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415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43860780 ·条形码:97875438607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恋爱宝典 |
|
|
|
恋爱宝典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415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43860780
·条形码:97875438607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恋爱宝典》内容简介: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了一位怀才不遇的青年作家与其七位女友之间的感情纠葛故事。作者意图对“爱情”主题做一次详细剖析。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一见钟情、初恋、精神恋爱、恋爱的原因、恋爱中的死亡情结、分手、无爱的情形、挚爱的刹那、求婚的时机、结婚、婚姻与爱情等等状况,并且用局外人的身份对《恋爱宝典》进行了六种阐释以加深主题。全书由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主要的明线是以群像刻画的方式,通过“我”在前几年的诸多遭遇,描写了“80后”一代在恋爱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形;另一条线索是运用后现代风格的写作笔法,将书信体、对话体、外叙事、复调讲述、差别时态、拼贴倒叙、类型小说等等技巧与文体融为一炉,以期揭示文学叙述所能展现出的极限可能。此书文学性极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笔法,诸如反讽、拼贴、解构、复调等等,形成了极具创意的文体形式、复杂精湛的技巧叙事和独特而幽默的语言风格。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可以让受众在阅读的同时获益匪浅。小说隐含了作者对于“80后”一代关于爱情与人生的深层思考。极度诙谐的文风贯穿始终,持续挑逗着读者的阅读快感。
作者简介 蒋峰,1983年,出生长春。2002年因《比喻,鹅卵石,教育及才华横溢》获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2002年9月考入中国防卫科技学院,次年从该校退学。现居北京,在《男人装》记者、编辑。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我打电话的地方》 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和《淡蓝时光》《恋爱宝典》,作品集《才华是通行证》等书。
媒体推荐 蒋峰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时候,已然显露出优异的文学才华,新书《恋爱宝典》便印证了这一点。蒋峰全面而生动地描写了他们那一代,他们的生活思维与生活方式,在给年轻人提供情感参考的同时,也提供了关于爱,关于文学,关于生活的深刻思索。
——王彬(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
《恋爱宝典》,我开始还以为是传授恋爱技巧的葵花宝典,或是时下正流行的那类纠结的青春小说。结果都是,却又都不是。蒋峰在跟我们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他以更恶俗的方式抵抗恶俗,以更低俗的手段抵抗低俗。蒋峰告诉我们,还有什么是永在的。
——周洪立(盛大文学?首席版权官)
蒋峰一直被誉为80后最有才华的作家。我从蒋峰动笔时就开始持续关注《恋爱宝典》,却足足等了两年多!翻完书稿的那一刻,我确定两年多写这样的一本书,值了!包括他自己,这本书对得起所有人。
——唐朝晖(《青年文学》主编)
蒋峰第一次发表作品就在《萌芽》,十八岁已经显露了他出众的才华。如今八年过去了,从《维以不永伤》到《恋爱宝典》,蒋峰又完成了一次从文学到人生的蜕变,也让我更加确定了八年前的想法——蒋峰这个孩子,就是为小说而生的。
——赵长天(《萌芽》杂志社主编,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恋爱宝典》不像普通小说,以问问题的方式来讲故事。读这本书,我前后笑了至少五十次,后来居然可以笑着哭出来。我要问问蒋峰,以前在《男人装》,他怎么从来没给我写过这种聪明到诡异的文字?
——陈修远(《男人装》主编)
《恋爱宝典》是一部很深刻的反类型小说,但又非常有意思,这绝对是蒋峰给我的一个惊喜!
——尚敬(《武林外传》总导演)
按我的理解,后现代的文化、文字乃至生活,都注重当下的机智和噱头,嘲笑任何刻意追索的永恒,于是成了一具无骨的巨象,一拍两散的空气。但是《恋爱宝典》中纷杂的情事,情事中的挣扎和绚烂,和清风明月有关,和年轻有关,却和时代无涉。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空气”更永恒的呢?
