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页码:1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6456591/9787506456593 ·条形码:978750645659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老人与海(美绘本) |
|
|
|
老人与海(美绘本)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页码:1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6456591/9787506456593
·条形码:97875064565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世界经典名著
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美绘本)》主要内容包括: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他决定独自去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第85天,圣地亚哥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艰苦的搏斗,他终于在第三天制服了大鱼。然而在返回的途中,圣地亚哥又遇到了鲨鱼的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奋力反击。最后,当圣地亚哥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个巨大的白色骨架……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一个橡胶园小镇。从小对体育、捕鱼和狩猎充满热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太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海明威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在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与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结识。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192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出版,崭露头角。1929年,《永别了,武器》问世,这部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鸿篇巨制给海明威带来声誉。20世纪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非洲的青山》和一系列短篇小说诞生。1937年,发表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的和无的》。西班牙内战期间,他三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出剧本《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后者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以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的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老人与海》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传播,海明威自己也认为《老人与海》“是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后来,海明威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精神抑郁,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媒体推荐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
编辑推荐 《老人与海(美绘本)》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目录 名著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作品文学地位
作品导读
写作背景
艺术特色
延伸阅读
硬汉形象
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的死,海明威的精神
一、老人与孩子
二、出海捕鱼
三、和大鱼的较量
四、鲨鱼的袭击
……
序言 我很虔诚地为这一套丛书作序。
青少年朋友们,为你们所出版的丛书业已不少,然而我还是要很负责任地说,这一套丛书无疑是值得你们阅读的。并且我相信,如果你们真的阅读了,确实对你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你们都是喜欢上网的孩子吗?
我知道,你们十之八九是那样的。
我绝不反对你们上网,连你们喜欢网上游戏这一点也不反对。为什么要反对呢?青少年时期,本就是爱游戏的呀。
但你们每天上网多久呢?一小时?两小时?抑或更长的时间?
如果仅仅上网一小时,那么我相信,你们每个星期总归还会有几小时可以读读课外书。如果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那么我斗胆建议你,节省出一小时来,读读书吧。比如,就是这一套丛书。
网上也有吗?
网上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一些书,我是不清楚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上网的人。
依我想来,无论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翻开一册书与启动电脑;注目于书页与盯视着电脑屏幕;手把书脊与手抚鼠标,是很不同的状态。
文摘 插图:
一、老人与孩子
圣地亚哥是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独个儿钓鱼的老人,至今去了已有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到。刚开始,跟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个男孩子,然而,四十天过去了,他们没有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就说,老人一定是倒霉到了极点,跟着他不会有好处的,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结果第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大鱼。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孩子见了,心里很难受,他常常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是鱼钩和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缀满了补丁,都是用面粉袋片打的,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永久的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很深的皱纹。腮帮上的褐班,沿着他脸部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犀射的光线所导致的良性皮肤癌变。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因此留下了深深的伤疤。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无不透着古老的气息,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圣地亚哥,”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我又可以陪你出海了。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老人教会了孩子捕鱼,孩子对他有感情。
“不,”老人说,“你遇上的是一条交了好运的船。还是继续待下去吧。”
“你不记得了吗,有一回你八十七天没钓到一条鱼,接下来的三个礼拜,我们每天都逮住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信心才离开我的。”
“是我爸爸让我走的。我是他儿子,不得不听他的话。”
“我知道,”老人说,“这是理所当然的。”
“他没多大的信心。”
“他没有,”老人说,“可是我们有。难道不是吗?”
“对,”孩子说,“走,咱们到露台饭店去喝啤酒,我请你,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
“那好啊,”老人说,“到底都是打鱼人嘛。”
在饭店的露台上,他们坐了下来,不少渔夫开老人的玩笑,老人并不生气。另外一些上了年纪的渔夫望着他,虽然难受,然而他们并不表现出来,只是客气地谈着海流,谈着他们把钓索送到海下多么深,天气一贯多么好,谈着他们的所见所闻。当天有收获的渔夫都已回来,把大马林鱼剖开,整片儿排在两块木板上,两个人分别抬着每块木板的一端,摇摇晃晃地送到收鱼站,在那里等冷藏车来把它们运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