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码:45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801957911 ·条形码:9787801957917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血色青春 |
|
|
|
血色青春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码:45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801957911
·条形码:9787801957917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联信
内容简介 《血色青春》内容是北京城在文革期间,一些平民和出生不好的少年,成为玩主,而高干子弟则成为红卫兵,两派人物在67、68年展开血腥的斯杀和械斗。里面有不少京城黑社会的黑话。比如佛爷,是指小偷,从千手千眼佛来,小偷不是千手千眼吗?佛爷上面是玩主,受佛爷的供奉。玩主的首领,也就是黑社会的老大,就是《血色青春》的主角。书中的人物都是16、7岁的人,确实青春的可观,但是他们开始面对生活无情的挑战。政治运动将同学划分为阴阳两界人,他们只能去面对你死我活的斗争。到他们20岁的时候结束械斗,下放到农村成为知青,再后来回城赶上改革开放,成了现在中国的中坚力量。《天伤》是最有名气的一部,浓墨重彩的描绘文革期间,京城黑社会流氓团伙和红卫兵之间的械斗,充满了色情,暴力,热力四射。回头再去看王朔的《动物凶猛》,真是名不副实,只能改题为《猫咪撒娇》。《天祭》,则是天伤小说的另一个侧面,仿佛《金瓶梅》之于水浒。主要讲述几个玩主首领的命运。
作者简介 王山,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8月31日出生于浙江金华。1967年初中毕业后,先后在陕西雁北务农、大同煤矿井下采煤及军中服役。1977年后在北京历任文化事业单位职员、科长、处长、副院长。九十年代后专业从事文字创作及外文编译工作。 王山主要作品:小说《天伤》、《天祭》、《天爵》、《地魂》。1994年王山假托德国学者撰著的《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出版后,引起社会轰动性的反响,对中国社会现实及其走向有着更深入的剖析。其中许多论点及预测。十几年后的今天。读来仍振聋发聩。
编辑推荐 一部大变革时代的忏悔录!青春,刀光剑影的青春;血腥,生命本原的血腥;人对命运的挣扎,命运对人的嘲弄。 这《血色青春》被当时的媒体誉为“中国的教父,北京的上海滩”。青春,泪祭,刀光,血影,红卫兵,红色的年代,红色的鲜血。《血色青春》系列一共有四本,分别是《天伤》《天祭》《天爵》《天罡》。
目录 第一部 天伤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二部 天祭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三部 天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
序言 关于“小浑蛋”之死
王 山
1968年6月24日上午10时,在北京西城区二里沟附近的街道上,发生了一起暴力殴斗事件。在上百名手持凶器的青年人的围追堵截和殴打中,一名年仅17岁的青年当场死亡。
关于这场殴斗的细节,后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那位被殴致死的青年曾经做了最后的殊死抵抗;也有人说,施暴的一方是有备而来,加之双方力量过于悬殊,甫一遭遇,那名青年就已经无法再做任何抵抗了。他在无奈之下交出了自己的匕首。放下武器就意味着屈服,按规矩,他本来是可以免于受伤害的。毕竟,在他面对的那些人中,有许多人曾经是他的朋友,他寄望于他们的恻隐之心。但是,他低估了那些青年对他的恐惧,以及由恐惧而转化的仇恨。在交出匕首之后,等待的只能是有恃无恐地逞凶,只能是死亡。
事情已经过去整整40年了。人们仍然无法完全忘记这名死于非命的青年。直到现在,这个人物就像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符号,仍不时地出现在反映那个时期生活的影视作品中,钩沉出人们对他的记忆。有人视他为某种错误社会政策的反抗者;也有人把他当成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名诨号被称为“小浑蛋”的青年,当然不是什么英雄。但是,一个不是英雄的青年,居然被人们记忆了40年、议论了40年,而且仍将活在这段历史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的生和死,有什么深刻的隐喻和象征吗?难道,小浑蛋之死,真的和人们意识深处的某种思索,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吗?
那么,这些思索和记忆,究竟是什么呢?