——张铮(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恋爱宝典》前后写了二十一个月,是我最久最长的一本书。这四个字在书中另有其义,放在封面却如此惹眼,总体来说它还算是一个爱情故事,但不是你想读到或是常常读到的那种爱情故事。这没关系,就好比约好了去赏月光,却撞上了月全食,它也许是你生命中又一个美好的意外。
——蒋峰
编辑推荐 《恋爱宝典》:《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萌芽》、《男人装》、盛大文学、鲁迅文学院、新浪、腾讯联袂推荐。
专业书评 《恋爱宝典》一本无法评论的小说
——致信某位豆瓣的书评爱好者
闹闹
如标题,没错,我向你推荐的就是这么一本小说,一本能让你的小说评论规律都失效的小说。我很得意地预想着你看完小说之后一脸满足和茫然(假如这两种加起来等于幸福我也同意),一边在豆瓣上给这本书打上五颗星星,一边不甘心地打开评论的文本框,将以前用过的评论技巧在头脑里过了一遍,然后写五百字删四百五十字,最后突然感觉失语了,只好抓住最重要的一个感受,写下个“好!”来做结。
通常,你是热衷于看完一本小说后抢占评论“沙发”、用带有浓烈优越感的姿态来剧透、且半推半就地在评论的折叠处显示“提示:评论里有关键情节透露”的家伙。可是这回,你栽了,你发现无论是写小说提纲式评论还是内容概括式的评论,都无法把《恋爱宝典》的故事讲清楚,注定是要让那些热衷不动脑筋直奔剧透的童鞋们失望了。因为,假如是口述该故事,将人物前后关系表述清楚、故事顺序整理清楚,时间都够你们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了;假如是要笔述该故事,你怎么忍心大刀阔斧砍去那些漂漂亮亮的枝、叶、花、籽以及隐藏在其中各种或张扬或隐晦的埋伏,用不敌作者万分之一的文采勾勒那个干巴巴的树干,你觉得这也算是把故事成功地剧透出去了吗?你难道真的不觉得自己只是个标题党?
通常,你还会把作者的大概情况(以及对他/她的仰慕)、如何知道这本书、在什么情况下买到了它、别人又是怎么跟你说它,还有你看它的时候想到了什么事,尤其重点会放在当你读到某某段落时,忍不住想起了那些总是在看到相似情节时就自动想起的你自己的感情问题,你很认真地交代完了这些事,也敢声称这是小说书评,而且是完全没有剧透的小说书评。
你又栽了。你都不愿意这样潦草和粗暴地用自己的感情经历来概括对《恋爱宝典》的感受。作者蒋峰是个八零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你的同龄人,但他在书里写下的所有爱情故事,所有对爱情本质的质问和疑惑,都曾是或将是你质问的和疑惑的。当然,这又意味着作者不是标题党,这本书真的是《恋爱宝典》,是本关于谈恋爱时会发生的所有事,以及一个爱情高明生活潦倒的作家如何处理这好比乱麻的爱情琐事的。
同时,这些具体到胸前那根肋骨的爱情琐事,简直跟你的过往找不到共鸣点,因为你不至于几乎在同一段时间爱着五六个绝色的女孩,每一个女孩对你都是真心的,却没有任何一个能留在你的身边,最后你不得不用警察局也看不懂的各种手段把这些女孩逐一杀死;你也不至于眼睁睁看着曾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两个前女友成了一对儿,我是说拉拉,而且成为拉拉的理由,还都是因为你;你更不至于把自己的前女友从第一个数到最后一个,也猜不出究竟成为你好友的现任女友是哪位。看着这些NEW B的爱情故事,在你亲吻着怀中女友的秀发想起这些恋情的收场时,真的要优越得笑出声了吧。不过,你得承认没有过这么NEW B地爱过,所以你无法借着这本小说,用评论的方式交代你的爱情过往。你只能艳羡着重新翻开这本泡妞必备的小说,从每个章节里面找哪些与绝色美妞搭讪的办法、调情的办法、吵架的办法、耍赖的办法、哄人的办法等等,还有那些可以供你现学现卖的文学知识小贴士,你会觉得假如蒋峰把这些办法和小贴士稍加整理成“爱情七十二计”和“小百科”,或许这本小说的性价比会更高,会更物超所值吧。
