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208079281 ·条形码:97872080792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城市的心跳 |
|
|
|
城市的心跳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208079281
·条形码:97872080792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全书包括序曲、旧地表情、新区掠影、长街风景、情缘上海、异国印象、特别报告、尾声等内容,从上海申博成功写起,以世博动迁为基点,反映了旧城变迁之艰辛,市民生活之百味,现代化城市的风景与风情,生动地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的上海世博主题。诗集还收入了反映抗震救灾的最新作品。
作者简介 桂兴华:国家一级编剧,1948年生于上海,1991年4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浦东新区第一、第二、第三届政协委员,现在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工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了大量散文诗,出版了《新年酒吧》、《红豆咖啡厅》、《美人泉》、《长长的街》等,并在1987年主编了《散文诗的新生代》。1993年开始又创作了一系列题材重大的政治抒情长诗。代表作有:《跨世纪的毛泽东》、《邓小平之歌》、《中国豪情》、《祝福浦东》、《永远的阳光》、《青春宣言》、《智慧的种子——张江抒怀》、《又一次起航——写给终身学习的人们》等,2006年汇编成《激情大时代》。中国作家协会、上海作家协会、《文汇报》社联合在京召开了“桂兴华政治抒情诗研讨会”。
获得的主要奖项有:上海青年诗歌比赛第一名、“萌芽”创作荣誉奖、纪念郭小川诗歌大赛特别奖、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特别奖、中国人口文化奖、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优秀作品集奖、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等。
媒体推荐 贺敬之:桂兴华同志不仅比我写得多,而且比我写得好。新时期以来,桂兴华同志以及其他同志在政治抒情诗创作上取得的新开拓、新成就和新经验,一直是我倍觉珍贵并努力学习的。
赵启正:读桂兴华富有激情、美感和新上海符号的诗,人们会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并变得年轻!
周汉民:桂兴华的诗作饱含激情,想象丰富,回味久远。诗人的字里行间,既洋溢着艺术的气息,又能让人触摸到生活的心跳。这种艺术风格,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与欢迎。
谢冕:桂兴华的诗是跨世纪的歌唱。他几乎每年都有一部长诗,激情非常饱满。他在上海诗人群里是很独特的一位,他在政治抒情诗方面成绩是巨大的。他始终很坚定地写大主题的诗,非常可贵。在构思、意象、语言上,桂兴华也是一个成熟的诗人。诗的抒情性、音乐性,是诗的生命。桂兴华很注意这一点。
编辑推荐 这部诗集,由80个独立成章的节奏组成,有八组鲜明的脉络。短则8行,长则250行,共3200多行。
诗人从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博成功写起,既有对老城区深沉的回顾,又有面向世界的辽阔视野,并有迎战雪灾与抗震救灾的最新作品。
诗人以白莲泾为基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体验了旧城变迁之艰辛,感受了市民生活之百味,并且亲自抓拍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画面,生动、激情地演绎了中国201 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诗中展示的霓虹海里难忘的聚会,是诗人熟悉的,也是读者常见的。
让我们的心与城市一起跳动!
城市之心为世界祝福!
向未来致敬!
目录 序一 时代的咏搏/赵启正
序二 回味久远的畅想/周汉民
穿三 历史的回声/张学兵
序曲
祝福:我的城市
旧地表情
黄浦江流进了时代大封面
写给那位意大秘女孩
听沪剧《卖红菱》
“申博号”印象
阳光的嘟印
“51号兵站”
湮没当年
小店某个章节
最后的轮渡
防汛墙
收藏大车间
谢谢你,区长送来的鲜花
前面正在工工
为一位工地建设者题照
工地打桩
新区掠影
年夜饭
钥匙:终于生猛
新书架里的旧瓦片
按动是一种生活质量
邻居们(四首)
工人诗人
音藏铁路驰进了他的视野
哑巴卖刀
品味麻将
重回老衔
东书房路漫游
新街坊(二首)
泪,不能应聘
映山红留言
鼓舞青春
长街风景
滨江大道留步
谁变成了古城墙
被元宝茶香倒的湖心亭
甜蜜弄堂
烟囱·观光塔
银行门口
股票交易所遇寒
自行车看戏
看《相伴到黎明》
女高中生的手被他抓住了
香港来电
南京路在走
精神故乡——博物馆抒情
群山集体照——俯瞰在世博大楼上
情缘上海
陈毅市长:1949
先生,你早!——写在鲁迅故居
文庙:走近孔子
杨斯盛走下铜像
千纸鹤在颤抖——怀念谢希德
又听傅聪
与孙道临下棋
与李媛媛对话
徐虎师傅
被世界三大男高音灌醉
《悲惨世界》幕后
达尔文落户
异国印象
特里尔:马克思故居
布鲁塞尔:天鹅咖啡馆
阐姆斯特丹:梵高搏物馆
巴黎:巴尔扎克墓地.
