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无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12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43031922 ·条形码:97875430319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野史无文 |
|
|
|
野史无文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12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43031922
·条形码:97875430319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潜在写作文丛
内容简介 《野史无文》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潜在写作”文丛中的一册,“潜在写作 ”文丛将被“文革”时期喧嚣所淹没的个人性、独立性之声整理出版,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主编,内容包括20世纪50-70年代大量作家,如阿垅、张中晓、无名氏、彭燕郊、胡风、绿原等人创作的非虚构性作品。这些作品在形成和创作的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发掘问世。陈思和认为,虽然那是一个精神生活浮躁嚣张的时代,但仍有作家在严肃地思考和写作。不过作家们身处不同的社会处境,他们思考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那些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的声音,恰恰具有可贵的个人性和独立性。如果还原到这些作品酝酿和形成的年代的背景下来阅读和理解它们,并将之与同时期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其热辣辣的艺术感染力就马上凸现出来……
编辑推荐 《野史无文》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潜在写作”文丛中的一册,《野史无文》收入了彭燕郊自1955年至1978年间的部分作品,以揭示“那一段漫长的不寻常的日子”和“那些日子里留下的这些今后总算能够见诸文字的不寻常感受”。这也是一本如尼采所说的“血写的书”。
目录 总序(陈思和)
《野史无文》题记(彭燕郊)
被捕口占
无声语
寻人
空白
掩卷
白光
耻辱
废物利用
对镜
夜闻雁过
天喜·天怒
人格
真假论
裸之痛
致牺牲者
获释口占
家
小船
完人
松动
以线划分
聚光灯
音乐癖
错位
六六惨案
飞
热烈欢迎
强者
猴戏
殒
湖呵,湖呵
附一:作品纪略
附二:我应该怎样想
附三:彭燕郊致陈思和、刘志荣
后记
……
序言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的抽屉是空的》。她大概的意思是想说,优秀作家的写作是听从良知召唤的,即使环境不允许他发表作品,他也会写出真正不朽的艺市作品,放在自己的抽屉里,静静等待命运再次对他发出召唤。--但是我们的文学史上却没有这样的作家。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那位朋友的想法,她把那币中写出来准备放在抽屉里的文学作品称作为“抽屉文学”,我则称它们为“潜在写作”。两者意思有点相似,就是指那些写出来后没有及时发表的作品。如景从作家创作的角度来定义,也就是指作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进行的写作活动。
文摘 耻辱
子夜,从梦中哭泣着醒来,没有泪,可能只有自己完全听不见的干号。近来,我变得越来越脆弱了,我知道这是由于耻辱,耻辱的窒息与剧痛。
耻辱的蚂蝗吸附在我身上,粘乎乎软腻腻的身体紧贴着我的外衣、内衣,很快就吃空了它们,接着就紧贴在我赤裸的身上,不断地用分泌出来的粘液涂满我的皮肤,使之松弛,以便用柔而善钻的嘴进行吮吸,于是我有想呕吐的恶心,手抓不到的奇痒。耻辱的蚂蝗就是能给你这样一种顽强极了的感觉,滋生着厌恶但又摆脱不了的与正常的精神状态极不相称的状态,因为眼下你只能忍受,只能让这些贪馋的蚂蝗尽情地粘附、吮吸,似乎并不知道它的作用几乎无法衡量,是会引发人的本真所固有的尊严被践踏时爆炸性的反应,强烈,持久,时刻增强又时刻减弱,一时以深渊使你受困于羞愧,一时以洪流将你冲向除了羞愧别无一物的荒原。因为你只能忍受,耻辱的蚂蝗乃能怡然、怡然地保持其粘附、吮吸。
而且全无忌惮地用它们那无脚的脚爬向腋窝、肚脐这些部位,最难堪的是,它们竟然异常熟练地爬过胸部,沿颈项而上,成群结队地占领了整个面部,心安理得地拥挤着,在抢到的位置上开始粘附、吮吸。由于它们的拥挤甚至堆垛,你已失去本来面目,就像平常说的那样“无脸见人”了。
后记 收集在这里的这些篇什是我1955至1978年所写的“写的时候不准备发表,当时也不可能发表的”部分作品,个别作品的写作时间延伸到1979年我重新有个“公职”前后。学者称之为“潜在写作”的这一文学现象,在中国新文学研究乃至世界现代文学研究上应该都具有重大意义。事实上,1955年以前,以后,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作者的写作)l犬态是潜在的,一个忠于现实的作者不能不勇闯禁区,真诚者心中无禁区,首先考虑能不能发表这样的事与他们无关,一吐为快才是他们写作的动力。
这里的三十多篇诗和散文诗,写作的年限大体可分三个时期,第一组写于1955至1957年间,第二组写于1957下半年至1966上半年,第三组写于1966下半年至1976年“四人帮”垮台前后,是承陈思和、刘志荣先生的雅嘱而整理出来的。第一组写作时不能笔之于书,只能默默地在肚子里“写”,从构思、成形到修订,反复多时,倒还记得,获释后默写下来,风风雨雨半世纪,居然保存至今。第二组时间跨度大些,处境虽然圃顿,币只习难改,每有所感,信笔写下,在那些“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的日子,“可歌可泣”的事太多了,现在整理出来的,只是极少部分。第三组写于通币尔“十年浩劫”的那段不寻常的日子,现在也只整理出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