你去看了媒体对这本小说的介绍,其中谈到该小说融入了“多种文学技巧”,作者蒋峰是八零后作家圈中玩小说技巧的主,你又热血沸腾起来了。你以前觉得,中国八零后的青春小说们,简直都是直腔肠动物,一条主线、大不了两条主线(三条主线很少了)贯穿到底,再加点顺叙、倒叙、插叙,要不就对话体、书信体。对看过各种欧美小说、亚非拉小说、日系小说(或者名著导航类文集)、把文本分析法修炼得似是而非的你来说,中国八零后的青春小说们,并不比中国导演的电影们更值得分析。
有了这样的心理背景,你翻开了手里这本《恋爱宝典》,小说的生命力和灵性,多少还是把你唬住了吧。你可以用多点篇幅来写该小说在文本技巧和思想上给你带来的震撼——你的脑海是不是又闪现了很多大师的名字——你无法将这本小说的特色在过往的大师标签、文本关键词中找到合适的定位,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你气得企图将这本小说的文本技巧概括成几个关键词,用谷歌和百度搜索一番,看还有哪些大师不在你的记忆海里,现学现卖,证明蒋峰又在向哪位大师致敬了,以示自己的先知和全知的姿态。最后,你可能失败了,你不得不承认,蒋峰简直有把所有的小说类型都写进《恋爱宝典》的野心。
不过,你相信,房子盖大了容易漏,何况是长达三十万字的小说,作者还不要命地玩技巧,肯定会有BUG!当你用求证“这个BUG之存在”的动力去看这个小说,用看侦探小说的警觉心和耐性去看这个小说,将收获到非常多不可言传的乐趣。例如蒋峰在小说开场没有多少行字就告诉我们,阅读小说“简单点的乐趣就是你在第十五章看见有人把衣服挂墙上,重新过一下你会想起钉子是第三章敲进去的,这是个难以言喻的快感”。这个小说,有很多这样的钉子,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各种钉子,你将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在头脑里面默默地将每一件衣服,挂在它们该挂的那颗钉子上。而BUG是否真的存在?带着这个问题,蒋峰和不停翻动书页的你展开了心理战和拉锯战,这种游戏会让你乐此不疲。
这时,你终于想起还有一个写评论的绝招,令这个小说成为可以评论的小说,那就是文摘式评论(假如那真的可能归为“评论”的话)。对此,我无法辩驳了。你真得承认,这个小说里面确实有很多精彩的高明的黑色幽默、低温笑话,你的笑点不算低,你自认为都看懂,不过无声地笑过之后,你又怀疑,蒋峰说的真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些对文学、时事的观点,你大智若愚地醒悟过来,世界还可以用这个角度来看,于是觉得与蒋峰心有戚戚然。你忍不住把这些笑话和观点都摘录下来,再把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用红色的括号标注在段末,最后概括为一个“好!”。
有可能的话,你宁愿放开“沙发”的执念,认认真真地翻开这本小说,重新读一遍。
(为不愿意百度的你扫下盲:BUG就是电脑系统或程序因为设计错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漏洞)。
《恋爱宝典》一本无法评论的小说
——致信某位豆瓣的书评爱好者
闹闹
如标题,没错,我向你推荐的就是这么一本小说,一本能让你的小说评论规律都失效的小说。我很得意地预想着你看完小说之后一脸满足和茫然(假如这两种加起来等于幸福我也同意),一边在豆瓣上给这本书打上五颗星星,一边不甘心地打开评论的文本框,将以前用过的评论技巧在头脑里过了一遍,然后写五百字删四百五十字,最后突然感觉失语了,只好抓住最重要的一个感受,写下个“好!”来做结。
通常,你是热衷于看完一本小说后抢占评论“沙发”、用带有浓烈优越感的姿态来剧透、且半推半就地在评论的折叠处显示“提示:评论里有关键情节透露”的家伙。可是这回,你栽了,你发现无论是写小说提纲式评论还是内容概括式的评论,都无法把《恋爱宝典》的故事讲清楚,注定是要让那些热衷不动脑筋直奔剧透的童鞋们失望了。因为,假如是口述该故事,将人物前后关系表述清楚、故事顺序整理清楚,时间都够你们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了;假如是要笔述该故事,你怎么忍心大刀阔斧砍去那些漂漂亮亮的枝、叶、花、籽以及隐藏在其中各种或张扬或隐晦的埋伏,用不敌作者万分之一的文采勾勒那个干巴巴的树干,你觉得这也算是把故事成功地剧透出去了吗?你难道真的不觉得自己只是个标题党?
