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理财 >

我就是喜欢创业

2010-03-2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1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8617460/9787508617466 ·条形码:9787508617466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就是喜欢创业 去商家看看
我就是喜欢创业 去商家看看

 我就是喜欢创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1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8617460/9787508617466
·条形码:97875086174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我就是喜欢创业》以徐曙光先生为主人公,记叙了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8家公司的董事长的历程,报考大学、出国留学、进入职场、连续创业、管理企业,书中为读者呈现了这位成功人士的种种人生经验与智慧: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何准备出国留学、如果在美国生存、如何在职场高升、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如何管理自己的企业、如何能够同时成功地做很多件事情……
作者简介 乐琰:1981年生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6年媒体工作经历。早年就职于《东方早报》,现就职于《第一财经日报》,为产经中心资深记者。长年专注于旅游酒店和商业零售产业领域报道。曾参与著写《三十年三十人——见证中国改革开放1978~2008》一书。
彭友:1983年生人,毕业于浙江大学。4年媒体工作经历。先后就职于新华社浙江分社、《第一财经日报》,现就职于《上海证券报》,长年专注于公司报道。
媒体推荐 徐曙光先生是无愧于“创业家”这一称号的,他连续创业成功,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国家。当然,这样的经历看起来是我们一般年轻人很难企及的,但徐曙光先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精神、理念和创业的心得、窍门是我们都可以学习并会受益匪浅的。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创业不是一种传奇,是人生的一种状态与过程。要把创业的梦想变成实实在在的过程,跨出的每一步都不会是轻松的。但我们有前辈的身影与脚步,可以给我们指引的明光。徐曙光先生的创业故事,对我们所有创业者来说都是一种激励,是对我们理想的一种保护,亦能实实在在地引领我们的梦想离现实更近一步。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俞敏洪
由人变成创业者,有时候比猴子变成人还要难。这是一个需要创业者的时代。《我就是喜欢创业》这本书、这个名字、这个人的故事,恰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创业家》杂志创始人兼社长 牛文文
企业家创业,固然需要对机会的敏感,所谓“灵光乍现”(Flashofgenius),更需要敢想敢做,全情投入,踏实苦干。徐曙光先生在大洋两岸的创业故事,再次向我们证明了,人的潜力、创造力、爆发力,远比你想象的大。
  ——《第一财经日报》主编 秦朔
编辑推荐 《我就是喜欢创业》:李开复、俞敏洪、牛文文、秦朔联袂推荐!
一本写给创业者的书,一本写给所有有梦者的书!
这是跨国创业家徐曙光的故事,从普通的农村男孩到留学美国,从职场白领到横跨两大洲连续创业成功……14年的时间里,他成为8家公司的董事长,涉足近10个不同的行业。
异国他乡的漫漫求学路,白手起家创业的沿途风景,徐曙光告诉你,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创业家?
徐曙光,从山东农村一个普通男孩到留学美国,从世界500强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到连续自主创业成功。14年时间里,他成为8家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创业足迹横跨两大洲,涉足近10个不同的行业。
创业有多难?
抛开“蓝海”,抛开“捷径”。选择大概率事件,坚持下去,就能迎来成功;信念、团队、人才、成功经验的复制,连续的成功创业没有其他秘诀。
徐曙光先生简介:
●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县
●1980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
●1984年,毕业后就业于国家航天部实验室
●1987年,赴美国就读南加州大学
●1990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数学、电脑、商业管理系。
●1990年,任世界500强百老汇控股公司财务经理
●1994年,任美国NYSE上市公司Santa Anita娱乐房地产投资基金公司财务总监
●1995年,任美国统一投资公司首席运营官
●1997年至今,任美国太平洋之家APH董事长
●2004年,创立格林豪泰连锁酒店
先后创办了:美国太平洋地产公司、两家医院(美国)、格林豪泰酒店、格林豪泰酒店式公寓、山东艾丽斯服装厂、桑兰康复用品公司、纳帕无极酒业、我邀酒科技有限公司等,承建了辽宁美泰社区建设项目。
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序一 让我们都拾起创业的激情
序二 企业家精神与真实增长
第一章 初出茅庐
唯一的出路
永不磨灭的印记
只身闯荡南加州大学
短暂的遗传工程学生涯
去寻找成为企业家的机会

第二章 在美国商界崭露头角
加盟百老汇
参与重组百老汇
失败的第一次创业
30岁的财务总监
转战美国统一地产

第三章 被迫创业之旅
一切从愚人节开始
“困境反转型公司”偏好者
深深的债务危机
永远不做逃兵
改组结果:马照跑,舞照跳
出路?创业!
第一次完全成为自己的老板
“我所能凭借的,只有自己的信誉”

第四章 成为南加州最大建筑商
把建筑商的“短腿”补上
改名风波
“外国人”招募美国人
沟通为本
“人才缺乏,任何事情都只是徒有虚愿”
如何管理好这群美国人?
令人头痛的法律问题
本土化和美国关系学
华人在美国如何出头?

