和新诗的贡献是微弱的。但可以庆幸并引为骄傲的是,当年应我和李杨之邀加盟这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丛书”写作的诸位作者,目下都已是影响中国学界的中坚力量了。为此我心中充满了喜悦。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也感谢本书的责编刘汀先生,感谢他们的慷慨和辛劳。
作者简介 谢冕,我国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著有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1898:百年忧患》、《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主编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
媒体推荐 《新世纪的太阳》是第一部中国现代诗歌史……这部诗歌史以对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方式的认同。来了解一个时代深刻的时尚,同时对与此一时尚有关的诗歌进行判断。
——《文艺争鸣》,1994年第6期
作为诗评界的一员骁勇的主将,谢冕……对诗歌中现实主义精神的恢复,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第6期
编辑推荐 《新世纪的太阳:二十世纪中国诗潮》: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目录 第一章 古典王国的衰亡
一、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代诗歌的亲缘联系
伴随新诗发展的浓重“阴影
二、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极致。
“盛世”的哀音,迟暮时节的辉煌
三、充分完成的诗歌时代。遍野的悲风预示巨变
第二章 前夜的阵痛
一、旧秩序的怀疑。变革现状的孕育
二、诗界革命:诗歌的维新运动。守旧势力的抗拒
三、南社的进步争取。中国诗歌的期待
四、新的知识阶层的诞生。对传统文化产生离心力
第三章 重围的决战
一、从救亡到启蒙。伟大的诗体解放
划时代的创举
二、勇敢的“尝试”。新纪元艰难的一页。
三、广泛展开的试验。青春期的幻想和追求
四、艺术的自觉之确立。“真正的白话新诗”的诞生
第四章 女神们的创造日
——浪漫时代
一、青春期的浪漫精神。社会性的理想倾向
二、凤凰再生的呼唤。20世纪时代精神的宣泄
三、火山爆发式的情感。狂飙突进精神
四、浪漫激情的转型: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憎的丰碑和爱的大纛
五、颓唐期的变体:落日的奇艳。浪漫的余绪
第五章 诗美的启蒙
——浪漫时代二
一、冷静时刻的回顾。对感伤主义和自由体的反诘
二、灵魂寻找躯壳。完美的形体装裹完美的精神
三、舞步呼唤镣铐。破天荒的诗美醒悟
四、诚心实意试验的一群。活水和火山
永远的生命力
第六章 怪影与异国情调
——现代初潮
一、农民文化意识的深层危险。对复古倾向的冲击
二、古典传统的背叛。中国象征诗的先驱
三、神怪之梦及美。拒绝冷酷的理性解释
四、异国情调的挑战。充满矛盾的实践
五、从追踪到同步。置身于特定氛围中
六、抗拒主流的非主流集结。无可拒绝的面对
第七章 秩序的反叛
——现代初潮二
一、感受到的传统压迫
二、双向的反抗
三、变异与展延。
四、纯正品质的倡导。
五、艰难的突围。
六、现代艺术种子的播扬。历史性的深远影响。
第八章 抒情时代的终结
一、时代苦难给艺术的压力。一代人的自我否定。
二、叙事对抒情的挤压。战神驱逐美神。
三、“再革命”与艺术转型。痛苦的放弃与抉择
四、意识形态的投入。纯诗的否定。
五、群体对个人的取代。集团艺术的倡导。
六、逆转造出的奇效。艺术生态的自我调节。
七、抒情诗的完善和成熟。新的抒情品格的确立。
第九章 七月的希望
一、雨巷的迷途。中国旧诗的长久威胁。
二、硝烟中创造的新时代。自由诗的繁荣。
三、时代塑造诗的形象。自由诗的旗帜。
四、七月的贡献。韵文影响的消除。
五、使命感与审美创造的契合。
第十章 暗流涌出地表
一、现代精神的潜在形态。沉睡火山的岩浆。
二、现代诗再度滋荣的特殊环境及其特殊条件。
三、从浪漫的抒情走向现代性
一批现代经典的出现。
四、中国“狼孩”的命运。冲出重围的勇者。
五、新诗暗流的泉眼。艺术火种的蔓延。
六、海啸之前的风帆。严肃时代的严肃星辰。
七、“空隙”给予的机缘。严肃的抗争
第十一章 历史大转折的预示
一、小农汪洋中浮起的岛屿。现代诗的现实困境。
二、向着社会现实的调整。风暴袭击下的秩序。
三、乡村隋结与都市记忆。中国新诗的历史性命运
四、新诗转型的纪念碑。大转折的预示。