1967年秋,我所就读的那所干部子弟集中住宿制学校被指为“修正主义温床”,遭强行关闭,我被迫转学到一所普通中学。这次变故,使我有机会结识了许多平民子弟,并与他们成为了朋友。“小浑蛋”就是我的一个要好朋友。通过这些朋友,我也了解了一些北京市井社会的历史。
北京城以横贯东西的长安街为界,分成明确的南北城。由于形成的历史和居民来源成分的不同,旧时代的北京南北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文化性格和习俗风尚。南城居民多是历代从河北、河南甚至湖广、安徽流入的贫民,多靠卖力气、卖小手艺过活。南城有大字号、大买卖,但为官为宦的很少。在地理上,南城位于“天子脚下”,北仰天威、皇权压顶,隐隐就有威慑感,你就不能不时时要缩脖低头装矮子,逆来顺受。这就形成了一种恭顺服帖而又不失油滑的地域性格。当然,有压迫就会有剧烈地反抗,中国青楼史上著名的“八大胡同”就在南城,紧挨着皇家杀人法场菜市口。一个又一个闻名遐尔的“馆子”肩并肩地戳在那些胡同里,张灯结彩、争奇斗艳,蔚为壮观。与南城相对照,北城就比较封闭保守,连“暗门子”和“卖野炕的”都难觅一个。
我在少年时代曾经习中国跤,师傅是南城天桥混出来的老跤把势。对后生晚辈,师傅是既传授跤艺又教你做人。那时他老人家经常横眉立目、没鼻子没脸地训斥我,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处世之道就是:公羊绑在板凳上,你小子,也别瞎挣扒!要剪毛还是要割蛋,都随他去!就算把脑袋给切了,又能怎么着?过十八年,还不又是个你吗?
北城则与南城大不同。契丹、女真、蒙古和后来的满洲人,相继在北京建过都,随便拉出一个北城拉洋车、拾破烂的北城居民,论起祖宗谱系来,都能勾扯到某一代皇亲国戚、高官显要身上去。在地理上,北城从三面环扣在紫禁要津的脊梁上,依皇朝最高权力中心,天然就有一股居高临下的气势,让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后脊梁飕飕冒凉气。我就认识一位拉板车的老人,每天早起,他一边声若洪钟地嗽嗓子,一边从小院出来,当街就是一泡尿,哗哗地尿得那叫一个痛快。他说,我每天五泡尿,泡泡都浇在它脖颈子上!这个它,当然指的是旧时代的皇权了。 在旧社会,北京人在国人心目中和嘴头儿上落下两个绰号:京油子和侃爷。前一个多指的是南城市井流俗,而侃大山,则是北城风尚。侃也不是胡侃,动不动地就能给你扯到天下大事上去。自己连吃窝头都接不上顿呢,挺胸仰脖、直眉瞪眼的。开口就是时政批评,指名道姓、有鼻子有眼,一套一套的。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谁让人家祖上当过朝呢!
社会阶层架构配置扁平化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理想,人们为之曾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抗争。但理想仍然是理想,即使在发达的西方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谈判、妥协、战争、选举,什么招数都使遍了,阶层差别的鸿沟依然没有被填平,社会还是高低错落搭建的。还有贫民窟,还有巴黎郊区的贫民骚动事件。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既然社会是按层次搭建的,那么,社会还能有统一的道德和秩序吗?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人们制定了一个叫做法律的东西,强制要求社会不同阶层共同遵守。法律是铁一样死硬的东西,而阶层关系和不同阶层的利益要求却是鲜活的,违背甚至对抗法律几乎就是社会常态。特别是当法律是在某一阶层的把持下制定、用以维护特定阶层利益时,地下秩序和反抗法律就是社会生活难以消除的现象。
旧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维护的是封建主的利益。那么,平民社会中产生出反社会、反秩序的组织,不就是必然的吗?
在西方社会学中,把与正常社会秩序相拧巴着的另一种秩序,称为“黑社会”。在老北京对非秩序生存,有个挺暧昧的说法,叫“道儿上”。身陷其中的人士,则被称为“道上的”,或“在道上玩的”。北京话的一个特点就是随意性很强地迅速把词汇简化。这些词语后来被简化成在外地人听来完全语焉不详的“玩儿”或“玩儿主”。
我后来试图考证一下这个称谓的来源和本来意义,但始终不得要领,我猜测。大约与职业风险以及对这种风险的藐视有关。意大利称黑手党首领为教父,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的,玩的是对上帝的不恭和讥讽,很有幽默感;老北京人也不缺幽默,但他们更愿意展示的是对人生和命运的那种潇洒、淡定的态度。
按我的理解,这大约与社会阶层地位的不稳定有关。旧中国,尤其是在京城,一方面是社会等级森严、流品分明,门第之间壁垒高竖,不得随意僭越;另一方面,人们的阶层地位并不牢固,始终处于变居不定中。别说隔若干年就是一场革命、改朝换代,一朝天子一朝臣,打乱了重新洗牌;即使在社会稳定期,死沉沉地不发生变革,家族命运也是阴晴不定、风雨飘摇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南边日头北边雨。富不三代、穷不两生。官位子坐得好好的,一言获罪,甚至别人获罪牵连了你,那就是一朝倾覆。前半晌还高居庙堂,后半晌就囚于阶下。