通常,你还会把作者的大概情况(以及对他/她的仰慕)、如何知道这本书、在什么情况下买到了它、别人又是怎么跟你说它,还有你看它的时候想到了什么事,尤其重点会放在当你读到某某段落时,忍不住想起了那些总是在看到相似情节时就自动想起的你自己的感情问题,你很认真地交代完了这些事,也敢声称这是小说书评,而且是完全没有剧透的小说书评。
你又栽了。你都不愿意这样潦草和粗暴地用自己的感情经历来概括对《恋爱宝典》的感受。作者蒋峰是个八零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你的同龄人,但他在书里写下的所有爱情故事,所有对爱情本质的质问和疑惑,都曾是或将是你质问的和疑惑的。当然,这又意味着作者不是标题党,这本书真的是《恋爱宝典》,是本关于谈恋爱时会发生的所有事,以及一个爱情高明生活潦倒的作家如何处理这好比乱麻的爱情琐事的。
同时,这些具体到胸前那根肋骨的爱情琐事,简直跟你的过往找不到共鸣点,因为你不至于几乎在同一段时间爱着五六个绝色的女孩,每一个女孩对你都是真心的,却没有任何一个能留在你的身边,最后你不得不用警察局也看不懂的各种手段把这些女孩逐一杀死;你也不至于眼睁睁看着曾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两个前女友成了一对儿,我是说拉拉,而且成为拉拉的理由,还都是因为你;你更不至于把自己的前女友从第一个数到最后一个,也猜不出究竟成为你好友的现任女友是哪位。看着这些NEW B的爱情故事,在你亲吻着怀中女友的秀发想起这些恋情的收场时,真的要优越得笑出声了吧。不过,你得承认没有过这么NEW B地爱过,所以你无法借着这本小说,用评论的方式交代你的爱情过往。你只能艳羡着重新翻开这本泡妞必备的小说,从每个章节里面找哪些与绝色美妞搭讪的办法、调情的办法、吵架的办法、耍赖的办法、哄人的办法等等,还有那些可以供你现学现卖的文学知识小贴士,你会觉得假如蒋峰把这些办法和小贴士稍加整理成“爱情七十二计”和“小百科”,或许这本小说的性价比会更高,会更物超所值吧。
你去看了媒体对这本小说的介绍,其中谈到该小说融入了“多种文学技巧”,作者蒋峰是八零后作家圈中玩小说技巧的主,你又热血沸腾起来了。你以前觉得,中国八零后的青春小说们,简直都是直腔肠动物,一条主线、大不了两条主线(三条主线很少了)贯穿到底,再加点顺叙、倒叙、插叙,要不就对话体、书信体。对看过各种欧美小说、亚非拉小说、日系小说(或者名著导航类文集)、把文本分析法修炼得似是而非的你来说,中国八零后的青春小说们,并不比中国导演的电影们更值得分析。
有了这样的心理背景,你翻开了手里这本《恋爱宝典》,小说的生命力和灵性,多少还是把你唬住了吧。你可以用多点篇幅来写该小说在文本技巧和思想上给你带来的震撼——你的脑海是不是又闪现了很多大师的名字——你无法将这本小说的特色在过往的大师标签、文本关键词中找到合适的定位,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你气得企图将这本小说的文本技巧概括成几个关键词,用谷歌和百度搜索一番,看还有哪些大师不在你的记忆海里,现学现卖,证明蒋峰又在向哪位大师致敬了,以示自己的先知和全知的姿态。最后,你可能失败了,你不得不承认,蒋峰简直有把所有的小说类型都写进《恋爱宝典》的野心。
不过,你相信,房子盖大了容易漏,何况是长达三十万字的小说,作者还不要命地玩技巧,肯定会有BUG!当你用求证“这个BUG之存在”的动力去看这个小说,用看侦探小说的警觉心和耐性去看这个小说,将收获到非常多不可言传的乐趣。例如蒋峰在小说开场没有多少行字就告诉我们,阅读小说“简单点的乐趣就是你在第十五章看见有人把衣服挂墙上,重新过一下你会想起钉子是第三章敲进去的,这是个难以言喻的快感”。这个小说,有很多这样的钉子,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各种钉子,你将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在头脑里面默默地将每一件衣服,挂在它们该挂的那颗钉子上。而BUG是否真的存在?带着这个问题,蒋峰和不停翻动书页的你展开了心理战和拉锯战,这种游戏会让你乐此不疲。
