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301066171/9787301066171 ·条形码:9787301066171 ·版本:第3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 |
|
|
|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301066171/9787301066171
·条形码:9787301066171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大名家名著文丛
内容简介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内容简介:1912年11月31日,梁启超先生在北京大学作讲演,北京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成为最高学府者”,“日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世界之文明是焉”,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理,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所在,可视为一学问之国家也。且学问为文明之母,幸福之源。一国之大学,即为一国文明幸福之根源,其地位之尊严,责任之重大,抑岂我人言语所能尽欤!”蔡元培先生长北京大学后,对北大的第一个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把上大学作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的陈旧观念,明确“大学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他解聘了一批不学无术、误人子弟的教师,推行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不拘一格地聘请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中外教师,建立研究所,组织学术社团,举办学术讲座,创设学术刊物,鼓励教师和学生研究学问。他还在校行政会议下设立由专家组成的大学出版委员会,协助校长审查出版图书,规划出版事务,并设立独立的出版部,公开出版大学的讲义、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北大的学风为之一变,很快成为中国的学术研究中心。李大钊先生在《本校成立二十五年纪念感言》中说:“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
作者简介 汤一介,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主任,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1990年获加拿大McMaster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儒学十论及外五篇》、《返本开新》、《新轴心时代的中国文化定位》、《Confucianism、Taoism、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英文版)、《生死》(中文版,法文版,意大利文版)等。
编辑推荐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北大名家名著文丛。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论魏晋玄风
一 何谓“魏晋玄学”?
二 魏晋玄学的产生
第二章 研究魏晋玄学的资料问题
第三章 魏晋玄学的产生与评价问题
一 魏晋玄学的产生
二 魏晋玄学的评价
第四章 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上)
一 正始时期的玄学
二 竹林时期的玄学
第五章 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下)
一 元康时期的玄学
二 东晋时期的玄学
三 唐初重玄学
第六章 郭象的生平与著作
第七章 郭象与向秀
第八章 郭象与裴頠
一 “有始”与“无始”
二 “外资”与“独化”
三 “无为”与“有为”
四 “入世”与“超世”
第九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周的《庄子》
一 关于“自性”的问题
二 关于“无为”的问题
三 关于“圣人”的问题
四 关于“无”的问题
第十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子》的旧说
第十一章 郭象的哲学方法
一 寄言出意
二 辩名析理
三 否定的方法
第十二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上)
一 关于“有”与“无”的问题
二 关于“动”与“静”的问题
三 关于“知”与“无知”的问题
四 圣人“可学致”与“不可学致”的问题
第十三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下)
一 “(命)理”与“自性”
二 “独化”与“相因”
三 “无待”与“有待”,“无为”与“有为”
四 “顺性”与“安命”
第十四章 郭象与王弼
附录有关郭象的生平和著作的资料
参考书目
第三版后记
……
文摘 当前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一个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作出科学分析的重要课题。这几年来,许多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者在这方面作出了不少可喜的成绩,对进一步开展这门学科的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本小书希望能在使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化上起一点添砖加瓦的作用,因此想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些探讨。
(1)研究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揭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化的最重要的问题
研究哲学史当然要研究某一哲学家或哲学派别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等等,但严格说来,这些并不是哲学史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哲学史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揭示人类思维在历史上如何发展的内在逻辑。比如说,先秦哲学思想由孔子发展到了孟子,它在理论思维的发展上有什么必然性?虽然这一发展的动因是社会矛盾提出的要求,但思维发展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
一部好的哲学史必然是既能揭示哲学思想发展的动因,又能揭示出哲学思想这样一种理论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合乎于思维逻辑的发展;对哲学史上思想的内在逻辑的分析也必然合乎于历史发展的本质,所以列宁说:“总的说来,在逻辑中思想史应和思维规律相吻合。”(《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5页)
后记 《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于1983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到现在(2009年)已经26年了,其间于1986年、1987年由台湾谷风出版社盗印了两次。2000年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增订本),并列入《北大名家名著文丛》中之一种。2000年北大版对1983年版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但仍然保存了原书的结构。2008年,张文定、高秀芹两同志告诉我,此书将出新版,让我再修定一下。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再对此书作些修改和补充。这是因为,1981年至1982年我写这本书时,“改革开放”不久,我的思想可以说才初步得到“解放”,又因所读的书还很有限,现在看来,此书不足之处甚多,还有一些错误的论断(只要我发现了的都一一改正)。但是,可以欣慰的说,它总可以是“改革开放”较早出版的一本学术专著。
“魏晋玄学”作为一门课程,我在北大讲了三次,在兰州大学讲了一次,这都是80年代的事。我虽对“魏晋玄学”仍然关注,但因思考的中心问题已转移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走向”,特别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化如何发展。为此,我开始研究了一点印度佛教文化。我注意到,中国文化在长达近千年中可以说成功地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那么,我们现在有没有可能在学习、吸收和消化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国的现代新文化,使中国文化能贡献于人类社会。这是我的愿望,我想也是中国众多学者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