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页码:1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801407078 ·条形码:9787801407078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哲学与人生 |
|
|
|
哲学与人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页码:1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801407078
·条形码:978780140707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
内容简介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之一。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编写了《哲学与人生》,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使用。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材,《哲学与人生》在编写过程中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哲学与人生》由“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五个单元组成,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编辑推荐 《哲学与人生》: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审定。
目录 绪论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暗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人生选择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与运动
二、行动与规律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一、意识的能动性
二、自信自强与人生发展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二、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二、顺境与逆境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实践与认识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一、现象与本质
二、如何提高认识能力
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科学思维
二、创新能力
第四单元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社会与历史
二、如何正确确立人生目标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二、理想与现实
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一、理想信念
二、意志责任
第五单元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创造人生价值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人的本质
二、维护权益与服务社会
第十四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一、人的价值
二、劳动奉献
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二、个性自由
……
序言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之一。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编写了《哲学与人生》,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使用。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材,《哲学与人生》在编写过程中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哲学与人生》由“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五个单元组成,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与人生》由苏娅主编,范潇涵、秦庆远参与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书刊和相关论著,并吸取了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益经验,在此谨表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紧迫,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使之日臻完善。
文摘 插图: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对哲学首要问题的回答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存在与思维、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也就是世界的本质问题。其基本原理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一原理的内涵包括: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这是马克思主义克服了传统哲学二元论的标志。在哲学史上,尤其在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中,二元论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认为存在的本质是广延,即事物在空间中占据的形状和大小,它无法思想,而思维没有广延,存在与思维两者本质完全不同,思维又如何能够认识存在呢?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将意识归结为物质的产物解答了这个问题。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它既不是由神创造的,也不是“绝对精神”或某种物质如“始基”等变化发展的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