第五章 成功规避风险的奥妙
看好养老、医疗保障、生物……
用最基本的供求关系预测风险
次贷危机的“盛世危言”
一场不会开车的人指导人开车酿成的“车祸”
投资银行家周而复始的“顽疾”
扬言看得懂中国楼市的,都是在吹牛
不能单守着头顶的一片云
将团队建设好,将服务做好
找到合适的人才

第六章 精准投资立体出击
精准投资医疗产业
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掌握更多的资源
设立康复用品公司,备战养老产业
寻找合作者才是关键
像做实业一样做资本
做大概率事件
斥资若干亿,改造鞍山棚户区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一个‘怕’字”
努力的幸运儿
“三心二意”的秘诀

第七章 酣战经济型连锁酒店
缘起夜宴
第一家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赶上好时机
数战北京
业界的黑天鹅
不用别人的钱
美国观念的中国回归
花钱就是省钱
另类圈地法则不抢物业
并购大潮汹涌
抛出“拐点论”
理性扩张,淡市出击

第八章 创业酒店后的守业
对加盟业者要比对直营店更好
对加盟商管理不当的恶果
全方位出击,分散风险
人才匮乏的连锁行业
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管理透明化
魔鬼面试
企业文化要植入员工内心
后记
致谢
……
序言 2009年9月4日。我正式从谷歌离职,外界对我离职的原因和去向猜测很多。为此我曾专门在博客上写文章说明确切的情况。我说我离职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的新工作太令人振奋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离开谷歌后创办了自己的新公司——创新工厂,我的新工作就是提供创业平台,提供天使投资基金。并辅助引导青年人创业,我希望“创新工厂”能成为创业者的黄埔军校。这的确是太令人振奋的一个工作,我感觉到一种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激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首先,我开始了作为一个创业者的旅程,这让我很振奋。我说过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创业就是这样的一类工作。它可以激发你无限的潜能,是完全主动的。因为它使你产生一种想要掌控全局的欲望与激情。这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创新,职业的创新、生命的创新,我相信创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这样的创新,不管他选择的创业领域是新兴的还是传统的,创业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激情。
其次是这个工作是要为很多的年轻人提供创业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的梦想。1990年我应联合国的邀请回到中国作了两周的高校演讲,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祖国的这些聪明、富有激情的年轻人。
文摘 当时,很多名校的招生名额是分配给每一所学校的。高考之后,徐曙光和父亲商量着报志愿。父亲对上海存有偏见,认为上海人精明而小气,会处处算计你,北方人肯定“玩不过”他们,而且还会受他们歧视。于是,父亲就要徐曙光只考虑北京的高校。
由于父亲一直身体不好,年轻的徐曙光就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以后哪怕做不到悬壶济世,至少也可以帮到父亲。于是,他首先想报考的是医学院,但这个想法却被父亲否决了。
徐曙光的父亲认为:如果当医生,即使你治好了99个人,可是只要有1个人没治好,你也会终生愧疚;但如果你做工程师,即使有99次失败,只要有1次成功了,就能名扬天下,就像经历2000多次失败的实验、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泡的爱迪生一样。
其实,徐曙光父亲的分析是有社会背景因素的。当时的中国正在大搞工业建设,最为紧缺的就是理工科人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类的豪言壮语,便是在那个时候大行其道的。就读理工科专业,无疑是当时的主流选择。
至于医学,那个时代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应该对“赤脚医生”记忆深刻。他们没日没夜地走村串户、遇到什么病就治什么病的生活方式,肯定对徐曙光的父亲有很大的触动。他或许并不希望儿子再度回乡走上这条泥泞的道路。
终于,年轻的徐曙光遵从父亲的意见,选择了“保守疗法”,报考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已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这是1980年,16岁的徐曙光扛着包裹从威海农村来到首都,成为整个班级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从此开始了一个人在外面闯荡的生活。
可惜的是,与一向还算顺风顺水的徐曙光相比,他的父亲却实在说不上幸运。
后记 创业难,守业更难。要在守业的过程中进发新的创业灵感并实施,更需要一些精神和一些坚持。
在这个以“创业”为商业新时尚话题的年代。可能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是一群富有激情的创业者,他们在成功运作了一家企业之后便做起了资本运作。随后“功成财就”。这一点在新型消费类企业中尤为常见,他们或许会接着创业。但他们不是守业者,他们可以开拓。却很难保留一些东西。对于一个在运动中不断前进着的社会来说,除了需要开拓新天地,也需要保留一些更加长久的财富。
2007年,我们先后因采访结识了格林豪泰董事长徐曙光,后来,我们就成了朋友,经常在MSN上讨论一些关于中国经济的话题。看得出来,离开中国20多年后,徐曙光对这个国家的兴趣与日俱增。
接触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家之后我们发现,徐曙光未必是最富有的,也未必是最成功的,更不是最具有个人知名度的,然而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只属于他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对于创业者和守业者同时具有启发性。
徐曙光可以成为数家跨越不同产业公司的创始人并且在运作上轨道后依旧保持良好运转,然后投入下一波创业浪潮中。这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智慧和执著,还需要有远见和选择对企业持续性运作有利的守业者团队。
于是,以徐曙光作为主人公写书的念头应运而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