所以,北京入对人生际遇的态度就比较超然。别管你是干什么的,都是爷;就算你从事的是最下三滥的营生,即使是铤而走险在法律边缘讨生活,也要大咧咧地自称是“玩”;自称是“主子”。在黑道儿上晃悠的那位,就成了“玩儿主”啦。
“小浑蛋”曾经给我引见过一个朋友,介绍时,说这位爷是个“铜铁佛爷”。佛有千手,干偷盗这档子事的人恨不得也多长几只手,所以,不管是以此为生的,还是偶一为之的,统称佛爷。而这位朋友玩的是铜铁。趁夜深人静,拆卸大户人家院门上的铜活儿铁件儿卖钱。在铜铁佛爷家吃过一顿饭,人挺好的,热情实在。他做的榆钱儿糠窝窝头,绵软香甜,但拿不起个,得双手捧着吃,至今难忘。
北京的道上“玩主儿”,源远流长了。但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本子上,一般往上追溯只到清康熙年间。因为这时出过两个挺上台面的大“玩主儿”。一个是被南城热捧的黄天霸,一个是被北城视为大英雄的窦尔敦。秉承各自生成的文化土壤,特别是经过不同的文化理想加工塑造后,这两个人成了色彩完全不同的两种道上人物。
……
那年夏末秋初,北京市大办“学习班”,开展了一场力度极大的整顿社会运动。学习班几乎就是变相的拘留所,由“新红卫兵”操办,被强制进班的既有老红卫兵,又有玩主,蓝黄一锅烩,彻底搅和成一团。学习班不仅限制人身自由,还强迫交代问题,因为掌握了权力,新的一代红卫兵也打人,而且出手之凶狠、歹毒,丝毫不让老红卫兵们这是男一段历史了。不过,“红八月”中那些叱咤风云、无法无天的红卫兵们,只过了两年,在又一个八月来临时,已黯然阶下囚矣。命运弄人,不胜唏嘘。
这年年末,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共和国的这一批同龄人,不管你是老红卫兵还是新红卫兵,也不问出身高贵还是平民,统统被强制送出了北京城。在以后的十年中,他们在艰苦的人生磨炼中,了解并融入了现实和生活。
这是一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我的朋友“小浑蛋”死了。他死后,我和一个同伴去派出所给他销户口。在死亡原因一栏里,警察填写了“流氓斗殴”四个字。我看着难受,拍桌子瞪眼地和警察大吵。那位老警察说,你就认了吧。这就算给他个公道了,他是流氓,打他的那些人,也是流氓啊。
新中国清除了旧社会遗留的邪恶,却在短短的十几年后,在伴随着共和国一同出生的青少年中,滋生出了新的邪恶。为什么?这是我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最想弄明白的问题。
2008.4.15
于北京
文摘 进了六月,北京城里就成了个大烤锅,热得让人受不了。阳光直上直下地晒着,空气中充满着焦煳味儿。
小燕烦透了。在街面上混的姐们儿,第一凭的足盘子和身条儿,第二凭的就是行头。天气都这么热了,开春置的那身蓝制服还下不了身。她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觉得丢不起那份人。
其实,丢人不是光丢自己的,我没衣裳穿,他土匪的脸上就有光了?
前天晚上她去找了大燕,虽然吃了大燕妈的一顿白眼,可是话还是跟大燕说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既然我在名分上是土匪的人了,穿件衣裳,弄点零花钱什么的,他就得管。要不,你就干脆放了手。凭我小燕的这份人才,又不是找不着主儿!
暗下里,小燕对厂甸碰上的那个小白脸儿挺有好感的。模样俊气,有主见,说起话来也不撒野。每当想到白脸紧闭着眼睛,栽倒在雪地上的样子,小燕总禁不住要鼻子发酸,掉几滴眼泪。现在,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样了,伤好了吗?土匪,也真够心黑手狠的。
不过,有时想起厂甸发生的那回事,也挺自豪的。争夺她的双方,可是南北城玩儿主中的顶尖人物。
下午,大燕喜滋滋地来了。她不仅给小燕带来了钱,而且还捎来一整套夏季衣裳,从里到外,想得挺周全的。特别是那件乳罩,粉红色的,绣着花边,看着就让人喜欢。小燕没有戴过乳罩,心里甜滋滋的。
“这是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小燕心里挺高兴,嘴上却是淡淡的,“怎么,你见到他本人了?”
“我压根儿没去找他,找也没用,十块八块地就打发了。”大燕撇嘴,“我早就跟你说过,土匪是只嫩家雀儿,还不知道疼人呢。”
“那……这些是?”小燕疑惑地问。
“你那位干哥哥给的,记得他不?”
小燕的心里热乎乎的,脸上泛起一层红潮,害羞地低下头:“他……他挺好的?”
“他约你今晚见面,让我陪你去。”
小燕默默地点点头,两只秀美的大眼睛水晶晶的,满是天真、幸福的憧憬。
那一年,她十六岁。当年的许多人都说,她长得美极了,以后再也没见过长得那么甜、那么纯、那么美的姑娘。许多人还记得,她有一副好嗓子,能甜甜地唱一首《沂蒙山小调》,把人的心都唱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