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 ·ISBN:7506021102 ·条形码:97875060211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冯至美诗美文 |
|
|
|
冯至美诗美文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
·ISBN:7506021102
·条形码:97875060211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名家精品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按体裁分为诗歌、历史小说、散文散笔、杂文、文论五辑,除去“文论”一辑文中,每辑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一部分是诗歌。第二部分是历史小说,他从青年时期就写,最早的一篇《种尼之将丧》曾被鲁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第四部分是杂文。最后的文论和传记部分,冯至是个学者,在杜甫研究和歌德的研究方面都有建树。
另外,作者把《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伍子胥》、《山水》四本书的序或后记作为附录收入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几部作品。
作者简介 冯至 (feng zhi, 1905.9—1993.2) 诗人、教育家、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赴德国留学专攻德国文学,兼修美术史和哲学。1935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西南联合大学外交系德语教授、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名誉理事。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研究院外籍院士。1981年当选为联邦德国美因茨科学与文学研究院通讯院士。1983年获联邦德国歌德学院歌德奖章。1986年获民主德国格林兄弟文学奖金。1986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用其所得一万马克设立了“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
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诗抄》、《冯至诗选》、《冯至选集》和《立斜阳集》,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有[德]海涅《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1993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媒体推荐 后记
我的父亲冯至和同时代绝大多数作家一样,是吸吮时代和“五·四”文学革命的乳汁成长起来的。他对自己有过这样的一个概括:“在茫茫人海中有这么一个人,生活在20世纪的中国,他的思想感情青年时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得到过一些解放,中年时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受到过一些锻炼,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世界观起了一些变化,经过十年浩劫,进入老年,对于事物想得更多了一些,懂得了一些实事求是的真理,对祖国的前途更增加信心。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历程中,也有所体验,有所学习,有所继承,断断续续写了一些东西。”
“五·四”运动对在中学读书的父亲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大量阅读提倡新文化、新文学的报刊,对新诗产生兴趣,渐渐地感到自己也有许多话要说,于是开始写诗。1923年,由北京大学张凤举教授的推荐,他的23首诗以“归乡”为题发表在《创造季刊》2卷1号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年他18岁。北大六年的学习,在进一步接受新文学的同时,也广泛接触了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学作品,打下他日后在文学创作、外国文学研究和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基础。他参加了浅草社,后又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沉钟》。在这些刊物上,他们尝试各种形式的创作,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他们“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要发见心灵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个世界,将其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他的一生就这样沿着这条文学的道路走了过来,不曾停歇(除去文革期间),直到他病危前夕。印证了他们在《沉钟》周刊第一期刊头上所引用的英国作家吉辛的一句话: “我要工作啊,一直到我死之一日。”
