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社 ·页码:3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807596562/9787807596561 ·条形码:978780759656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名家批注道德经(插图本) |
|
|
|
名家批注道德经(插图本)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社
·页码:3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807596562/9787807596561
·条形码:97878075965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内容简介 《名家批注道德经(插图本)》讲述了:首先,全书从“道经”到“德经”共八十一章,每一章的开头都设有题解。主要表达此篇主要内容、思想意旨等,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对此章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体把握,做到胸有成竹,充满自信和期待投入到《道德经》的阅读当中,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收放自如。其次,把各位名家的注述附在原文中相应的内容后面,帮助读者读之就能明了原文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历代人对《道德经》的研究和探寻中,感受《道德经》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并从中博采众长。再次,我们在每一章末尾都附有与本章内容相对应的经典事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生动的故事,阐释精辟的道理,使今日之我们更容易理解两千多年前老子思想的精髓。最后,《名家批注道德经(插图本)》配有百余幅珍贵的古代版画。这些古版画都是从中国古代珍贵的刊刻资料中精选出来的,并且恰当地配合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道德经》浓缩了人生的华彩,并将之简化为那些短短的如诗一般的句子,其中蕴含的人生的感悟,生活的哲理,就如一股山间的清泉,清澈而甘醇。夜阑人静的时候,捧起这本《名家批注道德经》,读上几章,就有如三月里微风拂面,心灵会重新拾回宁静恬适。也许,这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吧,心灵如明镜,拭去蒙尘,自然就会空灵清明。
媒体推荐 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然而,人们心灵渴求的却是更深一层的理解。于是,老子这谜般的智慧宝石,便传到变化繁杂的注释者手中。
——林语堂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尼采
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做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历史哲学》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国外被人广泛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就是在两千多年以前写成的《道德经》。在西方社会,《道德经》比儒家经典更受欢迎,至今少说也有40种译本。除《圣经》以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提并论:
——美国作家麦克.哈特
编辑推荐 《名家批注道德经(插图本)》:
●百余幅珍贵古代版画,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
●题解、注述、译文、插图、图说、读解心得、经典事例全方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的智慧。
●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标示注音,方便读者诵读。
中央电视台重磅推荐,国学经典再品读,易读易懂新体验。累计销量突破300万。“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毛佩琦教授作序并特别推荐低廉的价位,让《名家批注道德经(插图本)》成为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的四库全书。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下篇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
序言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题解】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 中,就提出了“道”这一概念。“道”作为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和核心概念,在《道德经》全书中频频出现。本章的第一个“道”,指的是宇宙间万物存在的本源与实质,任何事物的发展,无不依靠“道”这一原动力。老子指出,这种“道”是不能用任何语言完美地表述出来的,故“道可道,非常道”。从今天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角度来看,这恰恰反映了语言、思维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
老子进而认为世界本生于无,“道”从“无”中创造并主宰世界,这与古代西方哲学认为上帝是世界创造者的观点相比,更具有唯物主义的理性光辉,这也正是老子哲学的精妙之处。
原文
道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可道,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道者,虚极之妙用。名者,物得之所称。用可于物,故云可道。非常道。名司马光《道德真经论》:所谓名者,苛察缴绕。可名,非常名。王夫之《老子衍》:常道无道,常名无名。“可”者不“常”,“常”者无“可”。然据“常”,则“常”一“可”也,是故不废“常”,而无所“可”。不废“常”,则人机通;无所“可”,则天和一。无名河上公《河上公章句》: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天地之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天地之始日无。有名万物之母。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故有名为万物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