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3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33322657/9787533322656 ·条形码:9787533322656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两汉三家《诗》学史纲 |
|
|
|
两汉三家《诗》学史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3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33322657/9787533322656
·条形码:97875333226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济南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两汉三家<诗>学史纲》采用排比史料、考订年代的文献学方法,对鲁、齐、韩《诗》各自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清理。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鲁诗》尚谨守,明礼制,至刘向而言灾异。《鲁诗》学术集团在汉初便已形成,以后又通过与武帝、昭帝、元帝、哀帝等几代天子的双向影响,从而极盛于西汉一代,具体标志是《鲁诗》派著名学者韦贤、韦玄成父子先后为相。《齐诗》重致用,尚事功,经过董仲舒、夏侯始昌、后苍、翼奉等几代学者的不断改造,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阴阳五行化体系;见于记载的西汉《齐诗》学者不如《鲁诗》那么众多,但他们的说解极富特色,至翼奉、萧望之、匡衡而臻于鼎盛。《韩诗》在西汉的发展势头相对较弱,至蔡义、王吉而趋盛。
王莽代汉是两汉三家《诗》发展的重要关节点。在此期间,《鲁诗》受创最重,《齐诗》受益最大,《韩诗》学者已开始称言图谶。东汉初年朝廷矫枉过正,其所举措往往反新莽而行之。于是三家在东汉形成了《鲁诗》不衰、《齐诗》不昌、《韩诗》极盛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早在王莽篡汉期间便已暗伏朕兆。东汉三家《诗》中,《韩诗》学者言符命谶纬者最众,《韩诗》在东汉的极盛应该与其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有关。
作者简介 俞艳庭,男,山东滕州人。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经学,重点是两汉经学史。
编辑推荐 《两汉三家<诗>学史纲》:济南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两汉三家《诗》学兴衰迭代概观
第二章 西汉《鲁诗》元王派
第一节 刘交和汉初《鲁诗》学术集团
第二节 刘向的说《诗》特点及其对《鲁诗》的改造
第三节 刘歆:从经师到国师
第三章 西汉《鲁诗》申公派
第一节 申公和他的弟子们
第二节 瑕丘江公与《鲁诗》的传播
第三节 许生与《鲁诗》的授受
第四节 司马迁与《鲁诗》
第五节 《鲁诗》韦氏学
第四章 东汉《鲁诗》学
第一节 王莽篡汉期间和东汉初期的《鲁诗》学
第二节 东汉中期的《鲁诗》学
第三节 东汉后期的《鲁诗》学
第五章 西汉《齐诗》学的兴盛
第一节 辕固的政治、学术观及其影响
第二节 董仲舒、夏侯始昌对《齐诗》的
阴阳五行化改造
第三节 后苍和他的弟子们
第四节 《齐诗》翼氏学
第五节 匡衡与《齐诗》
第六章 东汉《齐诗》学的衰微
第一节 王莽篡汉前后的《齐诗》学
第二节 东汉《齐诗》学概览
第七章 《韩诗》在西汉的传授
第八章 《韩诗》在东汉的极盛
第一节 薛汉及其后学
第二节 东汉其他《韩诗》学者
第九章 历代三家《诗》辑佚述略
第一节 《诗考》——筚路蓝缕
第二节 元明——不绝如线
第三节 清代——蔚为大观
第四节 《韩诗外传》的校定与辑佚
结束语
附录一 两汉《诗》学授受表
附录二 三家《诗》著述考
附录三 《褰裳》朱熹“男女相咎”说探源
附录四 韦玄成未曾以《诗》授哀帝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这套《济南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的问世,是济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建设结出的一颗硕果。作为省级重点学科,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校、院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学术梯队,强化科研意识,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层次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术队伍。先秦文化与诗学、宋代文学、近代文学是学科中较为突出的几个研究方向。我们策划出版这套丛书,目的就是为本学科高层次学术成果提供一个良好、有效的发展平台,希图进一步积攒力量,夯实基础,扩大影响,为学科的未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本学科的学术骨干和学术梯队的核心成员,他们绝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有的还曾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过研究工作。这些成果凝结了作者数年来的心血,同时也将是其未来学术之路的重要奠基石。
文摘 第二章 西汉《鲁诗》元王派
第一节 刘交和汉初《鲁诗》学术集团
楚元王刘交“好书,多材艺”,早在秦时便学《诗》于浮丘伯。封楚之初,便注意延揽申公等专治《鲁诗》的学者。他不仅自己读《诗》,著有《元王诗传》,而且诸子皆读《诗》。在自己的王国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鲁诗》学术集团。
由于楚元王的喜好和扶持,《鲁诗》在汉初便获得了难得的发展空间。景帝以前,楚王国一直都是《鲁诗》学者的重要活动基地。
王应麟云:“后汉翟醣日:文帝始置一经博士。考之汉史,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诗》为博士,五经列于学官者,唯《诗》而已。”①这段叙述是比较客观的。历经秦火和秦末战乱,《诗经》在五经之中较早萌芽,并最先立于学官,楚元王刘交堪称大功。元王之后,刘郢客、刘戊时期,申公等《鲁诗》学者一直在楚从事学术活动。在楚期间或退居家教之后,申公培养了大批《鲁诗》学者,为经学走向“昌明时代”做好了人才储备和重要铺垫。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是西汉政治的重大转向,也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但武帝的决策绝非出于一时冲动,在此之前,他至少已在《鲁诗》学者那里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
刘向、歆父子不仅亲历了西汉由盛而衰终亡的过程,并以极为活跃的学术、政治活动与各派经师相纠葛,使元王派《鲁诗》走向巅峰。
后记 从1998年初夏开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三家(诗)考论》算起,断断续续从事两汉《诗经》学研究已是十年有余了,正常情况下,早就应该有所收获了。可惜我性格颇为懈怠,水平也很有限,所以直到现在才向学界交上了这份很难令人满意的答卷。
真诚感谢济南大学文学院的领导。文学院不仅为我提供了进行学术研究的平台和宽松的治学环境,还资助了本书的出版,否则本书何时面世尚存疑问。尤为感谢潘晓生院长。潘先生多次询问书稿进度,特别叮嘱我用心修改,保证本书的质量。长者教诲,终身受益!
真诚感谢业师冯浩菲先生。这本《两汉三家(诗)学史纲》,是我2003-2006年间在山东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一点收获。从选题至撰写,都得到了先生的关怀和指导。草稿既成,先生又对本书的结构安排、内容增删、格式安排等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刘心明、张雷、裴传永等师友或予审读全书,或予文献支持,或在其他方面提供学术帮助。谨向几位师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齐鲁书社编辑陈修亮先生为本书的出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