塞纳河畔:莎士比亚书店
法兰克福:歌德故居
奥地利:莫扎特故居
维也纳:最后一班地铁
维纳斯雕像
蒙娜丽莎画像
生命的仆人——题雕塑“菲利浦·波之墓”
小镇:“魔鬼”的提醒
茜茜公主:1898——写在茜茜博物馆
金色外衣里的黑人
酒店门口的拉客者
又见那位老太太
手表店老板
“皇家花园”随想
中国留学生背影
特别报告
非常雪景:中国红
山川撼动的时刻(三首)
幸存的小手向红星致敬——读四川省北川县灾区的一张照片
压在水泥板底下的话一写给灾区的老师们
蓝警服里的爱——写给四川省江油县公安局一位女民警
更加坚定地迎接——写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子里
尾声
期待,正在计时
评论
新开拓、新成就和新经验/贺敬之
坚定地写大主题/谢冕
雄风舒展/孙琴安
独特的艺术追求/郭在精
真情在白莲泾喷发/傅亮
后记
嘹亮的早晨/桂兴华
附录一 历届世博会举办城市一览(1851-2015)
附录二 桂兴华诗歌创作、演出活动年表(2006.6-2008.7)
……
序言 序一 时代的脉搏
开发开放的新时代,使新上海真正崛起。
记录新上海的迅猛发展,可以用政府工作报告、新闻报道、报告文学和影视作品,但想听到历史的澎湃声,非诗不可!
诗人桂兴华很早就关注这个题材了。他的长诗中,有对比,有对世界的嘹望,更有想象力。我在许多场合听过他的作品朗诵,每次都会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读桂兴华富有激情、美感和新上海符号的诗,人们会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并变得年轻!
2008年1月3日于北京
(作者系国务院原新闻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文摘 插图:
后记 嘹亮的早晨
2006年10月,我在白莲泾发现:新的题材与以前绝没有重复。
这里,勾起了我一连串在南市小北门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无数细节活龙活现。
一年多来,我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周家渡、南码头、上钢街道、白莲泾工地、董家渡、六里桥、三林世博家园、上海世博局,采访了许多居委会干部和动迁户,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我的诗稿出来后,好几天晚上在白莲泾居民的新居里征求意见,并辅导她们一句句朗诵。
在申博成功五周年的座谈会上,我发现好几个敲扁鼓的老妈妈都一边读,一边噙着热泪。
也许,《新书架里的旧瓦片》触动了她们的心灵。
历史的交替、空间的转换,在世博大动迁前后得到了集中体现。
白莲泾是现实,我还得有梦幻;
白莲泾是眼前,我还得有遥远。
这里的故事,还在世界上许许多多地方发生着。
工地上,谁的手臂在频频摇动?是掘土机,更是历史!
我喜爱工地,因为我渴望有拓展的工程。
我是白莲泾畔的浦东中学的67届高中毕业生。
今天,我又听到了:一群群身穿洁白校衣的新同学,朗诵起我献给母校的新作。
朗诵诗能传达时代的鼓声,人民的呼吸。
以观众的情感为主线,用组合式画面构成亮点。
以一种面向广阔空间和滚滚人潮的抒情姿态,借助多媒体,由专业和业余人员在艺术殿堂和街头广场广泛诵咏,能为诗歌寻找到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表达方式。
群众欢迎诗风明快的朗诵诗。
朗诵会既为群众开辟了一个新的课堂,又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在一系列群众朗诵活动中,我的诗走出了“象牙塔”,成了大家抒发情感的一个载体。
朗诵,由诗篇、朗诵者、听众组成。
朗诵的第一要素,是选择合适的流畅的诗篇。
为什么反映现实的作品容易引起反响?
诗中的人物、事件与时代背景,参与者十分熟悉,容易理解,感到很亲切,感染作用就更加直接。
时代依然需要号角,投身改革开放的各地群众接纳了我的诗,并且随着朗诵而激情荡漾。
2000年初,我在建平中学策划了两场纪念浦东开发的朗诵会,我通过校长发动了许多学生来参加诗歌讲座,并与艺术家们一起排练。我和导演的讲解和指导,使同学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懂得了怎样艺术地再现诗人笔下的内容。然后,组织4000多名同学参加了朗诵会。
我把舞台选择在杨浦大桥下面的大操场上,蓝天白云,车队不断,浦东的美景一览无余,这个背景成了朗诵诗最好的注释。
2004年酷暑,《邓小平之歌》的排练现场上,我成了总导演,短袖衬衫总是湿漉漉的。先是与乐团商量,后是和观众交流,自己还上台朗诵,忙得既累又乐。
为了使音乐符合朗诵的内容,我边听边纠正着梁波罗、狄菲菲后面的伴奏。当排练到小平复出这一节时,演员和指挥静听着我的慷慨陈词:“这是历史的大转折啊!必须起音乐!”见我这么激动,上海歌剧院乐团的乐手们还鼓起了掌,然后伴奏起欢快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为了体现几代人对小平的怀念,我特意安排了一个十岁的女孩子朗诵关键的几句话,她那稚嫩的童声效果很好。
我自己的独诵中,追忆了1997年2月小平去世的情景。我眼含热泪的呼喊:“他去哪里了?他去哪里了?”立即在全场激起了回声。
孙道临、秦怡7年前就朗诵过这首诗,我再次邀请了他们。
200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朗诵比赛第一场决赛时,有选手朗诵了《邓小平之歌》,但由于加上了一些政治术语,诗味就淡多了。我听后真是暗暗叫苦。
因为被删去了不该删去的,硬添了不该硬添的。
首先自己要激动起来。
不激动,观众怎么会提起神来?