这时,你终于想起还有一个写评论的绝招,令这个小说成为可以评论的小说,那就是文摘式评论(假如那真的可能归为“评论”的话)。对此,我无法辩驳了。你真得承认,这个小说里面确实有很多精彩的高明的黑色幽默、低温笑话,你的笑点不算低,你自认为都看懂,不过无声地笑过之后,你又怀疑,蒋峰说的真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些对文学、时事的观点,你大智若愚地醒悟过来,世界还可以用这个角度来看,于是觉得与蒋峰心有戚戚然。你忍不住把这些笑话和观点都摘录下来,再把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用红色的括号标注在段末,最后概括为一个“好!”。
有可能的话,你宁愿放开“沙发”的执念,认认真真地翻开这本小说,重新读一遍。
(为不愿意百度的你扫下盲:BUG就是电脑系统或程序因为设计错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漏洞)。
目录 壹 开场及次开场
贰 《恋爱宝典》的由来
叁 第一次真那么重要吗
肆 《恋爱宝典》的编外笑话
伍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
陆 关于献词及出版的奥运效应
柒 失恋后你会怎么过
捌 歌德与汪曾祺爱与文学永在
玖 还有人相信一见钟情吗
拾 精神恋爱靠谱吗
拾壹 人们如何才相恋
拾贰 《恋爱宝典》预热宣传
拾叁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是温床
拾肆 恋爱中的死亡情结
拾伍 《恋爱宝典》的修改意见
拾陆 分手后你们还会上床吗
拾柒 SA SA! SA SA!
拾捌 你在无爱的期间做什么
拾玖 我们最爱的那一刻
贰拾 求婚的最佳时机
贰拾壹 携手走进婚礼的圣殿
贰拾贰 跟每个恋人说再见
作者后记
……
序言 B1 献词与引言
献给姥姥,愿你在天国安息,我们都将去那里。
老公我梦见你送我本上面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挚爱的塔塔小朋友的书,我感动直哭,可是一看里面都写特扯淡的破事,跟爷一点儿挨不着边,就让你丫把书吃了。
——TATA
文摘 “你们认识啊。”学生会的,不知道是什么部长在问我们。
“她是我女朋友。”
我被自己的话震住了。我是怎么了,那是我最虚荣的一个晚上。陈静馨说得对,炫耀。她是一钻石,我把她亮给每个人看。奇怪的是她并未戳穿我们已经分手了。始终以微笑默许。让我一度以为收复失地,回应每一个敬酒者。左手,举杯,右手握住她的手,我说中南太牛了,以后我俩婚礼也要在这儿办。我越喝越嚣张,他们提议不如先喝个交杯。我穿过她手臂躲过她眼睛,一口喝掉,然后她说她不会喝酒,满杯放回桌上。是不是被我搞砸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废掉了。结束后那人说陈静馨负责把老公送回去。什么时候升级了?我看了一眼她的眼神。我完了。
下车后她不肯上楼,我说那就在路边坐一会儿吧。有点尴尬,仿佛两个拍完吻戏的演员在后台撞着了。打着灯的一辆辆车在我们面前东西穿行。我十指换着交叉,头看地。
“你还好吗?”我问。
“不好。”
“对不起。”
我想点支烟,摸遍口袋想起忘在了酒桌。“你今天真漂亮,我穿得像红猪。”
她没笑。
我搓着手继续说:“我们还有可能吗?”