要把一个人从18岁到88岁的创作成果用20—30万字表现出来,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个任务交给我,我很惶恐,因为我既缺乏高明的文学鉴赏眼光,也不敢说真正懂得父亲的作品。更何况我是他的女儿,在我看来,这首诗是这么幽婉,那首又那么深邃,这篇是这么富于哲理,那篇又是那么亲切,真不忍舍弃。但是,字数是无情的。于是,我采取了“走群众路线”的办法,就是说,我根据专家们的评论和多种选本的选择来决定我的取舍。
父亲是个作家,同时也是位学者,他以诗歌闻名,但在散文、历史小说、外国文学研究、古典文学研究等领域均有建树,在编选时,我尽量考虑到这一点。本书按体裁分为诗歌、历史小说、散文散笔、杂文、文论五辑,除去“文论”一辑文中,每辑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第一部分是诗歌。 《昨日之歌》 (1927)和《北游及其他》(1929)两部诗集是父亲的成名作,为他赢得了“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的美誉。这些诗“文字并不太加修饰,然而却表达出来了一种沉重的浓郁的感情,好像就是这种感情本身构成了它的艺术魅力” (何其芳《诗歌欣赏》)。其中一些名篇,像《蛇》、《我是一条小河》、《南方的夜》等,至今还常被人们赞赏,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他早期的叙事诗,这是继承我国古代叙事诗的传统,又受到德国谣曲的启发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形式,在当时“尤称独步” (陆耀东《论冯至的诗》),选了《吹箫人》和《蚕马》两篇供读者欣赏。《十四行集》是他最成熟的诗作,广受中外诗歌界的喜爱。发表后李广田、朱自清都写过评论,称之为“沉思的诗”、“哲理的诗”,它被翻译成好几种文字,现在还被年轻的诗人们研究着。字数不多,一共27首,全部收入。20世纪50年代的诗大多是歌颂祖国建设的,比较平淡,但也有精品,如《西安赠徐迟》、《韩波砍柴》等。还有晚年的诗,这些诗反映了他的思索、他的情感、他的忧患,可能读过的人不是那么多,但发表后引起了诗人们的欣赏、共鸣,认为是“……引人深思,确是不可多得的警世格言诗”(袁可嘉),卞之琳先生读孑《读(距离的组织)》后,非常激动,马上打来电话,说他太喜欢这首诗了;杜运燮先生看了《自传》,专门给父亲写信,说是写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
编辑推荐 本书按体裁分为诗歌、历史小说、散文散笔、杂文、文论五辑,除去“文论”一辑文中,每辑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一部分是诗歌。第二部分是历史小说,他从青年时期就写,最早的一篇《种尼之将丧》曾被鲁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第四部分是杂文。最后的文论和传记部分,冯至是个学者,在杜甫研究和歌德的研究方面都有建树。
另外,作者把《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伍子胥》、《山水》四本书的序或后记作为附录收入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几部作品。
目录 诗歌
绿衣人
满天星光
一颗明珠
不能容忍了
狂风中
……
文摘 书摘
6公园
商店里陈列着新鲜的货品,
酒馆里沸腾着烟酒的奇香
我仿佛在森林里迷失了路径,
“朋友呀!你可愿在这里埋葬?”
我战兢兢走人公园,
满园里刮遍了秋风,
白杨的叶子在夕阳里闪,
我立在夕阳闪烁的当中。
园外是车声马声,
园内是笑声歌声,
我尽量地看,尽量地听,
终归是模糊不定,隔了一层。
我回忆起我的童年,
和宇宙是怎样地亲爱,
我能叫月姑娘的眉儿总是那样地弯,
我能叫太阳神的车轮不要那样地快。
现在呀,一切都同我疏远,
无论是日升月落,夏去秋来,
黄鹂再不在我的耳边鸣啭,
昏鸦远远地为我鸣哀。
一切都模糊不定,隔了一层,
把“自然!”呼了几遍,
把“人生!”叫了几声。
我是这样地虚飘无力,
何处是我生命的途程?
我敬爱
那样的先生——
他能沉默而不死,
永远做一个无名的英雄;
但是我只能在沉默中死去,
无名而不是英雄。
我崇拜
伟大的导师——
使我们人类跌而复起,
使我们人类死而复生,
使我们不与草木同腐,
风雨后他总给我们燃起一盏明灯;
无奈我的眼光是那样薄弱,
风雨里看不出一点光明。
我羡慕
为热情死去的少女少男——
在人的心上
留了些美的忆念。
啊,我一切都不能,
我只能这样呆呆地张望,
望着市上来来往往的人们,
人人的肩上担着个天大的空虚,
此外便是一望无边的阴沉,阴沉……
10 秋已经……
秋已经像是中年的妇人,
为了生产而憔悴,
一带寒江有如她的玉腕,
一心要挽住落日的余晖。
东方远远地似雾非烟,
遮盖了她的愁容,遮没了她的双肩,
她可一心一意地梦想,
梦想她少年的春天?
她终于挽不住西方的落日,
却挽住了我的爱怜。
杂诗三首
我痛苦
我痛苦。有那么一条蛇
纠缠着我,卖弄风姿。
它吞噬着人间的梦想,
吐出来致命的毒汁。
毒汁浸入人的血液——
金钱抱着无耻引吭高歌:
“法律管不了自私和愚昧,
脱贫,就要大吃大喝。”
它在人们身边,赶也赶不走,
它体态轻柔,面目可怕。
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