朗诵就是要渲染。每一句话里都有一个词组是重点,需要强调。但不是所有词组都要强调,都强调就不强调了。
要学会停顿,停顿就会出节奏。词组问要有小停顿。如:“你/怎么在/五星红旗的/关照下”一句,“你”及“五星红旗”须重音读出。
朗诵主要是依靠语言,只有朗诵得清楚、动人,才能引起真正的交流。
第一个人在读,其他人都要听,语气要依次接着,而不是一次次从头开始,否则,就断气了。
读到绿叶满天时,眼前要有大道的画面,这样,眼睛就会发亮。
情绪要有变化,队列也要有变化,观众的视觉才不会感到疲劳。
反复,能加强感染力。有一首歌《这一次我真的留下来陪你》,三次反复唱这句歌词后,又一次低沉地吐露了这一句,打动人啊!
朗诵诗中嘹望式的内容可以有,但不能多。
真正能打动人的还是那些有细节、有具体画面的诗行。
印象最深的是流沙河的一首诗《不怕》,生动,短促,集中,易记。
气脉是要害,得“想得深、说得巧”。
为了与观众全方位地交流,要敢于丢稿,逼迫自己背词。
四
2006年6月13日,北京现代文学馆。82岁的贺敬之老师来参加我的作品研讨会了。我在发言中手举着这本密布着我学习心得的《雷锋之歌》,提到了它对我的深刻影响。
这是一本已经破烂的贺敬之的诗集。我中学时代抄写得最多的一本诗集。1963年4月11日《中国青年报》第三版整版刊出了《雷锋之歌》,5月就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顿时,全国无数青年被其中激情澎湃的阶梯式的诗句所打动。
这本《雷锋之歌》,是如今在上海市政协工作的费金林在插队时送给我的。这本仅仅67页、印数却达到166 000本的《雷锋之歌》被我常常翻出来“温故知新”,然后藏在了随我一起下乡插队的父亲解放前用过的米箱里。……
我简短的发言话音刚落,坐在我身边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就对我说:“你请贺老在这上面签个名啊。”贺老笑嘻嘻地接过他的笔,在这本《雷锋之歌》的扉页上签了名。
《雷锋之歌》虽然历时40多年,但它一直是我从事抒情诗创作的榜样。
五
不是在黄昏,而是在嘹亮的早晨。
我的朗诵诗,沿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路一步步走来。
回想起1979年底,我从安徽定远县回到上海。
文学的曙光终于露出了笑脸。 《安徽文学》已经将我列入了由公刘、刘祖慈先生策划的“全国新人30家”,又发表了我一组诗作《第一个早晨》,同期亮相的还有梁小斌、陈所巨、周志友等工人、农民。
感谢一直扶植我的《安徽文学》诗歌组长刘祖慈给我写了一封信,将我推荐给了《上海文学》的诗歌编辑孙小兰。
她像个知青,在办公室里热情接待了我,并告诉我:黄浦区文化馆正在把十几个业余诗歌作者组织起来,诗友们都来自基层。
我有一种找到伙伴的感觉。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下乡十年的知青经历拖在我疲惫不堪的身后,一个蔬菜公司职校的语文教师,穿过南京路一排排熟悉的橱窗,来与陌生的上海交流。
那时候,我们多么年轻啊!窗前密匝匝的树叶绿得发青。
日后,大家经常磋商诗艺。为了修改一句诗,或者争哪种比喻妙,我们会站在马路边讨论,然后在小摊上吃碗馄饨充充饥。在国际饭店的大堂里、在静安寺对面的家里,我们一次次聚。
匆匆下班的手提包里都装着《诗刊》、《星星》和自己的诗稿,在那里零存整取了许多笑声。夜深了,我不得不渡江赶回浦东塘桥。
路上,我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我们从茫茫风雪中涉来的诗,没有沉没在喝不完的咖啡壶里”。
我已经为欢呼粉碎“四人帮”写下了《十月六日》,我又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了反思十年动乱的《一个红卫兵的忏悔》,我为罗中立油画《父亲》的配诗在全市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老农民那双忧郁的眼神,那只积满老茧的手,尤其是那只触目惊心的碗,使我想起了家中因长期患肺炎而格外清癯的父亲!