她摇头不语。
“为什么?”这是个多傻的问话,和为什么爱上我的那种问题一样无从回答。
“我抓不住你。”
“是我在恳求你。”
“把你手机拿出来,”她说,“里边有多少人的号码?”
“五百多人。”
“有多少女生,多少男生?”
“这跟那没关系。”
“我想安稳你知道吗?”她说,“我希望我和我老公都生活得简单一点。”
“我们也可以。”
“我求你件事,以后不要再找我了。”
她消失在地下通道入口,我坐着不动等她什么时候在对面上来。原来耳后别着一支烟,我打着火,看见手表已经十一点半了。一个拄拐的长胡子老头过来问我要不要算一个。是不是他在那看半天了,就等着她走开,来赚我钱。我把红西服脱下来,说你要是觉得比我穿得好点,就送给你,谁都不容易不是?他试了一下,说难见我这种大福之人,免费给我算一个。我摆摆手,他却坐了下来,说我十八九少年得志,三年内消沉,待到二十七岁以后行大运,得吃几年苦。他又说了不少,全是专业术语,还是方言,我似懂未懂,却听得很难过。
陈静馨出现了,一条MaxMara的裙子在对面飘行。我站起身,隔道街跟着她向东走。领带卡得我透不过气,甩着头向下拽。小时候看日剧预告就有这个,失落而英俊的男人边走边抓领带。那时候以为那么帅的画面放在自己身上如此滑稽。他是白衬衣套黑领带,我是
……
后记 《恋爱宝典》最早构思于2005年秋天,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正穿过一个地下通道,墙角吉他歌手的声音像湿气一般环绕在我周边。很奇怪的触发,我立时觉得我应该写一本杂志专题式的小说,一个大的主题——恋爱,用一些我们时常会自问的小问题切入,从哪个问题开始读都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故事。我那时还没有看过伍迪·艾伦的《性爱宝典》。
只是一个框架,到底写什么怎么写,我也不知道。2006年基本确定是书信体小说,期间和朋友聊的最多的就是如何突破书信体的叙述。有三个问题是我一早需要解决的——
一,小说中第二人称的“你”,这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能让“你”活起来,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除了人物的塑造,还有一个就是第一人称“我”对“你”说话的腔调。我们都知道,见什么人才能说什么话,自说自话那应该叫日记体。遗憾的是,我们最著名的书信体小说在这一点做的并不好。《少年维特之烦恼》,那里面的“你”,也就是维特常念叨的“我亲爱的朋友”,他的姓名职业性格什么的,有读者记得其中的一样吗?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更没有辅助价值,一个意大利人写的《给未出世孩子的信》。
二,由于是书信体,“我”的口语化问题。过去的此类小说具有一个共性——做作。我们已经到了邮票都已经成为古董的年代了,应该学会区分这一点,一般小说是以叙述为主,描述为辅,但书信体却理应以倾诉为主,叙述为辅,这是人之常情,解决这一点,就可以离做作再远一点了。那么,“我”的情感输出就尤为重要。熟悉我的读者一定知道,我过去写小说不是这种风格,至少没这么恶搞,我本人也没这么无聊(或者你可以称之为有趣?)。为了联系这种幽默感,我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阅读和观赏与幽默有关的资料,并有意的将幽默分门别类。听起来很美好,其实很累,到后来再读笑话我根本笑不出来,却需要判断它是好笑还是不好笑,如果好笑就麻烦了,我要强迫自己马上编出三个同一思维模式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