五、时代推进的艺术逆反。传统审美的回归。
六、完成的诗歌和完成的时代。
七、统一化的最初努力
未来诗歌大一统秩序的萌芽。
附录一 新诗论潮
附录二 回望百年
《新世纪的太阳》书后
新版后记
……
文摘 清代虽然是文学创造力衰竭的时代,但在造尽文章的前提之下,作家们仍力求把文章写得完美赅备。就诗歌而言,它也创造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极盛状况。清诗当然不能和唐诗比,唐诗是继古诗之后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创造力的大发扬,它的辉煌是不可企及的。但唐代诗人也有他们优越的条件,那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又一片未曾开垦的良田沃土,还有未曾摧毁的自由而浩瀚的天空。他们随便摘下一个柳枝,便可以唱出人间极婉转的伤别之情;他们随便面对一片孤飞的云影,便可托出一些前人不曾道及的人生感慨。更为重要的是,那时各种诗体发展充分而臻于完满,诗人们面对这一切,每一次吟咏都充满了第一次创造的喜悦。再加上良好的竞争、交流的风气,彼此唱和酬答,技艺上的切磋,更增添了创造的欲望。这种交流促进了多种风格的兴起和相互渗透。风格的形成又加速了流派集结的过程。风格相近的诗人形成流派之后,增强了艺术上的竞赛,于是诗歌创造开始良性循环。
唐代诗人大体都在自娱和交流的前提下进行诗歌创作,那时艺术创造的自由和洒脱足以令后世羡慕。写诗就是写诗,除了朋友间往来传阅,就是给当时的艺术家们演唱娱乐,这种娱乐多数也是在朋友之间的酒会上进行的。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大约一百余年的时间内,唐代国势强盛、社会稳定,更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而清诗不同,它必须在前人千万遍吟唱过的地方造出新气象和新境界来。许多题目经过多年的践踏已经是稀泥一摊,但清代的才子们却必须艰难地从中掘出一些足以让人兴奋的诗趣。这样,他们付出的是百倍于前人的心血,而造出来的却很可能是“聪明的重复”。以王士稹(1634~1711)为例,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康熙年代,崇尚盛唐风度,手编《唐贤三昧集》,目的是“要在剔出盛唐真面目与世人看”(《燃灯纪闻》)。他是神韵派的倡导者,天下为之风靡,于是成为当时诗坛的盟主。请看他的《秦淮杂诗》之一: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此诗极富唐人绝句情调,也有那份空灵与洒脱,但却是造出来 的。清代人大抵都有这种“造诗”的本事。
后记 书能够再版说明读者还记得它,这对作者来说是莫大的欣慰。关于这本书的写作,我在初版的“书后”已有说明,但那也是将近20年前的事了。记得当年,我和朋友以及学生们聚在一起切磋学业,营造了一个相当融洽的学术环境,我们毫无拘束地研讨、论争,促进了彼此的学识,增强了彼此的友谊。那情景对比目下的匆忙和喧嚣,仿佛已是隔世。
我对于新诗的思考,从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基本上是在反思历史,是在对新诗作整体的回顾。那是一次又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到了20世纪90年代写这本《新世纪的太阳》时,我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思路,把重点放在对于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上。也是从这时开始,我挣脱了一切的心理障碍,开始了自以为是的、无拘束的、快乐的思考和写作。
我对于新诗和新文学的较为全面的认识,也始于此时。到了最近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最后一辑的《诗卷》,以及主持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中国新诗总系”的工作时,我深感自己的认识已是相当的稳定了。
就我本人来说,我对于新文学和新诗的贡献是微弱的。但可以庆幸并引为骄傲的是,当年应我和李杨之邀加盟这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丛书”写作的诸位作者,目下都已是影响中国学界的中坚力量了。为此我心中充满了喜悦。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也感谢本书的责编刘汀先生,感谢他们的慷慨和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