我写道:“一道道牛车的辙印,化成了你额上的皱纹。那是你拖着小村的贫困,绕过了弯弯曲曲的田埂——既犁下了对早春的爱,又犁下了对寒冬的恨。”
我又在《星火》月刊上发表了控诉反动血统论的《第一声啼哭》,我连续写下了回到大都市后的感受:《别了,青春的旧址》、《夜归》、《我爱没开发的风景区》……
我和诗友们编过油印的诗册和小报。
1989年,我们的诗集名为《花的长街》,在《文学报》工作的我在序文里写道:“我们始终依偎在诗的诱惑里。因为没有一种理解,能像它那样透彻和温馨。”诗集里的题目多么富有生活气息:《人民币跨过窗口》、《圣诞前夜》、《地铁即将破土动工》、《穿中山装的少女》、《买股票的阿婆》……诗的长街,就应该没有区域界限,没有职业障碍。
我写了四本散文诗,城市的细节让我兴奋不已。
后来我又写了一部一部长诗,思绪总是在宽阔的河床里奔涌。
贺敬之、李瑛、雷抒雁、张同吾、罗洛、野曼、李小雨等老师常年给予我指导。
六
现在有一种议论:“现在还写诗,你有病吧。”
不能这么说!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有病。
有些诗人被当今社会抛弃,除了外部原因,还有自己存在的问题。
首先,那些爱躲在狭窄的小圈子里、自命清高的诗人要自省。这是一种很顽固的空洞。
谁也没有反对你抒发个人的情感,问题是你没有传递出新生活的信息。我劝你折射出历史的风貌,也许要求太高了。你的内心情感是不是太萎缩了?没有追求精神的高度。
风景难道就这样令人心冷? 没有鲜龙活跳的人物、具有时代特征的事物出现在你的笔下,是你的悲哀啊。
第一线火热的生活已被你挡在了门外,思维就会呆板,文字就会晦涩,怎么发出时代的声音?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但反映家长里短却有高低之分。
高伐林写“高考分数线”,赵恺写“产假后的女工上班”,《诗刊》上反映抗雪灾的《在南下的客车里》、《一辆汽车在风雪中爬》、《抬电杆进山的人》、《听父亲在电话里说雪》、《致照片上啃雪团的士兵》、《春运,一个“中国制造”的词》等诗篇都有一丛情感的烈焰融化了冰雪,都没有丢失时代之魂。
“歌诗合为时而著”。
那么,视野广阔的诗就肯定一片阳光吗?也不。
反映大众题材的诗,也有空洞。
乏味的诗句令人讨厌,缺少新鲜的审美发现和当代特征,纯堆集概念。
陈词滥调,怎么能激荡起读者的心灵?
诗人在建设宏大的框架时,必须加强纪实性。
不能把豪言壮语当作材料,而要让诗句散发出泥土的气息和汗水的咸味。
大意境对实景的要求更加严格。
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
追求真、大、实的诗,得融人生活细节,具体而富于可感性,以避免空泛之病。
诗的新意,离不开奇特的意象。
勤于跑,善于跑,细节掌握得多些,个人想象的空间就大些,新些,诗就深刻些。
诗作想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就得挖掘出生活中藏有诗意的细节。
挖这口井很辛苦。
为了强调诗的感染力,必须努力再努力地深入到生活的底层,体验并发现真善、真美、真爱,然后让想象的异峰突起,并且去感染读者。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
诗歌被淡忘,是由于诗人被淡忘了。
不要羞于谈唱响“主旋律”。
我写老百姓,给老百姓看。
以前我歌颂伟人,也是从平民的角度出发。如今我写身边的居民,写城市,同样以这样的抒情方式。
因为我来自底层。
我始终是个负有使命感的文学“打工者”。
七
我喜欢在城市的人流中行走。
这股人流总是那么汹涌、那么热情,它总是在考察我:脸色红润吗?步伐坚定吗?
落伍是随时可能的。
好在我依然爱拔上鞋就走,爱风尘仆仆,爱对比所有的新潮和旧俗。
这一首首嘹亮的朗诵诗,也许就代表着摸索着的我,前进着的我。
记者的习惯,使我的照相机总与手中的笔一起进入第一现场。
本书内的绝大部分照片,都是我自己拍下的(除署名外)。技术不算高,但留下的那一时刻却是难忘的。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深深感谢韩天衡先生,感谢薛沛建、季路德、毛竹晨、章佩茹、刘小晴、傅亮、黄建章、钱宇辰等同志。
桂兴华
2008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